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雙星系統」周圍或可孕育眾多宇宙生命

2020-11-22 搜狐網
「密集雙星」也能夠像單顆恆星那樣,為圍繞它們運行的行星提供生命發展的條件。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圍繞兩顆恆星運動的行星會承受更多的惡劣條件,無法支持生命的存在。然而,新的一項研究表明,密集雙星也能夠像單顆恆星那樣為行星提供適宜生命存在的優良條件。低質量雙星是最佳的選擇,因為它們的能量輻射疊加在一起可以把「宜居帶」推向更遠、更安全的距離。

  天文學家經過對不同類型的雙星系統進行建模發現:如果兩顆質量為太陽80%的恆星離得足夠近,那麼就能夠為行星提供很適宜的可居住區。科學家表示,或許生活在雙星系統中的外星生命,比生活在單顆恆星系統中的外星生命還要多。

  低質量恆星的數量是太陽質量恆星的兩到三倍。由於它們數量眾多,因此形成行星系統的概率更大。但是,在它們形成的早期會輻射更多的紫外線和危險的太陽風,這兩項都對處於宜居帶行星上的生命造成危害。由於宜居帶離低質量恆星較近,其中的行星更傾向於被恆星潮汐鎖定,其中一面總是朝向中央的恆星,承受各種危險的輻射,生命難以逃避。

  但當兩顆低質量恆星組成密集的「雙星」時,它們疊加起來的能量使可居住區遠離中央恆星,減小恆星輻射帶來的各種危害。從遠處看,密集雙星和單顆恆星極其類似,圍繞它們公轉的行星非常穩定。(編譯:雙螺旋)

相關焦點

  • 低質量雙星系統適合宜居 或孕育宇宙生命
    10月10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傳統觀點認為雙星系統演化出生命的概率要低於單恆星系統,因為複雜的引力環境可能對系外行星構成威脅,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低質量的雙星系統可能是最佳的選擇,該系統中的可居住區可以延伸至較遠的外側軌道,比單恆星系統的可居住區更遠。
  • 雙星系統是否可以孕育生命?科學家綜合分析,需要滿足這幾個條件
    根據科學家的觀測,在太陽系附近81.5光年內,有40%的恆星都處於雙星系統中。隨著科學家發現的雙星系統越來越多,才發現它們在宇宙之中是如此普遍,而我們的太陽似乎反而孤單得有點特立獨行(誰叫木星「不爭氣」呢)。
  • 雙星系統宜居帶更大 或有宇宙生命誕生的條件
    雙星系統宜居帶更大 或有宇宙生命誕生的條件 2014年06月11日 17:38 來源:科技訊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據國外媒體報導,根據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低質量的雙星系統可能是最佳的選擇
  • 雙星系統行星可擁有適合生命存在的衛星?
    到目前為止,人們只發現了一顆繞著遙遠恆星運行的行星運行著潛在衛星,但考慮到圍繞地球太陽運行的衛星數量眾多,似乎仍有更多的外衛星未被發現。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正如著名的《星球大戰》星球塔圖因所描繪的那樣,圍繞著雙星運行的行星可以抓住它們的衛星,為生命的進化創造場所。然而雙星系統可以在穩定性方面帶來挑戰,而它們的單星系統卻可以避免這種挑戰。
  • 人類對恆星系最大的錯覺,宇宙中其實大部分恆星系都是雙星系統
    很多人都認為,一個恆星系能否孕育生命,一個根本的因素就是這個恆星系必須有穩定的恆星系統,也就是類似於我們太陽這樣的,一顆恆星在合適的位置牽引幾顆行星的模式,其實這是絕大的誤會。
  • 哈佛大學研究稱,太陽系有可能曾是雙星系統,另外一顆去哪兒了?
    哈佛大學研究稱,太陽系有可能曾是雙星系統,另外一顆去哪兒了?在宇宙當中,太陽系是極為特殊的一個星系,因為只有太陽這一顆會發光發熱的恆星,我們所知道的木星,金星,土星等等它們都屬於行星,所以在銀河系當中。太陽系是只有一個恆星運轉的行星系統。
  • 研究稱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系統或將完全不同於太陽系
    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人們希望找到外星生命,或許應該將目標定為雙星系統。《天體物理學雜誌》上,重點研究了雙星系統中類地行星的行為。雙星系統的「心臟」包括彼此繞行的兩顆恆星。該研究的論據基於計算機模型,其中將「系外地球」放置在各種不同的恆星系統中。數據顯示,這些系統中的巖石世界傾向於受益於穩定的軸傾斜。這可以在確保行星具有可預測的穩定氣候方面發揮巨大作用,這被認為是高級生命形式進化的一大優勢。
  • 黑洞也能孕育行星 但在上面尋找生命有點難
    2020-09-07 05:23:57 來源:科技日報浩瀚宇宙中,黑洞猶如一隻吞噬猛獸,沒有任何物質能從它的巨大引力「魔爪」中逃脫,就連光也不例外。近日,有研究團隊提出,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存在類似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這類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 黑洞也能孕育行星?但在上面尋找生命有點難
    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嗎?為回答這個問題,科學家不斷搜尋系外行星。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獲獎者中,就有兩人是因為在系外行星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而獲獎。  截至目前,我們已發現4000多個系外行星。
  • 雙星系統的分類與演化
    夜空中我們觀測到的所有亮點,其實大部分並不是單一的一顆恆星,有80%以上是多星系統。在多星系統中,雙星系統又是最常見的。科學家們根據雙星系統的結構對其進行分類,並研究其對生命的演化產生的影響。甚至有人認為,太陽是某個雙星系統的一部分。
  • 雙星系統
    >經過用天文望遠鏡長期觀測,人們在宇宙中已經發現了許多雙星系統,通過對它們的研究,使我們對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況有了較深刻的認識,雙星系統由兩個星體構成,其中每個星體的線度都遠小於兩星之間的距離,一般雙星系統距離其他星體很遠,可以當作孤立系統處理,現根據對某一雙星系統的光度學測量確定,該星系統中每個星體的質量M,兩者相距L,它們正圍繞兩者連線的中點作圓周運動。
  • 雙星和類木巨行星被中國科學家發現,這種緻密雙星系統你了解多少
    宇宙是我們人類的孕育的地方,但是我們始終沒有辦法了解宇宙的秘密,因為宇宙太龐大,我們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全面的探索。人類的科學僅僅能夠在太陽系用探測器了解一些秘密,可是更遠的宇宙深空,我們就變得無法觸及了,這是研究宇宙的一個瓶頸。
  • 探秘12個著名宇宙黑洞:天鵝座X-1雙星系統(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黑洞是宇宙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天體。現在讓我們盤點一下宇宙中最著名的幾個黑洞候選目標。  1.天鵝座X-1雙星系統天鵝座X-1雙星系統  這張照片是天鵝座X-1雙星系統的X射線照片,這是科學家們第一個懷疑是黑洞的天體。照片由美國宇航局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的一個小組於2001年5月23日拍攝。
  • 雙星系統或存在宜居星球,溫度平穩且含液態水,或是人類移居首選
    《星際大戰》一片中曾提到了一個名為「塔圖因」的雙星系統,該雙星系統留給人們最直觀的印象便是荒涼而貧瘠,並不適合生物生存與居住。星際謎或會據此認為,雙星系統中內的星體的環境或都不太友好。但事實並非如此,據外媒報導,近期,科學家在宇宙內發現了一顆與《星際大戰》所描述的雙星系統完全不同的雙星系統,新發現的雙星系統內或可孕育生命。為了進一步確認該雙星系統內星體的宜居性,科學家對這個名為「克卜勒—35」的雙星系統內假想行星的氣候進行了研究。「克卜勒—35」雙星系統位於天鵝座內,其內含有一個巨行星。
  • 雙星系統中居然也有
    這幅藝術家創作的印象畫表現的是一個雙星系統以及其周圍環繞的塵埃盤。Kennedy博士所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自然·天文學》雜誌同日刊發研究論文稱,他們最近發現並證實了第一個塵埃盤翻轉越過中心兩顆恆星所在軌道平面的雙星系統。他們藉助南美洲的阿塔卡馬射電望遠鏡陣列(ALMA)獲得了這個具有小行星帶規模的塵埃盤的高解析度圖像。據觀察,整個塵埃盤系統呈現出非同尋常的景象:一個厚厚的氣體塵埃環在與雙星運行軌道成直角的平面上旋轉。
  • 紅矮星如何從食雙星獲取關鍵信息,其周圍是否存在可居住行星?
    到目前為止,不管是直接觀察,還是理論模型,我們都難以就它們的大小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還需進一步藉助雙星系統的觀察來了解它們的內部。這樣看似常見恆星卻仍然充滿了神秘感,我們應該如何來理解紅矮星的大小?年輕的紅矮星往往會伴隨著劇烈的氣體爆發現象,它們又會對周圍剛剛起步的行星帶來哪些影響?
  • 神秘流浪行星之謎 流浪行星或可孕育生命
    他說:「一顆自由飄浮版地球如果擁有氫氣稠密的大氣層,其表面溫度可達到零度以上,允許地表形成湖泊和海洋,進而孕育出生命。」 流浪行星很難發現,原因就在於它們不環繞恆星運行,幾乎不反射任何光線。過去15年時間裡,科學家共發現50顆流浪行星,促使一些科學家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大量流浪行星。
  • 研究提出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存在類似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
    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嗎?為回答這個問題,科學家不斷搜尋系外行星。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獲獎者中,就有兩人是因為在系外行星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而獲獎。截至目前,我們已發現4000多個系外行星。「系外行星是當前天文學最熱點和最前沿的研究領域之一,科學家主要是在類似太陽這樣的恆星周圍尋找。」吳慶文說,尋找更多系外行星,有利於理解太陽系形成、地球演化史及生命起源等謎題。近日,日本研究團隊表示銀河系中心黑洞周圍也可能存在大量行星,這一新觀點頓時引爆學術界。
  • 神秘流浪行星之謎 流浪行星或可孕育生命
    研究組中的另一名成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西蒙·墨菲(Simon Murphy)博士表示:「這樣一個間距如此巨大的行星系統究竟是如何形成並保留下來的?這仍然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     科學家稱冰冷流浪行星仍有可能存在生命
  • 研究認為,如果宇宙中存在生命,距離我們最近的也有4600光年
    ,而且和太陽系差不多的恆星系統,在宇宙的數量也是很多的,那麼,為何我們遲遲都沒有找到地外生命呢?研究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它們距離我們太遠了,我們根本就發現不了而已。拿地球來說,生命的進化其實是一個非常漫長,而且其中也有著幸運因素在裡面的事情。雖然地球在大約42.8億年之前,就已經有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出現,可是一直到藍細菌出現,地球上才開始擁有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