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生活中,有時候思維決定行動,但是要是思維上犯了一些邏輯錯誤,就會導致行動的結果不是自己預期的甚至是相反的。邏輯謬誤,顧名思義,就是用錯誤的邏輯來解釋你的觀點。許多職場人士在與同事溝通或向領導匯報時經常犯邏輯上的謬誤。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邏輯謬誤,遇到了就趕緊避開,否則你難有成就。
1. 訴諸公眾
它是一個邏輯謬論,基本上採用的是一種從眾心理。直截了當地說,向公眾求助只是一種說服手段,而不是一種辯論手段,但真理和支持的數量是無關緊要的。例如,人們常說,不是每個人都這麼說是錯誤的。
2. 人生攻擊
如果一個論點回應另一個論點,攻擊辯論者的可信度,而不是論點的可信度,那麼他就是在人生攻擊論。當一個人告訴你一些事情,你攻擊他,而不是運用邏輯。常見的例子就是一種老觀念:「你上次失敗了,這次也不會成功」。
3. 非黑即白
有些人用簡單粗糙的假二分法來掩蓋其他可能性的存在,通過非黑即白的選擇誤導討論,破壞交流的建設性性質。例如,夫妻吵架,女孩經常說:你對我說是還是不,哪裡有這麼多胡說八道?或者:告訴我你愛不愛我?但是事實上,在「是」和「不是」之間,愛和不愛之間,還有深愛,一點點愛,等等,可能會有其他的誤解。
4. 訴諸虛偽
他們不是用正面回應別人的批評,而是用批評作為回應。你前面不也是這樣的嗎?
5. 訴諸情感
試圖控制他人的感情而不是一個強大的、操作的感覺可能包括恐懼、嫉妒、遺憾等。經常聽到一句話:如果你是受害者的父母,你想要兇手得到什麼樣的懲罰?實際上這是訴諸情感的行動,如何懲罰兇手,有法律仲裁而不是感情。每個心理健康會影響訴諸情感,這種錯誤是非常有效的。
6. 錯誤歸因
從兩件事可以聯繫起來的事實來看,一件事是另一件事的原因。這是我們經常犯的錯誤,當我們總結問題時,回想一下我們是否做錯了歸因的謬誤。
7. 不相干謬誤
也被稱為歪曲話題,偷梁換柱也同此理。這是一種謬論,扭曲了爭論的對象,轉移了討論的焦點。用偷換的正確概念來和你理論,實際根本探討的根本就不是這個問題。
邏輯謬誤有很多種。只有通過多學習不斷總結,才不會在工作生活中犯類似的錯誤,或者其他人會利用這些謬誤來和你討論並知道如何處理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