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買基金的時候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
「想買基金,發現基金還分場內版和場外版,選哪個比較划算?」
那麼,海狸今天就和大家說說:場內基金和場外基金,如何選擇?
01 場內VS場外
一般來講,「場」通常就是指交易所。
對於國內的基金來說,這個「場」一般特指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就是俗稱的滬市和深市。
簡單點說:
場內,意味著在證券交易所裡進行交易。
場外,意味著在證券交易所之外的地方進行
這其實是交易地點上的區別。
過去,網絡沒有這麼發達,場內交易是需要去證券交易大廳進行操作,或者是打電話給交易所的交易員,讓他們進行操作;而場外交易,一般是去銀行進行操作。
如今,無論是場內交易,還是場外交易,都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操作,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投資了。
02 場內基金 VS 場外基金
場內基金:在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基金,和股票一樣,可以用股票帳戶買賣交易。
比如ETF和LOF就是最常見的場內基金。
簡單點說:
場內基金,絕大多數情況是從其他的投資人手上,買TA轉手的基金,這樣類似於從二手市場買賣基金。
場外基金:就是不能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可以從基金公司、證券公司購買,用基金帳戶能買到的基金,都屬於場外基金。
當然,許多叔叔阿姨喜歡通過銀行櫃檯去買,這些基金也是場外基金。
簡單點說:
簡單點說:場外基金,是一手市場買基金——直接從基金公司手裡買。
基金公司發行基金後,我們可以向基金公司買入(申購)/賣出(贖回)。
PS:場內場外代碼相同的基金,叫作LOF基金,也被稱為上市型開放式基金。這種形式的基金,可以從場內來投資,也可以從場外來投資。
03 場內交易VS場外交易
1)交易機制
場內:有兩種交易方式——買賣和申贖
申贖是按照基金淨值來操作的,是直接與基金公司進行的交易,沒有溢價或折價的風險。
場內買賣還可以是投資者與其他基金持有者互相買賣來交易基金。
場外:只有一種交易方式——申贖
買賣和申贖是有區別的。
所以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如果不太了解場內基金的交易規則,可以「從場外渠道進行申購」來投資基金。
注意:
場內買賣實際上就是散戶與散戶之間進行的交易。
既然是散戶,有的時候就會出現一些不理性的行為,導致場內買賣的價格過低或者過高。
例如,2015年股災的時候,很多場內基金的折價率高達5%~10%,而大牛市的時候也有可能出現5%~10%的溢價。
另外,目前國內很多場內指數基金的買賣交易量比較小。
例如基本面120、深證紅利ETF等不錯的品種,之前場內買賣的交易量只有一天幾千元或者上萬元,流動性比較差。投資者在投資的時候需要注意。
總之,在場內通過買賣的方式進行交易,我們需要考慮基金的溢價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關於這些風險的具體分析可以參考《指數基金投資指南》一書。
2) 交易費用
場內:各家不同,目前一般在萬分之三。
場外:一般混合基金、股票基金相對較高,目前一般在1.2%~1.5%。
注意:
場內交易費用一般低於場外的交易費用,但金額小的話,絕對差別並不大。
3)可購買的基金範圍
場內:特定種類的基金,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場內基金有三類:LOF基金、ETF基金和封閉式基金。
PS
LOF基金:
上市型開放式基金,既可以在場外進行申購和贖回,也可以在場內買入和賣出,是通過託管機制將場外與場內市場聯繫在一起的開放式基金。
ETF基金:
又稱為交易所基金,也就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開放式指數基金,代表的是一攬子的股票組合,其淨值走勢與所追蹤的指數是基本一致的。
場外:絕大多數基金都能買。
比如,所有的開放式基金,包括LOF基金和ETF聯接基金,還有很多主動管理型的基金。
4)投資門檻
場內:購買最少100份
場外:購買金額沒有限制
5)是否支持定投和分紅方式場內:不支持定投。以現金方式分紅,也不支持紅利再投資。場外:支持定投。以現金方式分紅,支持紅利再投。
6)購買途徑
場內:證券交易所
場外:銀行、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第三方基金平臺
7)買賣價格
場內:交易者相互買賣形成交易價格
場外:交易日結束後計算出的基金淨值
04 場內和場外基金,應該怎麼選?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可能沒有精力或者沒有辦法識別場內的折價溢價風險,那麼比較適合的就是「從場外渠道進行申購」來購買基金,簡單,也更加省心。
#指數基金怎麼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