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如何解決夫妻之間的爭吵?你需要了解心理學中的歸因錯誤

2021-01-10 騰訊網

兄弟們大家好,接下來又到了甜心分享乾貨時間了!

婚姻像一個矛盾體,沒有接觸婚姻的人,嚮往著家庭中的幸福。而結過婚的人,卻想脫離這太多是非的牢籠。

你細心觀察我們的生活後,會發現壞事總是比好事更有影響力,而且影響更持久。

人們好像總是在無休止地在思考事情為什麼發生,特別是消極事件或者預期之外時事件的時候發生的時候。

相較於樓下孩子考上了好大學,有時候我們更想知道對面樓的小兩口為什麼離婚。

歸因效應

這種效應也存在於婚姻生活中,我們發現已婚人士經常不由自主地分析自己伴侶的行為的意義特別是消極行為。相較於溫暖的懷抱,不經意間的冷淡更容易引發伴侶思考。

被公認為歸因理論始創人的海德認為,我們通常試圖將個體的行為歸結為內部原因(例如個人的性格),或者歸結為外部原因(例如人們所處的情境)。

舉個例子當你發現伴侶在愛情中顯得興致缺缺時,你可能覺得這是因為他本身對你失去了興趣(內部原因),也可能覺得是因為工作繁重他很疲憊(外部原因)。

歸因錯誤對於婚姻的影響

我們對伴侶行為的歸因通常情況下是符合事實的,也是理性的。然而在對行為的解釋中,如果我們發現了其他可能的原因,我們就很少會理性地歸因。

例如,我們能詳細地指出一條或兩條能夠充分說明,伴侶對愛情興致不高原因,是由於內部原因。

那麼我們通常就會忽略或很少去考慮其他可能性,從而對我們的婚姻產生不信任甚至是懷疑。

這種效應某種程度上講,無疑對我們的婚姻提出了挑戰。為了有效規避這種效應帶來的風險,我們需要了解這種這種效應背後的思維邏輯。

歸因錯誤的現象

社會心理學家解釋到,這是因為當我們解釋他人的行為時,我們會忽視環境的作用,只關心個人特質和態度所造成的影響。

比如我們會覺得別對方忘記結婚紀念日,是因為他們不愛我們了,而不會覺得對方可能比較忙,所以忘記了。

這種個體在歸因時忽視情境因素的現象,被李·羅斯稱為基本歸因錯誤。這已在許多實驗中被證實,很遺憾的是,這種歸因錯誤是難以避免的。

即使人們清楚地意識到某人的行為反應,是不由他們自己控制的。他們仍然會低估外在因素的影響,並且將這種行為歸咎於他們自身的態度和特質影響。

也就是說,如果伴侶因為疲憊而在愛情時表現得興致缺缺時,即便我們知道了有部分外在因素的影響,我們仍然止不住的思考是否因為是他不愛我或對我沒興趣了。

歸因錯誤的原因

我們之所以會犯基本歸因錯誤,歸因理論學家指出這是因為視角和情境意識的改變,所以解釋他人與自己的行為時,我們的觀點會有所不同。

如果我們是行動者環境因素,是我們的關注點而當我們觀察別人的行為時,人則成為了我們的關注點我們不由自主地忽視了環境的作用。

例如,同樣是因為堵車導致約會遲到,如果我們自己親身經歷,可以很好地理解。

但當我作為旁觀者看到伴侶遲到時,我會覺得他不夠守時,不夠重視我們,並沒有意識到伴侶和我遭遇的是同樣的堵車情況。

如何及時糾正歸因錯誤呢?

我們需要從原因出發,首先需要注意情境的影響,觀察問題的發生發展,找出不可人為控制的環境因素,將環境因素歸於外在,而不是伴侶的不作為。

同樣是約會遲到,我們與其怪伴侶不重視,不如多看看是否是因為堵車、孩子早飯吃得太慢等因素,下一次要麼換一條路,要麼早點為孩子準備早飯。

我們需要及時止損,靈活變通,如此一來,生活中許多矛盾便不需要爭吵或冷戰來解決。

其次,我們需要轉換視角,從伴侶的角度來看待目前的問題,人都是喜歡為自己開解的,原諒自己總比原諒別人容易。

你要將伴侶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愛他如愛自己一般,發生矛盾後也就不會讓你如此惱怒了。

你可能因為疲憊而不想做飯,伴侶也可能因為疲憊而沒有做飯。此時,只需要給彼此一個擁抱便會化解之後所有的爭吵。換位思考永遠是有效的溝通方式,不是嗎?

婚姻中對與錯的判別,有時候並不由我們自己的本心控制,性格與情境總是在我們身體內博弈。

這種博弈控制著我們的大腦,時刻影響我們對伴侶行為的解釋。唯有同時重視性格與情境的因素,婚姻中的問題才能理性判斷對與錯、才能冷靜下來解決矛盾。如此,婚姻才能長久。

今天,甜心給大家送專注小鹿男士的福利:

某寶原價98元宙思男士洗臉套盒,景三在今天為小鹿的粉絲們申請了100套優惠,限時93元即可購買一個潔面泡沫+潤膚乳液+潔面撲+棉籤

ps:僅限甜心的粉絲哦

痘痘肌、乾裂起皮、毛孔粗大、油膩發黃,宙思男士套盒,一站式解決男生的肌膚問題。

給你一張女生想要的男神臉,這個秋季,脫單計劃就從成功護膚開始吧!

相關焦點

  • 婚姻中,如何解決夫妻之間的爭吵?你需要了解歸因錯誤
    舉個例子當你發現伴侶在愛情中顯得興致缺缺時,你可能覺得這是因為他本身對你失去了興趣(內部原因),也可能覺得是因為工作繁重他很疲憊(外部原因)。歸因錯誤對於婚姻的影響我們對伴侶行為的歸因通常情況下是符合事實的,也是理性的。然而在對行為的解釋中,如果我們發現了其他可能的原因,我們就很少會理性地歸因。
  • 一對夫妻研究婚姻問題30年:為什麼伴侶需要爭吵?
    美國知名諮詢師萊特(Wright)夫婦,在對婚姻進行了30年研究後,推出新書《如何正確吵架》,今年3月首次引進中國。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避免吵架,而是如何勇敢吵,坦誠吵。曾被《克瑞恩商業報》評為「最佳諮詢師」 關於愛情和衝突 這些誤解不能要 Q:《如何正確吵架》是教你如何在吵架中獲勝嗎?
  • 如何讓別人喜歡上你?心理學大招:善用「錯誤歸因」
    1、經典錯誤歸因:吊橋效應懂心理學的人都知道,愛情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叫「吊橋效應」,實驗的過程大致是讓一個美女去做調查報告,地點分別在三個地方:公園、石橋上、危險吊橋。結果在危險吊橋上接受調查的人,給美女打電話的人最多。為什麼?因為「錯誤歸因」,他們把過吊橋時因危險引發的心跳加速,誤以為是美女讓自己心動,才會心跳加速,故而對對方滋生出愛情的情愫。
  • 生活中我們經常犯的錯誤——基本歸因錯誤
    基本歸因錯誤,指的是我們在給已經事情做歸因的時候,常常高估人格的作用而低估環境的力量,這種雙重傾向,稱之為基本歸因錯誤。歸因指的是我們去推廣他人或自己行為的原因。當我們發現某一個問題,並去尋找原因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某個問題的原因歸因在某個人的性格上,而對於環境的力量,我們覺得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這種方法在某些時候是有效的,因為人是具有穩定性格的傾向,但是這樣的歸因是錯誤的。因為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僅是內在性格的影響,環境具有同等的力量。弗利茨·海德在研究了人們如何解釋他人行為後,提出了一個理論——「基本歸因錯誤」。
  • 心理學:打破夫妻之間的「冷交流」,就不要太理性
    作者:臥龍心術治癒你的情感創傷,幫你尋覓真情真愛,這就是我的目的!我是臥龍,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仔細分析,比起性格差異來,要對方改變的企圖是爭吵的更重要原因。」夫妻相處久了,對彼此的性格、生活方式以及缺點,都會了如指掌。但正是如此,夫妻間的心理寧靜期才會來臨。心理寧靜期是心理學中的一種稱呼,它特指夫妻的磨合階段。
  • 婚姻心理學:良好的夫妻關係,需要從建立「邊界感」開始
    在人際交往中,與他人之間的界限,就是心理邊界的外延。就如同國土不容侵犯一樣,每個人的心理邊界一旦被他人挑釁、侵犯,就會引起主體的不適。落入婚姻中,心理邊界包括不被另一半的話影響而做出自我否定;不被另一半的情緒綁架而自己苦悶;不被另一半所限制而自己所苦。
  • 「人際交往距離」是心理學中指導夫妻、親子、婆媳關係最好的概念
    導讀:中國人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夫妻在婚姻生活中感到被對方「捆綁」;孩子覺得父母長輩從來沒有尊重過自己而表現出逆反;婆媳之間總是因為各種瑣事出現矛盾。是什麼影響著親人間的關係?正文:心理學第一門專業課程——《普通心理學》中提到了 「人際交往距離」的概念:人際交往距離是指人與人的交往中,能夠讓個體舒適的空間和心理距離。
  • 夫妻之間靠什麼維持感情?「共生效應」來告訴你答案
    本文是《夫妻生活那點事》專欄,通過專欄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夫妻正確相處的知識,解決婚姻和情感發展中遇到的困擾。通過案例的剖析,以及婚姻、情感心理學知識的分享,讓我們更懂對方的真實心理,了解夫妻相處的真諦。改變思考夫妻相處的模式,從而為走向幸福的婚姻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 摧毀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罪魁禍首——基本歸因錯誤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知識——基本歸因錯誤。信任是開啟心扉的鑰匙,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是深情厚誼的基石!可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卻很難建立,尤其是陌生人之間,因為信息不對稱,信任就更難建立。所以薛兆豐教授在經濟學講義裡把信任列入了稀缺資源。孔子說:人無信不立!這裡正好分享一個關於孔子的故事:《呂氏春秋》裡有個典故,說孔子周遊列國時,到了陳蔡一帶,就是現在的河南上蔡。
  • 夫妻之間,我們只有做好情緒的主人,婚姻才能夠更幸福
    其實夫妻之間,越是親密,越要懂得察言觀色,僅僅是做到坦誠相見,是很難維持長久幸福的婚姻的,因為越是坦誠,越容易把負面情緒丟給對方;而懂得一些小心機,也是保持夫妻關係和諧的必要方法。就比如,老公早上出門上班,結果遇到路上堵車,不僅自己上班遲到,還被上級領導撞了個正著;到了公司昨天的方案被駁回,自己又要重新開始策劃方案。
  • 過來人的經驗:婚姻生活中,這些事往往會成為吵架的「導火索」
    「從前,有個人愛你很久,但偏偏風漸漸,把距離吹得好遠。」很多時候婚姻生活中出現爭吵不休的原因都是因為沒有學會溝通,所以導致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狀況。也許我們隨口吐出的一句話,就能給對方帶來很大的傷害。想了解和愛人之間為何常常出現究竟是因為什麼嗎?過來人的經驗:婚姻生活中,這些事往往會成為吵架的「導火索」:整夜加班工資倒是不見漲在這個工資的增長速度永遠跟不上物價上漲的社會下,男性常常會在家裡聽到妻子抱怨整夜加班工資到不見漲,而這句話則成為夫妻雙方吵架的導火索。
  • 七個戀愛中最常見的問題?心理學告訴你怎麼解決
    理察·柯蒂斯(Richard Curtis)的電影也是如此表達的:「感情的維持需要我們付出很多努力,與一個人形成持久深厚的關係的路並不是輕鬆有趣的」。大多數人在戀愛中總會在某個階段共同經歷一些困難。《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採訪了心理學專家,以解釋戀愛過程中最難克服的部分是什麼,以及應對措施又是什麼?
  • 2019年離婚大數據解釋真相:好的婚姻中,夫妻是「平分秋色」的
    我是阿鹽,專註解決婚姻情感問題,如果你有疑惑,就來找我。這也從一方面表現出如今人們對待婚姻的態度。隨著社會的發展,老一輩以離婚為恥的思想也逐漸被取代了,如今的人們對於離婚早已經見怪不怪了,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婚姻抱著不敬畏的態度了。在婚姻如此艱難的今天,我們不禁要思考:一段好的婚姻中,夫妻雙方應該是什麼狀態的?
  • 專家支招:如何解決夫妻冷戰
    導語:「我的妻子不理解我,只會大吼大叫」,「我的丈夫永遠像聽不懂我在說什麼」……這樣相互抱怨的次數多了,夫妻之間的爭吵無法避免,甚至會導致戰爭進一步升級。
  • 成因混淆與錯誤歸因
    科學隨想  事物之間的關係往往十分複雜,我們的觀察角度和思考方式常常會對因果歸因產生很大的影響。其中最常出現的一種謬誤就是將統計關係視同於因果關係。  例如,有一個統計數字表明,美國亞利桑那州死於肺結核的人數比其他州多,這是否意味著該州的氣候容易生肺病?其實結論正好相反:亞利桑那州的氣候對害肺病的人有好處!
  • 避免四種錯誤的心理歸因方式
    你對失敗和成功的歸因方式,決定著你的日常生活動機。最近發現一個在心理學上可以嘗試去解決的問題,很多小夥伴不是對很多習慣堅持不來嘛!我也是這樣的,但我堅持下來了。於是,我試著去回顧一下我之前學過的心理學中,關於動機這一章的內容;以下內容主要還是拿我寫作為例吧,至少給我身邊的小夥伴們一起加油的勇氣。如上面所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是堅持每天寫作的,而且越寫越有勁,所以不知不覺就到了100天,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平臺的轉正和原創等,完全是自己寫作的副產品,可以不去關注它的。
  • 什麼是基本「歸因錯誤」?
    這個其實牽涉到心理學一個概念,基本歸因偏差。基本歸因偏差是指人們在考察某些行為或後果的原因時高估傾向性因素(譴責或讚譽他人)、低估情境性因素(譴責或讚譽環境)的雙重傾向。它是歸因理論的一個現象,即人們常常把他人的行為歸因於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
  • 情人之間是愛,夫妻之間是情
    或許愛情和婚姻的關係就是這樣,我們都渴望愛情,我們都渴望我們的婚姻是因為兩個人之間的相愛和深情相惜而結婚,然而,當我們真正走進婚姻之後,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的婚姻裡恰恰最缺少的就是愛情,因為我們婚前的所謂的愛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質,而我們自己也會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而不再是原來的自己——原來,我們認為愛情很美,愛上一個人就是從牽手的那一刻起一輩子。
  • 婚姻中,最傷夫妻感情的,不是冷戰,而是「溫水煮青蛙」
    小暖談情一直在這裡,等風也等你情感導語:我們常說,在感情中冷戰是件很可怕的事情,遇到溝通可以協商解決,但若是你直接拒絕了溝通交流,那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了。感情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需要兩個人不斷磨合性格脾氣的方方面面。
  • 婚姻要愛情還是麵包?《婚姻心理學》:認清這3點,幸福感更強
    所以在婚姻裡到底是麵包更重要,還是愛情更重要呢? 著名心理學家霍妮在《婚姻心理學》這本書中就提到過一個觀點: 「在愛情裡,不能因為感情需要太過盲目,也不能因為物質需求而太過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