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麼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2020-12-06 鮮花暢談歷史

這種觀點,我不知道從何而來,未免吹捧的過了火,郭嘉並沒有像後世說的那般神,甚至長久以來,郭嘉在史料中,都只是有才能的人,而非經世治國的大才。

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史料中,郭嘉的位置。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郭嘉的傳記位於魏書第14卷,在大臣中是第五卷,和程昱等人為一卷,地位甚至不如王朗。

也就是說,在正史中,郭嘉的地位是謀士,並不算是治國能臣。

當然,這並不是對郭嘉的貶低,《三國志》中對郭嘉評價還是很高的:

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這些評價,足以證明郭嘉的能力,但不足以讓郭嘉有後世吹捧的資本。

史上第一個郭粉

郭嘉在三國演義裡的戲份非常的多,絕大多數都是有史料做支撐的。

但一些傳的神乎其神的預言,比如預言孫策被刺殺,被後世的史學家懷疑。

裴松之在註解三國志中,就曾經提到。「然自非上智,無以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襲許年死,此蓋事之偶合。」

裴松之從嚴謹的史學角度進行分析,覺得這僅僅是巧合。

但裴松之作為史官,在註解《三國志》的時候,引用了大量其他史料,也讓人看到了第一個郭嘉粉。

這個人叫傅子,傅子,名傅玄,晉朝大文學家,也通經史,三國志的註解中,裴松之大量引用傅子的文章和觀點,豐富三國志內容。

我敢說,傅玄絕對是一個郭嘉粉絲,很多關於郭嘉的名場面,如「十勝十敗論」以及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三呼郭嘉,都出自傅玄之手。

在傅玄這種鐵粉的努力下,再加上裴松之事無巨細,都要收錄的嚴謹治學精神。郭嘉給後世留下了神一般的存在。也許,裴松之也是一個郭嘉粉。

現代郭嘉粉的偏離

現代郭粉,我覺得以易中天也代表,易中天不僅僅是曹操粉,而且是郭嘉粉,在易中天的渲染下,郭嘉更是鍍上一層金光。

郭嘉粉的群體也開始增加,於是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不死,就無三國」這些說法。

從古到今,都有很多古人粉,傅玄,裴松之都是郭嘉粉,陳壽對郭嘉評價也不低。

這些人雖然是粉絲,依然會冷靜而理性地分析,他們會把大量史料文獻收集,雖然喜歡,但依然理性評說。這樣的粉,才是真愛粉。而現代很多郭嘉粉,未免偏離了正常軌道。

相關焦點

  • 「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是誇大其詞的讚美,還是事實如此?
    在我看來「法正不死,便無三國」絕對是有誇大其詞的嫌疑,法正雖然謀略過人,能給蜀國建立很大功勞,但不見得能幫助劉備統一天下。因為決定統一的兩個因素:人和土地,劉備的蜀國是無法和魏、吳相比的。再有從目前現有史料來看,法正幫助劉備取得蜀地和漢中,本就是執行《隆中對》的兼有荊、益的既定戰略。
  • 遠去的三國,東方的《荷馬史詩》?這是無數士人悲歌至死的時代
    對荷馬的《荷馬史詩》以及《三國》做一個評價,我也只能這樣說:「《荷馬史詩》是時代的英雄,而《三國》則是英雄的時代。」特洛伊戰爭不過是幾年,而三國的混戰跨越了一百多年,期間湧現了一大批的謀士以及忠肝義膽的將士。《三國》中湧現的英雄數量以及質量遠非《荷馬史詩》可比!
  • 郭嘉為什麼能預言孫策的死亡?他是穿越到古代的嗎?
    雖然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周瑜、司馬懿等頂級謀士數不勝數。但是對於他們的各種謀略計策,其實在事後聽聽他的推理,縱使是天馬行空的手筆,至少還是可以解釋的。不過,就郭嘉來說,這個人實在太神奇了,以致於有人懷疑郭嘉和秦始皇等人一樣,是不是穿越到古代的人。
  • 古代最牛的五大奇才,諸葛亮排不上號,前兩名據說已經成為仙人!
    世界上,有無數的人被我們銘記,但還是有那麼些厲害的人遠超其他人,有的人知日月變化,有的人通奇門八卦,有的人懂神仙之道,這些神人令人無限神往。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千年來的奇才,三國中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都沒上榜,而有人據說都羽化升仙了。
  • 世人皆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下一句才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三國時期是一個戰亂的年代,東漢皇室勢力微弱,各地割據軍閥連年徵戰,在經過數十年的不斷戰爭兼併之後,中原形成了吳國孫權、蜀國劉備、還有魏國曹操的三個勢力。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正是半真半假地講述這一段時期發生的故事,讓很多人熟悉這個年代的風雲人物。
  • 郭嘉:輸贏根本不在戰場
    加上東漢末三國處在一個小冰期,氣候逐漸變冷,這些北方地區就更成了苦寒之地。如果曹袁不開戰,誰也不會想往那跑。第三,基礎設施。遼西郡差不多是隔壁右北平郡面積的四倍,右北平郡共有四城,而遼西郡也只有五城。在東漢末年一個如此地廣人稀的地方,我們能指望它村村通公路嗎?拿下來說不定還得投資搞基建,否則守不住。
  • 「三國二十四名將」之評說
    ,據說曾經指著張繡的鼻子罵過,然後張繡憂憤而死,所以把張繡也排除在魏國陣營之外(竊以為只能說曹丕的度量小,其實張繡是間接幫了他的忙,如果曹昂不死的話,接任魏王的八成是曹昂,那就沒有曹丕什麼事了)。,裴元紹想搶趙雲的馬,被趙雲只一回合便斬於馬下,堪稱牛人,但是似乎趙雲沒怎麼攻城掠地,基本上都是在給劉備當保鏢的工作。
  • 很明顯,小蟲子是郭嘉的黑粉,所以做點黑粉該做的事情
    好了,郭嘉第一個破綻來了,說當初郭嘉離開袁紹是因為自己某天裡,掐指一算,或者是看著袁紹印堂發黑,然後覺得袁紹此人性格有缺陷,成不了大事,然後就果斷的棄袁紹而去。 對此只想呵呵,小蟲子從來不相信真的會有人在沒有任何信息的前提之下,
  • 曹操和劉備臨死前,說出了同一人名字,若後代提防,歷史或將改寫
    然而正如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所言的那樣,後人哀之而不鑑之,總會有些人有些事會走上老路,再現歷史的情景。 有趣的是,千年之後,一位叫做黑格爾的哲學家同樣說過一句很類似的話,其意思便是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便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因為歷史上曾經犯的錯誤,後人就算知道以後仍然會犯。譬如說,三國時期曹魏和西蜀兩方勢力,就因一些「錯誤」斷送了天下。
  • 歷史上的張飛外貌究竟怎麼樣的?是和《三國演義》中說的一樣嗎?
    除了中國,另外三國都已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作為世界僅存的文明古國,中國相比於其他國家,更是擁有更加悠遠歷史文化底蘊。從夏商周到元明清,中國的封建社會歷經多個朝代和時代的演變。而其中,雖然三國時期在朝代變更表裡只佔了短短90多年,但其歷史故事、傳說確是流傳範圍最廣,人們最為津津樂道。
  • 賈詡勸阻曹操打赤壁之戰,這是餿主意嗎?曹操聽後會統一天下嗎
    春秋戰國時期、三國爭霸時期以及隋唐起義時期被認為是我國古代史上三個最為混亂的亂世,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這三個時代也是古代史上最群英薈萃的時代。通過小說《三國演義》和陳壽所著正史《三國志》,對於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我們都耳熟能詳,劉關張桃園結義、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等等故事都家喻戶曉。
  • 有人說被五步蛇咬傷,不死也是終生殘疾,到底是真的嗎?
    那麼,與五步斷腸散名字極為接近的五步蛇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被它咬傷是不是真的不死也終生殘疾呢?這個並不一定,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五步蛇五步蛇學名尖吻蝮,它是蝰蛇科尖吻蝮屬下唯一的物種。正如上面的配圖中,所說,被五步蛇咬傷並不是只能走五步,主要是因為被它咬傷毒發的時間很短。
  • 現代人看歷史——曹操如果不死會提前統一中國嗎
    大家好,我是小編焦麗說歷史,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歷史上的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 有人說,秦始皇還沒死,只是被困在自己的陵墓中了,這是真的嗎?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到了統治後期,秦始皇迷戀長生不死之術,聽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島,有「不死之藥」,服後便可「
  • 建安七子之一,和郭嘉曾同一職位,拒絕醫聖而亡,曹丕為其學驢叫
    後來開始愛好歷史以後才知道,原來「蓬萊文章」是形容漢朝的文章多(漢朝曾有人把皇家圖書館東觀,比作道家藏書秘境蓬萊),而「建安骨」是說,當時以曹操三父子,和「建安七子」為首的文章,不流俗於聲色,而是非常的「剛」。相比廣為人知的曹操父子三人(除了曹操和曹植,還有一個有知道是誰嗎?),我對神建安七子的好奇心其實要更重一些。
  • 三國時期十大靈異事件
    玩三國遊戲,知三國歷史。三國(公元184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三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各具特色,充滿生機。三國時期豪傑無數各領風騷一兩年,他們大多是戰死沙場,為國家盡忠,完成了戰士的歸宿,但也有少部分英雄豪傑慘遭橫死,下面來給大家說出來閒談一下。
  • 三國中唯一擊敗過呂布的人是誰?也許這個人不死,三國就不會出現
    所以那個時期出現的大將真的是非常的多,厲害的也不少,但是真正被我們所熟悉的並不多。但是要是說起最厲害的一個人,我想大家心中一定只有一個答案吧。這個人就是呂布,實話實說可以和他好好打一場的人在當時可能都不好找,說打敗他那就更不可能的了,畢竟他可是有三國時期第一武將的名號。
  • 諸葛亮為三國頂尖人才 曹操為何不邀他出山呢
    諸葛亮當時年齡很小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才27歲。而諸葛亮去荊州的時候,年僅16歲。諸葛亮當時只是個小孩子,不出山是很正常的。諸葛亮當時的年齡很小,曹操又有什麼理由邀請他出山呢?諸葛亮當時名聲不顯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許之也。
  • 三國第一聰明之人,若非早逝,司馬懿身首異處!
    中國古代流傳著孔子的一句話,「生而知之者上也」,意思是天生就知道的人最上等,說白就是天賦碾壓一切。這種天賦異稟的天才在中國歷史上如星羅棋布,而天才最多的時代則在三國。比如諸葛亮、曹操等,最傑出的要屬曹衝。曹衝是曹操和小妾環夫人生的兒子,天生聰慧,從小就擁有成人般的心智。
  • 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有那麼小氣嗎?你也不聽聽劉備和蔣幹如何評價
    三國亂世,耗時九十載,這個亂世到底有多亂呢?年年有大戰,根據統計,出動兵力超過五萬人的大戰役,以及超大規模戰役,就有九十餘場。金戈鐵馬,血雨腥風,亂世出英雄不說,民不聊生卻也如曹公詩歌中描繪的那般悲慘:「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