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依靠的是一顆熱愛嶺南的心,一顆真誠地辦好教育的心,無論我們處於貧困還是富有之中,無論我們是在壓力下篳路藍縷,還是在春風中厚積薄發,只要我們堅持這顆心去支持嶺南的發展,嶺南一定會越辦越好」。
——伍沾德對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執行委員會的致辭
11月19日,香港美心集團發表訃告稱,香港知名企業家、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伍沾德已於10月29日辭世,享年98歲。同日,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也發出訃告,緬懷該學院董事會的首任主席(生前仍為董事及名譽主席)。
伍沾德領導香港美心集團幾十年,他曾向媒體表示,創立美心「完全是出於一份民族自尊心」。1980年,伍沾德在長女伍淑清的協助下創辦了中國內地「001」號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由此被譽為「新中國中外合資第一人」。
他熱心教育,成功推動了原嶺南大學以二級學院形式在廣東中山大學之內復辦,並在20多年間發動校友及社會愛心人士,先後為中山大學捐建了包括嶺南堂、伍沾德堂、伍舜德圖書館等「地標」在內的10座大樓,重修了乙丑進士牌坊、榮光堂等歷史建築。直至近年,近百歲高齡的伍沾德還出席中山大學校園活動,備受學子愛戴。
出於民族自尊心創辦美心集團
公開資料顯示,伍沾德祖籍廣東臺山,於1923年出生在美國,隨後跟隨母親回歸祖國,先後在嶺南大學附屬小學、中學讀書。1943年升入嶺南大學之後,他隨學校從廣州遷往香港,1947年畢業,此後留在香港發展。
短暫的大學生涯給他留下了畢生難以磨滅的印跡,不僅令他結識了終生伴侶李玉珍(伍李玉珍),還有未來的創業夥伴。在嶺大求學期間,伍沾德和幾個同班同學見學校夥食商突然加價,便自行組織經營夥食,一學期下來,為同學們節省了近三分之一的花費。
1956年,伍沾德與其兄伍舜德(2003年去世)在香港中環連卡佛大廈開設了第一間美心西餐廳。他曾回憶,創立美心「完全是出於一份民族自尊心」。在當時的香港,兄弟二人多次因工作需要到香港著名的「新巴黎」法國菜餐廳就餐,每次都被安排坐在牆角靠近洗手間的位置,他們曾向餐廳老闆抗議,但老闆認為華人消費力不如外國人,拒絕更改座位。這種差別對待,讓伍沾德和伍舜德決定創辦一家中國人不會被歧視的西餐廳。經過多年奮鬥,如今的美心已成為亞洲最具規模的餐飲集團之一,業務遍及中國內地及東南亞。美心集團在訃告中特別提到,作為集團共同創辦人、名譽主席的伍沾德擁有遠大的理想,敢於承擔,對飲食業充滿熱誠,成就了集團一個又一個裡程碑。
在港創業的同時,伍沾德還關注家鄉的發展。1979年,中美兩國籤約通航之際,由於中途不停站,飛機上如何供餐成為一道難題,當時中國內地還沒有能提供合格航食的企業。伍沾德與其長女伍淑清商議後,決定用個人擔保投資與中國民用航空局合作,自籌資金購買設備,於1980年5月1日成立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這是中國自1954年以來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從此拉開了內地大量引進外資的序幕。
推動設立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伍沾德在扶持內地教育、公益等方面,也傾注了大量心血。
伍沾德曾多次回憶,母校嶺南大學的教育,尤其是「Education For Service」(作育英才,服務社會)的宗旨對自己影響至深。在嶺大拆分歸併至中大、華工、華農等學校之後,他和不少資深校友一直希望承繼母校良好的教育傳統,在內地恢復辦學。
1988年,經伍沾德等嶺大校友共同倡議,由中山大學領導提議、國家教委批准,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正式成立,層級上是中山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而內部設有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負責監督學院落實戰略規劃等,並幫助籌款。自此,該院成為我國教育改革中罕有的「大學中的大學」,大大激發了高校的辦學活力。
嶺院董事會成立後,伍沾德出任了第一屆董事會主席,1994年卸任後續任董事,生前仍為董事及董事會名譽主席。據學院介紹,20多年間,在他的組織聯絡之下,董事會成員、校友和社會愛心人士一共捐建了11座校園建築,其中包括黃傳經堂、林護堂、黃銘衍堂、嶺南堂、伍舜德圖書館、伍沾德堂、教授住宅大樓(蒙恩樓、李蕙荃樓及鄺錫坤許美娟伉儷樓)、葉葆定堂及嶺南MBA中心等,學校的辦學經費、硬體設施得到了根本改善,並重修了校內歷史建築榮光堂,以及超泉、乙丑進士牌坊等。在捐建伍沾德堂等校舍之外,伍沾德及夫人伍李玉珍還設立了每年頒發的「伍沾德伉儷傑出服務獎」,並連年在畢業典禮上出任頒獎、致詞嘉賓,以激勵和關懷學生。
除了廣東中山大學,伍沾德及家人也曾先後向五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及清華大學捐資,以建設教學場所和獎勵學生,在廣東臺山家鄉捐建了少年宮、圖書館、新聞中心、愛嬰醫院及農業科技推廣中心等基礎設施。據不完全統計,40多年以來,伍氏家族為內地的教育、文化事業捐資超過2億港元。
2001年,伍沾德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以表彰其長期在公共事務及志願工作中擔任領導角色;2009年,他獲得了代表更高認可的「金紫荊星章」。
女兒伍淑清亦為愛國愛港人士
伍沾德的愛國愛鄉之情也澤傳後輩。
2018年,伍沾德長女、被外界稱為「美心大小姐」的伍淑清在採訪中談起首創內地合資企業時表示,「我覺得這一生中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可以配合國家的改革開放。我們中國人不可能給人家瞧不起自己,黃皮膚的人,都應該走向全球,跟大家共同平等互利,大家可以共同配合做事情。」
去年「修例風波」期間,71歲的伍淑清多次公開為香港發聲,勸誡年輕人不要被反動勢力蠱惑。2019月9日9日,她還以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監察顧問身份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2屆會議,向世界說出真實的香港,譴責暴徒暴力。隨後她受到一些亂港分子的惡毒攻擊,她則表示,「有些事現在必須做,不然良心上過不去。」
伍淑清認為,香港很多社會問題的根源都源自於教育,因此她在教育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從幼兒園開始就要讓學生懂得自己是中國人」。在伍淑清創辦的學校,校歌一定是中文的,學生要懂得普通話和廣東話,她希望學生做到「立足香港,背靠國家,走向全球」。
2020年5月,伍淑清當選「2019年感動中國人物」,她也是10位獲獎人中唯一一位港人,頒獎辭評價其有「超越港島的遠見,不讓鬚眉的擔當」,指其「愛青年,更愛香港,是美心,更是良心」。
採寫:南都記者 餘毅菁 侯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