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你的歸因偏差可能讓你錯失愛情

2021-01-10 玄灼

歸因偏差是人們經常性並且不自主的犯的一個錯誤,由於有些行為與事件的原因不明或存在多種原因,這時人們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分析其原因。

在我們面臨愛情問題時,這樣的歸因偏差就更為明顯了。假如你和你的伴侶很早就約好明天去見家長,可今天他突然對你說你明天不能去他家了,這時候我們心中很自然的把這件事歸因為他的父母並不願意見自己之類的。但實際上可能他的家裡突然出了什麼事,對方也很惋惜不能見你,這樣對原因錯誤的主觀認知,便是歸因偏差。

當然最為常見的歸因偏差是,成功時人們的正常心理反應是感到自己有能力,失敗時則都力圖把責任推諉給外界和他人。這樣的場景就要看看打遊戲時候人你們了,贏了一定是我帶飛全場,輸了也是隊友太菜。

在愛情中,歸因偏差不僅僅是在愛情結束後的總結中,你們矛盾的起點也很有可能是歸因偏差造成的。

諸如,在一場你和你伴侶共同出席聚會中,你的伴侶與某個異性打得火熱,這件事完全可以是你們吵架的起點。但如果你不挑明這件事,你的伴侶有很大的可能意識不到你是在因為這件事生氣。

這便是行為者與觀察者的歸因偏差。因為你的伴侶是行為者,他和異性進行的活動在他的眼裡是完全正常的,好朋友就應該這樣的。但實際上你作為觀察者,尤其是被晾在一邊的觀察者,更是能體會到這種親密度的差別。

在行為者與觀察者的歸因偏差中,更注重的便是換位思考,但是如果是上述例子中的情況,這樣的換位思考是不必要的,更重要的改變你們不同的觀念。

除了行為者與觀察者的歸因偏差之外,利己主義歸因偏差更是存在於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喜歡將自己受加分獎勵歸因於自己的努力,而將受到扣分處理歸因於幹部對自己有偏見甚至社會不公平。

當然在戀愛關係中,吵架過後別人問起原因時,戀愛者為了避免人們因為戀愛的失敗而對自己產生偏見,往往作出將錯誤歸因於對方的解釋。這樣也更加容易導致矛盾的進一步深化升級。

歸因偏差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能去減少它對我們影響的程度,更多的去思考特殊事件和一般情況的關係,當然男生在愛情中對女生的包容,是規避歸因偏差的一劑良藥。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別人喜歡上你?心理學大招:善用「錯誤歸因」
    愛情,講究緣分?那廣大單身狗們,是和愛情有緣無分了?其實,讓別人喜歡上你,是有技巧的。學會了,愛情的緣分不靠天給,可以靠自己去創造。如果你有喜歡的人,與其苦苦暗戀、單戀,不如主動出擊,去讓對方喜歡上你。怎麼才能讓心儀的人喜歡上你?心理學家的大招:善用「錯誤歸因」。
  • 歸因偏差:為什麼我們喜歡為失敗找理由?
    這實際上就是心理學上的歸因偏差:人們習慣於將成功或者好的結果歸因於自身的能力和努力,而將失敗或者不利的結果歸咎於自身所不能控制的外部環境以及一些客觀因素。心理學家貝姆(D.Bem)首次提出歸因偏差的概念,是一種利己主義認知方式,成功時的內歸因有利於自我價值的肯定,失敗時的外歸因則減少對自己失敗的責任。
  • 自我知覺理論和歸因偏差
    雖然歸因的進行會遵循一些特定的標準或法則,但是,人們在進行歸因的時候,並不一定會遵循這些法則,而是表現出一些相當明顯的有趣的偏差,這些偏差有的來自於認知過程本身的局限,有的則來自於人們的動機。下面我們將列舉一些比較常見的歸因偏差。 (1)基本歸因錯誤。基本歸因錯誤指的是這樣一種傾向:人們往往將行為歸因於內部穩定的性格特徵,而忽視引起行為的外部環境因素。 瓊斯和戴維斯認為,正確的、理想的歸因應該是這樣的:如果行為是自由選擇的,就可以歸因於行為者自身的原因;如果行為是在外部限制的作用下產生的,就應該歸因於外部因素。
  • 歸因偏差——從自身尋找相通的原因,或許你才能真正的找到原因!
    心理學家發現,成功的時候,人們總會認為是因為自己有能力才得以成功;失敗的時候,又會歸因於外部因素,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歸因偏差心理」。這種心理表現在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先來看看下面一個發生在公交車上的案例。擁擠的公交車上,乘客甲不小心踩了乘客乙一腳。乘客乙:「踩的我好疼,你小心點行不行?雖然車擠點,也沒見別人來踩我!」
  • 6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如果你因為一個歌手寫詞寫得好而喜歡上他,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會喜歡上他的其他特點。比如,你漸漸會覺得他是世界上聲音最動聽的人、是你見過最帥的人,甚至還會假設他的道德水平也比較高。暈輪效應本質上是一種認知偏差,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方式。所以,「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 其實是你的心理在跟你玩遊戲,千萬不要輕易當真。
  • 你需要了解心理學中的歸因錯誤
    舉個例子當你發現伴侶在愛情中顯得興致缺缺時,你可能覺得這是因為他本身對你失去了興趣(內部原因),也可能覺得是因為工作繁重他很疲憊(外部原因)。 歸因錯誤對於婚姻的影響 我們對伴侶行為的歸因通常情況下是符合事實的,也是理性的。
  • 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會喜歡上其他的特點比如你漸漸的會覺得他是世界上聲音最動聽的人是你見過最帥的人甚至還會假設他的道德水平也比較高暈輪效應的本質是一種認知偏差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方式所以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其實是你的心理在跟你玩遊戲千萬不要輕易當真第二個歸因偏差兩種常見的歸因偏差你是否犯過歸因指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及行為結果進行因果判斷的過程
  • 什麼是基本「歸因錯誤」?
    這個其實牽涉到心理學一個概念,基本歸因偏差。基本歸因偏差是指人們在考察某些行為或後果的原因時高估傾向性因素(譴責或讚譽他人)、低估情境性因素(譴責或讚譽環境)的雙重傾向。它是歸因理論的一個現象,即人們常常把他人的行為歸因於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
  • 心理學帶你了解愛情的本質,告訴你如何維持愛情
    但是,世界上不可能有人滿足你的所有需求,填補你從小以來匱乏的,現實中符合條件的理想伴侶少之又少,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最符合條件的候選人進行改造,而且堅信只要改變一點點,這個候選人就能被塑造成理想伴侶。從此我們對伴侶就有了期待,越期待越在乎,越在乎越期待,期待越高,問題越多。親密關係第二階段——幻滅。不管是快樂還是憤怒悲傷,都不是外界給的,它是來自我們內心的。
  • 避免四種錯誤的心理歸因方式
    你對失敗和成功的歸因方式,決定著你的日常生活動機。最近發現一個在心理學上可以嘗試去解決的問題,很多小夥伴不是對很多習慣堅持不來嘛!我也是這樣的,但我堅持下來了。先來重溫一下歸因的定義,就是關於結果產生的原因的評價,歸因理論是描述社會知覺者如何利用信息去生成因果解釋的一種總體方式。人們之所以不斷做出因果分析,部分原因在於他們試圖全面地理解社會存在。但在實際中,人往往會出現了歸因偏差,不能系統地搜尋現有的信息。
  • 工作總是出錯,我開始懷疑自己|學會合理歸因,是職場人的必修課
    而正確面對失敗的前提,便是合理地將它歸因。歸因,簡單來說,就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的推論過程。在談論合理歸因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我們常犯的一些歸因偏差有哪些。2、人們日常所犯的歸因偏差有哪些?01、基本歸因偏差:當一個問題出現在別人身上的時候,我們習慣於把這個問題歸因於內部因素,會認為是那個人自身有問題,卻常常忽略環境等外部因素。這便是心理學中很典型的一個現象:「基本歸因偏差」。造成基本歸因偏差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與其他的環境因素相比,行動者的行為是最容易觀察的信息。
  • 心理學中的愛情三元論助你看清你的愛情
    點擊「悅和」關注悅和公眾號 遇見更好的自己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著名的心理學家RobertJ.從伴侶那裡得到的任何的強烈情感需要都屬於這個類別。承諾(commitment):包含將自己投身於一份感情的決定及維持感情的努力。 當然,如果這三個因素都沒有的話,就是我們常說的「無愛」了。
  • 趣侃心理學:吊橋效應——這難道是愛情嗎?
    其實以上的情節,跟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效應有關——吊橋效應。 如果這個時候,碰巧遇見另一個人,那麼他會錯把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產生的生理反應,故而向對方滋生出愛情的情愫。
  • 一個測試看你會不會鑽牛角尖,一句話講清楚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
    晚上回家,上樓時跟我家領導說,今天跟同事學了一個概念,覺得特別好用,成功的時候都是內部歸因,都是因為我厲害;失敗的時候都是外部歸因,都是因為你不行。我說這個還沒合適的例子說明,抽時間找一個。10歲半小明聽到了說,我能舉個例子。
  • 你需要了解歸因錯誤
    舉個例子當你發現伴侶在愛情中顯得興致缺缺時,你可能覺得這是因為他本身對你失去了興趣(內部原因),也可能覺得是因為工作繁重他很疲憊(外部原因)。歸因錯誤對於婚姻的影響我們對伴侶行為的歸因通常情況下是符合事實的,也是理性的。然而在對行為的解釋中,如果我們發現了其他可能的原因,我們就很少會理性地歸因。
  • 這7種廣泛存在的認知偏差,影響了我們太多的決策
    現如今心理學和行為學已經是UX和產品設計領域當中諸多理論的來源和實踐的依據,它們是UI/UX設計師和產品設計師的必修課。系統的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知識,對於設計工作其實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用戶體驗設計很大程度上是在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研究基礎上逐漸進化和發展起來的,對於想要深耕這一領域的設計而言,心理學和行為學是繞不開的必修課。
  • 愛情心理學:什麼是「二元愛情」和「三元愛情」,你知道嗎
    很多女生都會嚮往浪漫的愛情:早上做好愛心早餐,叫你起床;中午鮮花送上,充滿甜言蜜語;晚上看電影、吃燭光晚餐。浪漫的愛情,每時每刻都在製造著驚喜,懂浪漫的男人,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你喜笑顏開。浪漫是愛情的保鮮劑,但是絕不是愛情的必需品。很多時候,我們遇人不淑,卻又無法自拔,就是因為陷入浪漫愛情的陷阱,沉迷於對方給予的親密與激情,卻從沒有考慮過以後。
  • 你有必要知道的24種心理認知偏差!看完漲姿勢了!
    今天給大家介紹24種常見的心理認知偏差,這24種心理認知偏差又主要是由兩大原因引起的:一個是「內部視角」,即我們人類傾向從自身的角度看待問題;另一個是「思維懶惰」,即我們的大腦傾向偷懶而不是理性地思考。
  • 歸因方式影響幸福感
    所有這些問題導致人們去分析某些行動、事件或後果的可能原因。比如你覺得李子柒的視頻那麼多人看是因為有專業團隊在背後推廣策劃,你便是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歸因。 歸因基本上是一種關於事情原因的推測,不一定準確,所有有時候會出現偏差。 舉個例子,你約了一個朋友六點鐘看電影,結果六點半那位朋友還沒出現,你會怎樣進行歸因呢?是想著「一定是有什麼緊急的事情發生了,或者是堵車了,所以她才沒有準時出現」,還是會想「她每次都這樣拖拖拉拉的,一點也不上心!!」
  • 從心理學看:你和愛人的愛情屬於哪一種?
    安惠:「我一直羨慕電視劇裡那山盟海誓的愛情啊,可是我老公就是塊木頭,根本不懂得浪漫,那種愛情對於我來說,也就是奢求」。愛情這種東西,不好說,但人們又苦於把它看清楚,苦於追求「別人家」的愛情,總覺得自己的愛情是不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