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4種邏輯謬誤,讓槓精遠離你的生活

2021-01-15 正心正舉

了解4種邏輯謬誤,讓槓精遠離你的生活來自正心正舉00:0015:27

文丨月月 · 主播丨林霖

在網際網路上,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一種人:他們常常通過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他們喜歡沒事找事,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抬槓而抬槓。

這種人,被人們稱之為「槓精」。

有意思的是,很多槓精並不是無理取鬧,甚至他們的話乍一聽還挺有道理的。可是只要深究,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觀點往往建立在某種邏輯謬誤之上。只要釐清這些邏輯思路,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讓槓精啞口無言。

而另一方面,很多時候,不願意成為槓精的我們也會不自覺地陷入各種邏輯謬誤中,從而對很多現象產生片面的看法,甚至陷入了思維誤區。因此,了解常見的邏輯謬誤,也能幫助我們全面看待問題,形成批判性思維。

那麼,什麼是邏輯謬誤呢?

邏輯謬誤指的是人們在思維和語言表達中所產生的邏輯錯誤。邏輯謬誤的種類非常多,在此我們抽出幾種生活中常見的邏輯謬誤進行分析。

1

「訴諸人身」邏輯謬誤

訴諸人身這種邏輯謬誤,可能是在生活中最常見到了。這是因為訴諸人身的使用門檻很低,人人能用,而且特別容易煽動無知群眾的贊同,所以在網際網路上頻頻出現。

訴諸人身的邏輯謬誤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直接性訴諸人身謬誤:

讓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

A:林教授認為,當前學術研究有時容易落入盲目追尋學術熱點、跟風發論文的誤區。

B:你不知道林教授被舉報騷擾自己的女學生嗎?這樣道德低劣的人說的話,你也信嗎?

B的回答,實際上已經陷入了「直接性訴諸人身」的邏輯謬誤裡。所謂直接性訴諸人身,指的是藉由與當前論題無關的個人特質,作為反駁對方的依據。

其套路就說:甲提出論點A——乙攻擊甲的個人特質(與當前論題無關),所以論點A是錯的。

可是當我們仔細想想,即便甲的某種個人特質讓我們無法信服,也不能證明甲的說法是正確還是錯誤。

一個觀點之所以正確,應當是因為它符合事實。而要想知道它是否符合事實,我們需要靠某種系統性的實證探究方法,而不是靠對某個人人品的臆測。

第二種訴諸人身的邏輯謬誤是處境性訴諸人身謬誤。它的意思是,當某個人處於某個團體中,就可能受到團體內利益關係的影響,因此他的觀點就是不客觀、不正確的。

比如,如果你是教師,那麼你說教師工資低,需要提高教師工資福利,那就是不合理的;如果你是A企業的員工,那麼你說A企業的產品優質,也是不合理的。

但是,我們要意識到,雖然對方的處境或利益關係確實可能影響他的觀點,但這最多只能讓我們提高警惕,尋找更多信息來證明,但不能因此就直接判斷對方的觀點就是錯誤的。

第三種訴諸人身的邏輯謬誤是「你也一樣」謬誤。

所謂「你也一樣」謬誤,就是說當對方批評某件事不對時,批評對方自己也做了那件不對的事。

比如,在讀書時代,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你上次也遲到了,憑什麼說我遲到。你不也作弊了嗎?你就不能說我作弊是錯的。

但是,從邏輯上來說,對方是否言行不一,不能成為我們支持或反對某個結論的理由。

總而言之,訴諸人身的邏輯錯誤,就是「對人不對事」。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避免這種錯誤呢?

我們可以問自己3個問題

1、論點和論據之間有關係嗎?

2、二者的關係程度大嗎?

3、說話者的動機是什麼?

首先,如果論點和論據之間沒有關係,那麼我們就可以直接忽略結論。比如剛才說的,林教授人品不好,所以他的觀點是錯的。人品好與不好並不能證明觀點的對錯。所以,這個結論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接著,我們要分析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係,如果關係程度不大,就要提高警惕。同時也要分析說話人的動機,即使說話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能證明他的話是錯誤的,但需要尋找更多信息來判斷觀點的正誤。

2

「事後歸因」邏輯謬誤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類有一種強烈的傾向,就是認為如果兩件事緊隨其後發生,往往是前者導致了後者。

比如,很多成功學都會分析成功人士的經驗,認為某件事促使了這個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很多時候,成功的因素是多樣而複雜的,可能連當事人都不清楚哪一點才是成功的關鍵。

有的時候,事後歸因的邏輯謬誤甚至會造成迷信。比如,你在路上看到一隻黑貓,之後又遇見一件倒黴事,你就會更加相信,黑貓會給人帶來黴運這一觀點。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事後歸因的謬誤呢?這主要由兩個原因造成的。

把偶然當成必然

如果我們忽略概率的因素,用必然去解釋偶然,就容易產生事後歸因的錯誤。就好像剛才的例子,你在路上遇到一隻黑貓之後,可能會遇到倒黴事,也可能不會遇到倒黴事。如果你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把偶然事件當成了必然事件,就會陷入事後歸因的謬誤中。

把相關當成因果

兩件事情存在相關性,不代表它們有因果關係。比如,某天政府出臺了某項貨幣政策,當天股市漲了。這只能證明,貨幣政策與股市的漲跌可能存在關係,但不能證明就是這項貨幣政策導致了股票上漲。

那麼,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減少事後歸因謬誤呢?

找出替代解釋

當有人告訴我們:「是因為A,造成了B」時,我們就要找出替代解釋,想一想:這個事情,除了A還有別的解釋嗎?多找出幾個解釋,並儘可能客觀地搜集信息,證明哪一個解釋才更客觀、科學。

思考「A如何導致B」

避免事後歸因謬誤,還需要我們深入地思考一個問題:既然說A導致了B,那麼A究竟是如何導致B的呢?這其中是否有因果關係?如果僅僅是因為A發生後發生了B,則不能證明這一觀點是正確的。

3

「虛假兩難」邏輯謬誤

相信很多男同胞都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河裡,你要先救誰?」

這其實就是一個虛假兩難的邏輯謬誤。對方營造了一個虛假的兩難困境,要求你必須選擇其中一個。但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兩難,而是可以有多元的選擇。比如,我們還可以高呼,找其他人一起救人等等。

那麼,對於虛假兩難的邏輯謬誤,我們又該如何破解呢?

方法很簡單,就是當對方聲稱只能二選一的時候,思考是否還有其他選擇尚未提到。如果有,就應該將之一起考慮。

總之,我們要意識到,真正的困境不是沒有選擇,而是我們的思維限制了選擇。只要拆掉思維裡的牆,我們就能破解「虛假兩難」的邏輯謬誤,找出更優的解決之道。

4

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是一種邏輯謬論,即不合理地使用連串的因果關係,將「可能性」轉化為「必然性」,以達到某種意欲之結論。

滑坡謬誤的邏輯是這樣的,:如果A,就會發生B,如果B發生,就會發生C。而C往往是不好的結果,所以為了避免這個結果,我們就不該讓A發生。

舉個例子

我們要反對同性戀!如果兩個男人都能結婚,那麼兄妹之間、父女之間就都能結婚了!難道你贊成亂倫嗎?

再比如

如果我們不隨地扔垃圾,環衛工人就沒有垃圾可掃,他們就要失業了。難道你想看到環衛工人失業嗎?

那麼,滑坡謬誤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問題就是出在,每個「坡」的因果強度不一,有的因果關係只是可能,有些因果關係非常微弱。也就是說,即使A發生,也不一定會發生B,也就不一定會發生C。

因此,如果沒有充分證據證明,每個「坡」都有合理的、強烈的因果聯結,那麼就可以判定這一觀點犯了滑坡謬誤的問題。

找出了問題,我們也就能找到解決的對策。

對策就在於:要檢驗論證「如果A,那麼B,如果B,那麼C」之間的連鎖引申,確保事件之間存在合理且強烈的因果聯結。

舉個例子

假如你用信用卡購物,會很快透支,付不起帳單;因為你付不起帳單,你的徵信會受到影響;因為你的徵信受到影響,你就會失去工作;因為失去工作,你就會很抑鬱,最終不幸自殺。所以,為了避免自殺,你應該停止使用信用卡。

你看,這就是一個「滑坡謬誤」的典型例子。但只要稍微推敲,就會發現這一觀點站不住腳。比如,只要我們在用信用卡購物時合理消費,就不會透支,也不會出現後面的情況。又比如,即便我們失去工作,我們也不一定會抑鬱,自殺的可能性更加微乎其微。可見,這樣的推導是不合邏輯的。

5

撥迷見智

開啟自在之門

總之,邏輯謬誤非常常見。因此,在生活中,當我們想要表達觀點時,應該通過邏輯思考,排查邏輯謬誤,讓自己的觀點更加客觀。

排查邏輯謬誤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我們可以站在反對相關觀點的角度,思考這一觀點有哪些地方比較可疑,然後重點加強這些部分;

又比如,我們要列出論證的各個要點,找出相應的證據,如果發現某個要點沒有過硬的證據證明,那麼說明這個觀點可能是有問題的;

再比如,我們要謹慎使用過於絕對化的說法,像「所有」、「每個」、「向來」等等。在使用這些說法時,要想一想,是否有過硬證據證明這些說法是可以成立的。

之後,我們要進行邏輯思考,形成批判性思維。

比如,我們要學會用第二層思維去思考。在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能滿足於第一個蹦到腦海裡的答案,也不能滿足於大家都同意的答案,而是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舉個例子

當有人問你,華為手機為什麼能成功時?很多人的反應是:因為華為手機更注重研發投入和打磨產品。但我們只要多問一句:難道諾基亞就不注重產品研發嗎?為什麼諾基亞就被淘汰了呢?當我們多問一個「為什麼」, 就容易促使自己更深入地思考問題。

又比如,我們要學會用系統思維的方式思考。很多問題其實都是系統的問題,如果我們的眼光只看到系統中的某個要素,而沒有關注到各個部分之間的連結,就容易片面看待問題。

舉個例子

很多人會因為最近出臺的某項政策,來判斷股票的漲跌。但擁有系統思維的人會知道,股票市場是一個大系統,它受到政策、經濟形勢、股民心態等各個要素影響,如果只看到其中一個要素,而罔顧要素之間的聯繫,就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反之,如果能形成系統思維,那麼我們看待問題的眼光就會更加客觀、更加全面。

總而言之,了解常見的邏輯謬誤,不僅能讓我們輕鬆應對生活中的「槓精」,還能幫助我們形成批判性思維,讓我們更理性、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

相關焦點

  • 網絡上的「槓精」有哪些普遍的邏輯謬誤?
    網絡的言論自由,帶來了各大平臺的熱鬧嘈雜,其中聲音洪亮且直搗你面門的「槓精」讓我們印象最為深刻。往往熱點事件剛剛才生,前應後果尚不清晰,就會有部分人開始了他的「情緒釋放工作」。有反權威型的,只要是大號主流號發的一些帶觀點的表達,就會有人開槓;有維護型的,某些與「槓精」維護者相關的訊息下,如果你發表質疑的觀點,會被迅速攻擊;有情緒型的,他不為任何利益,只是為了讓對方難受而槓;有陰陽怪氣型的,對你的發言冷嘲熱諷;有同情施害者型的,明明某些事件輿論一邊倒,受害者收到了傷害,有些槓精會發表「XX(施害者)也挺可憐的,他也是沒辦法」。
  • 這幾種邏輯謬誤,將影響你的工作生活,早知道早受益
    在工作生活中,有時候思維決定行動,但是要是思維上犯了一些邏輯錯誤,就會導致行動的結果不是自己預期的甚至是相反的。邏輯謬誤,顧名思義,就是用錯誤的邏輯來解釋你的觀點。許多職場人士在與同事溝通或向領導匯報時經常犯邏輯上的謬誤。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邏輯謬誤,遇到了就趕緊避開,否則你難有成就。
  • 15種常見邏輯謬誤
    15種常見邏輯謬誤 01 以偏概全 根據很有限的例證得出一個普遍的結論。 如:因為你沒有錢,所以她才不和你在一起。 此推論要成立要有4個前提:1、她會因為誰有錢就會跟誰在一起。2、世界上只有你有錢,或最有錢。3、她知道你有錢。4、她行為和想法保持一致,她是這樣想的就一定且必須這樣做。
  • 《簡單的邏輯學》:做更有邏輯的人,從避免生活中的邏輯謬誤開始
    就個人而言,作為邏輯學的入門新手,我採取的是學生時代記錄「錯題本」的學習方式,在了解邏輯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更多關注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邏輯謬誤」——做更有邏輯的人,首先從避免生活中的邏輯謬誤開始。  錯誤的推理形式被稱為「謬誤」。初接觸邏輯學的人可能會認為,了解謬誤並沒有積極意義,甚至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
  • 法律人必知的 24 種邏輯謬誤
    通俗而言,邏輯思維,就是每個論斷,都要明確前提,審慎推理,反思結論,為的是判斷真假,辨別是非,反擊謬誤。以下 24 種邏輯謬誤,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當事人、法律法規和應用實踐中斡旋的法律人——可能是這個社會中最喜歡「講理」的群體,感觸估計會更深。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在工作中遇到的邏輯謬誤。第一條:稻草人你歪曲了別人的觀點,使你自己能夠更加輕鬆的攻擊別人。
  • 滑坡謬誤的幾點見解,帶你了解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的幾點見解,帶你了解滑坡謬誤 什麼是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有哪些典型? 滑坡謬誤是非形式邏輯理論下的一個概念,通常也採用非形式的方法來解釋。
  • 【收藏】法律人必知的 24 種邏輯謬誤
    小紅犯了錯誤歸因的謬誤。第三條:訴諸感情你試圖通過操作別人的感情來取代一個有力的論述。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懼、嫉妒、憐憫、驕傲等等。訴諸感情的論述可能激起別人的情感波動,但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邏輯論述,那你就犯了「訴諸感情」的錯誤。每個心智健康的人都會受感情影響,所以這種謬誤很有效,同時也很低級。
  • 12個常見的邏輯謬誤故事,你知道幾個?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犯邏輯錯誤,而我們竟渾然不知,雖然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但是在經歷一些教訓後,他就會發現,這些邏輯謬誤有時也會是致命的。今天挑選了12個最常見的邏輯謬誤,一起來了解。1,稻草人你歪曲了別人的觀點,使你自己能夠更加輕鬆的攻擊別人。你誇張、歪曲,甚至憑空創造了別人的觀點,來讓你本身的觀點顯得更加合理。
  • 網絡槓精慣用梗了解一下
    網絡槓精慣用梗了解一下時間:2020-08-21 16:12   來源:親親寶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很討厭不喜歡很煩是什麼梗?網絡槓精慣用梗了解一下 現在的這句話是網絡槓精慣用的語句,到了後面就是一種諷刺梗,表示事物的不滿。
  • 高七師:成人自我的邏輯謬誤
    那父母自我還有很多常規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其實都是人們常用的方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的方法,但是從理論上來講它並不符合邏輯。 (二) 一個人說出他的觀點,在成人自我狀態中他的邏輯是清楚的,如果在兒童自我狀態或者兒童自我侵染了成人自我,他以為自己很理智,其實他說話的邏輯已經陷入兒童自我和父母自我當中了。
  • 邏輯不佳者,謬誤多矣
    這在我們培養小孩方面,可能帶來啟示——要拓寬他們對生活的認知。但是第二個特徵,我覺得就有點偽科學的味道了,因為邏輯不對——裡面有相關性但並無因果關係。倘若因此,而去買名人傳記來讀,期望增強自己創業的成功率,就未必有用了。坦白說,科學上並不認為讀名人傳記能有多大幫助,即使有,也就是打打雞血罷了。科學之所以科學,在於可重複和可檢驗。
  • 醫生手術四小時「豪飲」葡萄糖,竟遭槓精網友怒懟,醫生當場反擊
    02職場槓精是你打不敗的:「槓,就是我對」其實不僅在網絡,在職場上槓精也是不少見的。比如發了一個告示,明明各項信息說得很清楚明白,就是有的人不仔細看內容,非要讓相關人員進行解釋說明。行政部門如果不高興了,這些槓精還很委屈,說自己就是想認真工作啊。
  • 遇上「毒舌」與「槓精」,該如何完美應對?
    好好說話,可以解決生活中90%的問題。相信大家一定有過體驗,會說話的人事半功倍,不會說話的人事倍功半。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上一些所謂的「毒舌」與「槓精」,他們以損人為樂,以與人「抬槓」為趣。「毒舌」與「槓精」屬於不會說話的人,但兩者又有著本質的區別。面對他們,我們該怎麼說話呢?
  • 遇到槓精,誰怕誰?這位老師的蘇格拉底「槓上開花」大法,絕了!
    01普通人和槓精的區別普通人的抬槓和槓精的抬槓,主要差別看這三點:1.普通人抬槓對事不對人,槓精是對人不對事。就像剛才在朋友圈裡的那條評論,完全是出於個人的「羨慕嫉妒恨」。2.普通人辯駁的目的是為了釐清是非、達成共識,槓精則無視言語中的邏輯,純粹是為反對而反對。知乎上有人舉過一個例子。當有人說:人都要面對死亡,所以我們應該嚴肅的對待和思考死亡這件事。一般人可能會說,沒錯,人都會死亡,可是我們不該嚴肅的對待它,因為畢竟我們面對它其實是無力的,還不如忘記它,享受過程中的快樂。槓精則會回覆:你特麼才死呢,老子活的好好的,閉上你的烏鴉嘴好嘛。
  • 作為學生記者,我給大家整理了24種常見的邏輯謬誤
    作為學生記者的我們,需要具有一定邏輯判斷能力,小團為大家整理了24種常見的邏輯謬誤,供大家學習!第一條:稻草人謬誤(訴諸人身攻擊謬誤)歪曲了別人的觀點,使自己能夠更加輕鬆的攻擊別人。誇張、歪曲,甚至憑空創造了別人的觀點,來讓自己本身的觀點顯得更加合理。
  • 用批判性思維看看你是否被邏輯謬誤忽悠了
    生活中免不得與人討論、爭辯或者說服別人,有時候我們被變得啞口無言,但是並不見得是我們的問題。有可能是對方的論證過程本身就是錯的,但是你並沒有意識到!明面上的理由主要通過邏輯上的謬誤或其他帶有欺騙性的論證形式來糊弄你,常見的邏輯謬誤有以下幾種,你肯定遇到過!一、滑坡謬誤所謂滑坡謬誤:設想採取提議的步驟會引發一連串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實際上卻有現成的程序可用來防止此類連鎖事件的發生。
  • 懟槓精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意為你太能槓了
    懟槓精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意為你太能槓了時間:2020-07-27 16:2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懟槓精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意為你太能槓了 詞條:你是要和阿基米德比賽嗎? 釋義:你太能槓了,都能和阿基米德比賽槓地球了。
  • 珍愛生命,遠離槓精 最後生還者就是官方正確譯名
    我作為一個遊戲媒體從業者,有這個義務和責任去指出錯誤;第四、當有人試圖為這個錯誤譯名去尋求合理解釋的時候,更是要避免錯誤越滑越遠;第五、所謂的「所有媒體人負責」是一種撒網式的無效指控,是沒有道理的,我就從來沒有傳播過錯誤的譯名,我不需要為這件事負責;第六、我沒有指著玩家的鼻子說話(這樣很不禮貌),你這個無中生有的形容將我和玩家放在了對立的兩面
  • 槓精的慣用梗了解一下
    槓精的慣用梗了解一下時間:2020-08-14 14:48   來源:天暢手機遊戲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很討厭不喜歡很煩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槓精的慣用梗了解一下 很討厭不喜歡很煩是什麼梗?在一些視頻以及微博下的評論中經常看到很討厭不喜歡很煩,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很討厭不喜歡很煩梗出處以及玩梗正確姿勢。
  • 「槓精」用英語怎麼講?|不文明網上衝浪指南
    Hello 大家好,我是狠愛網上衝浪的霸霸 上周我們聊了聊「鍵盤俠」和「噴子」(聰明的你一定知道如何找到這篇文章),讓大家見識了物種的多樣化,但其實除了他們,現代社會中還存在著一種非常神奇的物種——槓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