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認知偏差-滑坡謬誤

2021-01-08 騰訊網

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 fallacy)是一種批判性思維中的錯誤,一個人以一個小的陳述或猜想開始,然後建立在一系列相關事件的基礎上,最終導致一個大概率為負面的結果。簡而言之就是以偏概全,然後此偏見會像滾在斜坡上的球一樣,越滾越厲害,進而無限放大一個基於小的猜想所帶來的主觀臆想的結果。

七哥知道這麼說肯定也沒解釋清楚,還是老樣子舉例子給大家去理解吧。

1.男女朋友之間的誤會

情侶之間,尤其是結婚後的夫妻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吵得不可開交。其實兩個正常成年人怎麼可能會為小事吵架呢,這其中更多的是其中一方把小事化大後才會吵架吵到想離婚。比如先生晚上應酬客戶回家晚了忘了去便利店買妻子交代的東西。妻子抱怨道:「今天你會忘了買我交代的小孩生日禮物。明天你就會忘記孩子所有的需求,時間久了你和孩子就會有代溝。最後你將成為他的壞榜樣,禍害他的一生。」

上述例子中,妻子將一件生日禮物放在滑坡最高處,把一件小事越滾越大最後輸出的結果是比較誇張的。

2.商業廣告

現在的護膚品廣告商也都是利用滑坡謬誤來誤導消費者。我們通常看到的廣告是這樣的:

一個長滿暗瘡的女生對著鏡子苦惱,接著閨蜜送來一瓶XYZ臉油。女孩試了試XYZ臉油後成功消除了暗瘡和青春痘,然後整個人都自信了。上課注意力也更集中,因為女孩每堂課都很自信的回答問題,成績優秀的她和高中的夢中情人一起考上同一所了重點大學,最終喜結連理以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畫面結束了廣告。

類似的廣告很多,大家都知道很假,但是當人們(尤其是女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這款產品時,多少還是會被影響到,因為我們的潛意識會把這款產品和自己的美好未來關聯起來。滑坡謬誤既然能影響成年人,那麼對心智相對不成熟的學生來說會更有效。試想一下,學生時代的我們是不是更容易因為小事情和別人鬧矛盾?

3.親子教育

上面剛講完學生妹相對成人而言容易騙後,來講講更容易被忽悠的小朋友們。很多家長都喜歡用滑坡謬誤去引導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小孩子喜歡打王者榮耀,家長可以拿著佛經故作深沉地說「這種打打殺殺的遊戲會讓你心中的戾氣,讓你無法安心讀書的同時增加你的暴力傾向。學習好的同學對你敬而遠之,想混社會的同學倒是想和你拜把子。如果你希望放學後去學校對面的桌球檯和混混一起然後長大犯罪進監獄的話就繼續玩吧!」

因為對象是小孩子,所以家長在引用滑坡謬誤時會把聯想時間軸拉得很長,藉此希望小朋友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做。也許是七哥比較單純,我小時候連西瓜籽吃進肚子裡會在肚子裡長西瓜的事都會相信。所以如果是一個比較有權威的大人去這樣引導孩子,孩子多半會相信。

4.決定前想得太多

很多時候,我們在做決定之前都會周密計劃一番。比如現在的你正在做一件自己討厭的工作。你每天都在想要不要換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時我們的思想鬥爭會是這樣的「如果我換了現在工作,到新的公司那又要重新開始,而且還要拿著比現在還低的薪水。這樣無疑加大女朋友離開我的概率,房子首付也更是遙遙無期了。」滑坡謬誤會讓你很難踏出舒適圈。我們應該把所有相關因素列出來,理性分析利弊,而不是自己腦補到對未來失去任何憧憬。

舉了上面四個例子後,相信大家對這個生活中常見的思維偏差有了一定認識了。下面我來說說如何預防這個謬誤。

1.避免拉長時間軸

滑坡謬誤裡的滑坡越長,越容易導致最終的結果離奇甚至離譜。所以下次看到帶你臆想你美好未來的護膚廣告,直接把焦點放在用了產品之後能不能馬上和男神約會就好了。不要想到幾年後和他生小孩的事去。

2.對比前因後果

意思是分別檢查滑坡最高點和最低點的起因和結果。如果二者在最後開來關聯性不強,那麼很有可能就是滑坡謬誤而非合理的推導。

3.考慮因素可能性

將滑坡上的每一個因素都數位化就可得知自己是否有陷入滑坡謬誤。比如丈夫因為工作忙忘了給孩子買生日禮物的概率是50%,丈夫忘記孩子所有的需求概率為10%,丈夫和孩子產生代溝概率為5%,丈夫成為孩子壞榜樣概率為3%,孩子因此而學壞概率為1%,所有概率相乘得到0.5*0.1*0.05*0.03*0.01=0.000075%。很顯然妻子對丈夫的假設純屬無理取鬧。單獨事件的發生概率最好則由第三者去制定,七哥在此作為第三者就事論事哈。

4.替換爭議環節

滑坡上的因素連在一起就像是一條鎖鏈。鎖鏈的強度取決於整條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比如上述提到的換工作例子。相對而言,最薄弱的環節是「到了新公司要重新開始」和「到了新公司後工資會低很多」這兩段。不妨這麼想,換了那一份我喜歡的工作後,我的表現會越來越好,接下來一年的薪水會比呆在原公司的高。在這開始就可以停止在滑坡上向下滑了。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給大家生活帶來正面影響,關注我,一起學習成長吧!

相關焦點

  • 《爐石傳說》中的認知偏差:賭徒謬誤
    有些時候,面對兩個意義完全一致但表述略有差別的選項時,大腦會毫無根據的認為其中一個比另一個更好。另外一些時候,當你沒有足夠的信息時,它會自己(通常都是錯誤的)填補缺失的信息(即腦補)。這個過程看樣子像是糾錯,儘管它跟糾錯一毛錢關係也沒有;或者說這個過程引導你感覺什麼東西都是對的,雖然事實上這些東西可能完全不是你想像中的樣子。不管你信不信,這些認知偏差並不是稀有玩意。
  • 心理學:這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你中了幾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思維謬誤,即我們認為自己的一些想法很正確,但實際上是錯誤的。今天知宛就列出幾個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來幫助你對周邊生活建立更正確的認識。01「因果倒置」謬誤「因果倒置」謬誤是一個很常見的思維陷阱,指的是對於兩個互相關聯的現象,錯誤地把它們之間的原因與結果弄顛倒。
  • 滑坡謬誤的幾點見解,帶你了解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的幾點見解,帶你了解滑坡謬誤 什麼是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有哪些典型? 滑坡謬誤是非形式邏輯理論下的一個概念,通常也採用非形式的方法來解釋。
  • 戰勝拖延,放棄滑坡謬誤思想
    這就是自我提升裡,典型的滑坡謬誤。本來定的計劃早上看書,結果因為事情耽誤了十分鐘,就想著自己一個早上就毀了。於是想著,反正毀都毀了,還不如放縱。一項工作沒做好,就想著自己能力不行,從此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失敗的人,不再努力工作,開始混日子。把自我的價值和能力,歸結在單次的表現上,這種思想的謬誤,成了很多人拖延的藉口,也成了很多人放棄努力的心理安慰。
  • 作為領導者,如何克服認知偏差?
    一個是感性的系統,快速自主運行,另一個是理性的系統,就像是一個破 286 電腦,以邏輯為基礎,慢成渣。雖然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再到亞里斯多德和康德,都極度推崇理性的力量,希望能做到絕對理性。但是人類的大腦主要受感性控制(Mark Manson, 「Everything is F*cked」),在貪婪和恐懼下,感性總會把大腦帶往認知偏差。愚蠢是人類的天性,沒有例外。
  • 錨定效應、峰終定律...投資中12種常見的認知偏差,你知道幾個?
    由於投資者在決策過程中面臨的壓力和不確定性,認識這些偏差就變得尤為重要了,因為任何偏差因素都會被放大,從而給決策帶來不利影響。了解這些認知偏差如何起作用,可能會提供一個將想法變成現實的槓桿點(leverage point)。
  • 鄭端端:「不扔你就失業」是典型的「滑坡謬誤」
    原標題:鄭端端:「不扔你就失業」是典型的「滑坡謬誤」  48歲的康仲軍在泰山景區南天門管理區的75名環衛工中算是年輕人,其他多是五六十歲的「老人」。他說:「這麼危險的活,得年輕人幹。」康仲軍所指的「年輕人」就是他自己,用他的話說,環衛工的工資太低,一天就60元,太年輕的不願意幹,他這個年紀就算年輕人了。
  • 了解4種邏輯謬誤,讓槓精遠離你的生活
    邏輯謬誤指的是人們在思維和語言表達中所產生的邏輯錯誤。邏輯謬誤的種類非常多,在此我們抽出幾種生活中常見的邏輯謬誤進行分析。1「訴諸人身」邏輯謬誤訴諸人身這種邏輯謬誤,可能是在生活中最常見到了。這是因為訴諸人身的使用門檻很低,人人能用,而且特別容易煽動無知群眾的贊同,所以在網際網路上頻頻出現。訴諸人身的邏輯謬誤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 快速了解「基本歸因謬誤」:破壞人際關係的認知偏見
    編者按:基本歸因謬誤是認知偏見中的一種典型情況,通常會給我們的人機關係帶來重要的影響。什麼是基本歸因謬誤?怎麼理解基本歸因謬誤?怎麼突破基本歸因謬誤?近日,暢銷書作家麥可·西蒙斯(Michael Simmons)發表了一篇文章,以非常簡潔的方式就上述問題給出了答案。
  • 《簡單的邏輯學》:做更有邏輯的人,從避免生活中的邏輯謬誤開始
    就個人而言,作為邏輯學的入門新手,我採取的是學生時代記錄「錯題本」的學習方式,在了解邏輯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更多關注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邏輯謬誤」——做更有邏輯的人,首先從避免生活中的邏輯謬誤開始。  錯誤的推理形式被稱為「謬誤」。初接觸邏輯學的人可能會認為,了解謬誤並沒有積極意義,甚至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
  • 15種常見邏輯謬誤
    15種常見邏輯謬誤 01 以偏概全 根據很有限的例證得出一個普遍的結論。避免滑坡謬誤:每一步的論證都拿出充分論據,不能忽略條件,含糊其辭地連鎖推理。 05 概念偷換 在觀點的爭論中,論者會故意轉移論題,尋找有利於自己的角度,最後變成自說自話。
  • 12個常見的邏輯謬誤故事,你知道幾個?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犯邏輯錯誤,而我們竟渾然不知,雖然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但是在經歷一些教訓後,他就會發現,這些邏輯謬誤有時也會是致命的。今天挑選了12個最常見的邏輯謬誤,一起來了解。1,稻草人你歪曲了別人的觀點,使你自己能夠更加輕鬆的攻擊別人。你誇張、歪曲,甚至憑空創造了別人的觀點,來讓你本身的觀點顯得更加合理。
  • 這7種廣泛存在的認知偏差,影響了我們太多的決策
    許多植根於人性本能中的非理性心理和行為,在日常生活中主導著我們作出決策,有的是一些不易覺察的心理效應,有的僅僅是不算太顯著的認知偏差,但是在設計和實際產品當中運用,則常常呈現出極為驚豔的效果。對於這些心理學效應和認知偏差,設計人員需要在自身進行決策時候儘量迴避,避之不及確實會面臨車毀人亡的局面;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巧妙地將這些因素納入到考慮當中來,因為它們同樣可以影響用戶,成為撬動產品打開局面的重要的契機。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雖然被稱為認知偏差,但是實際上,它更接近於是一種邏輯謬誤下產生的一種錯誤認知。
  • 經驗主義的陷阱:談談需求探索中的認知偏差
    經驗主義認為感性經驗是知識的唯一來源,一切知識都通過經驗而獲得,並在經驗中得到驗證。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往往需要警惕調入「經驗主義」的陷阱中。本文作者為我們列舉了一些常見的認知偏差,並且分析了應該如何消除認知偏差。
  • 性騷擾教育要避免「歸因謬誤」
    對女性的性騷擾問題已經在中國社會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學校裡也有了這方面的教育,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這樣一種界定,會造成對問題的認知誤導,把受害者一方變成性騷擾的始作俑者,而性騷擾的一方則成了受害者。這樣界定性騷擾,先已誤導性地預設立場:是女方挑逗在先,男方才被誘使犯錯。這是在猜測行為的原因,而不是對行為本身作界定,其結果是,性騷擾的實質問題本身被悄悄轉移了。 從認知邏輯來看,這是一種「歸因謬誤」(attribution error)。
  • 最常見的5大經濟謬誤
    當許多廣為認知的觀念接受事實與邏輯的檢驗,你會發現有的觀念像紙牌屋一樣不堪一擊;有的觀念看似真理,卻只是一些思維謬誤的產物。 經濟政策中的謬誤層出不窮,而且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小到住房,大到國際貿易,都是如此。
  • 高七師:成人自我的邏輯謬誤
    那父母自我還有很多常規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其實都是人們常用的方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的方法,但是從理論上來講它並不符合邏輯。 第二個謬誤是滑坡謬誤,是指假設你採取了一個行動,他就會說會引發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的事情,而實際上有些事情是可以防止這些所說的連鎖事件的發生的。 比如說:你可不能讓你的男人掙錢,一旦掙錢了他就會變壞,有可能會去追求別的女人。 這顯然是滑坡理論。
  • 用批判性思維看看你是否被邏輯謬誤忽悠了
    批判性思維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判斷結論可不可接受,一是判斷結論在暗地裡的假設能不能接受,這個我們前面文章已經講過,另一個就是判斷明面上的理由合不合理。明面上的理由主要通過邏輯上的謬誤或其他帶有欺騙性的論證形式來糊弄你,常見的邏輯謬誤有以下幾種,你肯定遇到過!
  • 我們的思維謬誤
    查錯神經指的是檢查錯誤思考與推理的敏感神經,其敏銳度越高,我們就越可能發現自己思維以及思維決定的行為的謬誤,為及時糾偏創造可能;與之同時,這也有助於我們在信息超載的世界,辨識事實、常識、推理、結論,儘可能地避免受到誤導和愚弄。書中介紹了常見的13種謬誤,對每一種謬誤的生成機製作了解析,並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頭語、答語等為例,進行了深入分析,還列出了大量的查錯訓練題目。
  • 媒體有毒與歸因謬誤
    這是第11篇學習心得歸因謬誤這樣的現象,在我們人類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為什麼如此聰明的人類,會常常犯如此低級的錯誤,並且還到了要為這個現象單獨造一個詞兒來描述呢?如果要找個解釋的理由,其實也不難,這一現象從根源上說,來源於人類對於認知的一種天然形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