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鄭端端:「不扔你就失業」是典型的「滑坡謬誤」
48歲的康仲軍在泰山景區南天門管理區的75名環衛工中算是年輕人,其他多是五六十歲的「老人」。他說:「這麼危險的活,得年輕人幹。」康仲軍所指的「年輕人」就是他自己,用他的話說,環衛工的工資太低,一天就60元,太年輕的不願意幹,他這個年紀就算年輕人了。康仲軍的一位同事向記者吐槽,他曾經試圖制止遊客亂扔垃圾,但遇到一位遊客說:「我們不扔,你們不就失業了?」(10月3日《東方早報》)
國慶黃金周,與節日喜慶氣氛極不協調的是「垃圾」新聞的頻現,不僅汙染了節日環境,也汙染了公眾的視覺。由於人的素質不一,有的遊客亂扔垃圾,甚至大小便,導致成堆成山的垃圾亟待清理。可喜的是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堅持在山崖陡峭處、徘徊在人海人流中、行走在僻靜小道上,處處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就是環衛工人,他們沒有豪言壯語,不奢望多少回報,最渴望的就是被理解、被尊重,他們被尊稱為「懸崖環衛工」。
環衛工作是城市最辛苦的工作之一,環衛工人作為 「城市黃玫瑰」、「馬路天使」,他們一把掃帚、一輛手推車行走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為城市的清潔默默地作著自己的貢獻。然而,正是這樣的辛勤勞動者卻慘遭一些遊客的戲謔和刁難「我們不扔,你們不就失業了?」,看到這樣的話語,真有一種「怒從心裡起,惡向膽邊生」的感覺。
其實,從戲謔聲中,我們不難看出,這種嘲笑是典型的「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是一種邏輯謬論,即不合理地使用連串的因果關係,將「可能性」轉化為「必然性」,以達到某種意欲之結論。顯然,遊客將很多不同的可能性武斷的延伸成為必然,推斷成一件毫無關聯的結果。首先,就算他不扔垃圾,環衛工也不會失業的,因為塵土、落葉、下雨衝來的淤泥、風颳來的垃圾、積雪都需要人打掃,路邊垃圾桶也需要人清理和維護。垃圾的運送也需要人來做,環衛工人的工作是日常維護,不該是為這些人的無德人「擦屁股」。
事實上,「懸崖環衛工」站在安全欄杆外的懸崖邊,冒著隨時會墜崖的危險,清理著遊人落下的各式垃圾,這樣的場景令人百感交集、五味雜陳。眾所周知,環衛工人不僅薪水低,勞動強度大,而且連基本的權益保障都無法得到落實,更重要的是,環衛工人也日漸成為危險「職業」。據媒體報導,寧夏銀川近5年有11名環衛工在作業中遭遇意外而死亡,30人不同程度受傷;貴陽,2010年環衛一線的傷亡總數為81人,其中重傷17人,死亡5人,平均5天就有一名環衛工遭遇車禍。這樣高危的環衛工作,仍有人義無反顧,我們有何資格,有何臉面去質疑和嘲弄「城市美容師」?
因此,必須尊重環衛工人的勞動,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注意運用法律的手段來保護他們的利益,對環衛工人在工作中,有不尊重勞動成果以及惡意傷害他們的,一定要嚴查快辦,給予重罰,切實保障環衛職工的合法權益。
一言以蔽之,生態文明建設的正道,是尊重自然規律,尊重人民群眾權益,善待一草一木,善待每一寸土地,不僅需要環衛工人的辛勤勞作,更需要每一個人的文明行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就要求每個人將環保意識植根心中,自覺提升自身素質,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身體力行,自覺自為,持之以恆,全民動員保護環境,真正做綠色衛士。政府部門用法律和制度規範遊客的行為舉止,做到有法可依,照章行事,不斷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念,為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