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哺乳動物都遵循相同的步驟從胚胎生長到成年,這其中涉及相似的基因和分子信號,以相同的順序進行著相同系列的事件。但是,從一個物種到另一個物種,通過這些相同步驟的胚胎發育卻速度差異很大。
為什麼某些物種的懷孕持續時間更長?例如,運動神經元在小鼠中發育只需要三天時間,而在人類中則需要一周以上。
2020年9月17日,最新一期的 Science 雜誌發表了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一項題為:Species-specific pace of development i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protein stability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發現了設定胚胎發育速度的時鐘,並發現是蛋白質製造和分解的速度決定了胚胎發育速度。這些發現有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的哺乳動物如何相互進化,並有助於完善再生醫學的方法。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胚胎發育的速度?儘管許多發育過程的分子和細胞機制在進化上是保守的,但它們在不同物種之間運作的速度卻有很大差異。胚胎發育的節奏控制著個體分化過程的速度,並決定了整個發育的持續時間。儘管這很重要,但是控制發展節奏的機制仍然難以捉摸。
為了解開這個難題,研究人員首先從實驗室的幹細胞中培養了運動神經元,這樣就可以對細胞的發育進行計時,而不受胚胎內環境的任何影響。
通過比較小鼠和人類幹細胞的發育時間,研究團隊發現在體外這兩類細胞發育的時間與在個體水平有相同的速度差異。體外人類運動神經元形成的時間是同樣是小鼠運動神經元的兩倍多,因此,決定發育速度的答案在於細胞本身,而不是細胞周圍環境。
接下來,研究人員將人類DNA序列片段導入小鼠細胞,來確定是否是因為基因不同導致的發育速度不同。然而,這並沒有改變小鼠的發育速度,因此,決定發育速度的答案也不在基因中。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執行者,蛋白質在細胞內不斷地被製造和分解,不停循環更新,而在小鼠細胞和人類細胞中,蛋白質更新的速度並不相同,這一速度在小鼠中是人類的兩倍,蛋白質分解和更新的速度差異正好解釋了小鼠和人類這兩個物種之間的發育速度差異。小鼠細胞中這種較快的蛋白質更新速度導致了運動神經元的發育速度更快。
在人類和小鼠的胚胎發育中,運動神經元的發育使用相同的基因和分子,但是人類胚胎發育需要的時間更長。這是因為人類胚胎中蛋白質比小鼠胚胎中的蛋白質更穩定,這種蛋白質的穩定性減慢了人類胚胎發育速度。
論文第一作者 Teresa Rayon 解釋道:人類和小鼠的胚胎發育過程,就像拿著相同的樂譜演奏,但是人類的節拍器更慢,因此演奏的時間也就更長。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節拍器,還想進一步了解如何更改其速度。
了解控制發育時間的機制,對於理解再生醫學和幹細胞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或減慢幹細胞的發育可以幫助改進用於研究和治療應用的特定類型細胞的生產方法,並且還可以為減緩癌症等疾病中細胞生長提供新的見解。
發育時間的變化,即所謂的異時性,在物種之間體型和大小差異的進化中起著重要作用。例如,人類大腦更大,因為它的細胞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的時間要長於小鼠中的同類細胞。因此,除了疾病治療等實際應用之外,了解如何控制胚胎發育的速度,還能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物種是如何進化的。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10/eaba7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