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生一》 生生不息——中國詩歌之鄉白沙洲「隆平文化驛站」掛牌

2021-01-09 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10月10日訊 (記者 喻亮)高高的長堤,連著廣袤的蘆葦蕩,埦子裡綠樹青藤,稻香魚跳,白沙洲的村民忙碌並歡欣著。「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出生於此的湖南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書記方志輝,走在白沙洲的堤壩下,用鄉音迎著眾人。

10月9日,袁隆平院士助理、「隆平文化驛站」理事會理事長黃崎,湖南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書記方志輝、副所長劉詠紅,湖南日報華聲慈善網副總編輯瞿建波,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總監鄧靈燕、公關經理王煥昭,潯龍河黨建辦公室主任陳靜,益陽日報拓展部主任孫殉華,以及沅江市相關領導來到沅江市共華鎮白沙洲村,為「隆平文化驛站」白沙洲站授牌。現場嘉賓、詩社成員及聞訊趕來的村民近三百人參加了活動。這次授牌儀式結合「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白沙洲詩歌之鄉六十周年」慶典,現場賽詩、捐贈、扶貧解讀、健康公益講座和愛心義診,把隆平文化中的知識、環保、科技、健康等理念帶進鄉村,為鄉村振興助力。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白沙洲詩歌之鄉六十周年」與「隆平文化驛站」白沙洲村站授牌現場

又一站,白沙洲「隆平文化驛站」授牌

「村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伴著秋雨,上午11時許,在方志輝書記的主持下,「隆平文化驛站」又迎來新的一站,理事長黃崎博士給白沙洲村村主任皮紅輝授牌及站長聘書。授牌儀式上,黃崎表示,袁隆平院士倡導「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的發展理念,在白沙洲村設立「隆平文化驛站」,是希望在當地建立一個紐帶和平臺、樹一面旗幟,集中包括農技人員、企業、專家在內的各種社會力量,共同推動鄉村振興。

理事長黃崎博士給白沙洲村村主任皮紅輝授牌

「四海風雲筆下翻,東風萬裡正揚帆。」方志輝引用詩社的一首詩,正切合了今天「隆平文化驛站」授牌的景。作為白沙洲「隆平文化驛站」授牌的牽頭人,方志輝說道:「白沙洲文化底蘊深厚,『隆平文化驛站』的到來,能夠為白沙洲美麗鄉村建設加點火,也能最大限度地感召吸引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為我國的鄉村振興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湖南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書記方志輝發表講話

驛站授牌儀式上,湖南袁隆平叢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向驛站捐贈書籍400本,湖南國稻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捐贈白沙洲村貧困戶現金1萬元,國際稻都投資經營集團(湖南)有限公司捐贈農村移動無線WIFI信號覆蓋設備一套,湖南湘龍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向白沙洲村留守兒童捐贈書包100個,沅江蘆筍產業開發協會向白沙洲村堅持詩歌創作的老同志及支持詩社發展的老書記捐贈沅江特色蘆筍禮盒。

又一村,詩歌之鄉傳承優秀文化

花鼓,聲樂,賽詩,喝彩,白沙洲村村委前,村民和來賓意氣風發,正在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白沙洲詩歌之鄉六十周年」。豐收定節農業長興,總理授牌詩鄉永耀,白沙洲村不僅是一片創作詩歌的魚米之鄉,還是許多文化工作者魂牽夢繞的地方。

白沙洲詩社成員賽詩

「早在1958年,沅江的白沙洲村獲得了國務院頒發的全國『詩歌之鄉』的牌匾,漫漫六十載,白沙洲村民充滿熱情的進行詩歌創作,為村裡的文化發展和經濟建設帶來了極大影響;此次詩鄉和『隆平文化驛站』結合,將為鄉村振興作出獨有的貢獻。」白沙洲村詩社奠基人陳定國說道。白沙洲詩社的建立,陳定國老先生的貢獻最大,作為第一位帶『農』字的作家,耄耋之年的陳定國從事業餘創作65年,一輩子痴心傳承鄉土文化。

青松為何不到,因為精神常在,在陳老的影響下,白沙洲村成立了詩社,帶動村民加入詩社,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沅江之子的方志輝,也受家鄉文化氛圍的影響,作為雜交水稻湘軍勁旅之一的領頭人,為推廣雜交水稻,足跡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並在30多個國家種植雜交水稻;期間,無論遇到多大困難和險阻,他都以白沙洲的精神激勵著自己,並團結與感染著每個團隊成員,以輕鬆、詼諧、樂觀的心態,奮勇向前。

「我受陳老的影響很大,無論是出版袁隆平系列叢書:《稻可道》、《非常稻》、《稻生一》等,還是主編出版《詩鄉》,都受到了家鄉的侵染和薰陶。」方志輝介紹說,受袁隆平老師的教育,他積極投入到鄉村扶貧的大政策中,策劃已久的『隆平文化驛站』又落戶一村,將給白沙洲換新貌,同時期待文化驛站能在鄉村文化振興提供獨有模式。

袁隆平叢書創作團隊的瞿建波(左)、方志輝(右)與袁隆平院士合影

共華鎮上建詩壇,歌贊文明揚國粹。據白沙洲村村主任皮紅輝介紹,白沙洲成立農民創作組以來,有1200多位農民參加詩歌創作,由寫詩歌到寫小說、散文、報告文學、戲劇、曲藝、文藝評論,全村有重點詩歌作者近100人,每年作品在《農民日報》、《湖南日報》、《湖南文學》等報刊發表;築夢白沙洲,詩鄉飄逸,如今的白沙洲村已經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譽為全國「詩歌之鄉」;白沙洲詩社也將一代傳一代,陳定國老人的精神也將生生不息。

「詩歌之鄉」白沙洲村

又一程,「一帶一站」扶貧村村不息

山一程,水一程,為「隆平文化驛站」的推廣,理事會成員和方志輝團隊數下益陽。「隆平文化驛站」作為一個純公益性機構,主要開展農民課堂、莊稼醫院、精準扶貧、美麗鄉村建設、文藝下鄉等公益活動,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文化驛站不僅僅是推廣文化扶貧,而是以驛站為中心,向關聯性強的扶貧方式延伸,如健康、環保、產業、企業等扶貧方式。」黃崎說道。

在扶貧解讀研討會上,方志輝及其團隊成員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呂慧英博士,分享了產業鄉村扶貧的獨有觀點。在解讀「產業興旺與生態宜居二者之間的辯證關係」時,方志輝引用了兩個典型故事開篇,論證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之道,教授村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建設時,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根據產業需求,呂慧英博士作了沅江蘆筍營養健康及精深加工研究進展的講座。

健康知識講座中,國家一級健康管理師、著名慢病管理專家、湖南元一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原軍隊離退休幹部休養所全科醫生袁媚英專程給活動現場村民進行健康講座和愛心義診,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示例,講到運動醫學,並提出「飲食+運動+心理」是健康的基石;最後,袁醫生建議村民每年都要去參加健康體檢,只有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解決初級階段的病症,才能預防重大疾病的發生並且及時醫治。

袁媚英醫生給白沙洲村民進行愛心義診

實施鄉村振興,扶貧要先扶質,還要扶智和扶志。隆平文化驛站的扶貧方式得到了企業和許多地方的青睞,活動當天還有來自企業和益陽市桃江縣的代表前來觀摩和學習。「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傳播科學文化,普及先進農業知識技術,為鄉村振興提供『隆平文化驛站』模式;今後『隆平文化驛站』將以湖南為中心,以驛站為紐帶,在全國範圍推廣,『一帶一站』,村村不息。」黃崎告訴記者。

稻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方志輝認為,「隆平文化驛站」落戶益陽,只是開始,不會是結束;在未來新的徵程中,有沅江的典型模範,「隆平文化驛站」能夠走的更遠,傳播的更廣。

相關焦點

  • 視頻丨 隆平水稻博物館正式開館 袁隆平院士:意義非凡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出席開館儀式並致辭。紅網時刻長沙9月27日訊(記者 鄧正可)9月27日上午,長沙市芙蓉區瀏陽河畔東岸,以「傳播稻作知識,弘揚農耕文化」為宗旨的隆平水稻博物館正式開館,並於每周三至周日向公眾免費開放。
  • 河北這9地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文化和旅遊部官網正在公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河北9地入選,去看看都有哪兒吧!唐山市灤南縣(評劇)灤南文化底蘊深厚,是全國文化先進縣,被命名為中國評劇之鄉、樂亭大鼓之鄉。評劇融合了民歌、秧歌、蓮花落、梆子、樂亭大鼓、灤州皮影等曲調和表演形式創造而成,前身是蓮花落,俗稱蹦蹦戲,為全國第二大戲種,已被列入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
  • 中國·第二十二屆草原文化百家論壇暨科爾沁歷史文化高峰論壇在...
    會議現場 張力軍 攝 4月28日下午,由內蒙古草原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主辦,內蒙古民族大學和內蒙古科爾沁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第二十二屆草原文化百家論壇暨科爾沁歷史文化高峰論壇在內蒙古通遼市隆重開幕。
  • 正商金域世家開篇白沙洲新城序章
    每一顆樹都有著自己的年輪,每一座城市也是。在武漢百年歷史的成長軌跡中,白沙洲佔據著重要的一環;在大武漢戰略版圖的擴張中,白沙洲迎來歷史性的巨變。值此盛時,50強正商以巨匠造物之勢,助力白沙洲鼎禮武漢新格局,一幅新城宏圖已經緩緩開啟。百年積澱,白沙洲時代到來從歷史中走來的白沙洲,每一步發展,都是時光的崇高禮讚。
  • 公路驛站的奧秘
    「阿津賀志之鄉」便由這家企業負責運營。  「阿津賀志之鄉」是國見町公路驛站的招牌。這個驛站有一幢龐大新穎的木造大廳和一個很大的停車場。大廳外面為露天花卉市場,裡面為國見町唯一的農產品及當地土特產直銷店。大廳一端有餐廳和咖啡廳,另一端有「兒童木育廣場」。大廳二樓有一溜房間,其中4間為客房。大廳外有很大的停車場。  「福島縣有33處公路驛站。
  • 寶應曹甸:「慈姑之鄉」慈姑香
    金秋時節正是慈姑生長旺季,我來到「中國慈姑之鄉」——寶應縣曹甸鎮下舍片區。只見那一畦畦、一塊塊、一片片碧綠的慈姑,秋風吹過,滿田的慈姑葉便會發出「沙沙沙」的響聲,那一朵朵茉莉似的慈菇花把「慈姑之鄉」點綴得更加美麗。 寶應種植慈姑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明代《隆慶志》《萬曆志》、清代《康熙志》《道光志》以及《民國志》的物產種類中均有慈姑種植的記錄。清代被列為朝廷貢品。1979年版的《農業辭典》列下舍慈姑為地方優良品種。
  • 中國年桔之鄉,北回歸線上的龍門縣,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她是中國最美縣域,也是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2018年被評為廣東省旅遊強縣;北回歸線從這裡穿過,賦予了這片土地獨特的山水人文,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因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等得天獨厚的的條件,這裡因盛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龍門年桔而被譽為稱為中國國年桔之鄉。
  • 從「螢石之鄉」到「中國瑩石文化之都」武義走過了怎樣的歷程?
    我縣素有「螢石之鄉」美譽,螢石蘊藏量為全國各縣之最,約4000萬噸,是全國最早開採和利用螢石的地區,螢石開採歷史可追溯到民國初年。前不久,我縣又被中國禮儀休閒用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瑩石文化之都·武義」稱號。從「螢石之鄉」到「中國瑩石文化之都」,武義走過了怎樣的歷程?  螢石之鄉  眾所周知,「世界螢石在中國,中國螢石在浙江,浙江螢石在金華,金華螢石在武義」。
  • 中國稻在世界的傳播和影響
    一、稻在世界的傳播稻自中國原產地在公元前25世紀傳至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公元前25世紀傳入印尼、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公元前23世紀進入朝鮮,公元前15-9世紀傳播至大洋洲玻里尼西亞島嶼,公元前5-3世紀傳入近東、再經巴爾幹半島於公元前傳入匈牙利(羅馬帝國),公元前4世紀傳入日本,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大帝帶入埃及,7世紀越太平洋往東至復活節島
  • 當詩歌可以種植,詩意生生不息
    (聯邦走馬供圖)■本報記者 許暘以蔬菜花卉命名的詩歌,除了印在紙上被一行行念出來,還能撒播到土地裡生長出來。眼下,一部可以種植、免費贈閱的詩集點燃了文學與園藝交集的火花,正引發讀者追捧。整部詩集包括加利福尼亞原生花、夏斯塔雛菊、金盞花、香雪球皇家毯4種花卉詩歌和歐香芹、小南瓜、胡蘿蔔、生菜4種蔬菜詩歌,以及1首寫成詩歌的種植方案。布勞提根將詩歌、藝術、設計、植物、分享的理念集中到《請你種下這本詩集》中,並在封底印上「這本書是免費的」。閱讀不再是單純的文字審美,還可以收穫觸碰泥土水分、親手栽種的體驗。
  • 第六屆中國詩歌春晚穿越平江兩千年
    2020年1月16日,2020第六屆中國詩歌春晚在平江縣影劇院隆重開幕,晚會主題是「華文春韻·平江有條汨羅江」。平江有「中華詩詞之鄉」的美譽,同時境內汨羅江也是「屈原」和「杜甫」魂歸地,有「一江兩詩人」之稱,也因此被已故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譽為「藍墨水的上遊」。
  • 生活,生而不息,生生不息
    鮭魚的回流,是對生生不息最好的詮釋。它們歷經萬裡,越過重重生死抗爭,只為新生命的付出。每一個生命的出現都有困難重重的阻礙,甚至是生死相搏的付出。每一種光鮮亮麗的生活都有忍辱負重地前行,更或是生死相拼的努力。劫劫長存,生生不息,寧極深根秋又春。生,會不息!生,生不息!願每一個生命不負韶華,生生不息。
  •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楊克點評卓爾集團董事長閻志的詩歌
    高端 純粹 唯真 創新閻志:現任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 卓爾智聯集團 (HK.02098)董事會主席、中國通商集團(HK.01719 )董事會主席 、漢商集團董事長,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 深挖吉林地域文化元素,原創動畫短片《生生不息》獲大獎
    &nbsp&nbsp&nbsp&nbsp「這部作品以松鼠一家為主線刻畫了四季分明的自然界中各種生命間的和諧與共生,表現了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道,象徵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拼搏向上的民族精神。」吉林藝術學院動漫學院副院長、動畫片《生生不息》主創史國娟教授說。
  • 四川省十大詩歌之旅線路發布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作家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詩歌節,於2020年11月1日晚在四川省成都市開幕,11月7日在重慶市閉幕。中國詩歌節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作家協會聯合省級地方人民政府主辦的國家級文化活動,是目前國內最高規格的詩歌藝術盛會。記者從四川省文旅廳了解到,四川省十大詩歌之旅線路也正式發布。
  • 稻盛和夫: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靈魂的修煉
    在稻盛和夫看來,真正塑造人格的並非天資和學歷,而是所經歷的挫折和苦難。人生的閃光點,無一不是在困境中錘鍊而成。 越是困難的時候,特別是人生、事業陷於低谷時,越要堅守內心的光明,在事上磨鍊心性,覺悟人生。 「事上煉」這一理念,正如稻盛和夫所推崇的王陽明先生所倡導的:越是磨難處,越是修心時。
  • 溫州塾優秀塾生「周賽珍」分享《我對稻盛哲學的理解及其實踐》
    瑞豐控股集團總裁周賽珍作為溫州塾優秀塾生分享了《我對稻盛哲學的理解及其實踐》。瑞豐集團總裁周賽珍分享中講到第27屆世界盛和墅大會上稻盛先生寄語:以後大家必須自己進行自問自答,把學到的東西進一步深化和實踐。瑞豐控股集團從一家街頭油漆店發展為華東地區塗料行業的龍頭企業。
  • 「中國恐龍之鄉」贛州,真真用實力說話
    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有著「中國恐龍之鄉」的稱號2017年3月31日,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在北京召開贛州市申報「中國恐龍之鄉」評審會。評審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贛州符合中國化石之鄉評審標準,同意授予「中國恐龍之鄉」稱號。
  • 駱越玉研究基地遺產日在平果市正式掛牌
    古駱越水流域是我國玉文化的發祥地,這一千古之謎隨著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平果市駱越玉研究基地的掛牌而正式解開。2020年6月13日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日,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以駱越玉研究基地掛牌儀式拉開了紀念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日的序幕。
  • 糧油類公司貨源充足 隆平高科早稻品種多數清庫
    (原標題:糧油類上市公司貨源充足 隆平高科早稻品種多數清庫-證券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