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演繹論證」? 邏輯學

2021-01-10 邏輯學

當一個演繹論證正確地遵守演繹規則時,它就是有效的,此時若前提為真,結論就不可能為假。


標準的邏輯教科書強調兩種主要的邏輯論證形式:


演繹論證

當一個演繹論證正確地遵守演繹規則時,它就是有效的,此時若前提為真,結論就不可能為假。在這個意義上,前提保證了結論的真。以下就是最熟悉規則的一些例子:

1. 要麼是菲莉斯,要麼是佛瑞德。(菲莉斯或佛瑞德。)
不是菲莉斯。
因此,是佛瑞德。

2. 湯姆和傑瑞昨晚都去了馬戲團。(湯姆昨晚去了馬戲團,以及傑瑞昨晚去了馬戲團。)
因此,湯姆昨晚去了馬戲團。

3. 如果卡羅爾獨自做完這一切,那麼她就是勇敢的。
卡羅爾獨自做完了這一切。
因此,卡羅爾是勇敢的。

重要的是要強調,一個論證是否有效,僅僅取決於論證的形式。一個有效的論證——形式正確的論證——依然可以有一個假的結論。考慮這一論證:

注意,例4在形式上與例3完全一樣。結論顯然是假的,但是,這個論證依然有效。

可是,如果一個演繹論證的結論可以為假,那麼它好在哪呢?答案是,如果初始陳述為真,那麼就可以保證結論的真。這種初始陳述被稱為前提,如果前提為真,而且論證形式有效,那麼結論就必定為真。重要的是要記住,一個演繹論證無法證明它自己的前提。要使論證有用,你就必須在開始演繹論證之前確證前提。因此,下面的論證雖然有效,但是是一個非常壞的論證。

這一論證具有有效的形式:

但是,儘管這一論證是有效的,可它的前提不真,因此它們無法保證結論為真。若且唯若前提為真,一個有效的論證才能保證結論為真。因此,在運用或評價任何演繹論證之時,你必須始終問自己兩個問題:

如果對於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這一論證就可以說是合理的

一篇論文中的論證可能並不嚴格按照演繹規則提供的形式出現。這並不意味著其中的論證無效。在例5中,第二個前提「某某主義者想殺人」,必須以「如果……那麼……」的形式重述。事實上,在一篇論文中直截了當地照搬演繹規則,會讓人讀起來很枯燥,因此,為了嚴格符合這些形式,論證通常需要重述。你在撰寫一個論證時,必須要注意論證的有效性,同時也要注意對它的陳述的有趣程度。有時,省去前提也是允許的,因為在所有讀者看來,實際陳述這些前提顯得荒謬。比如,

顯然,這裡省去的前提是

但是,這一前提在絕大多數情形下無需說出。要有效地使用演繹論證,修辭的考慮同樣重要。

最著名的演繹推理形式是三段論。它是指一種特定的演繹推理:有兩個前提和一個結論的演繹論證,通常是把個別包括在類之中,運用的術語有「所有」、「一些」和「沒有」。最著名的例子如下

第一個陳述,「所有人都會死」,是大前提;第二個陳述,「蘇格拉底是人」,是小前提。從這兩個前提得出的最後陳述,是結論,通常前面會有「因此」一詞。在這個例子中,「人(men)」和「人(man)」這兩個詞是中項,「會死」這個詞是謂詞,名稱「蘇格拉底」是主詞。中項用來連接主詞和謂詞,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結論。三段論的形式如下

在這個演繹形式中,可以用任何名詞來替換A、B和C。比如,

論證8是有效的,儘管結論為假。當然,原因在於前提為假。因此,除非前提為真,否則有效論證也無法保證結論為真。如此一來,在開始演繹之前,你始終要確保你已充分維護了前提。

有時,有效論證是從否定性前提出發,就像從肯定性命題出發一樣。比如,

形式如下

另一個常見的論證如下

稍作改述,形式如下

並非所有的演繹論證都是傳統意義上的三段論。比如,下面就是一個有效的演繹論證,但不是一個三段論:

這一論證的形式如下

因此,在接下來的論述中,我們會談論一般意義上的演繹論證,而用不著擔心它們是否可以適當地被稱為「三段論」。
在這個簡介中列出所有正確的演繹形式,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們會描述一些最危險的謬誤,即演繹形式的錯誤。下面就是一個例子,它看起來很像例10′:

形式如下

這一形式是無效的,因而是一個謬誤。這種謬誤常常出現在政治論證中。比如,

若陳述如此簡單,其謬誤就顯而易見。但是,若這一論證是通過一次冗長的演說傳播開來,那麼,這樣的謬誤常常會被當做有效論證而被接受。用邏輯符合形式去分析一篇複雜的演說或論文,常常會澄清一個論證的有效性或無效性。
另一個常見的謬誤非常像例3的演繹形式:

乍一看,這一論證似乎有效,但它實際上是無效的。這個病人可能自己康復了,沒有對這一解毒劑作出任何證明。這一論證的形式如下

例3的正確演繹形式是

要特別注意這兩種形式之間的差異。

「如果……那麼……」陳述常常應用於另一對論證中,其中一個是有效的,一個是無效的。有效的論證如下

形式如下

這一論證是有效的,儘管有人可能堅持要為第一個前提增加一個明確的限定條件。這個限定條件就是,「在沒有任何別的藥物可以挽救這個病人的情況下」,因為,人們可以主張,挽救這個病人的,可能是別的某個東西,或許是奇蹟,而不是這一解毒劑。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一限定條件無法拯救例14的無效論證,也無法拯救下面例子中的無效論證:

此外,這個病人很可能死於其他原因,儘管有這一解毒劑。形式如下

這一論證形式是無效的。

絕大多數有效的和無效的演繹論證形式,都是一些常識。謬誤如此常見,其原因常常並非是不懂邏輯,而是因為粗心的思考和寫作,說話過快而無法以有效的形式組織思想。因此,最重要的是小心謹慎地思考和寫作。然而,即使最偉大的哲學家,也會犯形式謬誤的錯誤,你將會看到其中的一些。

本文經出版方後浪圖書授權,選自《哲學導論:綜合原典閱讀教程》,羅伯特·C·所羅門著,陳高華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為購書頁面。


長按上圖,掃二維碼

即可關注「邏輯學」


如對底部廣告感興趣,推薦點擊↓

相關焦點

  • 邏輯學概論(一)什麼是邏輯學?
    邏輯學家並不在乎他們討論的具體事情,而是從他們討論的形式中,去檢驗和評論這種論證是否合乎邏輯。論證是推理的產品,如果前提是錯誤的,推理是不符合邏輯的,那麼必然不會得出結論為真。邏輯學和正確的推理之間並沒有必然個關係,並不是說必須學了邏輯學才能做出正確的推理,正如並不是說只有學了生理學才能像運動員一樣優秀。
  • 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
    演繹論證斷言:論證的前提決定性地支持了結論。什麼叫做決定性地支持?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A5(1)所有哲學家都是瘋子。(2)蘇格拉底是哲學家。(3)因此,蘇格拉底是瘋子。論證A6對前提決定性地支持結論的斷言並不成功,它是一個無效的演繹論證。如果演繹論證的前提事實上確實成功地斷言了前提能決定性地支持結論,那麼這樣的演繹論證就是有效的(valid),例如論證A5就是一個有效的演繹論證。演繹邏輯的任務就是發展各種各樣的技術工具來區分有效論證和無效論證。對於有效性概念,我們會在後面進行進一步地闡明。
  • 論證類型 | 演繹與歸納
    演繹與歸納,都是論證的基本類型,是論證,而不是解釋,論證是涉及概念,判斷,推理,命題,前提,結論,斷言,陳述,信念這些術語的,論證處理的問題是:前提是在支持還是證明1個命題,以及論證類型屬於歸納還是演繹,以及論證本身是
  •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
    批判性思維正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歡迎,也受到不少邏輯學教師的青睞,甚至有的高校把邏輯學課程改名為批判性思維。此種易幟的效果可謂「皆大歡喜」——學生覺得所學有用、有趣,教師也不必苦於講授許多學生不感興趣的邏輯推理和演算。那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到底是什麼關係?提出「應用假說」關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的關係,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
  • 論證的兩大種類:演繹和歸納——邏輯學筆記(7)
    每一個論證都是一種斷言——其前提為結論的真提供理由。
  • 邏輯學的演進
    邏輯學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演進過程?邏輯應用的範圍是什麼?現代邏輯有著怎樣的前沿課題和發展方向?本版今天特組織刊發3篇文章,希望能引發讀者的思考與討論。     邏輯學是關於論證分析與評價的學科,關注的是如何把好論證與差論證區別開來。
  • 演繹論證與歸納論證
    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演繹論證是從一般到個別,歸納論證是從個別到一般。演繹論證得出的是必然性結論,歸納論證得出的是可能性結論。演繹論證從一個大前提開始,這個大前提通常是全稱命題,並且為真,通過小前提得到結論,該結論是原始命題背後隱含的規律,典型的就是三段論。
  • 議論文寫作之演繹論證 ——概念、寫法與案例分析
    ——《墨子·小取》論證是人類思維方式的一種,即用某種道理或命題來說明另一種待證命題的過程。演繹論證是論證方式的一種,指用一般性論據去論證特殊性論題的一種論證方式。或者說,論證方式為演繹推理的論證就叫演繹論證。
  • 邏輯思維語言~論證
    此前我寫過《邏輯思維的思想框架》、《邏輯學的基本原理》,這都是邏輯學的入門知識,是麥克倫尼(美)《簡單的邏輯學》的讀書整理。這是第三篇。思維導圖一、什麼是論證論證是邏輯學的核心內容,是邏輯思維的具體表現形式。
  • 邏輯學是科學的基礎
    這充分說明邏輯學的重要性日益受到普遍關注。1953年,愛因斯坦在給斯威策的信中指出:「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裡得幾何學中),以及通過系統的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文藝復興時期)。」愛因斯坦所說的西方科學得以發展的基礎正是西方傳統邏輯的演繹與歸納。
  • 陳波談「邏輯學和理性精神」
    陳波:我講的題目叫「邏輯學和理性精神」。主要簡單講三個問題,什麼是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規律,邏輯學的作用。什麼是邏輯學呢?所以邏輯學就顯得非常重要,在1500年前,歐洲那些經院學校,組織大學文科課程的時候,邏輯學就被選為最初的七門大學文科課程,號稱七一,並且是七一之首。直到今天為止,邏輯學仍然是大學學院教育裡面的中心構成要素之一,因為清楚的,有條理的思考,對於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每個文化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我們講邏輯學是研究推理和論證的,我們就要講什麼是推理?
  • 這幾本邏輯學的書,讓你讀完變成聰明人
    邏輯指的是思維的規律和方法,它的主要形式有三個:演繹、歸納和類比。關於邏輯思維,很多人都認為只有理工科、法律等學科或者工作才用得到。然而事實卻是,邏輯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本書是一系列美國著名科普書中的一本,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了什麼邏輯,以及邏輯的幾種形式。作為入門級邏輯學書籍,非常適合我們普通人去讀。02《隱性邏輯》什麼是歸因謬論?為什麼手裡拿著錘子,就看什麼都像釘子?為什麼我們總喜歡找別人的問題?
  • 邏輯論證 vs 政治論證
    邏輯論證範疇內的推理過程是保存真理的手段 turth-preserving,但不是確定真理的手段,是如果前提為真,那麼結論能保真嗎,能必然保真嗎?必然保真的就是演繹論證。聊遠了,anyway, 邏輯論證是信念保真的程序化系統,整套系統的認知對象類型是高度抽象的,包括但不限於:形式,推理,前提,結論,運算符,算子,真值表,概念定義,邏輯的質與量,論證的評估,論證系統內部結果的性質如前提的真實性,可接受性,相關性,推理的有效性,結論的有效性,論證可靠性,論證完備性,論證完整性,演繹論證的有效性,歸納論證的強度等。
  • 演繹邏輯 有效的論證形式
    選自《大問題》附錄二(美)羅伯特·所羅門,凱思林·希金斯張卜天 譯 在「邏輯準備」一章中,我們介紹了陳述的真(或假)與演繹論證的有效(或無效)之間的差別。即使一則論證的前提和結論均為假,它也可能是有效的。例如: 所有的狗都是綠的,蘇格拉底是狗,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蘇格拉底是綠的。 這是一則有效論證,即使它的前提和結論都為假。要使演繹論證能夠保證結論為真,它的前提必須為真,而且該論證必須是有效的。
  • 明治人對邏輯學的期待
    那麼改革之法是什麼呢?曰in-duction(歸納之法)。而欲知此歸納之法,則必先知deduction(演繹之法);什麼是演繹法?所謂演繹猶如字義,演為陳述之義,繹為找到線頭引出絲線。再譬之為貓吃鼠,先從頭部開始——大前提,然後次第於胴體、四足——小前提,及於鼠尾——結論。總之,從所重之所開始,引出種種道理,即是貓吃鼠的演繹法;什麼又是歸納法?
  • 邏輯學入門工具書
    定位:邏輯學的入門工具書適用人群:對邏輯學感興趣的人,想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人。閱讀形式:雖然書很薄,但信息密度大,適合反覆閱讀;核心思想比較明確,書的結構也很有層次。核心思想:正確的邏輯包含三方面內容,前提內容真實,論證結構有效,前提與結論具備足夠強的關聯性?邏輯學的主題是清晰高效地思考。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開篇用書中原文的一句話來簡述學習邏輯學的重要性:邏輯學被認為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或者是一項技能,也可以被認為是三者的綜合體。實際上邏輯學和人類理性的原理是相同的,邏輯學的涵蓋範圍更廣泛。邏輯學有四個基本原理:邏輯學是一門藝術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 演繹論證(66/99個思維模型)
    關注【王五五的成長營】,我們一起向上成長這是王五五的第66期思維模型分享演繹論證是邏輯推理中最常見的形式
  • 無敵論證法?邏輯學專業狗為你揭示邏輯鏈之神秘
    一聽說要給大家講邏輯學,被期末repo折磨得活像殘年老人的筆者立刻精神矍鑠滿面春風,只恨不能從亞里斯多德一路狂飆到Kripke,再把邏輯學界過氣偶像團體「邏輯實證主義」天團的包袱都抖一遍。這種時候就算把每個詞改得高級一點,變成「賞嬋娟吾」又有什麼用呢?那麼,怎樣才能完成一篇邏輯鏈完美的文章呢?且讓筆者由大到小,先從行文框架說起。02忽然發現連寫作模板都不會用?
  • 什麼是條件論證
    條件論證,是一個「如果……那麼……」的結構的論證。例如,「如果努力工作,那麼將會升值加薪」,「如果周天天氣很好,我們就去露營」。這類論證中,先設定一個條件,一旦達成這個條件,就會有確定的結論。這是一個有效論證,如果前提成立,則結論必然成立,真實前途帶來真實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