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拖延,放棄滑坡謬誤思想

2021-01-08 大樹洞

《拖延心理學》這本書裡面提到,拖延者心裡老藏著這個公式:自我價值=能力=單次表現。

拖延者認為一次出色的表現就能證明一個人很出色;而一次失敗的表現,就代表了一個人的失敗。單純的一件事就能決定你整個人。這就是自我提升裡,典型的滑坡謬誤。

本來定的計劃早上看書,結果因為事情耽誤了十分鐘,就想著自己一個早上就毀了。於是想著,反正毀都毀了,還不如放縱。

一項工作沒做好,就想著自己能力不行,從此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失敗的人,不再努力工作,開始混日子。

把自我的價值和能力,歸結在單次的表現上,這種思想的謬誤,成了很多人拖延的藉口,也成了很多人放棄努力的心理安慰。這是一種對自己錯誤的認知。

完成比完美重要。早上看書耽誤了十分鐘,但是你可以利用剩下的時間繼續看書,雖然沒有完成任務,但是你還是利用剩下時間看了書。帶著遺憾的條件下最大程度地做了事情,這也算你完成了任務。

單次的失敗不能代表個人能力。一項工作沒做好,你可以認真反思總結,下次工作的時候避免。成功是在失敗的基礎上,這句話確實是個真理。看待個人不能單獨在某件事情看,要多給自己點時間,多給自己機會。

在遺憾的條件下把事情最大程度地完成。做成比做完美更重要。沒有多少人能夠完美,所有工作都是有遺憾的。

努力吧,現在就開始改變。別給自己的懶惰找藉口。

相關焦點

  • 滑坡謬誤的幾點見解,帶你了解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的幾點見解,帶你了解滑坡謬誤 什麼是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有哪些典型? 滑坡謬誤是非形式邏輯理論下的一個概念,通常也採用非形式的方法來解釋。
  • 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認知偏差-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既然能影響成年人,那麼對心智相對不成熟的學生來說會更有效。試想一下,學生時代的我們是不是更容易因為小事情和別人鬧矛盾? 很多家長都喜歡用滑坡謬誤去引導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小孩子喜歡打王者榮耀,家長可以拿著佛經故作深沉地說「這種打打殺殺的遊戲會讓你心中的戾氣,讓你無法安心讀書的同時增加你的暴力傾向。學習好的同學對你敬而遠之,想混社會的同學倒是想和你拜把子。如果你希望放學後去學校對面的桌球檯和混混一起然後長大犯罪進監獄的話就繼續玩吧!」
  • 鄭端端:「不扔你就失業」是典型的「滑坡謬誤」
    原標題:鄭端端:「不扔你就失業」是典型的「滑坡謬誤」  48歲的康仲軍在泰山景區南天門管理區的75名環衛工中算是年輕人,其他多是五六十歲的「老人」。他說:「這麼危險的活,得年輕人幹。」康仲軍所指的「年輕人」就是他自己,用他的話說,環衛工的工資太低,一天就60元,太年輕的不願意幹,他這個年紀就算年輕人了。
  • 警惕「滑坡論」
    原標題:警惕「滑坡論」 在邏輯學中,有一種謬誤叫「滑坡謬誤」。它的典型形式為:如果發生A,就會發生B……最後就會發生Z。不想讓Z發生,就不能讓A發生。但實際上,這一連串的「就會發生」,不是必然的,而是可能的。
  • 心理學:這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你中了幾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思維謬誤,即我們認為自己的一些想法很正確,但實際上是錯誤的。今天知宛就列出幾個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來幫助你對周邊生活建立更正確的認識。02「滑坡謬誤」「滑坡謬誤」指的是對方看一件事不順眼,可是這事情本身又找不出大問題,所以他就把這事推向極端,來突顯其中的壞處。很多人覺得內向性格不行,將來要吃虧。小時候許多多親戚就對內向的我說:「你這麼不愛說話,將來可怎麼辦啊?
  • 《行動力》:看完這本書,我發現了戰勝拖延症的秘密
    帶著這些疑問,我打開了這本《行動力》,終於發現了戰勝拖延症的秘密。1計劃是行動的前提在書中,作者講了自己大學時的故事。當然,也有本身因逃避壓力、追求完美才拖延做事的人,剛好利用了這個做藉口,安慰自己:「不是我不想完成,是需要處理的消息太多。」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作者在書中,講了自己小學時的一次經歷。
  • 了解4種邏輯謬誤,讓槓精遠離你的生活
    邏輯謬誤指的是人們在思維和語言表達中所產生的邏輯錯誤。邏輯謬誤的種類非常多,在此我們抽出幾種生活中常見的邏輯謬誤進行分析。1「訴諸人身」邏輯謬誤訴諸人身這種邏輯謬誤,可能是在生活中最常見到了。這是因為訴諸人身的使用門檻很低,人人能用,而且特別容易煽動無知群眾的贊同,所以在網際網路上頻頻出現。訴諸人身的邏輯謬誤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 高七師:成人自我的邏輯謬誤
    比如說父母自我的判斷方法,可能會使用滑坡推理方式,尋找完美解決方案的趨勢,用模稜兩可的話來隱瞞真相,不恰當複述公眾意見,讓人可疑的權威,或者呈現虛假的兩難情況,將注意力從論題上移開,通過光環效應讓聽的人分神,或者是用循環論證,這都是父母自我侵染了成人自我了一些方法。
  • 用批判性思維看看你是否被邏輯謬誤忽悠了
    明面上的理由主要通過邏輯上的謬誤或其他帶有欺騙性的論證形式來糊弄你,常見的邏輯謬誤有以下幾種,你肯定遇到過!一、滑坡謬誤所謂滑坡謬誤:設想採取提議的步驟會引發一連串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實際上卻有現成的程序可用來防止此類連鎖事件的發生。
  • 說謊的「滑坡效應」
    於是,「滑坡效應」開始了。「滑坡效應」指的是一旦開始便難以阻止或駕馭的一系列事件或過程,通常會導致更糟糕、更困難的結果。|根據一項最新研究,撒個小謊往往會導致「滑坡效應」,從而說下更大的謊言。我們的大腦也會適應這種謊越撒越大的情況,使得撒謊變得更容易。「滑坡效應」也被稱為「滑坡謬誤」,這在生活中很常見。
  • 經濟學諾獎得主幫你戰勝「拖延症」
    (原標題:經濟學諾獎得主幫你戰勝「拖延症」)長江商報消息昨日上午,諾貝爾經濟學獎於斯德哥爾摩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約蘭·漢森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理察·塞勒,以表彰「他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 。現代人很多人患上的「拖延症」,這絕對是擋在幸福面前的大山。
  • 非形式邏輯考點大全:典型謬誤(上)
    是用A去證明A的邏輯謬誤。 詭辯者使用循環論證的時候,會繞一個大圈子,使得看起來毫無破綻。提到循環論證,就順便提一下循環定義。 滑坡謬誤 理論: 依據如果A發生了,推出Z也一定會發生會,跳過中間的BCDE等,以此來表示A不應該發生。
  • 15種常見邏輯謬誤
    04 滑坡謬誤 聲稱某事之後將會發生一連串通常是可怕的後果,但卻沒有充分證據支持該推論。避免滑坡謬誤:每一步的論證都拿出充分論據,不能忽略條件,含糊其辭地連鎖推理。 05 概念偷換 在觀點的爭論中,論者會故意轉移論題,尋找有利於自己的角度,最後變成自說自話。
  • 12個常見的邏輯謬誤故事,你知道幾個?
    每個心智健康的人都會受感情影響,所以這種謬誤很有效,但這也是為什麼這種謬誤是低級和不誠實的手段。例子:小張在飯店看到小王吃狗肉,於是上前訓斥:「你怎麼可以吃狗肉,小狗多麼可愛,就像小朋友一樣,你忍心傷害小朋友嗎?」小張犯了訴諸感情的謬誤。4,從論證到結論你看到別人的論述水平很低,或者別人的論述裡面有謬誤,就認為別人的觀點一定是錯誤的。
  • 我們的思維謬誤
    臺灣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哲學博士冀劍制所著的《可笑的思維謬誤:批判性思考與查錯神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讀者講解了常見的思維謬誤,並引入了「查錯神經」的概念。查錯神經指的是檢查錯誤思考與推理的敏感神經,其敏銳度越高,我們就越可能發現自己思維以及思維決定的行為的謬誤,為及時糾偏創造可能;與之同時,這也有助於我們在信息超載的世界,辨識事實、常識、推理、結論,儘可能地避免受到誤導和愚弄。書中介紹了常見的13種謬誤,對每一種謬誤的生成機製作了解析,並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頭語、答語等為例,進行了深入分析,還列出了大量的查錯訓練題目。
  • 關於常見邏輯謬誤的一些思考
    第四條:謬誤謬誤(一葉障目)。說話的人專門在別人身上挑刺,只要有一點缺陷,就否定全部。此條若用,最好和訴諸情感一起,情緒一起,皆是俗人。只是要首尾乾淨,否則情緒易落,自食苦果。第五條:滑坡謬誤(此例若開)。此條本質上還是訴諸情感,只是由此衍生開來而已,一點看似有道理的理由,加一點泛濫之後的想像就行。
  • 法律人必知的 24 種邏輯謬誤
    通俗而言,邏輯思維,就是每個論斷,都要明確前提,審慎推理,反思結論,為的是判斷真假,辨別是非,反擊謬誤。以下 24 種邏輯謬誤,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當事人、法律法規和應用實踐中斡旋的法律人——可能是這個社會中最喜歡「講理」的群體,感觸估計會更深。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在工作中遇到的邏輯謬誤。第一條:稻草人你歪曲了別人的觀點,使你自己能夠更加輕鬆的攻擊別人。
  • 【收藏】法律人必知的 24 種邏輯謬誤
    小紅犯了訴諸感情的謬誤。第四條:謬誤謬誤你看到別人的論述水平很低,或者別人的論述裡面有謬誤,就認為別人的觀點一定是錯誤的。很多時候,辯論的贏家並不是因其觀點正確,而是辯論技巧更好。作為一個理性的人,你不能因為別人的論述中存在謬誤或者錯誤,就認為別人的觀點一定是錯誤的。
  • 基於形式論辯系統的滑坡論證分析
    我們發現,在形式化處理自然語言論證方面,滑坡論證(Slippery Slope Argument)作為一種常見的推理模式,尚未見相關研究報導。根據沃爾頓等人關於論證圖式的研究,滑坡論證圖式的形式較為複雜,是論證圖式中非常有特點的一種。滑坡論證在一些早期文獻中被歸為謬誤,但事實上卻一直在日常生活及法律、政治、醫藥倫理語境中有常見的應用。
  • 很多人都不懂:邏輯上有一種謬誤叫稻草人謬誤!
    這種謬誤叫稻草人謬誤。它是指在辯論或者論證過程中,所攻擊的並非對手本意,而是先對對手的論點進行曲解,再予反駁,就像先製造一堆無生命也知覺的稻草,然後再一腳將他踹倒,最後欣欣然歡呼:「秒殺,勝利」,這種伎倆是目前學界某些學者的制「勝」法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