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形式論辯系統的滑坡論證分析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摘要: 形式論辯是當前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作為一種非單調推理形式手段,它可以與自然語言處理、論證挖掘等多個研究方向結合。然而,如何運用形式論辯理論來建模非形式論證,仍然是一個開放性問題。文章以此為出發點,著眼於一種在法律、倫理領域常見的非形式論證——滑坡論證,使用形式論辯方法對其進行建模。借鑑非形式邏輯領域論證圖式的研究,文章對一個源於自然語言文本的滑坡論證案例,即「明日復明日」,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形式論辯領域中的抽象論辯框架及結構化論辯ASPIC[+]系統,對滑坡論證進行刻畫,構建了一個針對滑坡論證的形式化論辯理論。案例研究顯示,使用文章給出的滑坡論辯理論推理的結果符合人類推理直覺。

進入「壹學者」電子學術圖書館:回到哲學園首頁--點擊底部「搜搜看看」---學術資料---「閱讀原文」進入

論辯(Argumentation)是人們提出觀點或主張,並對這些觀點與主張給出支持,以求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的過程。自古希臘時期以來,論辯研究一直受到哲學、邏輯學、語用學和修辭學等領域的學者的關注。20世紀末期,形式論辯理論開始在計算機與人工智慧領域引起關注。相關研究者逐漸認識到,由於論辯是古往今來人們解決信念、觀點、目標等方面衝突的一種自然而不可或缺的方式,論辯理論的研究在人工智慧方面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根據論辯研究近幾十年的發展,可將相關研究梳理為兩個方向:非形式論辯和形式論辯。前者主要從語言學、修辭學和日常推理的角度,研究自然語言論辯的構造、比較和評價的規律與方法。這一方向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圖爾敏(S.E.Toulmin)的論證模型[1]、沃爾頓(D.Walton)等人的論證圖式[2]、佩雷爾曼(Ch.Perelman)等人關於論辯評估的修辭標準[3]以及汗布林(C.L.Hamblin)的「形式對話」研究[4]等。國內學者如熊明輝、謝耘等近年來也發表了諸多相關成果[5-6]。其中,論證圖式研究的特點是對自然語言論辯的形式進行一定的概括和提煉,建立對單個論證狀態的評價機制。在大數據背景下,該類研究對於處理大規模的文本信息並從中找到有價值的論證,以及評估這些論證的可接受性,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把論證圖式應用於論證挖掘的研究正在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但從總體上看,非形式論辯與數理邏輯、人工智慧邏輯等理論之間的關聯較少,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並不普遍。

另一方面,形式論辯主要受到邏輯學與人工智慧領域學者的關注[7-11]。這一方向致力於研究不一致情境下的推理,並以各種形式邏輯為基礎,構建形式系統,以實現多種類型的非單調推理。形式論辯研究的迅速發展始於1995年人工智慧界學者杜恩(P.M.Dung)提出的抽象論辯框架理論[7]。其特點是抓住了不一致情景中的推理的本質特徵,即如何處理各個論證之間的衝突,得出對於一個理性主體來說可接受的結論。杜恩的基本思路是通過忽略各個論證的內部結構,僅關注論證之間的衝突關係(一般稱為「攻擊關係」),建立用於衝突處理的數學模型,即抽象論辯框架。與非形式論辯不同的是,在抽象論辯框架中,一個論證是否可接受主要取決於其他與其相關的論證的狀態。由於可建模多種類型的非單調推理、可使計算複雜性較低、對動態性的處理靈活等優點[12],近年來,形式論辯在人工智慧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且得到了快速發展。

儘管非形式論辯與形式論辯這兩個方向各自在其內部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如何結合這兩方的優勢,卻還未得到充分的關注。非形式論辯的優點是與自然語言論證直接關聯,在人們日常生活及各類信息處理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同時,其缺點是缺乏形式化的手段來支持各種不同的人工智慧應用。形式論辯研究建立在形式邏輯和數學模型的基礎上,與人工智慧有著天然的連接。然而,由於缺乏對自然語言論證的建模和利用,形式論辯相關理論和算法的可應用性依然存在障礙。

鑑於上述原因,如何把非形式論辯與形式論辯結合起來,正在引起邏輯與人工智慧領域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嘗試藉助非形式邏輯領域對論辯研究的相關方法和成果,關注自然語言論證,以形式論辯方法對其進行建模。

我們發現,在形式化處理自然語言論證方面,滑坡論證(Slippery Slope Argument)作為一種常見的推理模式,尚未見相關研究報導。根據沃爾頓等人關於論證圖式的研究,滑坡論證圖式的形式較為複雜,是論證圖式中非常有特點的一種。滑坡論證在一些早期文獻中被歸為謬誤,但事實上卻一直在日常生活及法律、政治、醫藥倫理語境中有常見的應用。近年來,相關研究者開始關注滑坡論證並將其視為一種可以被合理使用的不確定性推理形式[13-14]。沃爾頓指出,滑坡論證在實踐推理中的一種重要情境——協商(Deliberation)情境下,往往起到合理的作用[14]304。

以一段耳熟能詳的詩歌為例:

例1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詩中所使用的論證方式具有滑坡論證的特徵:通過一個較弱的推理鏈條,呈現初始事件可能的發展過程,推出令人難以接受的後果,從而達到勸說的效果,即勸服世人「最初不應『待明日』」。

依據沃爾頓提出的滑坡論證圖式[14]288,例1可以表達如下:

例1.1

初始前提:主體α在考慮採取行動t。(後文皆使用「t」代表「明日」);

儘管藉助滑坡論證圖式可以以更嚴格的方式重構滑坡論證,但如何依據形式論辯相關理論和方法,從形式化角度表示滑坡論證,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對相關論證狀態的計算,仍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

針對該問題,本文嘗試以形式論辯系統建模滑坡論證,並通過案例分析說明使用基於形式論辯系統刻畫的滑坡論辯模型得出的結論符合推理直覺。本文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二節將介紹本文所涉及的形式論辯系統基本理論;在此基礎上,第三節給出本文基於現有理論構建的滑坡論辯形式模型;在第四節通過案例,分析基於本文所給出的滑坡論辯模型的推理結果;最後,本文第五節將總結全文工作,並提出未來可能的進展思路。

二、形式論辯基本理論

抽象論辯理論的提出為形式論辯研究帶來了突破性的進展,其核心概念之一是抽象論辯框架(Abstract Argumentation Framework)[7]。如前所述,這一理念忽略了論證的內部結構,僅關注作為實心節點的論證及論證間的攻擊關係。可以定義如下。

定義1

一個抽象論辯框架AF是一個二元組AF= ,其中A是一組論證的集合,att

A×A是A中的論證之間攻擊關係的集合。

根據定義,若有A、B兩個互相攻擊的論證,則論辯框架

=〈{AB},{(AB),(BA)}〉如圖1所示。

圖1

一個簡單的抽象論辯框架

抽象論辯理論的核心概念之二是論辯語義(Argumentation Semantics)。給定一個抽象論辯框架,依據特定的評價標準,得到的一組集體可接受的論證集合稱為它的外延。依據特定評價標準,從一個抽象論辯框架到一組外延集合的映射關係稱為論辯語義。基於不同的標準和需求,現有文獻中定義了多種論辯語義,本文僅介紹文中所涉及的基本語義,關於其他語義的介紹可參見文獻[15]。

一個論辯框架的外延首先應滿足「無衝突」(Conflict-free)和「可防禦」(Defensible)兩個基本要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論證集合可稱為可相容(Admissible)集。在可相容集的基礎上,可以獲得幾種論辯語義下外延的定義。

定義2

給定一個抽象論辯框架AF=〈A,att〉,

·一組論證的集合E

A是無衝突的,若且唯若

A,B∈E,使得(A,B)∈φatt;

·一組論證的集合E

A可防禦論證A,若且唯若對於任何的B∈A,若(B,A)∈att,那麼

C∈E,使得(C,B)∈att;

·一組論證的集合E

A是可相容集,若且唯若E是無衝突的,且可防禦E中的每個元素。

·一個可相容外延E是優先外延,若且唯若E是(在集合包含意義上)極大的可相容集;

·一個可相容外延E是完全外延,若且唯若

A∈A,若A被E防禦,那麼A∈E;

·一個完全外延E是基外延,若且唯若E是(在集合包含意義上)最小的完全外延。

在這幾種語義結果中,優先外延對應於認知主體最為寬容、輕信的態度,基外延則對應於認知主體最為懷疑、謹慎的態度。

抽象論辯理論以極簡的論證與論證之間的攻擊關係概念刻畫了不一致情境中推理的特點,為論證評估鋪平了道路,但如何構造論證和識別其中的攻擊關係仍不明確。因此,在杜恩提出抽象論辯理論以後,論辯領域的研究者們結合波洛克(J.L.Pollock)等人關於論辯的早期研究[16],提出了多種關注論證構造與論證之間的攻擊關係獲取的結構化論辯系統(Structured Argumentation Systems)。包括基於假設的ABA框架[11]、

框架[8-9]以及可廢止邏輯編程(DeLP)[10]等。

其中,

是目前最受關注的結構化論辯理論之一,相較其他系統,

框架更適用於刻畫自然語言論證,因此,本文選擇以

框架為基礎來建模滑坡論證。

下面本文介紹

框架的基本概念①。要構建一個論辯系統,首先要給出一種用於知識表示的邏輯語言。此外,

框架的特點是將推理規則分為表達確定性推理的硬性規則和表達不確定性推理的可廢止規則。由此,一個論辯系統可定義如下。

定義3

令一個論辯系統是一個三元組AS=(L,R,n),其中

·L是一種邏輯語言,它在否定符(┐)下閉合②;

為簡便起見,

的情況將被記為

知識庫是構建論證的前提集,其中包含兩種類型的前提:表達確定性知識的公理(Axioms)和表達不確定性知識的普通前提(Ordinary Premises)。

論辯系統中的論證由知識庫為起點,根據規則構建。下文用Prem表示知識庫K中用於構建一個論證的命題集,Conc表示結論集,Sub表示子論證集,DefRules表示用於構建論證的可廢止規則集,TopRule表示用於構建論證的最後一條規則。

在完成論證構造後,需要識別論證之間的攻擊關係。

框架中設定了三種攻擊關係,分別為反駁(Rebutting)、底切(Undercutting)和破壞(Undermining)。其中,反駁針對一個論證的結論,底切針對一個論證中所使用的可廢止規則,破壞針對一個論證的前提,可定義如下。

定義6

若有A、B兩個論證,A攻擊B,若且唯若A反駁、底切或破壞B。

簡而言之,根據論證集合和論證之間的攻擊關係,可以得到抽象論辯框架,從而可以根據論辯語義進行論證評估,獲得可接受的論證外延及其結論。

三、滑坡論證形式模型

滑坡論證通常以一個預期中的行為或事件為出發點,經過漸進的推理鏈條,最終推出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或十分糟糕的、災難性的、完全荒謬的)結果[14]273-311。構造這樣一個論證的目的通常是勸阻他人採取第一步行動,本質上與歸謬法十分相似。因此,漸進的、可廢止性的中間推理鏈條和歸謬性的論證方式是滑坡論證的兩大基本特點。

據此,本文在論辯系統的邏輯語言中引入一個符號「⊥」,表示「不可接受的」(或理解為「極壞的」「災難性的」)。在推理規則上,滑坡論證中使用的推理規則可區分為滑坡規則和後果判定規則兩種。前者刻畫滑坡論證中的「滑坡」過程,可以視作可廢止的推理鏈條(可能隱含多個相似的可廢止中間推理過程),屬於可廢止規則,記為

;後者刻畫滑坡論證最後判定(Judging)後果能否接受的步驟,記為

,由於滑坡論證會極力推出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後果,因此後果判定規則一般為硬性規則,且判定結果為「⊥」。由此,論辯系統中規則的定義可由定義3修改如下:

一個滑坡論證中至少應包含一條滑坡規則和一條後果判定規則。

由於滑坡論證訴諸後承的特點,滑坡論證最終結論「┐a」的推出實際上是基於一個逆否過程。因此,本文設定了基於可廢止規則鏈的「弱逆否」(Weak Transposition),定義如下。

此外,如何刻畫出滑坡論證中的滑坡過程中事態從「可控」發展為「失控」的模糊地帶,即沃爾頓所說的「灰色區域」[14]296,是滑坡論證形式化的一個難點。在文獻[14]中,沃爾頓將促使一個滑坡論證發展的原因概括稱為「驅動」(Drivers)。驅動可能是先例、公眾共識、模糊不清的定義,也可能是社會輿論等其他因素。驅動使得一個滑坡論證可以合理向前推進,使行為主體(越來越)難以抗拒「滑坡」進程,對滑坡論證逐漸從可控範圍發展到失控狀態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在例1.1中,驅動可能分別是如下兩條經驗總結:1)不珍惜時間,久而久之養成拖延的習慣,不斷浪費光陰;2)浪費光陰造成事業/學業荒廢,惡性循環,終至一無所成。將這兩個驅動分別記為「

」和「

」,結合滑坡論證圖式,例1中的滑坡論證發展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滑坡論證過程

例1.1

論證圖式中所示的幾個階段可以分別用規則表示為: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在

框架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滑坡論辯理論。

首先,將符號「⊥」加入

的邏輯語言。由於「⊥」一般而言不可接受,所以同時將「┐⊥」加入滑坡論辯理論知識庫的普通前提中,表示「可接受的」,二者相互矛盾。此外,用C表示滑坡論證中的事件/行為的集合;

表示滑坡過程中的初始事件/行為集,這些初始事件屬於可被攻擊的普通前提,包含於知識庫K中的普通前提

;用D表示滑坡論證中驅動的集合,驅動同樣屬於普通前提。由此可以給出一個關於滑坡論辯理論的定義。

四、滑坡論辯理論案例分析

根據定義9,由例1.1可以構造滑坡論辯理論並獲得如下16個論證:

其中

對應的結論集合為

,可理解為具有輕信態度的推理者認為一個滑坡論證中所有的子論證都不可接受——因為採取第一步行動會帶來災難性後果,所以不該採取第一步行動。

對應的結論集合為

,表示一些具有輕信態度的推理者可能認為一個滑坡論證中的所有子論證都可接受,也就是說,即便帶來最壞的結果(「萬事成蹉跎」),他們此刻也要將工作推到明日。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可能對應一些批判性問題的提出,例如:滑坡論證中的災難性後果真的是最壞的結果嗎?

所對應的結論集合為

,表示還有部分具有輕信態度的推理者可能認為:可以拖延幾日,但要在不可收拾之前停下來,不造成太嚴重的後果就可以了。

由這一滑坡論辯理論得到的反映懷疑態度的基外延則為空集。

圖3

抽象論辯框架

上述結果表明,面對一個滑坡論證,一個較為輕信的推理者可能會選擇性地接受滑坡論證中不相衝突的一組論證及結論;而一個十分謹慎的推理者將對任一環節保持懷疑,對所有論證概不接受。

五、結論與展望

溝通非形式與形式論辯的研究、實現以自然語言呈現的實際論辯形式化表達與推理一直是語言學、邏輯學與人工智慧等相關研究領域力圖解決的一個難點問題,也是人工智慧理解自然語言的重要基礎。形式論辯與非形式論辯作為不同學科的關注點,各有所長且有互補之處。因此,雖然為二者牽線搭橋仍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但如果可以結合雙方的優勢,實現互相彌合,對相關領域研究發展具有非凡的意義。本文嘗試運用結構化論辯框架

,結合論證圖式的研究,關注其中一種有特點的論證模式——滑坡論證,形成了一個可初步適用於滑坡論證的形式論辯理論。

本文目前的研究主要著眼於滑坡論證自身所包含的衝突關係,事實上滑坡論證還可能受到其他論證的攻擊。參考沃爾頓論證圖式中給出的相應批判性問題,可以總結滑坡論證可能受到的攻擊類型。這些攻擊是否成功將影響一個滑坡論辯框架中論證(及子論證)的狀態,相關工作將留待未來的研究。

①關於

框架的詳細設定,可參閱文獻[8-9]。

②在

中更通用的選擇是採用語言L中的元素之間具有反對關係,可參見文獻[9],第57頁。

③「n(r)」表示規則r可應用。

框架中,論辯系統的硬性規則在逆否(Transposition)或對置(Contraposition)下閉合是最終得到的結論外延滿足一致性要求的必要條件,詳見文獻[9],第45-47頁。

[1]TOULMIN S.The uses of argu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89-100.

[2]WALTON D,REED C,MACAGNO F.Argumentation schem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7-42.

[3]PERELMAN CH,OLBRECHTS-TYTECA L.The new rhetoric:a treatise on argumentation[M].Notre Dame: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69:19.

[4]HAMBLIN C L.Mathematical models of dialogue[J].Theoria,1971,37(2):130-155.

[5]熊明輝.非形式邏輯視野下的論證評價理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12):22-25:41.

[6]謝耘.論證邏輯、非形式邏輯、論證理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3):38-43.

[7]DUNG P M.On the acceptability of arguments and its fundamental role in nonmonotonic reasoning,logic programming and n-person games[J].Artificial intelligence,1995,77(2):321-357.

[8]MODGIL S,PRAKKEN H.A general account of argumentation with preferences[J].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3,195:361-397.

[9]MODGIL S,PRAKKEN H.The ASPIC[+]framework for structured argumentation:a tutorial[J].Argument and computation,2014,5(1):31-62.

[10]GARCIA A,SIMARI G.Defeasible logic programming:DeLP servers,contextual queries,and explanations for answers[J].Argument and computation,2014,5(1):63-88.

[11]TONI F.A tutorial on assumption-based argumentation[J].Argument and computation,2014,5(1):89-117.

[12]LIAO B,JIN L,KOONS R.Dynamics of argumentation systems:a division-based method[J].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1(175):1790-1814.

[13]WALTON D.Slippery slope argument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13-16.

[14]WALTON D.The basic slippery slope argument[J].Informal logic,2015,35(3).

[15]BARONI P,GIACOMIN M.Semantics of abstract argument systems[M]//RAHWAN I,SIMARI G R.Argumentation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oston:Springer,2009,chapter 2:25-44.

相關焦點

  • 演繹邏輯 有效的論證形式
    這裡,我們想就什麼叫做有效論證進一步講講。有效論證具有正確的形式,而無效論證則沒有。論證的正確形式基於一套基本的推理的規則,比如: 三段論形式 所有的P都是Q,S是P,_______________因此,S是Q。 是一種有效的形式。
  • 滑坡謬誤的幾點見解,帶你了解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的幾點見解,帶你了解滑坡謬誤 什麼是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有哪些典型? 滑坡謬誤是非形式邏輯理論下的一個概念,通常也採用非形式的方法來解釋。
  • ...基於系統聚類-加權馬爾科夫耦合模型滑坡預警 方法研究與應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創新點(1)從隨機過程角度對滑坡位移加速度 a>0 這一滑坡判據進行了新的描述。(2)運用聚類分析將GPS速度觀測信號轉換為狀態信號,並對結合滑坡判據對採集到的表面位移監測數據進行滑坡速度狀態的判識。
  • 論文推薦|基於系統聚類-加權馬爾科夫耦合模型滑坡預警 方法研究與...
    (2)運用聚類分析將GPS速度觀測信號轉換為狀態信號,並對結合滑坡判據對採集到的表面位移監測數據進行滑坡速度狀態的判識。(3)提出了以預警區域敏感度、預警正確率與預測共識率為評估函數來檢驗滑坡預警模型的正確性和有效性,結合經典滑坡案例進行模型的驗證對比分析,對滑坡預警方法提供了借鑑意義。
  • 關於某高速公路滑坡原因及處治措施分析
    摘要:通過對某滑坡山段地形、地貌及地質條件的分析,論述了該路塹邊坡產生滑坡的原因、滑坡的形態特徵,反分析了滑動面的力學參數,並在滑坡穩定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經濟、合理的處治措施。  1滑坡概況  滑坡位於正在建設的高速公路右側路塹位置。
  • 西藏滑坡成因公布 專家組認定是碎屑流地質災害
    中新網拉薩4月5日電 (貢桑拉姆)西藏「3·29」山體滑坡災害現場救援指揮部5日發布消息,通報專家組關於西藏自治區墨竹工卡縣扎西崗鄉普朗溝「3·29」滑坡災害形成原因的論證意見(全文如下)。意見稱,「3·29」滑坡災害是在地形陡峻、巖石破碎、冰雪凍融強烈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一起特大型滑坡—碎屑流地質災害。
  • 學術論文要有基本的論證形式和內容
    城市化作為普遍被認同的人類文明步伐,無外乎是基於效率、資源、信息、文化等人類文明成果高度聚變與積累的認知。然而,我們也注意到,城鄉關係的根本轉變應該在於文化與精神上的轉變。新媒體恰恰可以成為這種轉變的組織者。然而,在當下中國,新媒體的城鄉「組織者」或「融合者」身份是被動的,並沒有自覺。
  • 高考議論文寫作指導之學會論證分析
    高考議論文寫作指導之學會論證分析   「講道理」是議論文寫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總有許多考生,只會提觀點、擺材料,而不會論證。對文章進行道理分析,既可增強論證的深度,揭示論據所蘊涵的道理,說明其與論點的聯繫,又能顯示出作者思維的縝密。
  • 97思維模型:圖爾敏論證模型
    所以三段論無法應對社會科學的複雜性,這也是傳統形式邏輯的局限性導致的。英國著名哲學家圖爾敏認為三段論存在兩大嚴重問題。第一:過於簡化,存在諸多模糊,隱藏了過多的中間環節。第二:形式三段論只關注理論中的分析論證,無法處理真實生活中的實質論證。
  • 非形式邏輯考點大全:典型謬誤(上)
    【MBA中國網訊】管理類與經濟類聯考中邏輯試題通過選擇題來體現,其不同於大學課堂上邏輯基礎課或專業課的邏輯考試的特點在於,所測試的並不是考生的邏輯專業知識,而是考生的日常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對各種信息的理解、提煉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對推理或論證的運用及分析
  • 南海北部滑坡海嘯數值模擬與危險性分析
    摘要:選取南海北部白雲凹陷區域作為潛在的滑坡海嘯源進行研究。參考前人對白雲凹陷區域地形及滑坡體的研究成果,給出滑坡海嘯源參數;使用Geowave模式對滑坡海嘯進行數值模擬,並根據模擬結果對海嘯的到達時間、最大波高分布以及波形特徵等要素進行分析。
  • 滑坡快速準確定位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地震波傳播與地球內部結構研究組在滑坡快速準確定位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了基於地震臺網記錄的背景噪聲以及滑坡產生的地震動信號的滑坡快速定位方法,提高了在稀疏臺網情況下的滑坡定位精度,為滑坡災害預警提供了新思路。近幾十年來,破壞性滑坡事件不斷發生。這些滑坡及其引起的堰塞湖和海嘯等次生災害往往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 遇到山體滑坡切忌驚慌失措 冷靜撤離選擇滑坡兩側外圍避災
    同時立即發布通告,對滑坡體上下一定範圍路段實行交通管制,禁止人員、車輛進入警戒區域;通過電話、VHF、擴音器等多種形式通知滑坡體上下一定範圍內的人員立即撤離;啟動應急撤離方案,在當地政府領導下組織人員、財產撤離。  (3)偵察監測。山體滑坡事故發生後,往往還會發生二次或多次山體滑坡。
  • 山體滑坡的危害及應對措施
    山體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體不堪重負,由山體薄弱地帶斷開,整體下滑。造成山體滑坡可以是第四紀殘坡積物,也可以是風化的基巖。   近幾年來,山體滑坡險情頻繁。
  • 技術分享|基於TMDL理念的金山湖水環境模型模擬耦合與規模論證
    技術分享|基於TMDL理念的金山湖水環境模型模擬耦合與規模論證北極星水處理網  來源:中國給水排水  作者:王浩正 劉緒為  2019/6/12 15:22:16  我要投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基於TMDL理念的金山湖水環境模型模擬耦合與規模論證》是鎮江沿金山湖CSO汙染綜合治理工程9個專題研究之一,主要研究目的是:以鎮江金山湖水環境容量為出發點,制定最大日負荷總量(TMDL)計劃,通過水質水量的模擬耦合,對本工程系統性建設方案進行模擬評估,優化確定系統工程的建設規模,最終實現金山湖流域的水環境改善、水安全提升目標。
  • 議論文寫作之演繹論證 ——概念、寫法與案例分析
    ——《墨子·小取》論證是人類思維方式的一種,即用某種道理或命題來說明另一種待證命題的過程。演繹論證是論證方式的一種,指用一般性論據去論證特殊性論題的一種論證方式。或者說,論證方式為演繹推理的論證就叫演繹論證。
  • 如何預防山體滑坡
    (2)建立山區地質災害專家分析制度。某個滑坡體發生險情後,由地方政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揮部召集地災及相關專家召開會商會,分析監測預警系統所採集的信息,判斷滑坡體所處狀態及預警級別,估算湧浪影響範圍,形成會商意見,供當地政府決策參考。(3)確定預警信息的發布部門、規範預警信息的發布形式。
  • 案例| 貴州省興義市龍井村滑坡(2019)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
    考慮到2015 年以來作者又參加了多個大型滑坡的應急處置工作, 同時在滑坡監測預警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突破, 尤其是基於相關理論和方法, 研發的「地質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 已十餘次成功預警滑坡。於是, 作者決定補充新的典型滑坡案例和新的研究成果, 修訂完善原有理論和方法, 出版《大型滑坡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第二版)》(許強等著.北京: 科學出版社,2020.7)。
  • 論證有效性分析中,常見的邏輯推理錯誤丨MPAcc聯考
    【MPAcc中國網訊】論證有效性分析中,15個常見的邏輯推理錯誤 。 混淆或偷換概念 混淆概念是在論證中把不同的概念當做同一概念來使用的錯誤。 循環論證 循環論證指的是以所主張的觀點本身為根據來證明這種觀點為真的謬誤。其直接形式是:因為A,所以A。間接形式是:因為A,所以B;因為B,所以C;因為C,所以D;因為D,所以A。
  • 【案例分析】滑坡事故敲響「晴時須防雨」的警鐘——松陽縣新興鎮...
    2019年7月4日16時許,受持續強降雨影響,松陽縣新興鎮大嶺根村通往大嶺裡村公路段李山頭村附近發生山體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