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懂:邏輯上有一種謬誤叫稻草人謬誤!

2021-01-08 講道理的泰迪熊

除了在證據上弄虛作假的德克薩斯神槍手錯誤外,還有一種錯誤也和弄虛作假有關。這種謬誤叫稻草人謬誤。它是指在辯論或者論證過程中,所攻擊的並非對手本意,而是先對對手的論點進行曲解,再予反駁,就像先製造一堆無生命也知覺的稻草,然後再一腳將他踹倒,最後欣欣然歡呼:「秒殺,勝利」,這種伎倆是目前學界某些學者的制「勝」法寶之一。

不堪一擊的稻草人

犯稻草人錯誤的人有點和阿Q精神勝利法相似。知道對方無法駁倒,故意扭曲別人的觀點,然後像打敗稻草人一樣,聲明駁倒了對方的觀點。稻草人謬誤大多並不是無心之過,而是有意歪曲別人的論點。更有甚者,還伴有惡毒的人身攻擊。

比如,曹林是中國青年報主編,他曾寫文章諷刺那些「越左越安全」文字,這自然招致了左派學者的不滿。吳法天在曹林的文字裡找到了「自相矛盾」的部分:

2014年7月15日,曹林撰文攻擊林治波時寫道「剛走進大學的年輕人缺乏判斷力,思想上幾乎是一張白紙,價值觀和思想的可塑性很強」。

2014年11月18日,曹林評論遼報事件時寫道:「不要低估大學生的智商和判斷力,現在已經不是老師講什麼學生就全盤接受的年代了,大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有了質疑和批判的能力。」

圖書館裡讀書的學生

其實,曹林在7月15日評論中的對象是剛進大學的年輕人,而在11月18日評論中的對象是普遍的大學生,兩者外延並不完全相同。剛進大學的大學生,大腦裡的思想幾乎就是一空二白。但是,上大學幾個月後到四年這段時間,學生能夠閱讀大量的思想書籍,自然就有了一定的判斷力,對老師講的東西便不再全盤接受了。應該說,曹林講的比較符合大學的實際情況。但是,吳法天卻無視兩句話對象不同,誤以為抓住了曹林的把柄,豈不知,正是由於立場先行,而將自己的學識和真實面目暴露無疑。

稻草人錯誤還在於裝傻「讀不懂」,將曲解當成作者本意。郭松民《 評方方的「枉死論」:你對得起武漢嗎?》在文章中,郭松民寫道:

方方不無殺氣地寫到:「只要我們尚且偷生在世,我們就要為他們討個公道。對於瀆職者不作為者不負責者,我們必須一層一層追究,一個也不放過。否則,我們怎麼對得起那一個個用停屍袋裝走的人們——那些和我們一起共同建設共同享受過武漢的人們!但關鍵問題在於,既然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不幸去世的人是「枉死者」,那麼與此有關的幹部和醫護人員無疑就導致他們含冤而死的疑兇了,他們必須在方方發起的「一層一層追究」中自證清白,不是嗎?這其中的邏輯,和警察把所有到過兇案現場的人都視為犯罪嫌疑人是一樣的。

美麗的武漢夜景

方方的層層追責,儘管含蓄,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是要追那些瞞報者和瀆職者。而郭松民卻將追責說成是醫務人員和有關幹部,故意誤導讀者讓讀者為醫護人員和一線幹部感到委屈。這也是典型的稻草人錯誤。即通過「裝傻」,而將讀者的注意力轉移。由向瞞報者和瀆職者追責,轉變成了向一般醫務人員追責,這種手法極為卑鄙無恥。

為證而證,還表現在扭曲經典本意,故意誤導讀者。例如:《李敖罵了金庸20年,為何金庸從不反駁回應,是不敢還是不想》 中這樣寫道:

李敖嘲笑金庸虛偽,武俠小說中體現出來的俠義是虛的,是假的,金庸並沒有做到俠之大義。更說金庸是假皈依,偽佛教徒,金庸曾來李敖家中拜訪,金庸說自己已經皈依佛教了。李敖不以為然並發問如果您皈依佛門,佛教的「舍離一切,而無染著」,那麼錢財就是身外之物,就把自己的財產全部捐出去吧。據李敖說,金庸聽後自是啞口無言,無力反駁。

作家金庸

李敖扭曲了佛教的原旨,把「成佛」的條件偷換概念為「信佛」的條件,其實質是胡攪蠻纏!佛教所謂「舍離一切」,並不是把所有東西都拋棄,而是「心不住」,正所謂「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對佛家弟子,佛家從來沒有要求人們:捨棄財產。其實,金庸已經為社會捐出4000萬財產,但他不肯為自己辯解,李敖就自以為把人家駁得啞口無言,無力反駁,其實犯了稻草人謬誤。即把人家的沉默當成了理屈!誤以為人家不辯,就把人家給批倒了,其實只是打敗了一個自己建構的稻草人而已!

稻草人謬誤還在於斷章取義,有意無意篡改作者的意圖,然後進行人身攻擊。

就因一句「中國汽車不需要為了發展『自主品牌』而發展『自主品牌』」的話,曾為中國入世立下汗馬功勞的龍永圖,就被戴上了「賣國賊」的帽子。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在一次汽車論壇上,龍永圖認為在發展「自主品牌」問題上不必把它提升至很高的高度,也就是說「不要為了發展「自主品牌」而發展「自主品牌」。龍永圖是針對很多企業打著自主品牌的名義,向國家要求特殊待遇的情況下,發出此言論的。龍永圖的說法關鍵是不能「為了發展而發展」,但是,有人斷章取義,說龍永圖反對發展自主品牌。這就是當前中國人的理解力,無怪乎龍永圖生氣地寫到:

為中國入世立下汗馬功勞的龍永圖

「網上指責我們這些人,說我們在汽車這些問題上要賣國似的,這完全是胡說八道,況且他們一開始所謂的批評就是生造出來的,根本就沒有聽,把文化大革命那一套全部拿出來了,斷章取義,人身攻擊,我後來理都不理了,因為這不是一種判斷,是一種炒作」。

其實,稻草人謬誤表面上是無意弄錯,實質上是故意製造「誤解」。當然,這些人之所以敢明目張胆製造「誤解」,還因為整個國民邏輯意識的薄弱。因為有很多缺乏邏輯的人會被他們牽著鼻子走。我是講道理的泰迪熊,你的關注和支持不僅是我不斷寫下去的動力,也是培養公民講道理常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說講道理的話,做講道理的公民,讓我們一起將講道理進行到底。

相關焦點

  • 高七師:成人自我的邏輯謬誤
    第三個錯誤,就可能形成一個攻擊稻草人的邏輯錯誤,還有可能會兒童自我的自我保護是通過惡語中傷別人來解釋。 還有一種情況,可能籍著另一個話題轉移注意力,這都是兒童自我侵染了成人自我,使說話的人以為自己是在成人自我狀態,實際上他已經滑到了兒童自我裡了。
  • 【收藏】法律人必知的 24 種邏輯謬誤
    這是一種極端不誠實的行為,這不但影響了理性的討論,也影響了你自己觀點的可信度。因為如果你可以負面的歪曲別人的觀點,你就有可能從正面歪曲自己的觀點。例子:小明說國家應該投入更多的預算來發展教育行業,小紅回復到:「想不到你這麼不愛國,居然想減少國防開支,讓外國列強有機可乘。」小紅就犯了稻草人謬誤。
  • 法律人必知的 24 種邏輯謬誤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國法律語言和規範的建制艱難,也與傳統思維方法的缺失息息相關。如何應對?根本的辦法,是訓練邏輯思維。通俗而言,邏輯思維,就是每個論斷,都要明確前提,審慎推理,反思結論,為的是判斷真假,辨別是非,反擊謬誤。以下 24 種邏輯謬誤,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當事人、法律法規和應用實踐中斡旋的法律人——可能是這個社會中最喜歡「講理」的群體,感觸估計會更深。
  • 15種常見邏輯謬誤
    如:花瓶被打碎了,而在之前有個小孩進來玩,所以是小孩打碎了花瓶。 假性因果只是一種可能性,而不是確定的事實。 訴諸信心僅僅是一種個人的信心和理念,不存在邏輯上的推理效果,不能作為論據,只是強化表達的效果,而無法起到論證作用。 如:我相信他不會騙我,所以他說的都是真的。
  • 12個常見的邏輯謬誤故事,你知道幾個?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犯邏輯錯誤,而我們竟渾然不知,雖然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但是在經歷一些教訓後,他就會發現,這些邏輯謬誤有時也會是致命的。今天挑選了12個最常見的邏輯謬誤,一起來了解。1,稻草人你歪曲了別人的觀點,使你自己能夠更加輕鬆的攻擊別人。你誇張、歪曲,甚至憑空創造了別人的觀點,來讓你本身的觀點顯得更加合理。
  • 《簡單的邏輯學》:做更有邏輯的人,從避免生活中的邏輯謬誤開始
    我們常在微博上看到類似這樣的表述。通常是粉絲在其他人批評ta的演技不好、ta的唱功不好或者ta的造型不好時,為自家偶像情真意切地打抱不平。聽起來,真的很讓人感動,畢竟努力和堅持,都是值得我們讚揚和學習的品質。  有人似乎被說服了,轉念一想:  「ta小孩子家家的,走到現在確實不容易,這樣批評他好像確實有點兒過分。」
  • 關於常見邏輯謬誤的一些思考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語言更是升華到了藝術的層面,筆者才疏學淺,不能解其一、二,唯有借邏輯這個舶來品來攻此山之玉,貽笑大方之家。(若有意者,可自行深入學習)第一條:稻草人(莫須有)。
  • 作為學生記者,我給大家整理了24種常見的邏輯謬誤
    這是一種極端不誠實的行為,這不但影響了理性的討論,也影響了自己觀點的可信度。因為如果你可以負面的歪曲別人的觀點,你就有可能從正面歪曲自己的觀點。例:「重慶大學博物館裡的展品當然是贗品,不用去看我都知道,那個捐贈人吳應騎本身就是個江湖老油子!」
  • 網絡上的「槓精」有哪些普遍的邏輯謬誤?
    02「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結婚生孩子,大家都不結婚,人類還怎麼繁衍生存」「滑坡謬誤」是一種非形式謬誤,使用連串的因果推論,卻誇大了每個環節的因果強度,而得到不合理的結論。用看到的個例或片面的數據,推導出年輕人不想結婚生孩子,再用年輕人不想結婚生孩子推導出所有人都不結婚生孩子,最後用所有人不結婚推導出人類以後會滅絕。推理鬼才的一套謬誤之拳,有時真會打得人頭昏腦脹。
  • 滑坡謬誤的幾點見解,帶你了解滑坡謬誤
    但其實也可以採用形式邏輯(符號邏輯)來解釋,而且在形式邏輯框架下才能說得更清楚,也能夠明白為什麼滑坡謬誤叫謬誤而不叫錯誤。 滑坡謬誤之我見 最近在讀一本叫做《小學問》的書,裡面有講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理論叫做「滑坡謬誤」。 從小到大,我們常聽很多人說兩種句式,覺得哪裡不對,去無法反駁,其一「再這樣下去怎麼得了?」其二「如果大家都像你這樣,怎麼得了?」
  • 非形式邏輯考點大全:典型謬誤(上)
    【MBA中國網訊】管理類與經濟類聯考中邏輯試題通過選擇題來體現,其不同於大學課堂上邏輯基礎課或專業課的邏輯考試的特點在於,所測試的並不是考生的邏輯專業知識,而是考生的日常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對各種信息的理解、提煉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對推理或論證的運用及分析
  • 了解4種邏輯謬誤,讓槓精遠離你的生活
    了解4種邏輯謬誤,讓槓精遠離你的生活來自正心正舉00:0015:27文丨月月 · 主播丨林霖在網際網路上,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一種人:他們常常通過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他們喜歡沒事找事,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抬槓而抬槓。這種人,被人們稱之為「槓精」。有意思的是,很多槓精並不是無理取鬧,甚至他們的話乍一聽還挺有道理的。
  • 思維賦能:識破17種常見的推理謬誤,你將事半功倍
    (有同學說:「應該告訴保衛處,把那個保安撤職。」)姚遠:「這不叫行賄啊。老師,我不覺得這叫行賄。老師:「那你覺得,這不叫行賄,應該叫做什麼?」姚遠:「這是人之常情吧,老師,我覺得這是人跟人之間溝通的一種方式,我上次我騙他,我確實錯了,我給他買個冰棍,就當是賠禮道歉了。而且其實對我們來說,我們送快遞的這種事家常便飯。
  • 邏輯不佳者,謬誤多矣
    去年某日參加一個領導力大會,會上某人分享了一個觀點,說xx大學(創業者眾多的那種)總結了成功創業者的兩種特徵:1,小時候見識過困難的活法和舒適的活法,有很強對比的認知。比如旅行人山人海擠硬座和享受貴賓飛機服務。2,那些人都讀名人傳記。
  • 與人爭辯總是失敗?用批判性思維看看你是否被邏輯謬誤忽悠了
    生活中免不得與人討論、爭辯或者說服別人,有時候我們被變得啞口無言,但是並不見得是我們的問題。有可能是對方的論證過程本身就是錯的,但是你並沒有意識到!明面上的理由主要通過邏輯上的謬誤或其他帶有欺騙性的論證形式來糊弄你,常見的邏輯謬誤有以下幾種,你肯定遇到過!一、滑坡謬誤所謂滑坡謬誤:設想採取提議的步驟會引發一連串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實際上卻有現成的程序可用來防止此類連鎖事件的發生。
  • 【學習時報】我們都有可笑的思維謬誤
    (原題:我們都有可笑的思維謬誤)跟十分明顯的錯誤不同,思維謬誤往往具有欺騙性和誤導性,似是而非。特別是在近幾年來,社交網絡風靡,從網絡大V到草根網民,要吸引關注,都常常採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方式發表某種斷言,根據某些眾所周知的事實推導得出新穎的結論——很多「圍觀者」也覺得這種斷言和結論「不是那麼回事」,但這種非事實謠言的謬誤具體錯在哪裡也講不清。
  • 我們的思維謬誤
    特別是在近幾年來,社交網絡風靡,從網絡大V到草根網民,要吸引關注,都常常採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方式發表某種斷言,根據某些眾所周知的事實推導得出新穎的結論——很多「圍觀者」也覺得這種斷言和結論「不是那麼回事」,但這種非事實謠言的謬誤具體錯在哪裡也講不清。
  • 媒體有毒與歸因謬誤
    這是第11篇學習心得歸因謬誤這樣的現象,在我們人類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為什麼如此聰明的人類,會常常犯如此低級的錯誤,並且還到了要為這個現象單獨造一個詞兒來描述呢?如果要找個解釋的理由,其實也不難,這一現象從根源上說,來源於人類對於認知的一種天然形成的習慣。
  • 這幾種邏輯謬誤,將影響你的工作生活,早知道早受益
    在工作生活中,有時候思維決定行動,但是要是思維上犯了一些邏輯錯誤,就會導致行動的結果不是自己預期的甚至是相反的。邏輯謬誤,顧名思義,就是用錯誤的邏輯來解釋你的觀點。許多職場人士在與同事溝通或向領導匯報時經常犯邏輯上的謬誤。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邏輯謬誤,遇到了就趕緊避開,否則你難有成就。
  • 從賭徒謬誤引發的思考
    有一個笑話是關於賭徒謬誤的,大意是: 一個人乘坐飛機時總帶著一顆炸彈,他認為這樣就不會被恐怖分子炸飛機了,因為一架飛機上有兩顆炸彈的可能性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