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孔雀」雙星螺旋的驚人奧秘

2020-10-13 科學大觀園雜誌


沃爾夫-拉耶特(Wolf-Rayet)型雙星的紅外圖像。天文學家將這個距離地球8000光年之遠的天體冠以埃及蛇形混沌之神的名字——「阿普」(Apep)。


兩年前,澳大利亞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教授Peter Tuthill領導的團隊發現了一個沃爾夫-拉耶特(Wolf-Rayet)雙星系統,並將其命名為「阿普」(Apep)。

沃爾夫-拉耶特恆星在所有宇宙恆星中出現的概率是一億分之一,它們極亮且極熱,會在超新星爆炸後坍縮並留下黑暗的緻密殘留物(如黑洞或中子星)。而更為罕見的是這種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如果條件合適,它們能夠在極端恆星風的驅動下釋放出大量的碳塵。

當兩顆恆星繞對方運行時,塵埃被包裹成煤煙般發光的美麗尾巴,因而它們也被稱作「恆星世界裡的異域孔雀」。可惜的是,目前發現的此類雙星系統還是鳳毛麟角。

一篇於當地時間10月12日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的論文指出,沃爾夫-拉耶特雙星系統的「螺旋狀膨脹的塵埃似乎有自己的『思想』,其運動速度要比驅動它的極端恆星風速度慢得多」。

文章作者Han表示:「『阿普』產生的恆星風速度令人震驚。它們以每小時1200萬千米的速度吹離這兩顆恆星——這是光速的百分之一。然而,系統產生的塵埃卻膨脹的慢得多,大約只有恆星風速的四分之一。」這種現象在其他天體系統中聞所未聞。

Han認為,對於這一現象的最佳解釋就是其兩顆恆星具有快速旋轉的特性,換句話說,恆星風是以不同速度向不同方向移動的,而我們測量的塵埃膨脹效應則是由恆星赤道附近產生的相對慢風所驅動。

「阿普」雙星主星的快速旋轉意味著,當它變成超新星時很可能會引爆長時間伽瑪暴。伽瑪暴是宇宙中最劇烈的能量爆發事件之一,若撞擊地球,很可能會破壞地球臭氧層,帶來毀滅性災難。幸運的是,『阿普』的旋轉軸決定其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Han的研究團隊首次建立了與該複雜螺旋結構相匹配的數據模型,這有助於科學家理解此類恆星的極端性質。然而,Han表示:「雖然我們的模型現在與觀測數據非常吻合,但我們仍沒有完全解釋恆星自轉的物理現象。」

「阿普」雙星中的每顆恆星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0到15倍,亮度是太陽的10萬倍以上。太陽表面溫度約為5500攝氏度,而沃爾夫-拉耶特星的溫度通常為25,000度或更高。

該團隊的最新發現表明,這兩顆恆星每隔125年繞對方運行一周,繞行距離相當於太陽系的直徑。

原創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期刊編號: 0035-8711

原文連結: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10/uos-ite100820.php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宇宙的終極奧秘螺旋
    宇宙看似無序,實則有序,我們生活的蔚藍色的地球上,每個生物,每個物質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其中螺旋是才是終極的奧義,我們漫步海灘經常發現有漂亮的貝殼,他的中線是一個點,向四周旋轉展開,伐木工人砍倒一棵大樹,樹心都是圓形,人的眼睛是也是一環套一環,螺旋是一顆種子,太陽系的運行也是向中心旋轉。
  • 葉羅麗:仙子獨特的「公主床」,黑香菱的異域風格,孔雀的最奇特
    黑香菱的床鋪黑香菱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一個仙子,身著苗族風格的衣服,充滿了異域風情,她的房間與蒙古包很像,這很符合她的格調,而他的床也充滿了異國風格,看著就感覺非常的舒適與華麗,很符合黑香菱的性格呢。曼多拉的床鋪曼多拉可以說在劇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個角色的,畢竟人家可是劇中的大反派呢。
  • 科學家發現迄今軌道周期最短雙星:僅2.4小時
    這個由黑洞和紅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的周期僅為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空間局(ESA)的XMM-牛頓望遠鏡觀測到一顆恆星和一顆黑洞組成的雙星系統,它們的軌道周期非常短,達到了驚人的2.4小時,比之前的世界紀錄快了將近一個小時。
  • 揭示生命的奧秘——DNA 雙螺旋結構 1953年2月28 日
    生命的奧秘是什麼?為了揭開這個奧秘,科學家們進行了長達一百多年艱難而曲折的探索過程。1869 年,瑞士生物學家約翰·弗萊德裡奇·米希爾首先通過顯微鏡從粘著膿血的繃帶上發現「核酸」。它是開啟生命奧秘的第一把鑰匙。1902 年,科學家確定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是由核酸及蛋白質組成。
  • DNA雙螺旋:解讀生命的奧秘
    然而隨著時光流轉,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與日俱增,克隆技術、基因工程、生物晶片技術等都與之不可分割。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莫鑫泉說,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它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使遺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生命之謎」被打開,人們清楚地了解遺傳信息的構成和傳遞的途徑。
  • 雙星名人集團喜迎99周年慶
    雙星名人集團喜迎99周年慶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9.10 星期四     2020年9月9日上午9:00,雙星名人集團99周年慶在雙星青島物流中心廳隆重舉行。慶典邀請了青島日報、青島早報、青島日報發行公司、青島畫報等媒體領導出席慶典觀看演出。
  • 高考模型:雙星模型
    卡文迪許利用扭秤實驗測量出引力常量,其值    G=6.67×10-11 N·m²/kg²雙星模型:兩顆質量可以相比的星球相互繞著旋轉的現象,叫雙星。雙星問題是萬有引力在天體運動中的實際應用,也是科學家探索天體奧秘的一種方法。速記口訣:雙星共心,周期相同;半徑質量,乘積相等;線速質量,乘積相等。
  • 曲小楓、寒香見、金玉妍,劇中的異域風情美人有多美,看過才知道
    快來品品古裝劇中的異域風情美人到底有多美!古裝劇中,總少不了美女,各式各樣的美人。其中異域美人總是風情獨特,魅力十足,是一個非常出彩的美人類型。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品品電視劇中那些異域美人,看看她們打沒有多美!
  • 可能與雙星系統白矮星有關
    這顆強烈的雙星白矮星可能是第一個引力波源 一對令人興奮的白矮星螺旋向對方靠近,這是我們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探測到的引力波源中最新的一對。 當然,當恆星與他們的舞伴靠得太近時,史詩般的恆星合併將是許多雙星系統的最終命運。
  • 宇宙驚人的奧秘:極度寒冷和無盡的黑暗
    即便如此,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類智慧的不斷提高,宇宙的奧秘不斷被揭示。近30年來,由於美國在太空部署了哈勃空間望遠鏡,用於探索星空,研究宇宙,為人類對宇宙的了解做出了重大貢獻。一些宇宙的奧秘慢慢被發現,為人類深入了解宇宙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 科學家首次在宇宙中發現繞雙星原行星盤排列錯誤!
    每顆恆星的引力將這些物質吸引到它周圍的螺旋軌道中。儘管這些雲團開始以隨機速度向隨機方向移動,但隨著雲的坍縮,這些雲團發生碰撞並合併。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一個被稱為原行星盤的扁平圓盤,它通常與恆星的旋轉方向相同,環繞著恆星的赤道。從這樣一個圓盤中出現的行星通常也圍繞著恆星的赤道運行,就像我們太陽系的行星一樣。
  • 科學家又發現雙星系統的行星
    科學家一度認為雙星系統中的行星是罕見的,甚至是不可能存在的目前我們已經確認的雙星系統行星已經達到兩位數,這是第十顆類似的行星被發現。雙星系統內的行星被發現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科學家認為雙星系統的引力環境比較混亂,擁有此類行星是個有趣的故事。
  • 為美好而來,用塑造經典創建湖畔新都孔雀城
    湖畔新都孔雀城,以美國阿卡迪亞小鎮為產品借鑑和藝術藍本打造的湖景洋房,力圖為廣大業主提供美國南加州原味生活,將小鎮的低碳、生態、民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有序升級和合理創新,在體現異域風情的同時,又融入中式元素,中式元素與現代材質的巧妙兼柔,明清家具、窗欞、布藝床品相互輝映,再現了移步變景的精妙小品。中西合併的手法下,在文安塑造獨特的新中式建築。湖畔新都孔雀城,塑造經典之作,打造美好生活。
  • 研究稱「雙星系統」周圍或可孕育眾多宇宙生命
    「密集雙星」也能夠像單顆恆星那樣,為圍繞它們運行的行星提供生命發展的條件。然而,新的一項研究表明,密集雙星也能夠像單顆恆星那樣為行星提供適宜生命存在的優良條件。低質量雙星是最佳的選擇,因為它們的能量輻射疊加在一起可以把「宜居帶」推向更遠、更安全的距離。  天文學家經過對不同類型的雙星系統進行建模發現:如果兩顆質量為太陽80%的恆星離得足夠近,那麼就能夠為行星提供很適宜的可居住區。
  • 中國「最美」瀕危物種,比孔雀更美,只在中國
    科學家根據化石研究,動物最早出現在海洋中,隨著不斷的進化和繁衍至今,而隨著今天的多樣性,所以自然界的動物種類繁多,而小編非常喜歡各種各樣的動物,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原創文章是:中國"最美"瀕危物種,比孔雀更美的,只有中國才有。
  • 螺旋星雲
  • 天文學家發現密集雙星系統 挑戰恆星形成理論
    其中每一對恆星都位於雙星系統中,且軌道周期都小於4個小時。時至今日,天文學家仍覺得這種密集的雙星系統不應該存在。  在我們銀河系內,大約有一半的恆星處於雙星系統中,而太陽卻是一顆單獨的恆星,不與任何恆星為伴。這些雙星很可能形成於同一團星雲中,在誕生之初就圍繞對方公轉。
  • 孔雀星雲揭示質量恆星形成的奧秘
    高光跟蹤主機:我們的記者盧成寬最近,天文學家使用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在大麥哲倫雲(LMC)觀測到兩個孔雀狀氣體雲。
  • 漂浮在太空中的LISA,隻身探尋雙氦核白矮星的奧秘
    這顆強烈的雙星白矮星可能是第一個引力波源一對令人興奮的白矮星螺旋向對方靠近,這是我們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探測到的引力波源中最新的一對。當然,當恆星與他們的舞伴靠得太近時,史詩般的恆星合併將是許多雙星系統的最終命運。儘管如此,這個被稱為J2322+0509的新發現還是很特別的。
  • 孔雀羽毛的秘密 | 梁博士講科學第一期開講啦!
    歷史上,孔雀羽毛引起了很多著名科學家的興趣,包括大名鼎鼎的牛頓和用顯微鏡發現細胞的胡克。今天我們主要說一下胡克對孔雀羽毛的研究。胡克用顯微鏡對孔雀羽毛進行了觀察,並在1665年出版的《顯微志》中對孔雀羽毛進行了細緻的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