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點:雙星系統;學會應用「雙星」模型解決複雜問題

2020-12-05 葉老師物理

先看一道例題:

例題:總長3L的輕杆,轉軸O距離左端L,質量分別為m和2m的小球A和B固定於輕杆兩端。開始時兩桿在水平位置,由靜止釋放,如圖所示。當杆轉到豎直位置時:

(1)兩球的速率多大?

(2)轉軸O處對杆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本題求解要應用「雙星」模型的相關規律,你若是在高考考場上一著急想不起來,這二十分就沒了。還有第二問,我已經試過多次了,每次讓學生做這道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都會出錯。

我們先複習有關「雙星」的相關知識。如圖所示:

質量為m1、m2的兩個星體以相同的角速度圍繞著它們中心連線的一點O勻速轉動,這樣的系統就稱為「雙星」。若其圓運動的半徑分別為R1、R2,角速度為ω,其中心距離為L,則有:

角速度(周期)相等是「雙星」模型的特徵,在上述例題中就隱含著這個條件,解析如下。

(1)設在豎直位置時,A、B速率分別為VA、VB,根據機械能守恆定律,有:

由上述各式可得:

(2)設A所受支持力(向上)為FA,B所受拉力(向上)為FB,則有:

由上述各式可解得:

所以,輕杆所受A、B球的彈力均向下(假設成立),大小為:FA+FB=5mg

因此,O點對輕杆的作用力大小也為5mg,方向豎直向上。

本題難點有兩處,一是利用角速度相等(每時每刻)根據機械能守恆計算兩球在豎直位置時的速率,再就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在假設狀態下求得兩球所受彈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後才能根據二力平衡判斷O點對杆的作用力的方向繼而計算出O點對杆的作用力的大小。不會應用「」雙星模型或是概念模糊,本題極易出錯。

在高考題中也曾考查過「雙星」模型,比如:

例題:(2010全國)如右圖,質量分別為m和M的兩個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繞O點做勻速周運動,星球A和B兩者中心之間距離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點始終共線,A和B分別在O的兩側。引力常數為G。

(1)求兩星球做圓周運動的周期。

(2)在地月系統中,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響,可以將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繞其軌道中心運行的周期記為T1。但在近似處理問題時,常常認為月球是繞地心做圓周運動的,這樣算得的運行周期記為T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質量分別為5.98×1024kg 和 7.35 ×1022kg 。求T2與T1兩者平方之比。(結果保留3位小數)

解析:(1)設星球A和B圓運動的半徑分別為r、R,周期為T,則有:r+R=L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可解得:

(2)設月球、地球質量分別為m/、M/,距離為L/,由題意可知:

若認為月球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繞地心做勻度圓周運動,則:

代入數據可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掌握「雙星」模型並能遷移應用,難題將不復存在。

祝同學們進步!

相關焦點

  • 高考模型:雙星模型
    卡文迪許利用扭秤實驗測量出引力常量,其值    G=6.67×10-11 N·m²/kg²雙星模型:兩顆質量可以相比的星球相互繞著旋轉的現象,叫雙星。雙星問題是萬有引力在天體運動中的實際應用,也是科學家探索天體奧秘的一種方法。速記口訣:雙星共心,周期相同;半徑質量,乘積相等;線速質量,乘積相等。
  •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萬有引力與航天:雙星和多星問題
    #高中物理#在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萬有引力與航天中,雙星和多星問題不僅是我們平常考試常考點,也是我們高考的常考點,下面我們對雙星和多星做一下詳細介紹。首先是雙星問題,天文學家將相距較近、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運行的兩顆恆星稱為雙星。關於雙星做題時要注意雙星的三個相同量、兩個通式和三個結論,如下圖所示:然後是三星問題,在這裡三星不僅僅指的是手機,它是宇宙中存在一些離其他恆星較遠的三顆星組成的三星系統。
  • 雙星系統
    名校自主招生物理講座雙星系統文|小河題面:
  • 我國科學家「雙星模型」破超新星難題
    以博士研究生王博為第一作者撰寫的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NRAS)上。該研究成果已相繼被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網站、BBC等國際媒體報導。 據了解,Ia型超新星具有可校準的光度,可當做標準燭光,用來測定宇宙學距離,從而探索宇宙的形狀。上世紀末,Ia型超新星測距研究使人們認識到宇宙在加速膨脹,從而推論出暗能量的存在。
  • 天體運動中的雙星與多星問題
    天體運動中的雙星與多星問題,是天體運動中較為抽象的一個問題,對該問題的認識,抓住以下幾點:1、萬有引力公式中的r的物理含義為質心距(質量中心距離),圓周運動需要的向心力中的r則為圓運動的軌道半徑且對於雙星模型,有質心距等於兩個星球圓運動軌道半徑之和。2、要形成穩定的雙星系統,則兩星球做圓運動的周期和角速度一定相等,否則則會因為一個轉得快,一個轉得慢而改變兩者之間的距離,進而改變兩者之間的萬有引力。依據以上兩點可以列出方程,然後得出相應的一些關係或者物理量。
  • 天體運動四類問題四:雙星系統 黑洞
    類型一:雙星系統  所謂「雙星」是兩顆相距較近,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對兩者運動都有顯著影響,而其他天體的作用力影響可以忽略的特殊天體系統
  • 2016高考物理壓軸專題 雙星問題
    2016高考物理壓軸專題 雙星問題 2016-03-29 16:33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高考考點:動量守恆定律;形成模型可以解決難題
    利用動量守恆定律可以形成「人船」模型,在解決一些難題時,應用模型解題將會使解題過程得以簡化從而節約考場上的寶貴時間。我們先通過例題形成模型。例題:一隻長L質量為M的船靜止在湖面上,一質量為m的人,從船頭走到船尾的過程中,船移動的距離是多少?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衛星同步雙星系統質量比
    03-04-18_衛星同步雙星系統質量比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來演技一下天體力學題目中的隱含條件,說到隱含條件或者說推理條件,一般是需要同學們將實際的問題轉化為物理問題加以認識和分析的過程,這種隱含條件也是物理競賽題目中常常考察的內容之一
  • 萬有引力定律之雙星、三星模型
    萬有引力定律之雙星模型雙星模型示意圖如上圖所示,質量分別為m1、m2
  • 「異域孔雀」雙星螺旋的驚人奧秘
    兩年前,澳大利亞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教授Peter Tuthill領導的團隊發現了一個沃爾夫-拉耶特(Wolf-Rayet)雙星系統,並將其命名為「阿普」(Apep)。而更為罕見的是這種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如果條件合適,它們能夠在極端恆星風的驅動下釋放出大量的碳塵。當兩顆恆星繞對方運行時,塵埃被包裹成煤煙般發光的美麗尾巴,因而它們也被稱作「恆星世界裡的異域孔雀」。可惜的是,目前發現的此類雙星系統還是鳳毛麟角。
  • 雙星系統的分類與演化
    夜空中我們觀測到的所有亮點,其實大部分並不是單一的一顆恆星,有80%以上是多星系統。在多星系統中,雙星系統又是最常見的。科學家們根據雙星系統的結構對其進行分類,並研究其對生命的演化產生的影響。甚至有人認為,太陽是某個雙星系統的一部分。
  • 新引力波源:白矮星雙星系統
    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預測認為宇宙中應該存在由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根據廣義相對論,兩個彼此環繞運行的天體應以引力波的形式發射能量,也就是時空結構中的波動或幹擾。雖然並不是探測到了引力波,而是發現了這個可能是引力波源的雙星系統。但是,這項研究不僅會增進我們對這些雙星系統和引力波源的理解,而且對於驗證將於2034年發射(譯者:發射你個毛線)的儀器的效率也很重要。
  • 奇異罕見,雙星系統如何形成?愛因斯坦相對論為你揭開
    蒼蠅座(Musca)的南邊星座中,有一個非常獨特的雙星系統。其中一個是脈衝星——一種脈衝中子星,和另一個巨大的白矮星彼此繞軌道運行,每隔五個小時運行一次。與其他脈衝星和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不同,所有模型都表明這種情形下,白矮星會首先形成,然後不斷從恆星吸取物質直至爆炸,最終只留下脈衝星。問題在於事實就是如此。
  • 為什麼月球和地球不是雙星系統,而冥王星和卡戎卻是雙星系統?
    【每日科技網】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雙星系統。  一般來說,雙星系統是指恆星系統。兩顆恆星相對於其它恆星來看,位置很接近,但兩顆星由於質量相差不大都形不成主星地位,兩顆恆星只能圍繞著空間一個共同的質心運動,這樣就是一個雙星系統。宇宙中這樣的恆星雙星系統比較多。
  • 熱亞矮星與中子星雙星系統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 季徵) 近日,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大樣本恆星演化團組吳優博士等人對熱亞矮星與中子星雙星系統進行研究,得到了銀河系中這類系統的統計性質,並分析了它們在觀測上被找到的可能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天文學雜誌《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
  • 天體運動與人造衛星專題,2020高考物理複習必備!
    今天給大家帶來了 2020高考物理微專題3:天體運動與人造衛星,請往下閱讀正文。考點一 宇宙速度的理解與計算宇宙速度的理解和計算問題是高考常考的熱點。這類題目一般難度不大,但考生不易得分,原因是對宇宙速度的理解不透徹或因為計算失誤而丟分。
  • 相接雙星截止周期研究獲進展
    近日,《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雙星與變星研究團組博士研究生張旭東和研究員錢聲幫在相接雙星研究方面的新成果。該研究分析相接雙星各物理參量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推導出周期跟質量比的關係,將相接雙星的截止周期從目前的0.22天下推到0.15天。
  • 雙星系統也可以擁有行星
    一個太陽,就是你所在的行星繞著它轉的恆星;另外一個太陽,則是前者的雙星伴侶,在你的天空中光彩奪目熠熠生輝。有了這第二個太陽,在你這顆行星上面,夜幕降臨可能會成為一種罕見的天象,每年只在特定的季節裡才會出現。最近,一項新研究表明,這樣的外星行星可能遠比我們所預料的要更加常見得多。
  • 科學家提出相接雙星軌道周期長期變化新機制
    該工作發現,相接雙星軌道周期P和相接度f之間存在高度相關性,而這種相關程度在以往的研究工作中被大大地低估。基於這一發現,劉亮等人提出由相接度f主導的相接雙星軌道周期長期變化的新機制,揭示了相接雙星另一種可能的演化途徑。   相接雙星是相互作用很強的一類密近雙星系統。由於複雜的結構和強相互作用,相接雙星的形成、演化和結局仍是未能得到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