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系統

2021-01-15 高中物理微課室

名校自主招生物理講座

雙星系統

文|小河

題面:

經過用天文望遠鏡長期觀測,人們在宇宙中已經發現了許多雙星系統,通過對它們的研究,使我們對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況有了較深刻的認識,雙星系統由兩個星體構成,其中每個星體的線度都遠小於兩星之間的距離,一般雙星系統距離其他星體很遠,可以當作孤立系統處理,現根據對某一雙星系統的光度學測量確定,該星系統中每個星體的質量M,兩者相距L,它們正圍繞兩者連線的中點作圓周運動。

(1)試計算該雙星系統的運動周期T計算;

(2)若實驗上觀測到的運動周期為T觀測,且T觀測∶T計算=1∶(N>l),為了解釋T觀測與T計算的不同,目前有一種流行的理論認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種望遠鏡觀測不到的暗 物質,作為一種簡化模型,我們假定在以這兩個星體連線為直徑的球體內均這種暗物質,而不考慮其他暗物質的影響,試根據這一模型和上述觀測結果確定該星系間這種暗物質的密度。

題解:

(1)雙星均繞它們的連線的中點作圓周運動,設運動速度為v向心加速度滿足下面的方程:

解得:

周期:

(2)根據觀測結果,星體的運動周期:

這說明雙星系統中受到的向心力大於本身的引力,故它一定還受到其他指向中心的作用力,按題意,這一作用來源於均勻分布的暗物質,均勻分布在球體內的暗物質對雙星系統的作用與一質量等於球內暗物質的總質量M'、位於中點處的質點相同,考慮暗物質作用後雙星的速度即為觀察到的速度v觀,現有:

於是:

因為在軌道一定時,周期和速度成反比:

聯立得:

設所求暗物質的密度為ρ,則有:

於是解得:

評註:

雙星系統相互作用依舊是通過萬有引力相互作用,主要的易錯點有兩個方面:萬有引力計算時用雙星間距,對每一顆星分析用動力學方程列式時需要用到軌道半徑;雙星周期相等,角速度相同。


本工作室為高中物理一線特高級教師傾力打造的純公益平臺,歡迎關注、置頂、點讚、分享、留言交流!往屆已進入大學校園的同學可以取消關注或將本公眾號推薦給周圍的朋友吧。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一物一理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雙星系統的分類與演化
    夜空中我們觀測到的所有亮點,其實大部分並不是單一的一顆恆星,有80%以上是多星系統。在多星系統中,雙星系統又是最常見的。科學家們根據雙星系統的結構對其進行分類,並研究其對生命的演化產生的影響。甚至有人認為,太陽是某個雙星系統的一部分。
  • 為什麼月球和地球不是雙星系統,而冥王星和卡戎卻是雙星系統?
    【每日科技網】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雙星系統。  一般來說,雙星系統是指恆星系統。兩顆恆星相對於其它恆星來看,位置很接近,但兩顆星由於質量相差不大都形不成主星地位,兩顆恆星只能圍繞著空間一個共同的質心運動,這樣就是一個雙星系統。宇宙中這樣的恆星雙星系統比較多。
  • 雙星系統的共舞——迄今運行最快白矮星雙星系統「現形」
    類似地,如果是一個雙星系統,在它們的演化末期也會成為相互旋繞的白矮星雙星。兩顆靠得非常近的白矮星是非常強的引力波輻射源,雖然天文學家預計這樣的系統有很多,但到目前為止,這種系統仍非常難以捉摸。結果發現,這個光點非常不簡單,它其實是一對相互環繞的白矮星系統,官方名稱為ZTF J1539+5027。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繞行速度最快的「食雙星系統」,這意味著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其中一顆白矮星會不斷地從另一顆白矮星前面穿過。通過分析觀測到的數據,天文學家可以計算出它們的大小、質量和軌道周期。
  • 科學家又發現雙星系統的行星
    不過「克卜勒」望遠鏡仍然取得了一些發現成果,在第29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天文學家公布了最新的凌日行星的觀測結果,這是一顆存在於兩顆恆星系統中的行星,科學家稱之為「塔圖因」行星。因為在星球大戰中也有類似的行星存在,它的天空中擁有兩顆太陽。
  • 新引力波源:白矮星雙星系統
    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預測認為宇宙中應該存在由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根據廣義相對論,兩個彼此環繞運行的天體應以引力波的形式發射能量,也就是時空結構中的波動或幹擾。雖然並不是探測到了引力波,而是發現了這個可能是引力波源的雙星系統。但是,這項研究不僅會增進我們對這些雙星系統和引力波源的理解,而且對於驗證將於2034年發射(譯者:發射你個毛線)的儀器的效率也很重要。
  • FAST望遠鏡發現脈衝雙星系統
    在M13中發現了一顆處於雙星系統中的毫秒脈衝星PSR J1641+3627F(M13F)。同時,認證了該星團中另一脈衝星M13E為掩食雙星「黑寡婦」,還獲得了M13現有脈衝星的國際最好計時結果。這是FAST對球狀星團首次高靈敏度脈衝星搜尋與計時觀測成果,填補了對球狀星團M13中脈衝星性質及分布研究的空白。
  • 「雙星系統」中的系外行星處境危險
    據國外媒體報導,最近一項新的天文學研究發現位於雙星系統中的系外行星可能面臨「生存危機」,尤其是在雙星相距較遠的天體系統中,系外行星受到不可思議的引力擾動而脫離軌道,最後進入星際空間中「流浪」。天文學家目前觀測的一個雙星系統中存在一顆系外行星,變幻莫測的引力環境很容易使得行星軌道混亂,徹底被「踢」出該天體系統。
  • 骨骼裡的雙星系統
    著名科幻小說《三體》中曾說到,我們的宇宙中恆星並不都如我們所處的太陽系一般是單顆恆星,反而雙星或多星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而悲劇的「三體人」就出生在一個擁有三顆恆星的星系中。相對變化難測的三星系統,雙星系統似乎就簡單得多了,根據兩顆恆星的質量決定。若相差不遠則如太極陰陽魚那樣環繞而行;若一大一小則大星相對固定,小星繞其而行。在我們人身中的骨骼上也有這樣的關係存在。
  • BHB2007:形成中的雙星系統
    雙星是如何形成的?為了找到答案,歐洲南方天文臺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陣列(ALMA)最近捕捉到形成中的雙星系統影像是迄今為止所拍攝的最高解析度影像之一。大多數恆星並不孤單,它們通常是多星系統的一部分,每個恆星都圍繞著一個共同的重心運行。
  • 兩個太陽,宇宙中普遍現象——「雙星系統」
    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在銀河系中,雙星的數量非常多,估計不少於單星。2013年4月1日,國外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在特別遙遠的一個星系裡,捕捉到一顆行星圍繞兩個太陽運行的第一張圖。1650年,Giovanni Battista Riccioli在大北鬥(大熊座)發現雙星系統。
  • 可能與雙星系統白矮星有關
    這顆強烈的雙星白矮星可能是第一個引力波源 一對令人興奮的白矮星螺旋向對方靠近,這是我們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探測到的引力波源中最新的一對。 當然,當恆星與他們的舞伴靠得太近時,史詩般的恆星合併將是許多雙星系統的最終命運。
  • 雙星和類木巨行星被中國科學家發現,這種緻密雙星系統你了解多少
    宇宙之中有很多和太陽系類似的星系,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星系,這次我國雲南天文臺的科學家,發現了一個緻密的雙星系統,以及雙系統中一個類木星的行星,這次發現引起世界其他科學家的注意,目前這個發現已經被收入國際天文學術期刊【天文學物理雜誌】這次發現讓人們知道在獵犬座DE附近有一個緻密的雙星系統,盤質量約為太陽的萬分之幾到千分之幾的量級
  • 雙星系統也可以擁有行星
    一個太陽,就是你所在的行星繞著它轉的恆星;另外一個太陽,則是前者的雙星伴侶,在你的天空中光彩奪目熠熠生輝。有了這第二個太陽,在你這顆行星上面,夜幕降臨可能會成為一種罕見的天象,每年只在特定的季節裡才會出現。最近,一項新研究表明,這樣的外星行星可能遠比我們所預料的要更加常見得多。
  • 熱亞矮星與中子星雙星系統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 季徵) 近日,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大樣本恆星演化團組吳優博士等人對熱亞矮星與中子星雙星系統進行研究,得到了銀河系中這類系統的統計性質,並分析了它們在觀測上被找到的可能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天文學雜誌《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
  • 高考考點:雙星系統;學會應用「雙星」模型解決複雜問題
    本題求解要應用「雙星」模型的相關規律,你若是在高考考場上一著急想不起來,這二十分就沒了。還有第二問,我已經試過多次了,每次讓學生做這道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都會出錯。我們先複習有關「雙星」的相關知識。
  • 科學家發現神奇的異類雙星系統
    內容簡介:文章關注了一個由一顆脈衝星和一顆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解釋了該系統形成的過程,脈衝星的脈衝周期和系統的運行周期。經過數十年的觀察,科學家們發現了系統軌道方向的變化,並將之與廣義相對論聯繫起來。
  • 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有沒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
    「雙星系統」是一個天文學中的概念,所謂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組成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彼此之間的距離很近,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環繞著共同的質量中心運動,從而組成的一個恆星系統。雙星系統有不同的類型,包括物理雙星、光學雙星、目視雙星、分光雙星、食雙星、密近雙星和X射線雙星,我們平時所說的雙星系統一般是指「物理雙星」,也就是指一顆恆星圍繞另外一顆恆星運動,並且互相有引力作用。
  • 天文學家發現密集雙星系統 挑戰恆星形成理論
    天文學家發現了四對雙星系統時至今日,天文學家仍覺得這種密集的雙星系統不應該存在。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最新報導,天文學家在我們銀河系內發現了四對似乎不可能存在的恆星組合。恆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非常近,以至於很難用通常的理論來解釋。  天文學家利用的是位於夏威夷的紅外望遠鏡發現這四對恆星的。
  • 雙星系統中行星很可能宜居:溫度適宜擁有水源
    【PConline資訊】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了一處類似《星球大戰》中「塔圖因」的雙星系統,但與電影中貧瘠、荒蕪的景象不同,圍繞該雙星旋轉的行星也許不僅宜居,甚至還儲有液態水。受此啟發,研究人員稱在搜尋外星生命時「值得對雙星系統予以關注」,若有行星處於宜居帶中,便很有可能宜居。
  • 低質量雙星系統適合宜居 或孕育宇宙生命
    10月10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傳統觀點認為雙星系統演化出生命的概率要低於單恆星系統,因為複雜的引力環境可能對系外行星構成威脅,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低質量的雙星系統可能是最佳的選擇,該系統中的可居住區可以延伸至較遠的外側軌道,比單恆星系統的可居住區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