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系統是否可以孕育生命?科學家綜合分析,需要滿足這幾個條件

2020-11-22 騰訊網

根據科學家的觀測,在太陽系附近81.5光年內,有40%的恆星都處於雙星系統中。隨著科學家發現的雙星系統越來越多,才發現它們在宇宙之中是如此普遍,而我們的太陽似乎反而孤單得有點特立獨行(誰叫木星「不爭氣」呢)。

我們從未真正見識過雙星系統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但知道一些基礎屬性和我們也沒什麼不同的。它們也有自己的恆星系,控制著一片宇宙區域,還能有自己的行星。

圖片說明:克卜勒 47c 假想圖

2012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天文學家團隊利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雙星系統克卜勒47的兩顆行星——克卜勒 47b和克卜勒 47c。

令人驚訝的是,行星克卜勒 47c被認為處於宜居帶。據觀測,它的表面溫度約為-28攝氏度,雖然比地球冷,但對於地球生物來說還可以接受。而且,據推測,它的大氣裡,很有可能有少量的水蒸氣。這讓天文學家紛紛好奇:它的表面是否可以孕育生命?系外生命是否可以在雙星系統中出現?

對於克卜勒 47c本身來說,孕育生命是不太可能的了,因為它是一顆氣體巨星。據觀測,它的直徑是地球的4.62倍,質量為23倍。不過,這不意味著其他圍繞雙星系統公轉的行星就不能孕育生命。畢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溫度已經符合了,那麼,生命出現的最基本條件,也就滿足了。

但是,裡雅斯特天文臺的研究員Paul Sutter對於雙星系統孕育生命,還是持懷疑態度的。

首先值得擔心的,就是引力作用。

萬有引力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力,也是四大基本作用力中最早接觸的一種。只要你上過高中物理課,就能計算出兩個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有多大。如果學過基本的天文學知識,那麼計算行星圍繞一顆恆星的軌道也沒什麼問題。可是,當我們在這個體系中再加入一顆恆星,問題就複雜了。兩顆恆星是會相對運動的,它們位置的變化,就會導致體系質心不斷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這顆行星就會受到波動,而且波動的方式將很難把握,很有可能會搞得時而離兩顆恆星極為遙遠,天氣變得極寒;時而距離某顆恆星過近,酷熱難當。鑑於目前克卜勒 47c還算是處於宜居帶,我們暫且忽略這個問題。但是,這不代表問題就解決了。

這個雙星系統不可能只包含兩顆恆星和一顆行星,就算沒有其他行星,但也少不了會有一些小天體的存在。在兩顆恆星的引力波動下,這些小天體也會到處亂竄。我們提到過,即使是木星和土星的引力作用,就會讓許多小天體從太陽系外側進入到太陽系內側,增加撞擊地球的可能。很難想像,如果是雙星系統,這樣的碰撞會多麼頻繁。

因此,如果一個雙星系統想要孕育生命,一定要滿足引力場相對穩定這個條件。想要滿足這個條件,只有兩種情況:

其中一顆恆星擁有足夠的巨大優勢,能夠完全支配另一顆恆星;

要麼是兩顆恆星能夠完美地產生相等的引力效應,讓它們看起來像是一顆恆星。根據新墨西哥州的研究員瓊尼·克拉克的計算,兩顆恆星的距離大約要在0.1個天文單位之內才可以。

以克卜勒 47系統為例,情況就屬於第二種。首先,兩顆恆星的距離足夠近,只有1750萬公裡,只有不到0.12個天文單位,還不足水星軌道的一半。因此,只要距離足夠遠,它們的引力可以看成是一體的。顯然,克卜勒 47c就處在這樣的位置上,幾乎和地球軌道差不多。由於兩顆恆星都比太陽小,所以它們兩個加一起也無法提供太陽的熱量和引力,讓克卜勒 47c變成了一顆宜居帶行星。

另外,Paul Sutter也討論了另一種情況,那就是行星只圍繞其中一顆恆星作穩定公轉的可能性。但是,新的問題又會產生了:這顆行星可能絕大部分時間都處於白晝,黑夜非常短。對於地球生物來說,沒有黑夜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日落而息的生活不復存在,睡覺的時間可能靠隨機選擇。

你可能會說:地球的生物適應地球的時間,雙星系統的生命可能偏偏就適應沒有黑夜的生活呢!

沒錯,但是,這種情況下帶來的問題絕不僅僅是光照那麼簡單。光照帶來的不僅僅是明亮的可見光,還有紫外線、恆星風等輻射。對於地球生物來說,至少夜晚還有喘息的機會。我很好奇,系外生命能承受雙倍輻射的傷害嗎?因此,第一種情況下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實在是不高,只能寄希望於另一顆恆星非常非常遙遠,以至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討論了這兩種情況後,Paul Sutter指出:雖然有了克卜勒 47c的例子,但可以看出,它存在於宜居帶純屬偶然。如果我們把賭注壓在這種偶然事件上,去尋找雙星系統的系外生命,實在是非常困難的。

最後他也客觀地指出:在這樣不穩定、無規律性和強輻射的環境下,我們很難想像有複雜的生命可以演化出來。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講,大自然從來都不會受到人類的想像力所限。因此,系外究竟有怎樣的生命,誰又能說得準呢?

相關焦點

  • 研究稱「雙星系統」周圍或可孕育眾多宇宙生命
    「密集雙星」也能夠像單顆恆星那樣,為圍繞它們運行的行星提供生命發展的條件。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圍繞兩顆恆星運動的行星會承受更多的惡劣條件,無法支持生命的存在。然而,新的一項研究表明,密集雙星也能夠像單顆恆星那樣為行星提供適宜生命存在的優良條件。低質量雙星是最佳的選擇,因為它們的能量輻射疊加在一起可以把「宜居帶」推向更遠、更安全的距離。
  • 雙星系統宜居帶更大 或有宇宙生命誕生的條件
    雙星系統宜居帶更大 或有宇宙生命誕生的條件 2014年06月11日 17:38 來源:科技訊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據國外媒體報導,根據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低質量的雙星系統可能是最佳的選擇
  • 低質量雙星系統適合宜居 或孕育宇宙生命
    10月10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傳統觀點認為雙星系統演化出生命的概率要低於單恆星系統,因為複雜的引力環境可能對系外行星構成威脅,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低質量的雙星系統可能是最佳的選擇,該系統中的可居住區可以延伸至較遠的外側軌道,比單恆星系統的可居住區更遠。
  • 黑洞也能孕育行星 但在上面尋找生命有點難
    這類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普遍存在?它們又是如何被發現的?這些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吳慶文教授。距離決定黑洞行星能否「降生」在黑洞附近發現行星並非一次偶然之舉。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嗎?
  • 沒有這5個產生智慧生命的條件,行星是無法出現生命的!
    科學家認為形成生命的條件是非常苛刻的,而產生高等智慧生命需要的條件就更為複雜,有人提出幾條關於地球上能產生智慧生命的幾個原因:一、太陽系的位置整個銀河系中是由數千億顆恆星構成的,而越靠近星系核心區域宇宙射線的輻射就越強,這種宇宙射線對於地球上的碳基生命體來說是非常不友好的
  • 地球出現「第二生命空間」,孕育神秘生物,地球生命條件或被打破
    地球生命條件或被打破地球上除了陸地海洋有生命萬物之外,地心深處也一度也被科學家預測有可能存在生命,但因為人類無法到達地心深處,人類對於地心也僅僅只有無窮無盡的好奇與探知欲。儘管目前人類還無法觸足地心,但相信隨著人類文明科技的不斷提升,最終地球上每一處都會留下人類的足跡。
  • 科學家在火星南極冰蓋下發現4個超鹹湖泊「孕育生命的棲息地」
    當時,研究人員表示,研究這一地下水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過去和現在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然而,科學家們對於這個湖和它的水的起源、組成和壽命有更多的疑問。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些隱藏的水,研究人員使用歐洲航天局「火星快車」太空飛行器上搭載的MARSIS雷達探測器,對疑似地下湖周圍250×300公裡的區域進行了掃描。科學家們用以前探測南極洲冰川下湖泊的技術分析了這些雷達數據。
  • 黑洞也能孕育行星?但在上面尋找生命有點難
    這類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普遍存在?它們又是如何被發現的?這些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吳慶文教授。吳慶文介紹,宇宙存在活動星系核、低光度星系核和X射線雙星等不同的黑洞系統,根據惠田敬一團隊的研究模型,生命周期較短、光度相對較低的活動星系核周圍一般會出現黑洞行星。
  • 宇宙浩瀚無邊,存在生命的行星會有多少?大數據分析給出答案
    科學家們通過數據分析給出了答案:大約在1000億顆-4000億顆。可想而知,宇宙中圍繞著恆星運行的行星數量是多麼的可觀。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如果一顆行星想要孕育出生命,就需要滿足以下幾個基礎條件:適宜的溫度、濃厚的大氣層和豐富的液態水資源。同時,這顆星球上還需要包含可以構成生命的化學元素,此後在經過漫長的化學反應後,才有可能出現生命。
  • 美國宇航局招募外星獵手,致力尋找可能存在或孕育外星生命的行星
    美國宇航局正在呼籲世界各地的太空愛好者和外星生物愛好者,來幫助尋找可能存在或孕育外星生命的行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招募業餘的「外星獵手」加入他們的行列,以便成為在整個銀河系尋找外星生命的研究人員。美國宇航局正在進行一場招募活動,可以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候選人的申請。
  • 科學家又發現雙星系統的行星
    不過「克卜勒」望遠鏡仍然取得了一些發現成果,在第29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天文學家公布了最新的凌日行星的觀測結果,這是一顆存在於兩顆恆星系統中的行星,科學家稱之為「塔圖因」行星。因為在星球大戰中也有類似的行星存在,它的天空中擁有兩顆太陽。
  • 雙星系統、三星系統、四星系統,銀河系內普遍存在多個「太陽」
    我們地球之所以能夠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如果不是在太陽系的宜居地帶,而是離太陽很近或者比較遙遠,意味著地球表面的溫度會比較高或者比較低,要麼像水星、金星那樣高溫,要麼像土星、木星那樣寒冷。天空中出現一個太陽,對於我們來說剛剛好的,如果多一個太陽,地球可能就會變得很高溫,地球是否還能孕育生命都是一個大問題。
  • 人類對恆星系最大的錯覺,宇宙中其實大部分恆星系都是雙星系統
    很多人都認為,一個恆星系能否孕育生命,一個根本的因素就是這個恆星系必須有穩定的恆星系統,也就是類似於我們太陽這樣的,一顆恆星在合適的位置牽引幾顆行星的模式,其實這是絕大的誤會。
  • 如果人類要前往比鄰星系探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可以?
    在宇宙眾多的探索計劃中,尋找地外文明以及人類的第二家園可以說是兩個最主要的任務。而根據目前科學家的探索研究,太陽系只有地球這一顆文明星球,至於是否還存在其它的簡單地外生命,目前也是一個未知數。有科學家猜測,比領星系可能有生命星球存在,並且有可能適宜人類的生存。於是,很多人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能夠派出飛船真正前往比領星系去探索。不管我們的觀測技術有多麼強大,可是想要真正了解比領星系的詳細情況,還是需要我們乘坐飛船,親自前往近距離進行觀測研究。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人類要前往比領星系探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可以?
  • 如果人類要前往比鄰星系探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可以?
    在宇宙眾多的探索計劃中,尋找地外文明以及人類的第二家園可以說是兩個最主要的任務。而根據目前科學家的探索研究,太陽系只有地球這一顆文明星球,至於是否還存在其它的簡單地外生命,目前也是一個未知數。所以,人類尋找的第二家園目標還是要放在太陽系之外的其它星系,而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是比鄰星系,距我們約4.2光年,這是一個三星系統,也就是有三顆恆星存在。有科學家猜測,比領星系可能有生命星球存在,並且有可能適宜人類的生存。於是,很多人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能夠派出飛船真正前往比鄰星系去探索。
  • 雙星系統
    >經過用天文望遠鏡長期觀測,人們在宇宙中已經發現了許多雙星系統,通過對它們的研究,使我們對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況有了較深刻的認識,雙星系統由兩個星體構成,其中每個星體的線度都遠小於兩星之間的距離,一般雙星系統距離其他星體很遠,可以當作孤立系統處理,現根據對某一雙星系統的光度學測量確定,該星系統中每個星體的質量M,兩者相距L,它們正圍繞兩者連線的中點作圓周運動。
  • 科學家發現「死亡之吻」:雙星系統正在合併
    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消息,科學家發現VFTS 352天體系統發生了雙星合併的事件,該系統距離我們大約16萬光年。對於VFTS 352天體系統的命運,科學家認為可能形成一個巨大的恆星,或者是一個雙星黑洞。值得注意的是,VFTS 352天體系統也是迄今為止最為炙熱,質量較大的雙星,目前這兩顆恆星已經出現物質交換,因為它們的距離太近了,目前正在逐漸合併,我們有望進一步觀測到雙星合併的精彩一幕。
  • 雙星系統行星可擁有適合生命存在的衛星?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正如著名的《星球大戰》星球塔圖因所描繪的那樣,圍繞著雙星運行的行星可以抓住它們的衛星,為生命的進化創造場所。然而雙星系統可以在穩定性方面帶來挑戰,而它們的單星系統卻可以避免這種挑戰。在這兩種系統中,恆星都有輕微的移動,可能會干擾任何繞軌道運行的行星及其衛星。
  • 「毒溫泉」孕育早期生命,這是地外生命探索重要依據
    這些短鏈僅有3-4個核苷酸長度,但研究人員在2015年發表在《太空生物學》雜誌的研究報告中稱,深海熱液噴口的條件狀況可能支持地球生命孕育的相關反應。這需要反覆蒸發處理,才能將足夠多的分子聚集在一起,使其相互碰撞發生反應,從而形成更長的鏈。此外,德默表示,與溫泉中的淡水不同,鹹海水會抑制薄膜的形成,並抑制分子連接在一起的反應。
  • 需要哪些條件?科學家道出真相
    前段時間,美國NASA表示,在天琴座中發現了一個名為克卜勒62的行星系統,這裡一共包含著5顆行星,其中2顆處於宜居帶中,不僅溫度條件非常的適宜,而且通過觀測分析,科學家們認為,在上面可能還存在著大氣層和液態水,這就表示,在距離我們1200光年之外的地方,可能還存在著2顆「地球」,它們是我們在浩瀚宇宙中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