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了解「基本歸因謬誤」:破壞人際關係的認知偏見

2021-01-10 36氪

編者按:基本歸因謬誤是認知偏見中的一種典型情況,通常會給我們的人機關係帶來重要的影響。什麼是基本歸因謬誤?怎麼理解基本歸因謬誤?怎麼突破基本歸因謬誤?近日,暢銷書作家麥可·西蒙斯(Michael Simmons)發表了一篇文章,以非常簡潔的方式就上述問題給出了答案。原題為「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This Cognitive Bias Destroys Relationships」,文章由36氪編譯,希望能夠為你帶來啟發。

基本歸因謬誤的定義

基本歸因謬誤指出,當我們試圖解釋其他人的不良行為時,我們往往過分強調他們的個性,而忽略了他們所處的環境。 這會讓人們感到不被賞識,從而破壞人際關係。

例如,如果一個團隊成員在工作中犯了錯誤,我們更有可能將其歸因於他們的個性、性格或技能水平。

然而,如果我們犯了同樣的錯誤,我們更有可能把它歸咎於當時的情況(即,我們匆忙,感到疲倦,或者是別人的錯)。

雖然這在抽象層面上可能有意義,但你可能會想,「那麼為什麼這很重要呢? 這對我的生活意味著什麼?」

讓我們來探討一下.......

你知道人們在工作中最想要的是什麼嗎?

金錢,名望,瘋狂的福利?

好吧,都不是。

根據一項對20萬名員工的調查,人們最想要的就是得到認可。 在我們最親密的人際關係中可能也是如此。

是的,許多人覺得自己沒有受到賞識和認可。可悲的是,儘管真正的認可是非常容易給予的,但是大多數人卻因為基本歸因謬誤的存在而感到糟糕。

基本歸因謬誤可能會導致一連串的挫敗感、表現欠佳、先入為主的判斷、人際關係中的毒性,並最終分道揚鑣。

這其中的原因很容易理解。

我們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工作中,我們竭盡全力達到目標,但有些事情超出了我們的控制範圍,然後我們仍然受到指責。這可能會激怒你。我們想知道,為什麼還要費心去嘗試。

相反,如果你是一個家長、領導或經理,而有人沒有兌現他們承諾過的事情,甚至更糟糕的是,他們還為此找藉口,這會讓你感到沮喪。

鑑於公司最有價值的資產是員工,失去一名優秀員工的成本可能高達數萬美元甚至更多,不能正確認識員工是一件大事。這個錯誤會讓大公司損失數百萬美元。

在個人層面上,人們解釋了很多讓生活變得有意義的因素。 基本歸因謬誤可能會導致我們疏遠和被最親近的人——我們的孩子、父母和配偶——疏遠。

通過了解基本歸因謬誤是什麼,它如何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揮作用,以及如何處理它,你可以:

成為一個人們真正想要追隨的領導者。更有效地與老闆或員工溝通。與你的孩子和重要的其他人交談,不要讓他們感覺到被忽略。最終,理解基本歸因謬誤可能是獲得晉升、產生影響和建立成功公司的重要因素。

那麼,為什麼這麼容易解決的大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呢?

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答案。

基本歸因謬誤的下一個層次

想像一下這種情況:

Ben開始了一份令他興奮的新工作。 第一天早上,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與執行長進行一對一的會面,開始工作。

為了不遲到,Ben提前半小時就出門了。 儘管如此,路上的一次事故還是造成了嚴重的交通堵塞,導致Ben遲到了。

現在,在你看來,執行長會怎麼看待他遲到?CEO會把它歸因於情境因素嗎,比如事故?或者執行長會馬上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一個Ben將不得不掙扎很長時間才能推翻的印象?

我想你知道答案!

像基本歸因謬誤這樣的心理模型和認知偏差很容易被發覺,但是它們的真正價值來自於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領域。下面是一些令人難忘的例子,幫助你思考基本歸因謬誤是如何影響你的生活的。

基本歸因謬誤的例子

我們可以從許多例子中得到基本歸因謬誤——其中大多數都直接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

第一條:把孩子的喜怒無常看成是個人行為

有很多次,我的孩子放學回家後情緒不穩定。 早些時候,我會訓斥他們,讓他們自己處理這些情緒。 但是現在,我知道如果他們情緒低落,學校裡經常會發生一些事情,他們一整天都很累。所以我會給他們放鬆的空間,然後問他們一天過得怎麼樣。

第二條:評判其他司機

當有人在你開車的時候搶道,你的第一反應很可能是「真是個混蛋!」,而不是考慮他們正在趕往機場或送一個準備分娩的女性去醫院的可能性。

第三條:評判一個沒有得到回覆或及時回復的電話或郵件

當有人不回電話時,人們通常會認為他們不體諒別人,不知道你的需要,或者只是粗魯無禮。 實際上,很少有人會認為他們沒有這麼做是有原因的,比如他們沒有收到通知,或者發生了緊急情況。

第四條:評判別人的職業道德

如果你看到有人在應該工作的時候偷懶,你很容易認為他們是懶惰的,甚至是不稱職的員工。 但是,完全有可能他們在那個特定的時刻和日子裡有一些私人的事情,或者他們剛剛完成了所有的任務。

第五條:忘記了紀念日或者生日

當配偶或其他重要的人忘記一個重要的日子(例如周年紀念日)時,我們會感到受傷。 我們把這個特定的事件延伸到整個關係中,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們的關係不再有意義了嗎,我們身上發生了什麼等等。」即使這些解釋是可能的,很可能你的配偶或另一半只是有很多事情要做,他們忘記了這一點。

給人們懷疑的好處——基本歸因謬誤的一種簡單解決方案

無論何時,當我們評判別人的行為時,我們只看到了等式的一部分。 我們看不到他們的身體和腦袋裡發生了什麼。 我們不知道全部情況。 總是有另一面的。

通過意識到我們受到了基本歸因謬誤的影響,而不是馬上做出判斷,我們可以給其他人帶來「懷疑」的好處,並試圖對他們的行為做出更積極的解釋。

這將平衡我們判斷的自然傾向,並使我們更容易就真實發生的事情進行富有成效的對話。

原文連結:https://medium.com/accelerated-intelligence/fundamental-attribution-error-this-cognitive-bias-destroys-relationships-6f405895b81b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媒體有毒與歸因謬誤
    這是第11篇學習心得歸因謬誤這樣的現象,在我們人類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為什麼如此聰明的人類,會常常犯如此低級的錯誤,並且還到了要為這個現象單獨造一個詞兒來描述呢?如果要找個解釋的理由,其實也不難,這一現象從根源上說,來源於人類對於認知的一種天然形成的習慣。
  • 性騷擾教育要避免「歸因謬誤」
    這樣一種界定,會造成對問題的認知誤導,把受害者一方變成性騷擾的始作俑者,而性騷擾的一方則成了受害者。這樣界定性騷擾,先已誤導性地預設立場:是女方挑逗在先,男方才被誘使犯錯。這是在猜測行為的原因,而不是對行為本身作界定,其結果是,性騷擾的實質問題本身被悄悄轉移了。 從認知邏輯來看,這是一種「歸因謬誤」(attribution error)。
  • 認知偏見,大腦中的惡作劇-虎嗅網
    這本書的作者是麥可·劉易斯,他之前的一本作品《點球成金》寫的恰巧是他的偶像,棒球經理比利·比恩遭遇老派球探的認知偏見的故事——其中最顯著的是基本歸因錯誤),意思是當我們看待別人的行為時,總是把原因過分地歸結於他或她的個人屬性,卻鮮少考慮外部因素。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理察·泰勒是該領域的另一位重磅人物。
  • 今年養雞全行業虧損,關鍵是歸因謬誤!
    但在老井看來,這都不是主要原因,而且是典型的歸因謬誤!一個企業的當家人,隨時應該清楚的知道,自己或者企業做的某件事、某個決策的成與不成,深層次原因究竟是什麼!因為,很多時候,哪怕是我們蛋雞行業中,做的最成功的企業,也經常不知道自己如何在經營中,究竟是怎麼成功獲利的,於是在之後的經營中,就很難保持這種成功。
  • 什麼是基本「歸因錯誤」?
    這個其實牽涉到心理學一個概念,基本歸因偏差。基本歸因偏差是指人們在考察某些行為或後果的原因時高估傾向性因素(譴責或讚譽他人)、低估情境性因素(譴責或讚譽環境)的雙重傾向。它是歸因理論的一個現象,即人們常常把他人的行為歸因於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
  • 基本歸因謬誤:成功取決於環境還是個人品質?
    編者按:基本歸因錯誤(FAE)的意思是,人們常常把一個人的行為歸因於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比如,我們在評價他人的行為時總是傾向於低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高估內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我們應該儘量避免犯基本歸因錯誤,恰當地考慮環境在塑造個人和改變行為方面的作用。本文譯自Psychology Today,作者Noam Shpancer Ph.D.
  • 大腦的歸因謬誤——錘言亂語-139
    錘言亂語-139 大腦的歸因謬誤你的大腦,對什麼興奮都是可以訓練的,一方面你對什麼感興趣,你就會在那個點上停留和分泌多巴胺,然後你就越來越興奮和high而同時你遇到其他事情的時候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你看短視頻、看抖音、看八卦的時候就容易產生這些現象
  • 成因混淆與錯誤歸因
    科學隨想  事物之間的關係往往十分複雜,我們的觀察角度和思考方式常常會對因果歸因產生很大的影響。其中最常出現的一種謬誤就是將統計關係視同於因果關係。  例如,有一個統計數字表明,美國亞利桑那州死於肺結核的人數比其他州多,這是否意味著該州的氣候容易生肺病?其實結論正好相反:亞利桑那州的氣候對害肺病的人有好處!
  • 謬誤思維和錯誤歸因
    而且,在一些重要領域的爭論中,也常出現這種謬誤思維。比如在科學與宗教的爭論中,就常聽那些信教的人會說,「如果沒有上帝,科學將會毀滅地球」,或者「如果萬物不是上帝創造的,宇宙不可能這樣有秩序」,而平常百姓也常常會說:「不相信上帝存在,會遭報應」。  這是很典型的「神邏輯」,其目的很明確,無非是要人們相信他的主張,其做法都是採取非常荒謬的邏輯。
  • 《爐石傳說》中的認知偏差:賭徒謬誤
    當賭徒謬誤不是謬誤時……有意思的事情是,有些時候我上面說的都沒用。要讓賭徒謬誤真的是一個謬誤,這裡的隨機性必須要是真隨機。我曉得這聽起來很奇怪,但是你先忍忍。有些人並沒有嘗試去對抗這個偏見,而是接受它作為人類本性的一部分並且……把它變成真的。這些人就是遊戲設計師。你看,遊戲是設計出來取樂的。為了讓遊戲變得歡樂,他們必須感覺起來正確,但並不必須是正確的。
  • 了解4種邏輯謬誤,讓槓精遠離你的生活
    了解4種邏輯謬誤,讓槓精遠離你的生活來自正心正舉00:0015:27文丨月月 · 主播丨林霖在網際網路上,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一種人:他們常常通過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他們喜歡沒事找事,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抬槓而抬槓。這種人,被人們稱之為「槓精」。有意思的是,很多槓精並不是無理取鬧,甚至他們的話乍一聽還挺有道理的。
  • 「事後歸因」與邪教誤信
    【摘要】人類思維有一種強烈的傾向,容易把「偶然」當「必然」、把「相關」當「因果」,認為如果兩件事緊隨其後發生,往往是前者導致了後者,這就是「事後歸因謬誤」。「事後歸因謬誤」是造成許多迷信和邪教誤信的直接原因,應通過尋找替代解釋進行辨別,通過思考可能導致的行為決定是否採信。
  • 成敗歸因理論
    在本文中,將帶領大家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系統的梳理,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一定的幫助歸因理論是指說明和分析人們活動因果關係的理論,人們用它來解釋、控制和預相關的環境,以及隨這種環境而出現的行為,因而也稱「認知理論」,即通過改變人們人們的自我感覺、自我認識來改變和調整人的行為的理論。
  • 孩子非理性決策與大腦認知模式有關,歸因理論可提升理性分析能力
    上訴故事中的兩兄弟之所以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來,就是因為在他們兩個人之間,從小所形成的認知不同,悲觀的孩子從小形成的是無論遇到任何事都要從悲觀的角度去看待,而樂觀的孩子則是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從樂觀的方向去解決它。以上這兩種認知,無論哪一種都和大腦的認知模式有關。
  • 摧毀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罪魁禍首——基本歸因錯誤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知識——基本歸因錯誤。信任是開啟心扉的鑰匙,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是深情厚誼的基石!可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卻很難建立,尤其是陌生人之間,因為信息不對稱,信任就更難建立。所以薛兆豐教授在經濟學講義裡把信任列入了稀缺資源。孔子說:人無信不立!這裡正好分享一個關於孔子的故事:《呂氏春秋》裡有個典故,說孔子周遊列國時,到了陳蔡一帶,就是現在的河南上蔡。
  • 不信中國有4億人在健身,這是基本歸因錯誤還是統計調查誤差?
    諮詢職能是指統計機構或工作者對其所掌握的豐富信息資源,根據國家管理、企業經營和科學研究等需要進行深度開發,提供各種可供選擇的諮詢建議和對策方案;監督職能是指統計機構或工作者通過對客觀現象的數量採集和分析研究,及時、準確地反映社會發展和企事業單位的經營與管理狀態,並依據國家、部門及有關單位的政策、規劃、管理措施和評價標準,對其實行全面、系統的定量檢查、監測和預警,以促進社會經濟和企事業單位的經營與管理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快速
  • 常見的「一元化」思維謬誤——從「星座理論」到「大道至簡」
    1、「一元化歸因」的謬誤「單一歸因」是比較常見的,所以先從這個話題說起。這個謬誤的英文是「fallacy of the single cause」,意思是:用單一的原因來解釋某個事物,因此導致對其它原因的忽略。
  • 心理學:你的歸因偏差可能讓你錯失愛情
    歸因偏差是人們經常性並且不自主的犯的一個錯誤,由於有些行為與事件的原因不明或存在多種原因,這時人們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分析其原因。在我們面臨愛情問題時,這樣的歸因偏差就更為明顯了。但實際上可能他的家裡突然出了什麼事,對方也很惋惜不能見你,這樣對原因錯誤的主觀認知,便是歸因偏差。當然最為常見的歸因偏差是,成功時人們的正常心理反應是感到自己有能力,失敗時則都力圖把責任推諉給外界和他人。這樣的場景就要看看打遊戲時候人你們了,贏了一定是我帶飛全場,輸了也是隊友太菜。
  • 生活中我們經常犯的錯誤——基本歸因錯誤
    基本歸因錯誤,指的是我們在給已經事情做歸因的時候,常常高估人格的作用而低估環境的力量,這種雙重傾向,稱之為基本歸因錯誤。歸因指的是我們去推廣他人或自己行為的原因。當我們發現某一個問題,並去尋找原因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某個問題的原因歸因在某個人的性格上,而對於環境的力量,我們覺得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這種方法在某些時候是有效的,因為人是具有穩定性格的傾向,但是這樣的歸因是錯誤的。因為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僅是內在性格的影響,環境具有同等的力量。弗利茨·海德在研究了人們如何解釋他人行為後,提出了一個理論——「基本歸因錯誤」。
  • 「賭徒謬誤」,千萬別被自己坑了
    賭徒謬誤,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不合邏輯的推理方式。拋硬幣遊戲,你肯定玩過。假如你已經連續拋了10次硬幣,這10次都是正面朝上,那麼下一次,你會選擇正面還是反面?賭徒謬誤,就是因為將前後互相獨立的隨機事件在某種程度上自我相關。怎麼樣算是獨立的隨機事件呢?比如說,拋硬幣一次,是一個隨機事件,再拋一次,是另一個隨機事件。兩個事件獨立的意思是說,第二次的結果並不依賴於第一次的,互相沒有關聯。有一個笑話:一個呆子上飛機時身上帶了個炸彈,被查到後警察問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