解開數十年謎團,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細胞中的線粒體關鍵蛋白

2020-09-15 大腦燒荒者

來源: 學術經緯

  近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以「加速預覽」形式上線的一篇研究論文,引起了很多關注。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細胞中鑑定出了線粒體NAD+轉運蛋白。這一發現不僅解開了困擾科學界數十年的謎團,也為治療與衰老相關的諸多疾病打開了新的大門。

  線粒體被稱為細胞的「發電廠」,將營養物質轉化為細胞的化學能。而在線粒體介導的能量生產和細胞功能中,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中是必不可缺的關鍵分子。低水平的NAD+還是衰老的標誌,並與肌肉萎縮症、心力衰竭等疾病有關。

  儘管百年來對NAD+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線粒體內發生的過程,然而NAD+究竟是怎麼跑到線粒體裡面去的,卻是長久以來的不解之謎。科學家們曾在酵母、植物細胞中找到了「轉運蛋白」,它們可以把細胞質裡的NAD+運送進線粒體。可是在哺乳動物的細胞內,人們一直沒有找到相對應的轉運蛋白,甚至懷疑是不是存在這類分子。

線粒體有雙層膜結構,NAD+分子要進入線粒體需要轉運蛋白的幫助(圖片來源:123RF)

  而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有了明確的回答。經過實驗驗證,他們發現一個過去功能不明的線粒體蛋白SLC25A51(又名MCART1),正是人們長久以來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尋找的NAD+轉運蛋白。

  為確認這種蛋白的功能,研究人員分離出了人類細胞中的線粒體,發現在增加SLC25A51後,線粒體內部NAD+的濃度能顯著提高;相反,當缺少SLC25A51後,儘管整個細胞的NAD+總量沒有變化,但進入線粒體內部的NAD+顯著減少,而且線粒體的耗氧量和生產能量分子ATP的能力都受到損害。

  另外,同位素示蹤技術也直接顯示,在這些人類細胞中,線粒體內的所有NAD+都是從細胞質中轉運進來的,而不是在線粒體內部合成而來。

在幾種不同的細胞系中過表達SLC25A51和其同家族的SLC25A52時,線粒體內的NAD+水平升高;敲除SLC25A51時,線粒體內的NAD+顯著下降

  「我們早就知道,NAD+在線粒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它如何到達那裡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答。」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Joseph A.Baur教授說,「此次發現開闢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現在我們知道NAD+是如何運輸的,就可以在亞細胞水平上操縱它,選擇性地消耗或添加這種分子。」

  研究人員指出,調節NAD+水平可以靶向多種疾病的治療。過去由於無法精準地靶向線粒體來控制,在整個細胞範圍內增加或降低NAD+水平,有可能導致基因表達或其他類型代謝的意外改變。隨著人類細胞線粒體NAD+轉運蛋白的首次發現,科學家們可以開發新的療法。

  例如,很多癌細胞嚴重依賴糖酵解代謝過程,而糖酵解和線粒體的呼吸作用都要用NAD+,激活轉運水平可以使細胞更偏向於呼吸作用而減少糖酵解,讓癌細胞處於不利地位。

  再比如,心臟要源源不斷地向外周組織供血,就需要大量的線粒體產生能量。如果能特異調控心肌細胞的線粒體吸收NAD+,將有望改善衰竭的心臟功能,還可能在運動過程中幫助增強耐力。

  儘管對於這些應用來說,目前的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圍繞著線粒體NAD+和轉運蛋白基因的新研究已經打開了一扇門。

相關焦點

  • 《自然》解開數十年謎團,科學家首次發現細胞中的線粒體關鍵蛋白
    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細胞中鑑定出了線粒體NAD+轉運蛋白。這一發現不僅解開了困擾科學界數十年的謎團,也為治療與衰老相關的諸多疾病打開了新的大門。科學家們曾在酵母、植物細胞中找到了「轉運蛋白」,它們可以把細胞質裡的NAD+運送進線粒體。可是在哺乳動物的細胞內,人們一直沒有找到相對應的轉運蛋白,甚至懷疑是不是存在這類分子。
  • 《自然》:解開數十年謎團,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細胞中的線粒體關鍵...
    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細胞中鑑定出了線粒體NAD+轉運蛋白。這一發現不僅解開了困擾科學界數十年的謎團,也為治療與衰老相關的諸多疾病打開了新的大門。線粒體被稱為細胞的「發電廠」,將營養物質轉化為細胞的化學能。而在線粒體介導的能量生產和細胞功能中,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中是必不可缺的關鍵分子。低水平的NAD+還是衰老的標誌,並與肌肉萎縮症、心力衰竭等疾病有關。
  • 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細胞線粒體NAD+轉運蛋白
    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被認為是線粒體能量轉化的關鍵分子,與健康和疾病有著密切關係。NAD+如何進入線粒體一直是未解之謎,科學家們曾在酵母和植物細胞中找到了相關的「轉運蛋白」,而在哺乳動物細胞內卻一直未發現此類蛋白。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在《自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在人類細胞中鑑定出線粒體NAD+轉運蛋白。文章題目為「SLC25A51 is a mammalian mitochondrial NAD+ transporter」。
  • Nature:線粒體融合關鍵蛋白Mfn1結構被破解,揭開數十年謎題
    線粒體是高度動態變化的細胞器,其在細胞內不斷分裂、融合併形成網狀結構。線粒體的分裂和融合是由多種蛋白質精確調控完成的。Drp1/Dnm1p,Fis1/Fis1p,Caf4p和Mdv1p參與線粒體分裂的調控;Mfn1/2/Fzo1p控制線粒體外膜的融合,而Mgm1p/OPA1則參與線粒體內膜的融合。
  • 美南加州大學發現"超級蛋白":可延長哺乳動物壽命30%
    近日,美國南加州大學戴維斯老年學學院(USC Leonard Davis School of Gerontology)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首次證明:一種人體的微小蛋白質Humanin對動物和人類的健康、長壽具有重大影響。這項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Aging》雜誌上。
  • Devell Cell:科學家揭示細胞中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2019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線粒體損傷時,其就會通過向細胞蛋白發送信號促其降解的方式來避免進一步出問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斯陸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誘發上述過程的分子機制,即線粒體自噬過程(mitophagy),在攜帶破碎線粒體的細胞中,兩種名為
  • 美南加州大學發現「超級蛋白」:可延長哺乳動物壽命30%
    實驗中,科學家對18名百歲老人的孩子與19名非百歲老人的孩子作對比發現,前者體內Humanin水平更高且更持久,患病風險也較低。父母達到100歲的孩子比其他人更容易長壽。相比之下,非百歲老人的孩子體內蛋白水平較低,他們患病風險更高,接觸有毒物質時抵抗力也會降低。據了解,Humanin是由核糖體RNA 16S基因MT-RNR2在線粒體小基因組的肽,線粒體是細胞能量的來源。
  • 線粒體不光是細胞能量工廠 其還扮演著什麼關鍵角色?
    提到線粒體,我們可能都知道其是細胞的能量工廠,機體能量的源泉,然而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線粒體或許在其它方面也扮演著關鍵角色,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拉巴馬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前列腺細胞中發現了AR的一個新功能,AR能夠輸入並且集中於細胞的線粒體中,因此其在調節多種線粒體功能上扮演著關鍵作用,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每個細胞中的很多線粒體都能通力協作產生細胞生存所需的大約90%的能量。
  • 致人貧血的鐮狀細胞對鹿而言很普遍,170年前謎團首次揭開
    致人貧血的鐮狀細胞對鹿而言很普遍,170年前謎團首次揭開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17-12-19 20:19 來源
  • 科研新發現:線粒體疾病最新研究進展!
    組蛋白的乙醯化修飾能夠幫助解開緊密包裝的染色質,讓轉錄過程進行得更加容易。另外,有些科學家認為「線粒體融合抑制腫瘤,而對相關突變如何 」聯手 」影響線粒體分裂-融合動態平衡進而誘發腫瘤的分子機制還知之甚少。
  • 科普閒談|破解謎團:B淋巴細胞發現50年!
    1965年1月,《自然》期刊發表了麥克斯 戴爾 庫珀等人的研究論文,這標誌著B淋巴細胞首次被人類發現。這一划時代的發現解開了免疫學重要的謎團,並且為眾多藥物和疫苗的研發生產奠定了基礎。在50年後,《自然》期刊在網站上發表了這篇紀念文章,對50年間的淋巴細胞研究的歷史進行了回顧。
  • Cell:Fat蛋白可調節細胞線粒體的功能及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2014年9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Lunenfeld Tanenbaum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人類機體的一種不尋常的生化連接,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該研究或為開發和線粒體相關疾病的療法提供幫助
  • 《自然》:科學家首次發現,胸腺竟然是成功懷孕的關鍵
    他們首次發現,在妊娠期間,雌性動物產生的性激素會調節胸腺產生調節性T細胞(Treg),促進胎盤中存在更多的Treg,避免母體的免疫系統攻擊胎兒,降低流產風險。此外,性激素調節胸腺產生的Treg還會進入母體的脂肪組織,抑制炎症,預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
  • 《科學》:細胞裡的油滴竟是免疫關鍵!科學家發現,細胞內的脂質滴是...
    不過油脂本身沒有罪過,它的高熱量特性能夠為機體儲存大量的能量,是細胞關鍵的營養來源;同時,油脂也身扛免疫大旗,能夠成為先天免疫的核心。不不不,這回說的不是勇猛可愛的脂肪細胞,而是我們細胞內的那些脂質滴(LDs)。近期,一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成果為我們揭示了細胞內脂質滴的關鍵免疫功能。
  • 人類進化的關鍵推手——線粒體
    當然,本文的重點不在於討論這個方面,而是圍繞薛丁格的《什麼是生命》(What is life)進行討論[8, 9],尤其是在探討對於人類進化進行深入理解的過程中,線粒體究竟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畢竟,線粒體是生命過程中能量高效利用的關鍵載體,沒有之一。
  • 線粒體蛋白影響膠質細胞命運轉換
    線粒體蛋白影響膠質細胞命運轉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7 16:12:42 德國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斯大學(LMU)Magdalena Gtz團隊取得最新進展。
  • 郝海平/曹麗娟團隊發現了一種新型線粒體細胞焦亡途徑
    該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線粒體細胞焦亡途徑,為線粒體感知損傷相關模式分子(DAMPs)引發細胞焦亡提供了科學解釋,拓寬了對於肝衰竭疾病發生機制的認識,對將來藥物幹預感染合併膽淤病人肝功能損傷有重要意義。作者首先篩選了線粒體膜通透性轉化孔(MPTP)關鍵組成蛋白的抑制劑,發現有且只有線粒體內膜腺苷酸轉運體(ANT)蛋白的抑制劑米酵菌酸(BKA)能夠顯著阻斷上述焦亡信號通路以及最終的細胞焦亡現象,作者進一步將ANT亞型ANT1和ANT2蛋白敲低,證實了ANT1介導的MPT是膽汁酸激發細胞焦亡信號的關鍵因素。
  • 線粒體可能成為破解「焦慮情緒」與「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
    作為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行為神經科學家,她一直有種預感,即關鍵神經迴路內部的活動可能正是產生焦慮情緒的關鍵,而這明顯超出了大腦細胞及其之間突觸聯繫的範圍。她於2013年開始的相關實驗表明,參與焦慮相關行為的神經元確實會表現出異常:其線粒體(常被描述為細胞能量發電廠的細胞器)狀態不正常,其能量生產能力遠低於健康水平。
  • 其過程困擾人類100年,如今中國科學家解開
    因此儘管水變成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但這也是困擾了科學家們很長時間的現象。早在一百多年以前,美國物理學家約西亞·吉布斯(Josiah Gibbs)提出了液體與固體轉換的成核理論。吉布斯認為,在水冰轉換的過程中,由於水受溫度的影響變冷形成冰核微粒,當冰核微粒的大小超過了液體水的大小,那麼水就在這一瞬間轉換成了冰。
  • 動物所發現線粒體調控細胞中蛋白質穩態的新機制
    生物體中蛋白質和線粒體的質量控制對細胞基本活力的維持至關重要。細胞中的蛋白質穩態主要通過分子伴侶蛋白系統與兩個蛋白水解系統,即泛素-蛋白酶體系統和自噬-溶酶體系統的協調運作來維持。作為細胞的能量和代謝中心,線粒體具有相對獨立的質量控制系統,包括分子水平的氧自由基清除系統、分子伴侶蛋白系統和蛋白酶系統以及細胞器水平的融合/分裂機制和線粒體自噬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