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謬誤的幾點見解,帶你了解滑坡謬誤

2020-12-06 騰訊網

滑坡謬誤的幾點見解,帶你了解滑坡謬誤

什麼是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有哪些典型?

滑坡謬誤是非形式邏輯理論下的一個概念,通常也採用非形式的方法來解釋。

但其實也可以採用形式邏輯(符號邏輯)來解釋,而且在形式邏輯框架下才能說得更清楚,也能夠明白為什麼滑坡謬誤叫謬誤而不叫錯誤。

和普通錯誤相比,謬誤是一種更不易察覺、更容易犯的錯誤(A fallacy is an idea which many people believe to be true, but which is in fact false because it is based on incorrect information or reasoning,柯林斯詞典的解釋)。

首先

什麼是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是一種論證模式,其形式為:如果A1那麼A2,如果A2那麼A3,…,如果An-1那麼An;因此,如果A1那麼An。

這個論證模式要滿足三個條件才能稱之為滑坡謬誤。

1.必須要有一連串「如果…那麼…」(邏輯學中稱為條件句)相連,其中至少兩個條件句作為前提,一個條件句作為結論。所以有些答主給出的只有一個「如果…那麼…」的例子不能稱為滑坡謬誤。

2.前提中的每個「如果…那麼…」直觀上都應是可接受的,如果有的「如果…那麼…」明顯為假,則這樣的論證也不能稱為滑坡謬誤。第三,結論中的「如果…那麼…」不可接受或明顯為假。

其次

滑坡謬誤為什麼會容易犯呢?

原因在於,在經典形式邏輯中,滑坡謬誤這種論證模式確實是有效的,如果我們用經典邏輯的實質蘊涵來表達滑坡謬誤中的「如果…那麼…」,那麼從「如果A1那麼A2,如果A2那麼A3,…,如果An-1那麼An」確實可以推出「如果A1那麼An」,只要反覆使用所謂「假言三段論」即可。

最後

既然在經典邏輯中滑坡謬誤的論證模式是有效的,為何它仍然是錯的呢?

原因在於,經典邏輯中的實質蘊涵並不適合用來表達自然語言中的「如果…那麼…」。特別的,自然語言中的反事實條件句完全不能用實質蘊涵來表達。

因為反事實條件句(如「如果我早點複習,就不會考砸了」)中的前件(即「如果…」子句)是假的,按照實質蘊涵,這樣的條件句就總是真的,無論後件(即「那麼…」子句)是真是假。

這就意味著所有的反事實條件句都是真的,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滑坡謬誤中的條件句經常是反事實的條件句。

這樣的條件句不遵守經典邏輯的一些規則,如傳遞性,即從「如果A那麼B」和「如果B那麼C」推出「如果A那麼C」。

例如:如果我錢包掉了,那我就身無分文了。如果我身無分文,那麼我錢包裡沒有錢。這兩個條件句單獨來看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使用傳遞性後就得到:如果我錢包掉了,那麼我錢包裡沒有錢(所以錢包掉了也沒關係,因為錢包裡沒有錢)。

這個結論顯然不可接受。

所以滑坡謬誤的錯誤之處在於,在不該使用經典邏輯的傳遞性規則(或假言三段論)的場合使用了這條規則。為了處理這類不遵守經典邏輯的條件句,邏輯學家發明了「條件句邏輯」。

在條件句邏輯中,除了傳遞性不成立,另一個在經典邏輯中成立而在條件句邏輯中不成立的規則是:從「如果A那麼C」推出「如果A且B那麼C」。

自然語言中這樣的反例也比比皆是:如果我劃這根火柴,那麼火柴就會點燃。這個條件句可以接受。

但「如果我劃這根火柴,並且火柴打溼了,那麼火柴就會點燃」不可接受,而「如果我劃這根火柴,並且火柴打溼了,但火柴頭沒有打溼,那麼火柴會點燃」又可以接受,……這樣可以不斷翻轉下去。

滑坡謬誤之我見

最近在讀一本叫做《小學問》的書,裡面有講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理論叫做「滑坡謬誤」。

從小到大,我們常聽很多人說兩種句式,覺得哪裡不對,去無法反駁,其一「再這樣下去怎麼得了?」其二「如果大家都像你這樣,怎麼得了?」

比如「連房間都不會整理,你這樣下去,什麼都做不成。如果大家都像你這樣,家裡將變成垃圾堆。」;

比如「你必須好好學習,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你就只能掃大街,或拉板車為生,你要一輩子掃大街麼?」;

比如「你過聖誕都沒有給我買禮物,你是不是已經不愛我了?」;

再比如「聽說你是搞IT的(軟體開發),工作了這麼多年,那肯定很懂電腦吧,IT方面的肯定啥都懂吧,你幫我看看我這手機打不出字怎麼辦?」

是不是聽上去都很熟悉?遇見這樣的讓人聽上去好像是以小見大好像有道理的話卻不知道該怎麼反駁的時候,其實大多數時候你都掉進了滑坡謬誤的陷阱.

那什麼是滑坡理論呢?以下摘抄至百度百科

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是一種非形式謬誤,使用連串的因果推論,卻誇大了每個環節的因果強度,而得到不合理的結論。就像一個坡,把你推下去,讓你越滑越深。

我們在來看看一個高級版的變種例子。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上面這段話是摘抄至《禮記 大學》的一段話。裡面的話環環相扣,步步為營,邏輯也很通順,是不是看上去更有道理了?

滑坡謬論之所以強大,

第一。是因為人腦很容易相信漸進層次遞進關係的邏輯(即便禁不起推敲);

第二。偷換概念,把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推論成「必然發生的事情」。

但是我們把這些邏輯遞進仔細推敲下,未必禁得起考驗。比如想要治國之人?必需有齊家的能力(以前的皇帝們有齊家的能力有幾個?)?格物的人一定要正心?聖賢王陽明不是跳出來反對格物的才創建了心學?或者我們揪著他必然的小辮子的反過來問「齊家就能天下太平」?未必吧?

知道滑坡理論的軟肋以後,我們未來如何應對未來可能面對的滑坡邏輯呢?

兩個思路:

第一「回歸效應」

很多事情發展遞進有反覆特性,當我們反駁別人的滑坡謬誤時,常常可以舉出相反的遞進的例子。

比如之前超短迷你裙流行的時候,就有人感嘆:裙子越來越短,如此下去,以後不是要光著出門了,以後社會風氣要世風日下了?

其實,這樣的推論在學校裡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但是實際上,短裙子流行了一段時間以後一定又會流行長裙子,流行長裙子了一段時間後,又會慢慢變流行短裙,我們在路上也沒看見一短到底光著身子走路的人。

第二叫做「集中議題」

遇到問題時,遇到問題就針對問題,避免讓問題擴散。

比如早期有一個學校全面禁菸,卻因為一群老教授長期吸菸難以戒掉,而給老教授們開闢了一個專門吸菸室,遭到學生的反對。

學生的對話邏輯是:

學生:如果現在開吸菸室的話,那以後是不是可以開「喝酒室?」是不是可以開「電子遊戲室」?是不是可以開「戀愛室」?

校方該如何回答呢?

恐怕是:目前該政策只開放給教授。且一事一議,只關於討論「吸菸區」的具體意見。其他的一概不談。

往期好文

素材|周稷

排版|陳詩淇

審核|李玥 黃慧琛 曾雅倩

相關焦點

  • 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認知偏差-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既然能影響成年人,那麼對心智相對不成熟的學生來說會更有效。試想一下,學生時代的我們是不是更容易因為小事情和別人鬧矛盾? 很多家長都喜歡用滑坡謬誤去引導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小孩子喜歡打王者榮耀,家長可以拿著佛經故作深沉地說「這種打打殺殺的遊戲會讓你心中的戾氣,讓你無法安心讀書的同時增加你的暴力傾向。學習好的同學對你敬而遠之,想混社會的同學倒是想和你拜把子。如果你希望放學後去學校對面的桌球檯和混混一起然後長大犯罪進監獄的話就繼續玩吧!」
  • 鄭端端:「不扔你就失業」是典型的「滑坡謬誤」
    原標題:鄭端端:「不扔你就失業」是典型的「滑坡謬誤」  48歲的康仲軍在泰山景區南天門管理區的75名環衛工中算是年輕人,其他多是五六十歲的「老人」。他說:「這麼危險的活,得年輕人幹。」康仲軍所指的「年輕人」就是他自己,用他的話說,環衛工的工資太低,一天就60元,太年輕的不願意幹,他這個年紀就算年輕人了。
  • 戰勝拖延,放棄滑坡謬誤思想
    單純的一件事就能決定你整個人。這就是自我提升裡,典型的滑坡謬誤。本來定的計劃早上看書,結果因為事情耽誤了十分鐘,就想著自己一個早上就毀了。於是想著,反正毀都毀了,還不如放縱。一項工作沒做好,就想著自己能力不行,從此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失敗的人,不再努力工作,開始混日子。
  • 了解4種邏輯謬誤,讓槓精遠離你的生活
    了解4種邏輯謬誤,讓槓精遠離你的生活來自正心正舉00:0015:27文丨月月 · 主播丨林霖在網際網路上,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一種人:他們常常通過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他們喜歡沒事找事,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抬槓而抬槓。這種人,被人們稱之為「槓精」。有意思的是,很多槓精並不是無理取鬧,甚至他們的話乍一聽還挺有道理的。
  • 心理學:這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你中了幾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思維謬誤,即我們認為自己的一些想法很正確,但實際上是錯誤的。今天知宛就列出幾個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來幫助你對周邊生活建立更正確的認識。02「滑坡謬誤」「滑坡謬誤」指的是對方看一件事不順眼,可是這事情本身又找不出大問題,所以他就把這事推向極端,來突顯其中的壞處。很多人覺得內向性格不行,將來要吃虧。小時候許多多親戚就對內向的我說:「你這麼不愛說話,將來可怎麼辦啊?
  • 警惕「滑坡論」
    原標題:警惕「滑坡論」 在邏輯學中,有一種謬誤叫「滑坡謬誤」。它的典型形式為:如果發生A,就會發生B……最後就會發生Z。不想讓Z發生,就不能讓A發生。但實際上,這一連串的「就會發生」,不是必然的,而是可能的。
  • 高七師:成人自我的邏輯謬誤
    第二個謬誤是滑坡謬誤,是指假設你採取了一個行動,他就會說會引發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的事情,而實際上有些事情是可以防止這些所說的連鎖事件的發生的。 比如說:你可不能讓你的男人掙錢,一旦掙錢了他就會變壞,有可能會去追求別的女人。 這顯然是滑坡理論。
  • 用批判性思維看看你是否被邏輯謬誤忽悠了
    有可能是對方的論證過程本身就是錯的,但是你並沒有意識到!批判性思維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判斷結論可不可接受,一是判斷結論在暗地裡的假設能不能接受,這個我們前面文章已經講過,另一個就是判斷明面上的理由合不合理。
  • 12個常見的邏輯謬誤故事,你知道幾個?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犯邏輯錯誤,而我們竟渾然不知,雖然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但是在經歷一些教訓後,他就會發現,這些邏輯謬誤有時也會是致命的。今天挑選了12個最常見的邏輯謬誤,一起來了解。1,稻草人你歪曲了別人的觀點,使你自己能夠更加輕鬆的攻擊別人。你誇張、歪曲,甚至憑空創造了別人的觀點,來讓你本身的觀點顯得更加合理。
  • 說謊的「滑坡效應」
    於是,「滑坡效應」開始了。「滑坡效應」指的是一旦開始便難以阻止或駕馭的一系列事件或過程,通常會導致更糟糕、更困難的結果。|根據一項最新研究,撒個小謊往往會導致「滑坡效應」,從而說下更大的謊言。我們的大腦也會適應這種謊越撒越大的情況,使得撒謊變得更容易。「滑坡效應」也被稱為「滑坡謬誤」,這在生活中很常見。
  • 非形式邏輯考點大全:典型謬誤(上)
    是用A去證明A的邏輯謬誤。 詭辯者使用循環論證的時候,會繞一個大圈子,使得看起來毫無破綻。提到循環論證,就順便提一下循環定義。 滑坡謬誤 理論: 依據如果A發生了,推出Z也一定會發生會,跳過中間的BCDE等,以此來表示A不應該發生。
  • 15種常見邏輯謬誤
    04 滑坡謬誤 聲稱某事之後將會發生一連串通常是可怕的後果,但卻沒有充分證據支持該推論。 如:你不好好讀書就考不上好大學;考不上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沒有錢;沒有錢就過得不幸福。 不是不可這樣推論,而是要嚴格對待每一步,不能一筆帶過。避免滑坡謬誤:每一步的論證都拿出充分論據,不能忽略條件,含糊其辭地連鎖推理。
  • 網絡上的「槓精」有哪些普遍的邏輯謬誤?
    有反權威型的,只要是大號主流號發的一些帶觀點的表達,就會有人開槓;有維護型的,某些與「槓精」維護者相關的訊息下,如果你發表質疑的觀點,會被迅速攻擊;有情緒型的,他不為任何利益,只是為了讓對方難受而槓;有陰陽怪氣型的,對你的發言冷嘲熱諷;有同情施害者型的,明明某些事件輿論一邊倒,受害者收到了傷害,有些槓精會發表「XX(施害者)也挺可憐的,他也是沒辦法」。
  • 法律人必知的 24 種邏輯謬誤
    通俗而言,邏輯思維,就是每個論斷,都要明確前提,審慎推理,反思結論,為的是判斷真假,辨別是非,反擊謬誤。以下 24 種邏輯謬誤,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當事人、法律法規和應用實踐中斡旋的法律人——可能是這個社會中最喜歡「講理」的群體,感觸估計會更深。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在工作中遇到的邏輯謬誤。第一條:稻草人你歪曲了別人的觀點,使你自己能夠更加輕鬆的攻擊別人。
  • 【收藏】法律人必知的 24 種邏輯謬誤
    例子:小紅在飯店看到小明吃狗肉,於是上前訓斥:「你怎麼可以吃狗肉,小狗多麼可愛,就像小朋友一樣,你忍心傷害小朋友嗎?小紅犯了訴諸感情的謬誤。第四條:謬誤謬誤你看到別人的論述水平很低,或者別人的論述裡面有謬誤,就認為別人的觀點一定是錯誤的。
  • 關於常見邏輯謬誤的一些思考
    第四條:謬誤謬誤(一葉障目)。說話的人專門在別人身上挑刺,只要有一點缺陷,就否定全部。此條若用,最好和訴諸情感一起,情緒一起,皆是俗人。只是要首尾乾淨,否則情緒易落,自食苦果。第五條:滑坡謬誤(此例若開)。此條本質上還是訴諸情感,只是由此衍生開來而已,一點看似有道理的理由,加一點泛濫之後的想像就行。
  • 快速了解「基本歸因謬誤」:破壞人際關係的認知偏見
    原題為「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This Cognitive Bias Destroys Relationships」,文章由36氪編譯,希望能夠為你帶來啟發。基本歸因謬誤的定義基本歸因謬誤指出,當我們試圖解釋其他人的不良行為時,我們往往過分強調他們的個性,而忽略了他們所處的環境。 這會讓人們感到不被賞識,從而破壞人際關係。
  • 「賭徒謬誤」,千萬別被自己坑了
    賭徒謬誤,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不合邏輯的推理方式。拋硬幣遊戲,你肯定玩過。假如你已經連續拋了10次硬幣,這10次都是正面朝上,那麼下一次,你會選擇正面還是反面?有一個笑話:一個呆子上飛機時身上帶了個炸彈,被查到後警察問他原因。他說:「飛機上有1個炸彈的機率是萬分之一,同時有兩人帶炸彈的機率就是億分之一,我自己帶上一個,便將飛機上有炸彈的概率從萬分之一降低到了億分之一!那我又不引爆,所以這樣我這趟航班肯定是安全的」。想必你看到這兒,一定會抿嘴一笑。
  • 我們的思維謬誤
    臺灣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哲學博士冀劍制所著的《可笑的思維謬誤:批判性思考與查錯神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讀者講解了常見的思維謬誤,並引入了「查錯神經」的概念。查錯神經指的是檢查錯誤思考與推理的敏感神經,其敏銳度越高,我們就越可能發現自己思維以及思維決定的行為的謬誤,為及時糾偏創造可能;與之同時,這也有助於我們在信息超載的世界,辨識事實、常識、推理、結論,儘可能地避免受到誤導和愚弄。書中介紹了常見的13種謬誤,對每一種謬誤的生成機製作了解析,並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頭語、答語等為例,進行了深入分析,還列出了大量的查錯訓練題目。
  • 作為學生記者,我給大家整理了24種常見的邏輯謬誤
    一個邏輯嚴謹的論述可能激起別人的情感波動,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邏輯論述,那你就犯了訴諸感情的錯誤。每個心智健康的人都會受感情影響,所以這種謬誤很有效,但這也是為什麼這種謬誤是低級和不誠實的手段。例:小紅在飯店看到小明吃狗肉,於是上前訓斥:「你怎麼可以吃狗肉,小狗多麼可愛,就像小朋友一樣,你忍心傷害小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