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語言~論證

2021-01-11 江蘇劉志祥

邏輯思維是人際溝通的基石,是推動科學進步的一種基礎性力量。起源於西方,它重視一種因果關係。中醫就因邏輯關係不明晰,未得到世界認可。 學點邏輯知識,有利於我們更好地交流、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此前我寫過《邏輯思維的思想框架》、《邏輯學的基本原理》,這都是邏輯學的入門知識,是麥克倫尼(美)《簡單的邏輯學》的讀書整理。這是第三篇。

思維導圖

一、什麼是論證

論證是邏輯學的核心內容,是邏輯思維的具體表現形式。簡單地說,就是根據已知正確的第一個觀點,推斷出第二個觀點,而第二個觀點之所以正確,是由於第一個觀點的正確。

論證有兩個基本要素構成:前提(第一個觀點)、結論(第二個觀點)。前提和結論都是一個命題。

(命題是一個判斷陳述。 人腦善於比較,通過兩兩相比,發現事物之間的完全相同、部分相同、完全不同,從而產生判斷、命題,再通過命題之間的聯結,產生各種觀念、產生對這個世界的連貫認識。)

二、正確論證的形式

為了使論證正確有力,除了前提正確、符合事實、與結論密切相關外,我們還要關注論證結構的有效性,才能使結論有說服力;簡單地說,就是要內容(正確)真實、結構(形式)合理。

論證形式最著名的是三段論,反映了人類思維的習慣性運作。三段論用符號表示就是:

每一個M都是P。每一個S都是M。所以,每一個S都是P。

第一個命題是大前提,第二個是小前提,第三個是結論。M、S、P表示命題中涉及的事物,M代表「中項」,P代表「大項」,S代表「小項」。中項尤其重要,因為它的任務是搭建起聯結其他兩項的橋梁,論證的成功與否有賴於中項。

三段論推理的根據是,首先確定某一部分是屬於整體的,然後得出某一部分的組成成員也是屬於整體的。

在三段論中,儘量使用肯定命題,使得思維清晰、積極;中項至少要有一次是周延的,這樣才能在大項和小項之間起到聯結作用,才能演繹出必然的而不是可能的結論;結論的周延性受前提控制。

周延是指一個概念外圍範圍被全部斷定的情況。比如:所有的化學家都是科學家,「化學家」就是周延的。通常:全稱(全稱、特稱也是個概念範圍,全部、部分,類同周延、不周延)肯定命題主項(命題前半部分)周延,謂項(命題後半部分)不周延;特稱肯定命題主項不周延,謂項也不周延。因此,中項至少一次是全稱肯定命題的主項。

例:

「所有的化學家都是科學家,王明是化學家,所以王明是科學家」是正確的;

「小王是化學家,小張是化學家,所以小王就是小張」,是錯誤的,中項不周延;

「每個化學家都是科學家,每個化學家都努力工作,所以,每個努力工作的人都是科學家」。錯誤,「每個努力工作的人」在結論中是周延(全稱)的,在小前提中是不周延(特稱、部分)的。

三、推證方法

從前提到結論,通常有兩種推理方法:歸納論證與演繹論證。演繹論證是從一般到個別,而歸納論證則恰恰相反。更準確地區分兩者的方法是:演繹論證得出的是必然性結論,而歸納論證只能得出可能性結論。

我們日常用的較多的是演繹論證。常見的演繹論證包括:聯言論證、選言論證和條件論證。

聯言論證的象徵性表示為:A·B(A和B,A和B都代表一個完整的命題);「A·B,所以A(B)」是正確的論證形式。

選言論證的象徵性表示為:AvB(A或者B)。A、B是相互排斥的,不相容的;它們不能同時為真。一個為真,另一個必為假;也不能同時為假。如果它們同時為假,這個命題就帶有欺騙性。

歸納論證的目的是對大量的事物推理作出可信的一般性結論(即有高度可能性)。常見的是類比論證。

類比論證推理的邏輯是:在已知A、B有足夠多毋庸置疑的相同特性的基礎上,通過A推導出B的其他特性。

20180429

相關焦點

  • 數學中的邏輯思維(二)——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
    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是對人們運用概念,命題,推理和論證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思維邏輯的基本表現形式。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內容是: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每一思維與其自身是同一的。
  • 高端創新思維,所用的是「意識影像」思維,而非語言的邏輯思維
    「創新思維」與我們平時所認識的「邏輯思維」有著比較大的區別。我們現在很流行「邏輯思維」、「批判思維」這兩個思考的工具,其實這兩大思考工具,是職場中非常基礎,或者說非常基本的思考方法。他們起的作用僅僅是什麼呢?「邏輯思維」是讓人的腦子不要像一鍋粥一樣,能夠條理清楚地表達一件事,這是「邏輯思維」的作用。
  • 記憶與標準:「私人語言論證」研究
    二、§258的「私人語言論證」  本文對「私人語言論證」的考察從§258開始,在這一節私人語言學家提出私人實指定義的方式,在他看來,當感覺S發生時將注意力集中於它並且同時寫下記號「S」,就能夠建立起一種關於感覺S的語言。
  • 幼升小邏輯思維題,難倒眾多家長,孩子邏輯思維能力該如何培養?
    ,那麼邏輯思維到底對孩子的發展有著怎樣的長遠意義呢? 缺乏邏輯思維對孩子有怎樣的影響? 缺乏邏輯思維的孩子,學知識只會「死記硬背」,不知道如何活學活用,社交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受到影響,就連說話時組織語言也是一件困難的事。
  • 邏輯思維&分析方法
    邏輯歸納,需要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並結合領域知識形成該領域的分析方法。而領域方法,進一步歸納則能夠成為通用了方法論。 關於數據分析,本文將從邏輯思維和分析方法2個角度進行解讀,其中分析方法會介紹數據分析前的準備以及數據如何為我們創造長期價值。
  • 邏輯論證 vs 政治論證
    論證是對論證對象的確立,論證結構的構件,論證過程的推導,論證方向的選擇,論證結果的界定與升華。注意,前提和前件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前提是論證結構的子結構,前件是條件論證中的子結構,條件論證中的蘊涵式表達為if, then. 如果分句為前件,那麼分句為後件。if-then整個句子可以作為1個前提。隱含假設的挖掘 | 為了語言交流的經濟性,一個論證常常可以省略或隱藏了前提,前提的身份可以是假設也可以是實設。
  • 推薦6歲+,編程入門啟蒙,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
    之前看朋友圈,有人在談論孩子多大適合學編程,有贊成早點學的,讓孩子早點養成邏輯思維,也有不贊同的,沒準孩子剛學完,這程程式語言就淘汰了。其實,編程的語言一直在不斷更新,比如從最早的BASIC,到PASCAL、C語言, 從C++,到JAVA等等,特別是現在隨著網絡的普及,智能家電越來越多的地方都是使用到編程,正是程式設計師提前設定好各種程序,像洗衣機,電飯煲等等,只不過它們所採用的程式語言不同而已。
  • 邏輯思維:in the tree VS on the tree
    必須的,英語本質上就是一種邏輯語言,但邏輯往往只在高等教育階段才會接觸學習。邏輯思維處在人類思維結構的頂端,是一種高級思維,可以說掌握邏輯思維方法,就掌握認知世界的方法。一個邏輯混亂的人,看待事物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 97思維模型:圖爾敏論證模型
    作者:老範《奇葩說》作為一檔語言辯論類節目,在國內一經播出就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取得了極高的收視率,特別是辯手們嚴密的邏輯,魅力的語言折服了無數聽眾,之後奇葩說團隊再接再厲,推出的《好好說話》收費欄目,更是賺的盆滿缽滿
  • 關禮林:偵查員邏輯思維能力的培訓與習慣養成
    偵查員邏輯思維能力不是自然形成,豐富培訓形式、加強實踐鍛鍊,及時總結經驗,探索新領域是提高和拓展偵查員邏輯思維能力與習慣養成的有效途徑。通過案例分析如何運用邏輯思維方法偵破案件及邏輯思維的習慣如何養成。  恩格斯曾說「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離開思維」。德國法學界考夫曼認為:「法官的判決不僅要服從法律也受邏輯的約束,這是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
  • 請尊重邏輯思維中的非邏輯思維
    長期以來,邏輯思維一直被視為科學思維的唯一類型,而非邏輯的思維仍未被重視。非邏輯思維與邏輯思維是相輔相成的,有時非邏輯思維也起著關鍵作用,非邏輯思維是什麼呢?如下圖所示。同時,非邏輯思維還在創造思維的關鍵階段起著重要的作用,思維由經驗到理論的飛躍環節是通過直覺、靈感等非邏輯思維來實現的。非邏輯思維的具體實現途徑,如下圖所示。
  • Essay寫作中常見的幾種論證方式
    在論文寫作中,有些地方需要我們展開論證,就需要應用到各類型的論證方法,從而來證明我們觀點的正確性。那麼有哪些常見的論證方法呢?例證法顧名思義,例證法就是用過舉例子的方式來對論點進行證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應該是歷史事例和現實事例了吧。
  • 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一般有2個表現,能力更加出眾
    對於很多學霸孩子來說,他們的成績好的原因往往需要歸咎於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說參加過《最強大腦》的張洗月、王心冉等等。這些孩子憑著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記憶力,在眾多學子中「殺出重圍」,脫穎而出,成了眾人的關注對象。從這些孩子身上,我們能夠得到的啟示是: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真的很重要。
  • 語文教材裡的「四大論證方法」邏輯混亂,是有害的
    四個備選項裡提到的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在語文教科書中,通稱議論文的「四大論證方法」。我想起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教授生前說過:『語文水平的提高,有賴於邏輯思維的提高。』『要緊的是教學生怎樣運用思維。』……中學生正處在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學一點邏輯知識有助於思維能力的提高,這方面我們不是做得太多,而是做得很不夠。幾篇邏輯知識短文,是文革以後才編人中學語文課本的,然而剛用了幾年,就給刪掉了。據說,這是為了『降低難度』,『突出最基本最主要的內容,讓學生真正地扎紮實實地把基礎知識學好。』
  • 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對他們的人生有多重要?讓娃受益終生
    美國私立中學的ISEE考試,邏輯思維題目佔到四分之一,研究生入學考試GRE也佔很大比例。國內一些知名企業的招聘,筆試題目中,也常有邏輯思維題目出現,面試時,招聘者更願意招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應聘者。可見,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電影《教父》中有一句經典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與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 論文寫得好不好,論證是關鍵!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研究是一個論證的過程,論證是一個嚴密的邏輯思維過程。然而,當前眾多的論文缺乏這種思維,大多數用發散性思維來寫論文的,因而論文就缺乏深度。
  • 無敵論證法?邏輯學專業狗為你揭示邏輯鏈之神秘
    世上的語言五花八門,但無論你是哪一國人,講哪一國的話,只要你一開口,其中必然包含著邏輯關係。邏輯關係就像是語言的「粘著劑」,將隻言片語的語言信息順利黏連在一起,形成一句完整的話。*從Universal Grammar中抽取一部分來學而這套「全宇宙統一文法」中就包括邏輯思維。
  • 在邏輯論證或邏輯推理的全局思考中去探討假設!
    不懂得假設在邏輯思維框架裡是什麼運作的?不懂得什麼是備擇假設:可替代性假設,典型的表現就是一根筋的思維。不懂得假設如如應用於身邊的生活與工作(產品、商業、運營)?不懂得調整背後的假設,而只是在已有的認知中打轉?啥是假設性推理呢?啥是假設性論證呢?MECE、框架、假設,這三者關係如何?今天先把問題列出來,當然我也不奢望能在一篇文章之中把這些問題都解決掉,會用幾篇文章來探討這一系列關於假設的問題。
  • 從西方世界歷代學術語言的變遷,看誰才是最科學的學術語言
    ■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雖對中國很有好感,但他也認為漢語導致中國人抽象思維不行,邏輯思維能力欠缺,所以中國沒有產生科學。中國拿世界奧數金牌就像弄個桌球金牌一樣簡單這些歐洲人的觀點後來也成為近代中國新文化運動與滿清封建思想鬥爭的彈藥之一,但同時也徹底摧毀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 基於形式論辯系統的滑坡論證分析
    作為一種非單調推理形式手段,它可以與自然語言處理、論證挖掘等多個研究方向結合。然而,如何運用形式論辯理論來建模非形式論證,仍然是一個開放性問題。文章以此為出發點,著眼於一種在法律、倫理領域常見的非形式論證——滑坡論證,使用形式論辯方法對其進行建模。借鑑非形式邏輯領域論證圖式的研究,文章對一個源於自然語言文本的滑坡論證案例,即「明日復明日」,進行了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