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國:史識謬誤誤導大眾,業餘玩票的人外行評價內行

2020-12-05 學智堂

易中天在國內歷史學術界風評不太好很正常。大概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易中天上百家講壇時是廈大中文系教授。雖然中文系和歷史系在廣義上都屬於文科,在廈大的教學編制中都屬於人文學院,但是歷史和中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研究領域,兩者之間的差別不可以道裡計。

從易中天的個人履歷看,他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並長期從事相關專業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其本身並沒有史學研究的專業培訓和相關的研究成果。他上百家講壇講三國,用郭德綱的話來說就是「隔行取利」。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歷史研究領域的專業從業人員不待見他是很正常的,這與學術傾軋、文人相輕無關。僅僅是專業從業者對本領域尊嚴的維護和對底線的堅守。

就拿老郭來說,他前幾年有個段子專門講主流相聲演員和非主流相聲演員。對於主流相聲演員他主要有三點批評,一是非專業出身混日子的多,二是不尊重傳統、瞎創新,三是不思進取、安於逸樂。

而對於非主流相聲演員他也有所批評,其中就對非專業的,覺得相聲沒有門檻的票友進行了尖刻的諷刺。他說:非主流相聲有一類演員本來是觀眾,後來起義了。他心說,你也會說話,我也會說話,憑什麼我花錢聽你說話。於是花五十塊錢做了身大褂就上臺了。這路演員風格有陳勝吳廣的,有張獻忠李自成的。

老郭說這個段子就是在說,相聲是有門檻的,不管你主流非主流,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你就是不會說相聲。後來的交大博士就是這類「非主流」。

簡單點說,史學專業人士對易中天的不滿,就是從業者對業餘玩票的人外行評價內行的不滿。

其次,不能說易中天的品三國是完全「不專業」,實際上品三國的內容引用了許多史學界前輩的研究成果。但這卻有兩個問題。

品三國引用前人研究成果有個很明顯的例子,易中天指出,蜀漢有三個派系,即劉備真正興起時打造的核心班底荊州派。收降的劉璋舊部東州派。以及益州本土勢力。東吳也有三個派系,即跟隨孫策渡江創業的舊部,從北方南渡的北方士人以及江左本土勢力。

他還進一步指出,蜀漢的歷史就是荊州派聯合東州派,統治益州,而益州派被排擠出核心層,要麼徒具名位而無實權,要麼就只能在低層混。而隨著荊州派和東州派人才凋零,蜀漢走向衰亡。東吳的歷史則是政權基礎由渡江舊部向江左豪族過渡的歷史。

易中天提出這個觀點時影響巨大,當時網上歷史愛好者在討論三國歷史時,言必稱派系,並以此為據,對吳蜀歷史發展的脈絡進行闡述(實際上基本都是把易中天的話抄了一遍)。

這個派系理論確實非常有意思,讓人對三國歷史有了新的角度。但需要指出的是,這個觀點並非易中天原創,而是來自北大歷史系教授田餘慶先生(田老已於2014年仙逝)。田老在《秦漢魏晉史探微》用專門的章節闡述了上述觀點,該書出版於1993年,而上述觀點則是田老於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逐步形成並提出的。

類似的情況非止一端,這種對學界學術成果的引用極大地提高了品三國的學術性和可看性,也豐富了普通觀眾對於歷史的認識,拓展了歷史愛好者的視野。

但問題在於,無論是在品三國播出時還是整理成文字出書時,都沒有明確的指明其觀點來自學術前輩的研究。正常來講,一本涉及學術的書籍,有所引用就應當標註,並在書尾羅列參考文獻。一篇論文不僅要標註,還得查重。這是對其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對智慧財產權的基本保護。

但是,顯然品三國沒有做到這些。無法確定這是百家講壇製作方的疏忽,還是易中天的失誤。但無能是哪種情況,受到學術界批評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吧。

另一個問題,也是我想說的第三點,就是易中天雖然引用了學界前輩的觀點,但卻加入了大量私貨,其講述的內容個人感情色彩太濃,從學術研究角度看,極其不嚴謹。

比如他在評價曹操時稱其為「可愛的小人」。這個觀點影響也極大,直到今天也有不少人認為「真小人比偽君子好,因為真小人壞的坦蕩。」此外,其對劉備的評價也不太客觀,更多地渲染了劉備的虛偽。

這些觀點的對錯暫且不論,從歷史研究角度看,易中天的這些觀點都是極不嚴謹的。事實上這些觀點早已超出了歷史學的研究領域,而進入了文學賞析、美學探索的範疇。如果品三國是以《三國演義》為基礎,那麼易中天的這些品評就是極有意思的,一如紅學家從文學、美學角度賞析《紅樓夢》。但問題在於,品三國本身標榜的是以歷史解析為主要內容,是以《三國志》為基礎,那麼這種具有強烈個人感情色彩的觀點就非常不合適了。

實際上,歷史學界對於易中天批評最多的就在於此。雖然品三國節目的播出,為觀眾普及了歷史的學術研究成果,吸引了大眾對歷史的關注。但其謬誤之處也被觀眾所接受,讓更多的人對歷史產生了誤解。

唐代著名史學家、《史通》作者劉知幾曾提出「三長」論,認為研究歷史的人,需要兼備史才、史學、史識,其中尤以史識最為重要。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史學,是歷史知識;史識,是歷史見解。

某種程度上說,易中天個人感情色彩過於濃烈的觀點就是史識層面的謬誤,而這種謬誤又被廣泛傳遞給了普通觀眾。這也就難怪歷史學領域的專業人士對其極為不滿了。

相關焦點

  • 易中天品三國,第三部,三足鼎立,第二十八講,借刀殺人
    三國時代,口若懸河的禰衡,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都是才華橫溢的人才,但最終的結局都很悲慘。禰衡被黃祖所殺,孔融被曹操所殺,其中,禰衡的死還讓曹操背負了一個罵名。那麼在曹操唯才是舉的觀念裡,為什麼容不下這兩個一等一的人才?敬請關注《易中天品三國》之——借刀殺人。
  • 閒侃「網紅校長」鄭強,「學術超男」易中天,「哲學王子」王德峰
    筆者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如何評價浙大教授鄭強?在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裡,有浙大校友答主,現身說了他本人親身經歷過跟鄭強教授有交集的一件事情。那位答主說:「(鄭強)人在學校時事情是很能做的,之前有一個醉漢自稱保安隊長騷擾我們社團的女生。
  • 都說「外行買大眾,內行選法系」,到底是啥道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也感到對汽車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一點也讓大眾這樣的合資品牌,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從豐田和大眾汽車開始,每年的銷售量都是最優秀的。但是,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選擇合適的車型並不容易,能選擇的類型很多,但是真正適合自己的類型沒有幾臺,因此,在汽車行業有專家說外行買大眾,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實際上作為世界上最暢銷的品牌,大眾的技術實力也很強,否則不能這麼大,但是,我們也知道,大眾旗下的車型,尤其是低端的車型都是一些套娃式的設計。
  • 解剖易中天(短文三則)
    解剖易中天(短文三則)李南方一、易中天的「人」「獸」標準和他的真面目趨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當然更是動物的本能。前段時間,網上有消息說,易中天力挺方方。
  • 外行和內行看法完全不同
    很多人知道SCI是什麼,但又不是很了解。有的人會問,一篇SCI大概相當於一名普通研究者多久的工作量?問這個問題的人,顯然對SCI有一定的誤解,SCI的質量不同,其工作量天差地遠。SCI的質量主要看刊登雜誌的分值,低的0-1分,高的10分,甚至幾十分。
  • 很多人都不懂:邏輯上有一種謬誤叫稻草人謬誤!
    這種謬誤叫稻草人謬誤。它是指在辯論或者論證過程中,所攻擊的並非對手本意,而是先對對手的論點進行曲解,再予反駁,就像先製造一堆無生命也知覺的稻草,然後再一腳將他踹倒,最後欣欣然歡呼:「秒殺,勝利」,這種伎倆是目前學界某些學者的制「勝」法寶之一。
  • 內行吃黃芪,外行吃人參,女人常喝點,補氣養血,氣色紅潤顯年輕
    說起黃芪,相信多數人都是非常的熟悉,黃芪作為常見的養生佳品,也是有著養生保健的功效。而且,俗話說:內行吃黃芪,外行吃人參,由此可見,黃芪養生效果也是非常強的。內行吃黃芪,外行吃人參,女人常喝點,補氣養血,氣色紅潤顯年輕滋養肌膚。對於一些女性朋友來說,如果氣血不足的話,臉色就會看上去發黃、發白,沒有精神,其實若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喝一些黃芪泡水的話。
  •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星艦SN8的亞軌道飛行有哪些看點?
    所以,很多人好奇星艦在這個高度測試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正是如此,SN8的成功並非簡單地飛起來、降下去,而是看飛行過程的細節表現。
  •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星艦SN8的15公裡飛行有哪些看點?
    所以,很多人好奇星艦在這個高度測試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正是如此,SN8的成功並非簡單地飛起來,而是看飛行過程的細節表現。不過對Spacex星艦SN8亞軌道的首飛還是信心滿滿的,畢竟獵鷹9號一級火箭如此科幻的再入大氣已經實施了數十次,姿態控制穩如磐石。對於15公裡飛行的星艦來說,相信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們坐等見證人類邁向星辰大海的歷史性一刻吧。
  • 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麼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這種觀點,我不知道從何而來,未免吹捧的過了火,郭嘉並沒有像後世說的那般神,甚至長久以來,郭嘉在史料中,都只是有才能的人,而非經世治國的大才。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史料中,郭嘉的位置。這些評價,足以證明郭嘉的能力,但不足以讓郭嘉有後世吹捧的資本。史上第一個郭粉郭嘉在三國演義裡的戲份非常的多,絕大多數都是有史料做支撐的。但一些傳的神乎其神的預言,比如預言孫策被刺殺,被後世的史學家懷疑。
  • 我們的思維謬誤
    查錯神經指的是檢查錯誤思考與推理的敏感神經,其敏銳度越高,我們就越可能發現自己思維以及思維決定的行為的謬誤,為及時糾偏創造可能;與之同時,這也有助於我們在信息超載的世界,辨識事實、常識、推理、結論,儘可能地避免受到誤導和愚弄。書中介紹了常見的13種謬誤,對每一種謬誤的生成機製作了解析,並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頭語、答語等為例,進行了深入分析,還列出了大量的查錯訓練題目。
  •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星艦SN8的15公裡亞軌道飛行有哪些看點?
    所以,很多人好奇星艦在這個高度測試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正是如此,SN8的成功並非簡單地飛起來,而是看飛行過程的細節表現。 不過對Spacex星艦SN8亞軌道的首飛還是信心滿滿的,畢竟獵鷹9號一級火箭如此科幻的再入大氣已經實施了數十次,姿態控制穩如磐石。對於15公裡飛行的星艦來說,相信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們坐等見證人類邁向星辰大海的歷史性一刻吧。
  • 在《開講啦》怒懟李連杰易中天的馬昊如今過得怎麼樣?
    李連杰擔任嘉賓的這一期,馬昊的表現其實只是中規中矩,要論他的「巔峰之戰」當屬易中天那一期了。在易中天結束演講後馬昊開門見山的表示易中天一直把手揣口袋裡是因為他有所防備,並表示我們不是豺狼虎豹;之後又說易中天「不務正業」、「刷存在感」,當然最過分的自然是他分析易中天的動機:認為他刷存在感是因為兒時沒有從父母那得到足夠的愛。
  • 做出重大貢獻的宋代業餘科學家,卻劣跡斑斑?
    01科學家和文學家的對決中國人對歷史上的人物評價其實還是比較客觀的,不會以偏概全。但有些人物幹的事情實在是太大,就會讓人忽略掉他的其他事跡。《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官員,而且還曾經在西夏前線呆過。
  • 小米有品戶外爆品!1000流明,4級防水,羅永浩直呼內行
    剛好最近在羅永浩為小米有品開啟的專場直播帶貨活動中看到了一款夠實現聲光報警的手電筒。它一出場就大受戶外愛好者的歡心,堪稱小米有品最牛戶外爆品,引得老羅直呼內行。
  • 繼易中天、王立群這類學者變網紅後,又出高校書記變網紅!
    早幾年經過央視百家講壇的力推,國內一批本身研究學術的專家學者老師,搖身一變成為了街頭巷尾、網絡大家所追求的網紅對象,比如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等多位高校研究型學者,不過近來又一位高校書記也成為了網紅,當然也可以說是一位高校校長、教授,大家可能也猜到了就是鄭強,早年擔任浙江大學副校長,後來去了貴州大學擔任校長,最近據說是去了太原理工大學擔任學校書記。
  • 法律人必知的 24 種邏輯謬誤
    通俗而言,邏輯思維,就是每個論斷,都要明確前提,審慎推理,反思結論,為的是判斷真假,辨別是非,反擊謬誤。以下 24 種邏輯謬誤,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當事人、法律法規和應用實踐中斡旋的法律人——可能是這個社會中最喜歡「講理」的群體,感觸估計會更深。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在工作中遇到的邏輯謬誤。第一條:稻草人你歪曲了別人的觀點,使你自己能夠更加輕鬆的攻擊別人。
  • 【收藏】法律人必知的 24 種邏輯謬誤
    小紅犯了訴諸感情的謬誤。第四條:謬誤謬誤你看到別人的論述水平很低,或者別人的論述裡面有謬誤,就認為別人的觀點一定是錯誤的。很多時候,辯論的贏家並不是因其觀點正確,而是辯論技巧更好。作為一個理性的人,你不能因為別人的論述中存在謬誤或者錯誤,就認為別人的觀點一定是錯誤的。
  • 易中天:做文學的中學階段要學好平面幾何
    張駿 攝   中新網杭州11月15日電(記者 汪恩民 見習記者 張駿)易中天,一個被稱為由中國傳播率最大的電視欄目《百家講壇》打造的「神話」。15日,易中天在杭州接受記者採訪時,調侃了中國文學界比較缺乏邏輯,勸做文學的應該在中學階段學好平面幾何。
  • 易中天直播首秀曝隱居生活:有時會找不到北,會焦躁
    昨晚,久未在公眾場合露面的學者易中天,在微信群直播首秀,網友拋出的問題雖然千奇百怪,他只能選擇作答。為寫史,隱居江南小鎮近年,易中天一直隱居江南某鎮專心「中華史」系列的寫作,除今年廈門大學95周年校慶外,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躲在一個江南小鎮,不是名鎮,說出來也沒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