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運動四類問題四:雙星系統 黑洞

2021-01-15 高中物理phy

類型一:雙星系統

  所謂「雙星」是兩顆相距較近,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對兩者運動都有顯著影響,而其他天體的作用力影響可以忽略的特殊天體系統。它們之所以沒有被強大的引力吸引到一起而保持距離L不變,是因為它們繞著共同「中心」以相同的角速度做勻速圓周運動,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提供它們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特別注意:在求兩星間的萬有引力時兩星間的距離與兩星做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不同。

1.我們的銀河系的恆星中大約四分之一是雙星。某雙星是由質量不等的星體S1S2構成,兩星在相互之間的萬有引力作用下繞兩者連線上某一定點做勻速圓周運動。由天文觀察測得其運動周期為T,S1到C點的距離為r1,S1S2的距離為r,已知引力常量為G。由此可求出S2的質量為(  )

2.雙星系統由兩顆恆星組成,兩恆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別圍繞其連線上的某一點做周期相同的勻速圓周運動。研究發現,雙星系統演化過程中,兩星的總質量、距離和周期均可能發生變化。若某雙星系統中兩星做圓周運動的周期為T,經過一段時間演化後,兩星總質量變為原來的k倍,兩星之間的距離變為原來的n倍,則此時圓周運動的周期為(    )

3.如圖,質量分別為m和M的兩個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繞O點做勻速圓周運動,星球A和B兩者中心之間距離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點始終共線,A和B分別在O的兩側.引力常數為G。

在地月系統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響,可以將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繞其軌道中心運行的周期記為T1.但在近似處理問題時,常常認為月球是繞地心做圓周運動的,這樣算得的運行周期記為T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質量分別為5.98×1024kg和7.35×1022kg. 求T2與T1兩者平方之比。(結果保留3位小數)

4.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論所預言的一種特殊天體,探尋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觀測雙星系統的運動規律。天文學家觀測河外星系大麥哲倫雲時,發現了LMCX-3雙星系統,它由可見星A和不可見的暗星B構成。兩星視為質點,不考慮其它天體的影響,A、B圍繞兩者連線上的O點做勻速圓周運動,它們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如圖所示。引力常量為G,由觀測能夠得到可見星A的速率v和運行周期T。

(1)可見星A所受暗星B的引力FA可等效為位於O點處質量為m』的星體(視為質點)對它的引力,設A和B的質量分別為m1、m2,試求m』(用m1、m2表示);

(2)求暗星B的質量m2與可見星A的速率v、運行周期T和質量m1之間的關係式;

(3)恆星演化到末期,如果其質量大於太陽質量ms的2倍,它將有可能成為黑洞。若可見星A的速率v=2.7×105m/s,運行周期T=4.7π×104s,質量m1=6ms,試通過估算來判斷暗星B有可能是黑洞嗎?(G=6.67×10-11N·m2/kg2,ms=2.0×1030kg)

解析:

5.經過天文望遠鏡長期觀測,人們在宇宙中已經發現了許多雙星系統,通過對它們的研究,使我們對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勢和分布情況有了較深刻的認識。雙星系統由兩個星體構成,其中每個星體的線度都遠小於兩星體之間的距離。一般雙星系統距離其他星體很遠,可以當作孤立系統處理。現根據對某一雙星系統的光度學測量確定,該雙星系統中每個星體的質量都是M ,兩者相距L。他們正繞兩者連線的中點作圓周運動。

(1)試計算該雙星系統的運動周期T1 ;

(2)若實驗上觀測到的運動周期為T2,且。為了解釋T2與T1的不同,目前有一種流行的理論認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種望遠鏡觀測不到的暗物質。作為一種簡化模型,我們假定在這兩個星體連線為直徑的球體內均勻分布著這種暗物質,而不考慮其它暗物質的影響。試根據這一模型和上述觀測結果確定該星系間這種暗物質的密度。

答案:


類型二:三星系統

1.宇宙中存在一些質量相等且離其他恆星較遠的四顆星組成的四星系統,通常可忽略其他星體對它們的引力作用。設四星系統中每個星體的質量均為m,半徑均為R,四顆星穩定分布在邊長為 a的正方形的四個頂點上。已知引力常量為G。關於四星系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2.宇宙中存在一些離其它恆星較遠的、由質量相等的三顆星組成的三星系統,通常可忽略其它星體對它們的引力作用。已觀測到穩定的三星系統存在兩種基本的構成形式:一種是三顆星位於同一直線上,兩顆星圍繞中央星在同一半徑為R的圓軌道上運行;另一種形式是三顆星位於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並沿外接於等邊三角形的圓形軌道運行。設每個星體的質量均為m。

⑴試求第一種形式下,星體運動的線速度和周期。

⑵假設兩種形式星體的運動周期相同,第二種形式下星體之間的距離應為多少?

3.


類型三:黑洞

   「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論預言的一種特殊天體,它的密度巨大,以至於其脫離速度超過光速,因此任何物體都不能脫離它的束縛,即光子也不能射出已知物體從地球上的脫離速度(即第二宇宙速度)是

,故一個質量為M的天體,若它是一個黑洞,則v=c,其半徑R應有: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評選出了2008年度世界8項科學之最,在XTEJ1650-500雙星系統中發現的最小黑洞位列其中。若某黑洞的半徑R約45km,質量M和半徑R的關係滿足(其中c為光速,G為引力恆量)則該黑洞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數量級為( )

A.108m/s2     B.1010m/s2  C.1012m/s2    D.1014m/s2


相關焦點

  • 天體運動中的雙星與多星問題
    天體運動中的雙星與多星問題,是天體運動中較為抽象的一個問題,對該問題的認識,抓住以下幾點:1、萬有引力公式中的r的物理含義為質心距(質量中心距離),圓周運動需要的向心力中的r則為圓運動的軌道半徑且對於雙星模型,有質心距等於兩個星球圓運動軌道半徑之和。2、要形成穩定的雙星系統,則兩星球做圓運動的周期和角速度一定相等,否則則會因為一個轉得快,一個轉得慢而改變兩者之間的距離,進而改變兩者之間的萬有引力。依據以上兩點可以列出方程,然後得出相應的一些關係或者物理量。
  • 一個擁有黑洞,雙星系統,變星和類地行星的神奇星座——天鵝座
    在夏末初秋的晚上,北半球天空中從東方會冉冉升起一個星座,這個星座非常神奇,一個星座它包含了宇宙間大部分的天體的類型,它就是天鵝座,一個具有黑洞、雙星系統、變星、類地行星和存在於一個長得像北美洲的星雲裡面。
  • 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可能並不是黑洞|雙星系統|地球|黑洞|...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新媒體專電 澳大利亞科學預警網站10月21日發表題為《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其實可能並不是黑洞》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今年早些時候,科學家確認一個天體是已經發現的距離我們最近的黑洞,現在該天體可能被降級。重新分析相關數據之後,不同的科學研究團隊得出結論,認為這個名為HR 6819的天體系統並不包含黑洞。
  • 2020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天體運動中的「雙星」問題
    2020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天體運動中的「雙星」問題 2020上半年甘肅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報名公告已發布,筆試時間為3月14日。
  • 黑洞的判定,怎麼察覺並判斷一個天體是不是黑洞呢?
    事實上,宇宙中的恆星構成雙星系統的佔到了一半,那麼如此一來,如果原來由兩顆恆星構成的雙星系統中,其中一顆恆星死亡變成黑洞後就成為了黑洞雙星,而且這種黑洞雙星的比例應該還不小。當然了,能發出強X射線的天體也不一定是黑洞,中子星也會像黑洞雙星那樣同其他恆星一起構成雙星,這樣的中子星也會有吸積盤,也會從吸積盤中發出X射線。不過中子星和黑洞還是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中子星自身會發光,而黑洞雙星中,只有其中的吸積和噴流才會發出X射線。位於中心的黑洞是不發光的,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分析所觀測到的電磁波的光譜將中子星與黑洞區分開來。
  • 引力波探測再帶來震撼:大規模黑洞合併事件昭示天體物理學新問題
    此外,研究人員還認為,根據對兩個黑洞自旋的測量,隨著參與合併事件的兩個黑洞彼此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兩個黑洞也越來越傾向於繞著它們自身,與運動軌道不同的軸向旋轉(自轉),導致運動軌跡發生旋轉,使兩個黑洞在合併前的運動軌跡呈螺旋形。
  • 唯一一顆肉眼可見的黑洞,由中國科學家發現,還是雙星系統
    自從2019年第一張黑洞照片被發布以後,全球開啟了黑洞熱,黑洞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熱門話題,從那以後天文研究人員又發現了多顆黑洞,可以說黑洞從理論上的存在,已經成為一個大家普遍了解的天體了,雖然黑洞最近曝光率比較高,但是人們對於黑洞的了解還比較少,主要是因為黑洞特殊的條件造成的。
  • 天鵝座X-1雙星系統真的是黑洞的候選星體嗎?
    天鵝座X-1(Cyg X-1)是最早發現的X射線源之一,所謂的X射線源就是會發出X射線的天體,天鵝座X-1是天文學家在天鵝座發現的第一個X射線源,所以就稱為天鵝座X-1。天鵝座X-1的現身一開始科學家並不了解為何天鵝座X-1會發出X射線,也不知道天鵝座X-1是什麼樣的天體。經過仔細研究後,發現天鵝座X-1是一個雙星系統,也就是兩個天體在彼此的重力吸引下互繞運行著。天鵝座X-1雙星系統中的一個天體是藍超巨星,它的編號是HD 226868,另外一個天體則是黑洞,也就是發出X射線的來源。
  • 人馬座A*附近的G型天體如此靠近黑洞,它為什麼不被毀滅?
    人馬座A*是銀河系中心一個特大質量的黑洞,作者指出其質量大約相當於太陽的四百萬倍。第一個天體被命名為「 G1」,於2005年被發現,第二個天體「G2」於2012年被發現。最後四個(G3,G4,G5,G6)也被發現。
  • 人馬座A*附近的G型天體如此靠近黑洞,它為什麼不被毀滅?
    人馬座A*是銀河系中心一個特大質量的黑洞,作者指出其質量大約相當於太陽的四百萬倍。第一個天體被命名為「 G1」,於2005年被發現,第二個天體「G2」於2012年被發現。最後四個(G3,G4,G5,G6)也被發現。這項新的研究報告了對這最後四個天體的發現,研究員們指出它們和前兩個被發現的天體有共同之處,並且「足以證明他們被定義為一個新的公共類別的成員是合理的。」因此,它們被命名為G3,G4,G5和G6。
  • 有「四個太陽」的行星首次被證實 繞兩個雙星系統旋轉
    《星球大戰》中兩個太陽的日落奇觀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15日報導,英國科學家近日確認了一顆與4顆恆星相伴的行星,這意味著該行星的天空上有「四個太陽」,這是天文界首次發現此類天體系統。研究人員發現,這顆被稱作PH1的行星繞著一個雙星系統旋轉,而同時還有另一個雙星系統繞著它轉動,這意味著同時有4顆恆星照亮它的天空。報導稱,這讓人們想起了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中的一個經典場景,當時盧克天行者在遙遠星球上看到了兩個太陽的落日景觀。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八大學部四類科學問題83個典型案例
    明確基於四類科學問題屬性的資助導向是自然科學基金委確立的三大改革任務之一。
  • 不只是G1和G2:巨型黑洞人馬座A*再發現四個類似神秘天體
    在銀河系的中心存在著一個質量是太陽四百萬倍的巨型黑洞--人馬座A*(Sagittarius A*,簡稱Sgr A*)。在過去十年的觀測中,科學家在該黑洞周圍發現了兩個似乎正圍繞著該黑洞運行的奇怪物體,隨後被稱之為G1和G2。
  • 宇宙中奇異的雙黑洞系統,將幫助人類實現星際旅行
    雙黑洞系統在宇宙中存在這樣的一種天體系統——雙星系統,它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位置看起來非常靠近的天體系統,聯星是指兩顆恆星各自在軌道上環繞著共同質量中心的恆星系統。雙星可以當成聯星的同義詞,但一般而言,雙星可以是聯星,也可以是沒有物理關聯性,只是從地球觀察是在一起的光學雙星。
  • 探秘12個著名宇宙黑洞:天鵝座X-1雙星系統(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黑洞是宇宙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天體。現在讓我們盤點一下宇宙中最著名的幾個黑洞候選目標。  1.天鵝座X-1雙星系統天鵝座X-1雙星系統  這張照片是天鵝座X-1雙星系統的X射線照片,這是科學家們第一個懷疑是黑洞的天體。照片由美國宇航局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的一個小組於2001年5月23日拍攝。
  • 不怕黑洞?在銀河系的中心發現了四個物體!科學家說這無法解釋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體之一。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射手座a*,質量是太陽的400萬倍。2005年,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叫做G1的奇怪天體,它圍繞著人馬座a*運行。它有幾個地球的質量,看起來像氣體和塵埃的聚合物,但移動起來更像一顆恆星。
  • [圖]不只是G1和G2:巨型黑洞人馬座A*再發現四個類似神秘天體
    在銀河系的中心存在著一個質量是太陽四百萬倍的巨型黑洞--人馬座A*(Sagittarius A*,簡稱Sgr A*)。
  • 高中物理篇72:天體運動知識點小結
    高中物理篇72:天體運動知識點小結1重力類1)  .  2天體運動類行星(衛星)模型:一、周期類:主要解決天體的質量(或密度)與同步衛星問題基本關係式:天文學家將相距較近、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運行的兩顆恆星稱為雙星.雙星系統在銀河系中很普遍.
  • 天體運動與人造衛星專題,2020高考物理複習必備!
    今天給大家帶來了 2020高考物理微專題3:天體運動與人造衛星,請往下閱讀正文。考點一 宇宙速度的理解與計算宇宙速度的理解和計算問題是高考常考的熱點。這類題目一般難度不大,但考生不易得分,原因是對宇宙速度的理解不透徹或因為計算失誤而丟分。
  • 發現迄今為止最近的黑洞,離地球僅1000光年遠!
    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接近的黑洞---只有1000光年遠。 它大概有4個太陽的質量,處於用肉眼可見的恆星系統中,屬於所謂的「沉默」的黑洞之一。研究人員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報告說,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Thomas Rivinius和其團隊發現該黑洞有點運氣成分,一開始,他們研究的是1000光年外一個近距雙星系統的運動數據。該雙星系統包含了HR 6819,用肉眼從南半球可以在天空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