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比其他物種對痛更敏感?

2020-08-30 非正常人類工作室

今天在NBA季後賽裡,有一場萬眾矚目的焦點之戰,西部第二的快船對陣西部第七的獨行俠。在這之前,雙方前兩場比賽打成1:1平,而且從比賽局勢上來看,年輕的獨行俠隊竟然佔據著場面上的優勢。第一場獨行俠跟快船鏖戰了四節比賽,遺憾落敗,若不是裁判將波爾津吉斯驅逐,沒準獨行俠會贏下系列賽首戰。第二場獨行俠重整旗鼓,在快船主場取勝,士氣大振。今天第三場比賽,兩隊都憋著一股勁,想要拿下對手。

前兩場比賽,兩隊分別在第一節都佔據了大比分優勢,第一戰首節快船上來一波流了獨行俠,第二場首節獨行俠一拳掄倒快船。今天的比賽則完全不同,雙方一上來就展開了激烈的你爭我奪,比分始終緊咬。快船今天繼續靠著小卡的出色發揮帶動全隊,首節他6投4中,拿到8分3籃板,依舊是穩健無比的表現。上一場超鬼的喬治,在今天比賽第一節仍舊找不到手感,他4投1中,三分球2投0中,只得到2分,還出現了籃下漏籃板的情況,貢獻依舊不多。

獨行俠這邊,年輕新星東契奇本場被快船限制住了發揮,他首節6投只有2中,拿到5分2助攻,另外還賠上了一次犯規。另外在一次對抗中,東契奇跟哈雷爾發生衝突,被吹了一次技術犯規,被主教練卡萊爾替換下場。好在波爾津吉斯在內線發揮了支柱的作用,他5投2中拿到5分4籃板1助攻,展現了球隊二當家的風採。另外,獨行俠賽斯-庫裡剛一上場就命中超遠三分,三分球1投1中,還是那樣的手感火熱。

首節戰罷,雙方打成23:23,兩隊戰況非常激烈。本場比賽,兩隊除了在比分上打得激烈焦灼之外,還頻頻出現火藥味十足的場面。在東契奇和哈雷爾衝突,雙方各領一個技術犯規之後,波爾津吉斯又和莫裡斯發生了衝突,兩人互不相讓,好在雙方及時冷靜了下來,沒有讓事態進一步升級。不過這也可以反映出這一組系列賽,雙方的對抗激烈程度。兩隊的這組對決,從一開始就無比精彩。

賽前很多人沒想到,剛剛完成重建的獨行俠隊,能如此有戰鬥力,可以跟聯盟最大的奪冠熱門快船隊打得有來有回,甚至場面上還佔據著主動。這得益於東契奇的成熟,以及一眾角色球員的給力,再加上主帥卡萊爾足夠出色,這才讓獨行俠打出了如此競爭力。希望他們再接再厲,能夠跟快船一起,將這輪系列賽推向更精彩的層面。另外,如果獨行俠能擊敗快船晉級,那麼東契奇可能就要更快的封神了!

相關焦點

  • 人類文明的嚴肅反思,為什麼其他物種比我們活得好?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四部》(91)91、人類活得好還是其他生物活得好?人類與其他生物本來不宜相提並論,但將人類與其他生物的生存品質即誰更活得好相比較,卻會得出非常有意義的結論。按我們的認識,人當然比其他任何生物都要活得好,人是高級文明狀態,生物是低級原始狀態,兩者不可同日而語。人類花了數千年進入的高級文明狀態使人生活得好嗎?或者問題正好相反,人類數千年的努力反而使自己活得更不好?請趕緊扶住你的眼鏡,你沒看錯,人如今完全沒有理由說比其他生物活得好。人的存在品質,人的心理狀態,人與物、人與人的相關關係的實際狀況,哪一條的指標能與其他生物相比?
  • 人類如何與其他物種共享地球
    雖然,雖然拯救這些動物需要當地的大量努力,但我們也將採取比過去更大、更有野心的方法。根據許多科學家和環保人士的說法,人類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策略,其實非常簡單,至少在理論上是這樣。為了避免生物多樣性的災難性損失,人類需要留出地球表面一半的面積給野生動物。
  • 唐山地震30周年祭:更痛勝地震者
    而拿破崙則說,承受痛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氣。我們知道,以樂景寫哀,其哀更哀。在走向盛世的今天,作為一位報告文學作家,張慶洲終於大情似無地揭開了一道傷痛,那是比死亡更大、更強的痛,那是比地震更深、更長的痛。  更深之痛,就是漏報。  更長之痛,則是隱瞞。  歷史將永遠記住公元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在那個很深的夜,唐山發生了7.8級大地震。
  • 人類是不是和所有其他物種都有生殖隔離?
    人類是不是和所有其他物種都存在生殖隔離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此問題的答案十分明確:人類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和任何其他物種都存在嚴格的生殖隔離,沒有絲毫通融。人類並不是突然出現在地球上,在漫長的進化史上也曾經有過一些嫡親兄弟,比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這些「人」都是人類遠祖海德堡人的進化分支,,曾經共存於地球上,天各一方後又在某些地方狹路相逢。
  • 為什麼裸鼴鼠不怕痛
    他們想:既然裸鼴鼠的觸覺如此敏感,它們的皮膚中會不會含有什麼特殊成分?實驗的結果出乎意料,在裸鼴鼠的皮膚中沒有發現多了什麼成分,反而少了一種基本的化學物質——「P物質」。  P物質是什麼物質呢?它也是意外發現的產物。1931年,英國生理學家戴爾正在研究神經遞質的作用(他因此在1936年獲得諾貝爾獎)。當時已知的神經遞質是乙醯膽鹼。
  • 人類的嗅覺遠不如其他動物,但這些稀有物種,都是人類的感官發現
    如果煮的食物變質了你也能立刻知道科學雜誌上周發表的一個評論提出,人類在嗅覺方面在其他哺乳動物之上,儘管是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察覺到不同的氣味,那麼我們為什麼認為我們鼻子的嗅覺很差呢?嗯這篇研究表明誤解的原因始於19世紀一位名叫Paul Broca的神經解剖學家。神經解剖學家嗅覺的能力來自在大腦額葉下面名為嗅球的兩個卵形組織,它們接收氣味信號並送到你大腦的其餘部分進行解析。
  • 為什麼物種滅絕速度越來越快,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
    還有很多已經滅絕的物種,在此小編就不一一舉例了,為什麼物種會滅絕呢?小編總結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1914年9月,世界上最後一隻旅鴿死去,美國人懺悔不已,為此還專門為旅鴿立碑紀念:「旅鴿,作為一個物種因人類的貪婪和自私,滅絕了。」3.
  • 贈書丨河森堡:人類並不比其他物種高貴
    原標題:贈書丨河森堡:人類並不比其他物種高貴我相信對這個世界稍有了解的朋友們都會同意,在地球數十億年的歷史中,從來沒有那個物種取得過像人類這樣的成就,我們深刻而永久地改變了這顆星球的模樣,以至於有學者認為我們已經親手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
  • 敬畏地球上的其他物種,才是人類成熟的標誌
    人類自豪於可以進行自主思考,並可以將人類的意志變為現實,而這種能力源於人類具備思維能力,雖然動物也具備思維能力,但很顯然,動物的思維較人類有質的差距。人類憑藉思維發現了自然運行規律,產生了文化這一人類獨有的體外基因,利用這種方式實現對人類文明的積累和傳承。這一傳承機制使得人類從地球上眾多的物種裡脫穎而出,成為地球上的「王者」。
  • 巴拿馬猴已經進入石器時代,有可能取代人類,或威脅其他物種嗎?
    圖為:使用石頭的巴拿馬捲尾猴正如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所言:能夠威脅人類生存的只有病毒!儼然已經進入石器時代的巴拿馬猴子對我們不可能構成威脅,但是其他物種卻沒那麼幸運。關於有可能取代人類的其他物種的猜想一直是人們的熱衷話題,幾十年前,生物學家認為人類是唯一廣泛使用工具的物種,我們為此驕傲不已。然而很快就被打臉了,使用工具確實是我們物種迅速壯大的重要因素,但能夠使用工具絕對不是我們的專利,許多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甚至昆蟲都會從周圍環境中獲取工具。而這些進入石器時代的巴拿馬猴群雖然不可能取代我們,但它們確實很有研究價值!
  • 為何現今的智人會攜帶其他人類物種的基因?
    為了生存下去,人類開始朝著不同方向進行著演化,漸漸地人類演化出了幾個不同的物種。一直到現在,我們一共發現了16個人類物種的骨化石。在這裡給大家糾正一個錯誤。可能受到這張圖的影響,部分人會產生了片面的認知。會誤認為人類的演化過程就是從「南方古猿」變成「能人」,「能人」變成「匠人」,「匠人」變成「直立人」,「直立人」再變成「尼安德特人」,然後尼安德特人再變成我們這種智人。
  • 為什麼人類和其他物種都有生殖隔離?這意味著什麼?
    比較令人混淆的是那些親緣關係較近的物種之間進行雜交,例如獅子和老虎它們在生物學分類上都屬於貓科-豹亞科-豹屬下的成員,在進化之路上分開的時間並不長,這類不同的物種都屬於親緣關係較近的。它們的體型以及生殖習慣都比較類似,這意味著獅子和老虎是可以完成交配的,並且更進一步可以產下後代。
  • 學點知識 | 蟲子會痛嗎?
    知友:蘇澄宇(300+ 贊同,動物科學學院碩士,動物學、動物話題的優秀回答者)  雪梨大學出來了一份研究,證明了蟲子是會痛的,並且這種痛是慢性的。在這項研究中[1], Thang Khuong 博士割了果蠅的一條腿,毀掉它一條感覺神經(ppk+ sensory neurons)。
  • 為什麼地球上只有人類進化成智慧物種?
    如果進化論是正確的,那麼,地球上應該產生不止一個和我們人類一樣智力水平的物種。但實際卻沒有,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智慧並不是一種要麼全有、要麼全無的現象。人類比黑猩猩聰明,黑猩猩比狗聰明,狗比老鼠聰明,老鼠比海星更聰明。與其他物種相比,人類在智慧上是一個極端。
  • 咬人巨痛的入侵物種紅火蟻,原來還跟洋垃圾還有這層關係
    我們經常會定居在人類附近,即使我們雙方的關係不好,有時候他們不小心擋到我們的路,脾氣暴躁的工蟻或者兵蟻就會上前咬他一口個哇哇叫。不過說實在的,住在人類附近,可以吃到的東西多了很多,而且這一帶基本沒有我們的天敵存在。
  • 人類中心視角的錯誤:為什麼其他靈長類沒有變成人類?
    不同的演化道路事實上,不只是黑猩猩,幾乎所有的靈長類動物都和人類的發展軌跡不太相同。古人類學家布裡安娜·波比納(Briana Pobiner)認為:「不同不代表其他靈長類動物生活得不好。」在研究生物演化的科學家眼中,演化不是一場競爭遊戲,相比於其他靈長類來說,人類並非「天選之子」,只是隨著環境的改變具備了更多認識、適應、改變自然的方法和手段,以滿足人類的生存需求,但這種能力並未使人類處於生物階梯的頂部。
  • 人類為什麼對指甲劃黑板很敏感?科學家:這是一種求救的聲音
    ,只是大家一直沒有發現而已,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大部分人都對指甲劃黑板、自行車剎車等尖銳的聲音很敏感呢?其實這樣的聲音,是最初人類祖先求救的聲音。首先我們要知道,人類之所以對這樣的聲音很敏感,是因為處於這個頻率的聲音,正好在人類耳朵的敏感區,而且人類耳朵獨特的輪廓,會把這個頻率區域的聲音放大,從而進一步增加刺激的感覺,類似的還有嬰兒的啼哭聲和人類的尖叫聲。
  • 《寄生獸》:人類與其他物種是否可以共存?
    接下來的內容倒是和其他許多動漫一樣主角力戰群「獸」,保衛了人類。不知道看過這部動漫的朋友是怎麼看待她的,我認為他就像她那個種類裡的「創世紀神明」一樣的存在,因為她的不同於其他寄生獸的思考,她意識到寄生獸不會有後代,這一代寄生獸沒有未來,就開始了自己的計劃。寄生獸本該無情,她卻因自己的孩子擋下人類圍剿的槍林彈雨,完成她的創世使命後在漫天雪花中從容死去,新一也因此得以流淚。
  • 人類是外來物種?人類誕生的真相比金字塔更不可思議!
    他開篇就提出:在所有用於支撐我們信念的證據當中,疑團最大的就是人類本身。西琴先生認為現代人類也就是智人,是一個外來的物種。單憑這一個觀點就能吸引許多曾經在這個問題上思考過的人。書中開始引經據典,從進化論到聖經的舊約,再到考古的知識,還有天文學,讀者都能感受到西芹先生尊重每一種觀點。他也很少反駁其他的觀點,而是通過那些說法引出自己的疑問。
  • 為什麼人類比其他動物懷孕時間長?原因不在基因,而在蛋白質
    但是,從一個物種到另一個物種,通過這些相同步驟的胚胎發育卻速度差異很大。為什麼某些物種的懷孕持續時間更長?例如,運動神經元在小鼠中發育只需要三天時間,而在人類中則需要一周以上。答案是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執行者,蛋白質在細胞內不斷地被製造和分解,不停循環更新,而在小鼠細胞和人類細胞中,蛋白質更新的速度並不相同,這一速度在小鼠中是人類的兩倍,蛋白質分解和更新的速度差異正好解釋了小鼠和人類這兩個物種之間的發育速度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