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邏輯 有效的論證形式

2021-01-10 哲學園


演繹邏輯 有效的論證形式

選自《大問題》附錄二

(美)羅伯特·所羅門,凱思林·希金斯

張卜天 譯


在「邏輯準備」一章中,我們介紹了陳述的真(或假)與演繹論證的有效(或無效)之間的差別。即使一則論證的前提和結論均為假,它也可能是有效的。例如:

所有的狗都是綠的,

蘇格拉底是狗,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蘇格拉底是綠的。

這是一則有效論證,即使它的前提和結論都為假。要使演繹論證能夠保證結論為真,它的前提必須為真,而且該論證必須是有效的。這裡,我們想就什麼叫做有效論證進一步講講。

有效論證具有正確的形式,而無效論證則沒有。論證的正確形式基於一套基本的推理的規則,比如:

三段論形式

所有的P都是Q,

S是P,

_______________

因此,S是Q。

是一種有效的形式。但是,

所有的P都是Q,

S是Q,

_______________

因此,S是P。

就不是。我們是如何知道這一點的呢?由於(有效的)演繹論證的定義就是前提為真能夠保證結論為真,所以我們可以看看能否找到一種雖然具有真的前提,但卻具有假的結論的論證。如果沒有這種論證,那麼這種形式就是一種有效論證形式。如果存在這種論證,那麼它就不是一種有效論證形式。因此,我們之所以知道前面那種形式是無效的,是因為我們可以構造這樣一個例子:

所有的檸檬都是黃的,

薩姆(一隻金絲雀)是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薩姆是一個檸檬。

當你懷疑一則哲學論證有可能是無效的時候,你可以先把該論證翻譯成形式符號(「所有的P都是S……」),然後再去找另一則符合這種形式,但卻有著真的前提和假的結論的論證(「那就好比說……」)。只要有一種情況的論證形式是無效的,那麼這種形式就不是一種有效的論證形式。

憎惡邏輯

「有一種危險我們必須加以提防,」蘇格拉底說道。

「什麼樣的危險?」我問道。

「變得憎惡邏輯,」他說道,「這是在人們變得憎惡人的意義上說的。對任何人來說,沒有比憎惡論證更大的不幸了。憎惡論證和憎惡人是以同樣的方式產生的。憎惡人的產生是由於不加批判地相信某人。你假定某個人絕對誠實、忠心、可靠,而後又發現他是虛偽的、不可靠的。同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由於對這些被認為是你最親近的反覆感到失望,你和他們的友誼以可恨的結果而告終,這種情況會使你憎惡任何人,認定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找到真誠。……

論證與人之間存在的相似不是我剛才講的那種相似,而是我前面說的那種相似。如果一個人相信某個論證是真實的,但沒有對之使用邏輯的技藝,稍後在決定對錯時說它是錯的,同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最後他們相信自己比其他任何人都要聰明,因為只有他們發現在事實中和在論證中,沒有任何事物是穩定的、可靠的,一切事物均像定時漲落的渠中流水一樣波動起伏,不會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停滯不動。……

但假定有一個真實而有效的論證,然而有人卻一生中老是抱怨和斥責論證,由此錯過了認識關於實體的真理的機會,這豈不是一樁可悲的事?」

——柏拉圖,《斐多篇》89d-90e,公元前4世紀


前面說過的最熟悉的演繹論證形式是直言三段論。一則三段論由兩個前提和一個結論所組成。(兩個前提項都被稱為中項。)這些陳述本身的形式都是量上的,由「一切」、「有的」、「沒有……」和「並非所有……」所引導。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演繹論證都是三段論,還有一些論證包含著其他各種各樣的推理和複雜情況。最為常見和著名的兩種論證形式是肯定前件(modus ponens)和否定後件(modustollens)。肯定前件具有如下形式:

如果P,則Q,

P,

_____________

因此,Q。

例如,

如果蘇格拉底老是給人添麻煩,那麼他將會有麻煩。

蘇格拉底不會停止給人添麻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他將會有麻煩。

否定後件具有如下形式:

如果P,則Q,

非Q,

_____________

因此,非P。

例如,

如果你足夠認真,那麼你將考第一。

你沒有考第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你不夠認真。

儘管滿足這其中任何一種形式的論證都是有效的,但它是否也是正當的則要取決於前提是否為真。


有兩種論證表面上看似肯定前件和否定後件,但其實卻是無效的。它們是:(以下橫屏閱讀)

如果P,則Q, 如果P,則Q,

Q, 非P,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因此,P。 因此,非Q。

例如,

如果你起床太晚,那麼你將錯過早飯。

你錯過了早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你起床太晚。

如果你起床太晚,那麼你將錯過早飯。

你起床不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你沒有錯過早飯。

這兩種錯誤分別被稱為肯定後件謬誤和否定前件謬誤。這兩種謬誤必須加以避免!


有一種否定後件論證在哲學上有特殊的用途,它被稱為歸謬法(reductio ad absurdum)。一位哲學家主張P(比如「正義就是強者所堅持的任何東西」),他的對手主張如果P則Q(比如「如果正義是強者的意志,那麼強者不公正也就是公正的了」),但這裡Q顯然荒謬的,因此為假——於是最初的斷言P必定也為假。(這個例子是蘇格拉底的一則著名論證。)攻擊一種哲學立場的一個好辦法就是說明,儘管它表面上很合邏輯,但其結果卻是荒謬的。

後續將陸續選登,敬請期待

張卜天老師授權


作者簡介:


羅伯特-所羅門(1942—2007),世界著名哲學家和哲學教師,尤精於尼採、存在主義哲學和情感理論的研究,特別擅長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大哲學家複雜的思想,同時又不失其嚴格性。他生前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Quincy Lee百年紀念」 講席教授和傑出授課教授。他在密西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匹茲堡大學和加州大學執教。他出版過四十多本著作。

凱思林-希金斯(Kathleen M.Higgins),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哲學教授,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在奧克蘭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和德克薩斯大學任教,是所羅門的妻子。她也出版、編寫或與人合編了很多著作。


譯者簡介:


張卜天,1979年生,中國科技大學物理學學士,北京大學科技哲學博士,現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西方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科學思想史。「機械論的起源、演變及其問題研究」課題獲得201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資助。著有《質的量化與運動的量化——14世紀經院自然哲學的運動學初探》,譯有《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韋洛克拉丁語教程》、《世界圖景的機械化》、《現代性的神學起源》、《科學革命的編史學研究》等二十餘部著作。

小編按:張卜天老師少年(1995年16歲)考入中科大,修讀熱科學與能源工程及近代物理,後師從吳國盛老師研習科學哲學。譯著等身,文字行雲流水,可讀性強。其翻譯的傳記科普哲學書籍:《愛因斯坦傳》、《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第一推動叢書》(其中多本)等膾炙人口,暢銷不衰;《科學源流譯叢》,則以一己之力獨自翻譯,已出10本,盡顯專業本色。2014年末至15年初,已上架或即將上架的五本書:


《伊西斯的面紗》

《大問題》

《愛因斯坦傳(精裝)》

《生命是什麼》

《天球運行論》




以上圖片張卜天攝於劍橋

鳴謝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演繹論證」? 邏輯學
    標準的邏輯教科書強調兩種主要的邏輯論證形式:演繹論證當一個演繹論證正確地遵守演繹規則時,它就是有效的,此時若前提為真,結論就不可能為假。在這個意義上,前提保證了結論的真。以下就是最熟悉規則的一些例子:1.
  • 論證類型 | 演繹與歸納
    而解釋處理的問題是:1個觀點是否被解釋清楚了,完整了,充分了,和諧了(即與其它現存有效解釋的衝突最小)等的問題,簡單來看,論證的目標是支持和證明論點,而解釋的目標是說明觀點。演繹演繹,是最嚴謹的推理形式,也是論證的基本類型之一。它的條件性定義是:如果前提為真,那麼結論不可能為假。注意,這裡的用詞是「如果」,也就說,是假設前提為真,而不是實證前提為真。
  • 邏輯論證 vs 政治論證
    邏輯論證範疇內的推理過程是保存真理的手段 turth-preserving,但不是確定真理的手段,是如果前提為真,那麼結論能保真嗎,能必然保真嗎?必然保真的就是演繹論證。聊遠了,anyway, 邏輯論證是信念保真的程序化系統,整套系統的認知對象類型是高度抽象的,包括但不限於:形式,推理,前提,結論,運算符,算子,真值表,概念定義,邏輯的質與量,論證的評估,論證系統內部結果的性質如前提的真實性,可接受性,相關性,推理的有效性,結論的有效性,論證可靠性,論證完備性,論證完整性,演繹論證的有效性,歸納論證的強度等。
  • 什麼是歸納和演繹邏輯,如何綜合運用它們進行有效表達?
    演繹邏輯順序二、歸納式邏輯順序分組歸納式邏輯順序分組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1.按照時間順序框架分組。歸納式邏輯順序分組從上面可以看出,歸納式邏輯順序比演繹邏輯要難一些。我們的小學教育重在培養演繹邏輯論證的能力。做題目,都是先要說明原因過程,然後得出結guo論。因此我們對演繹邏輯並不陌生。
  • 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
    論證A6對前提決定性地支持結論的斷言並不成功,它是一個無效的演繹論證。如果演繹論證的前提事實上確實成功地斷言了前提能決定性地支持結論,那麼這樣的演繹論證就是有效的(valid),例如論證A5就是一個有效的演繹論證。演繹邏輯的任務就是發展各種各樣的技術工具來區分有效論證和無效論證。對於有效性概念,我們會在後面進行進一步地闡明。
  • 論證的兩大種類:演繹和歸納——邏輯學筆記(7)
    論證的過程有不同的組織方式,透過這種組織方式的不同,我們可以把論證分為兩大類: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演繹論證:演繹論證的特點是:它斷言其前提決定性的支持結論。相反,歸納論證則沒有這種斷言。論證的有效性:如果一個論證,它的前提為真,結論就一定為真,我們就可以說,這個論證是有效的。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知道,有效性這個問題,只能針對演繹論證,對於歸納論證則不適用。同時,一個演繹論證,它要麼就是有效的,要麼就是無效的,沒有中間地帶。區分有效論證和無效論證,是演繹邏輯的核心任務。
  • 批判性思維專題|張建軍:批判性思維培育的演繹邏輯之根
    國內外一些主張離開邏輯根基從事批判性思維培育的學者,其所針對的也主要是演繹邏輯。在我看來,這樣的觀點是建立在對演繹邏輯的一系列誤視與錯解之上的。我所要論證的是,演繹邏輯乃批判性思維最重要的根基和最基本的工具,離開這個根基,就不會有真正的批判性思維。
  • 【乾貨】三段論是否是循環論證
    其實這個問題提問的形式不太好,「三段論是否是循環論證」這個問題本身有問題。要知道,三段論僅僅是一種論證的形式,而循環論證不僅涉及到論證的形式,還涉及到具體論證前提的得出的方式,而這是不包含在形式裡的。更直白一點,論證形式只有有效無效之分,只關心真前提能不能保證推出真結論,不管什麼循環不循環。
  • 演繹論證與歸納論證
    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演繹論證是從一般到個別,歸納論證是從個別到一般。演繹論證得出的是必然性結論,歸納論證得出的是可能性結論。演繹論證從一個大前提開始,這個大前提通常是全稱命題,並且為真,通過小前提得到結論,該結論是原始命題背後隱含的規律,典型的就是三段論。
  • 演繹論證(66/99個思維模型)
    關注【王五五的成長營】,我們一起向上成長這是王五五的第66期思維模型分享演繹論證是邏輯推理中最常見的形式
  • 康德首次區分形式邏輯與範疇邏輯
    如同形式邏輯研究純形式思維法則一樣,先驗邏輯就是研究由純概念(範疇)形成的先驗知識的來源、範圍與客觀正確性的科學,其所把握的是這些範疇的「認識論內容」,他將之稱為對傳統形上學的「哥白尼式轉向」。由於種種歷史原因,由弗雷格所奠基的現代形式邏輯及邏輯哲學的發展,與哲理範疇邏輯有一個較長時期的脫節,這特別體現在英美分析哲學對哲理範疇邏輯的長期拒斥。
  • 論證探討創作中的各種問題,運用判斷歸納比較概括演繹等方法創作
    2.我們討論論證,社會問題,創作問題,情感問題。a·需要獲取和解讀社會中的各種信息,獲取文本提供的信息。3.我們學會對各種有效的內容和價值的信息,並進行對其分析與整合。4·我們要學會調動應用創作知識與形式和創作內容建立正確的關係。5·我們理解有關文本說明問題,描述闡釋正確表述事物與情景。
  • 議論文寫作之演繹論證 ——概念、寫法與案例分析
    ——《墨子·小取》論證是人類思維方式的一種,即用某種道理或命題來說明另一種待證命題的過程。演繹論證是論證方式的一種,指用一般性論據去論證特殊性論題的一種論證方式。或者說,論證方式為演繹推理的論證就叫演繹論證。
  • 語用邏輯的研究路徑及其發展方向
    更進一步說,在演繹論證中,一旦論證形式有效,無論在前提集中添加何種前提,哪怕添加與其中某個或某些前提相矛盾的前提,該論證仍然有效,演繹論證的這種性質被稱為單調性、不可廢止性和語境不敏感性。建立在演繹邏輯基礎上的論證分析評價方案顯然是一種零語用的方案。在此,我們稱之為「零語用的演繹邏輯方案」。  其二,準語用的歸納邏輯方案。
  • 基於形式論辯系統的滑坡論證分析
    作為一種非單調推理形式手段,它可以與自然語言處理、論證挖掘等多個研究方向結合。然而,如何運用形式論辯理論來建模非形式論證,仍然是一個開放性問題。文章以此為出發點,著眼於一種在法律、倫理領域常見的非形式論證——滑坡論證,使用形式論辯方法對其進行建模。借鑑非形式邏輯領域論證圖式的研究,文章對一個源於自然語言文本的滑坡論證案例,即「明日復明日」,進行了深入分析。
  • 97思維模型:圖爾敏論證模型
    邏輯學是聯合國7大基礎學科之一,為包括基礎學科在內的一切科學提供邏輯分析、邏輯批判、邏輯推理、邏輯論證的工具。它的主要任務是提供識別有效的推理、論證與無效的推理、論證的標準,並教會人們正確地進行推理和論證,識別、揭露和反駁錯誤的推理和論證。歸納和演繹是邏輯學的核心方法,演繹邏輯的代表是亞里斯多德的《工具論》,歸納邏輯的代表是培根的《新工具論》。
  • 邏輯思維語言~論證
    學點邏輯知識,有利於我們更好地交流、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此前我寫過《邏輯思維的思想框架》、《邏輯學的基本原理》,這都是邏輯學的入門知識,是麥克倫尼(美)《簡單的邏輯學》的讀書整理。這是第三篇。思維導圖一、什麼是論證論證是邏輯學的核心內容,是邏輯思維的具體表現形式。
  • 符號邏輯的基本概念
    前面我們知道了演繹分古典邏輯和現代邏輯,兩者的目的都是構建有效的推理,但採用的方式卻各位不同,古典邏輯是以直言命題為核心,構建三段論進行分析。現代邏輯則是將命題形式化,取而代之的是以符號構成的通用式來確立有效性。
  • 人人都該懂的批判性思維:塑造你的邏輯思考力
    第三步的內容在這個論證的標準形式中就是小結,通常會用「因此」或是「所以」這樣的詞語來作為小結的標誌。小結不會選擇用「綜上所述」,因為在這之後還有相關的討論,這並不是論證的最後一步。儘管論證無處不在,但它們仍讓人難以辨別,這主要是因為:說話人或寫作者幾乎從不將論證過程以這種標準形式展現,而是將論證「藏」在冗長的闡述中,讓讀者或聽眾來判斷哪些是前提,哪些是結論。因此,在讀文章或者聽內容時,要著重思考作者提出了什麼觀點,有哪些前提支持,前提正確嗎?中間的論據以及論證過程是合理有效的嗎?
  • 《推理論證》詳細解讀
    經過嚴格的邏輯推理論證,確定得出一個新判斷的推理方法;演繹推理又分類為綜合法(函數法,幾何法,放縮法,比較法,同一法,數學歸納法,等等),分析法,反證法,共三大類二、特徵:(1)合情推理確定的新判斷不一定正確(合情不一定合法)(2)演繹推理確定的新判斷一定為真(3)兩推理的區別:歸納推理是同類考察對象之間的推理方法;類比推理是兩類考察對象之間的推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