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之南 飛鳥驛站

2020-11-27 南方都市報數字報

    鷺鳥築巢區,一隻白鷺覓食歸來。

    南沙溼地今昔對比。

    鷺鳥築巢區,為搶奪一條魚,兩隻白鷺和一隻夜鷺大打出手,過程持續幾十秒,最終由白鷺獲勝,叼著食物匆忙離去。

    南沙溼地河道,一隻綠頭鴨從水面掠過。

    鷺鳥築巢區,看到成鳥捕食歸來,一隻夜鷺幼鳥張開嘴巴嗷嗷待哺。

    溼地灘涂區,兩隻黑水雞出來覓食。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乘船悠遊於南沙溼地公園,一對鷺鳥在樹上的巢穴旁撲騰著翅膀用銳利的鳥喙向對方進行猛烈攻擊。銜草築巢、孵化雛鳥、餵食幼鳥等景象在紅樹林鳥巢區隨處可見,這時節,早出生的鳥兒羽翼剛豐,開始在笨拙地學習飛翔,它們的體型已與成年鳥無異,只有頭頂的絨毛標識著它們的稚嫩。

    南沙溼地公園位於廣州的最南端,有人稱它為「廣州南極」,又因其強大的生態功能獲得「廣州之腎」的美稱。

    1986年以前,這裡仍是一片荒蕪灘涂。1986年,由當時的番禺政府率圍墾公司員工進行荒地改造,圍海造田,1994年基本成圍。而後,在某個冬天,人們驚訝地發現約有2萬隻紅嘴鷗在此覓食數天。這一壯觀景象讓圍墾公司感到非同尋常,專門找來專家對此進行監測和分析。

    專家們又意外地發現,這片位於廣州之南的人工溼地,竟然位於地球候鳥遷徙路線上。據華南瀕危動植物研究所的專家介紹,正常情況下候鳥群遷徙的時間和路徑是基本不變的,這種固定的遷徙路線俗稱「鳥道」。這樣的鳥道在地球上一共有八條,其中三條穿越中國,南沙溼地公園正好位於第三條鳥道上,這條鳥道上的鳥兒每年在西伯利亞和印度半島之間來回遷徙。

    廣州人第一次發現大量紅嘴鷗時,便希望它們能在此安家。然而,當時苦於沒有樹林,候鳥無法長時間在此停留,吃飽喝足繼續前行。

    此後圍墾公司開始整體規劃,大面積種植紅樹,至1998年,南沙溼地已具雛形。而正是在這一年,人們又驚喜地在此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黑臉琵鷺,這是當時世界僅存2000餘只的珍稀品種。2008年元旦,南沙溼地公園正式對外開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東方白鸛、世界瀕危鳥類——— 黑臉琵鷺也來到南沙溼地棲息。

    這是一個以鳥為本的世界。淺灘區是鳥兒們的飯堂,但是下雨後,水太深了就會有鳥兒吃不到食,公園管理者就會通過閘門將水位調到合適的深度。而水位下降後伴隨而來的水草猛長,也會影響鳥兒們的覓食,於是公園需派人在鳥兒們外出覓食時,悄悄地進入長草的區域進行清理,儘量讓它們不要覺察到人類活動的痕跡。

    根據溼地公園提供的最新監測結果,直至現在,前來南沙溼地越冬的候鳥數量已超10萬,鳥類種類數據已達到152種,南沙溼地已經成為鳥道上的驛站,珠江三角洲難得一見的飛鳥天堂。甚至有些候鳥南飛至此便不再向南,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

    策劃:潘勁松

    統籌:陳軍 譚偉山 陳偉斌

    攝影:南都記者 陳坤榮

    採寫:南都記者 劉軍 通訊員 萬珺

相關焦點

  • 候鳥南歸,廣州觀鳥勝地讓你邂逅別樣的浪漫
    圖片來源:廣州南沙發布先給大家來個小科普:全球候鳥遷徙一共有8條路線,其中有3條貫穿我國境內。這3條遷徙路線為西部遷徙路線、東部遷徙路線和中部遷徙路線,而廣東就位於東部線路的中段偏東地帶。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3月,正好是候鳥遷徙的季節。從北到南、再從南到北的遷徙過程中,為人們提供了絕佳的觀鳥時機。
  • 在廣州飛鳥樂園,遇見最漂亮的鳥兒——巨嘴鳥,真的好漂亮!
    廣州飛鳥樂園最漂亮的鳥--巨嘴鳥,現在你們還好嗎?如果有網友知道廣州飛鳥樂園的開園情況,可以留言告知一下,不慎感謝!
  • 河南首部城市飛鳥紀錄片首播,講述人與鳥和諧共處的鄭州
    大河網訊 9月27日,河南省第一部講述城市飛鳥的紀錄片《飛鳥家園》首次播出。通過「城市飛鳥」這一獨特視角,展示鄭州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碧桂園集團副總裁、河南區域總裁楊海波在談及碧桂園參與製作《飛鳥家園》的初衷時如是說。通過紀錄片讓更多人發現身邊的美好《飛鳥家園》正式播出的前一天,舉辦了紀錄片的首發儀式。
  • 這個冬天,台州百家「愛心驛站」起了大作用
    記者探秘:讓我們隨著交通102.7路家兄妹路小西,探秘愛心驛站的一天 」的「溫情之家」,給他們帶去了民政的關懷。 快來看看在你身邊有哪些愛心驛站吧 台州市福彩「愛心驛站」
  • 為什麼要去廣州長隆飛鳥樂園?什麼稀有動物吸引著孩子們?
    廣州長隆飛鳥樂園,是各種鳥兒的快樂天堂,火烈鳥、紅䴉、東非冠鶴、丹頂鶴、黑天鵝、琵鷺、白鵜鶘等大種群鳥類在,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比如:變色龍。
  • 公路驛站的奧秘
    在國見町公路驛站「阿津賀志之鄉」,負責人中條伸喜有點無奈地說。「阿津賀志之鄉」是我們到日本東北進行調研選擇的第一個歇腳處。  「如今全國都進入人口減少狀態,我們這裡還加上核事故的影響,一些人在地震和核事故後搬走了。地震後這幾年大概每年減少100人,現在就剩9300人左右了。」中條伸喜說。  中條伸喜44歲,生長於國見町。
  • 圭塘河畔 坐看鳥飛鳥宿
    我在對植物學知識漸漸入迷、初步認識一些花草樹木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一大群飛鳥浮雲一般地從我頭頂飛過,最低的鳥兒貼著圭塘河河面掠過,最高處則與30層的高樓屋頂比齊,這些飛鳥,有著朱紅色喙、橙黃色趾、絲光白色的頭和頸、灰色背部和胸腹,以及黑色兩翅和尾巴,現在城市的天空不同種類的飛鳥已不奇怪,但印象中見到如此數量眾多的飛鳥還是第一次。
  • 太陽與飛鳥
    太陽與飛鳥 ■寧肯 《 中國能源報 》
  • 塞爾達森林驛站位置
    森林驛站就在圖中所示的位置,在森林之塔的下方,距離相當近。奧爾汀地區的西南方向,中央海拉魯的東北方向。
  • 全國首個魚類南繁基地在廣州開工
    大洋網訊 昨日上午,全國首個以魚類為主的南繁基地——淡水魚類南沙(南繁)育種中心在廣州市南沙區漁業產業園舉行開工儀式。淡水魚類南沙(南繁)育種中心以國家水產種業南繁為重點,總用地規模約8000畝,總投資預計超過8億元。項目實施後,預計每年孵化草魚、鯽魚、黃顙魚、加州鱸等水產苗種400億尾。
  • 廣州長隆飛鳥樂園除了各種鳥類,這些稀有的動物,也是不容錯過
    廣州長隆飛鳥樂園,是各種鳥兒的快樂天堂,火烈鳥、紅䴉、東非冠鶴、丹頂鶴、黑天鵝、琵鷺、白鵜鶘等大種群鳥類在,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比如:變色龍。
  • 走近科學:揭開大連成群飛鳥自殺之謎
    走近科學:揭開大連成群飛鳥自殺之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3日 15:18 來源:北京科技報   但是,沒想到,這老鐵山竟然成了它們的葬身之地。是什麼原因,讓它們整裝待發的時候,卻突然折翅藍天呢?  這個時候,旅順口區農林水利局的專家,早已聞訊來到了現場。經過現場勘查,他們檢取了死鳥的樣本,準備帶回去,安排實驗室進行解剖檢查。同時,對死鳥的發現地進行消毒,告誡建築工人和附近的村民,嚴禁撿拾死鳥。在他們心裡,始終有一個隱約的擔心:這些鳥到底是怎麼死的?
  • 《稻生一》 生生不息——中國詩歌之鄉白沙洲「隆平文化驛站」掛牌
    這次授牌儀式結合「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白沙洲詩歌之鄉六十周年」慶典,現場賽詩、捐贈、扶貧解讀、健康公益講座和愛心義診,把隆平文化中的知識、環保、科技、健康等理念帶進鄉村,為鄉村振興助力。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白沙洲詩歌之鄉六十周年」與「隆平文化驛站」白沙洲村站授牌現場 又一站,白沙洲「隆平文化驛站」授牌 「村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 「農科驛站」建設成效顯著 東營兩家農科驛站被評為優秀等次
    ,通過開展自評價、預評價、現場考察、綜合評價、結果公示等績效評價評定,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前郭村農科驛站」和「墾利區永安鎮二十八村農科驛站」輛家農科驛站被評為優秀等次,其餘東營市8家「農科驛站」為合格等次。
  • 安納託利亞:​古驛站蘇丹哈尼
    今天的第一站,來到距離孔亞94公裡的古驛站蘇丹哈尼。在塞耳柱時期它是個非常重要的驛站,位居當時商道的心臟地帶,雖然在1278年曾遭大火嚴重損毀,但在重建之後,成為安納託利亞最大而且最壯麗的驛站。蘇丹哈尼古驛站目前是土耳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驛站,其大門在東北向的城牆,高度約13米,整個正面寬度近50米。
  • 一次性飛1.22萬公裡,橫穿太平洋,一隻飛鳥打破肉身耐力極限
    ,據了解,在全球範圍內,已知鳥類多達9000多種,而我國已記錄鳥類有1300種,由於生存環境的差異和進化方向的差異,飛鳥形狀和飛行能力也是千差萬別,例如,被視為飛行速度最快飛鳥的尖尾雨燕以每小時352.5公裡速度飛行,打破了物種速度極限,比大多數動車組還要快。
  • 盤點廣州四大最好玩的動物園 原來全國最好的動物園在廣州!
    對孩子們來說動物園的吸引力一點不比遊樂園少那些或萌或帥的動物總能讓孩子歡喜不已天氣暖和了,冬眠結束了快帶上寶貝去動物樂園玩耍吧拉進人與自然的距離探索森林奧秘激發求知慾望今天視線君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廣州的動物園
  • 原神飛鳥挑戰怎麼玩 飛鳥挑戰bug高分完成技巧
    原神飛鳥挑戰怎麼玩?今天原神最新的飛鳥挑戰活動已經正式開始了,這次活動獎勵豐厚包含了紫色經驗書和原石,還是比較划算的,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飛鳥和魚的傳說
    飛鳥和魚,大自然的精靈。    一個翱翔天際,一個深潛海底,泰戈爾說過:飛鳥和魚的距離,是世上最遙遠的距離。    它們似乎永遠不會相遇,但它們卻一直吸引我們去探訪。    它們飄逸而自在,悠然而舒暢,是的,我們都嚮往過飛鳥的天空,也渴望探尋深海的秘密,這種嚮往,讓人類慢慢地離開家園,走到地球更寬廣的世界中。    因為這種嚮往,我們有了——「旅行」。    飛鳥和魚是引領人類旅行的「嚮導」。暑期中,帶孩子去認識飛鳥,認識魚兒,在飛鳥與魚的世界裡,找到關於天空、關於海洋的夢想。
  • 一口氣飛1.22萬公裡,橫穿太平洋,一隻350克飛鳥打破耐力極限
    1300種,由於生存環境的差異和進化方向的差異,飛鳥形狀和飛行能力也是千差萬別,例如,被視為飛行速度最快飛鳥的尖尾雨燕以每小時352.5公裡速度飛行,打破了物種速度極限,比大多數動車組還要快。一口氣飛行了12200公裡,橫跨太平洋,中途沒發現停留,要知道地球直徑只有12742公裡,也就是說這種飛鳥一次性飛行距離跟地球直徑差不多,很多飛機都不一定能一次性飛這麼遠,打破了肉身耐力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