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學|每一幅歐洲畫作背後的甘旨肥濃

2020-12-05 Endemonia美學

藝術是人類創造視覺、聽覺或表演藝術品的活動,充分表達作者的想像力、概念性想法或技術技能,在欣賞藝術畫作的時,不僅僅只是貪圖表面的美麗,而應是關注它們內在的美麗或情感力量。

The Dancing Class

「舞蹈課」是法國畫家埃德加·德加(EdgarDega)於1874年創作的油畫(84x77釐米),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這幅作品及其在巴黎奧賽博物館的衍生畫作,代表了德加對舞蹈主題最具野心的寵愛。大約有24名女芭蕾舞演員和她們的母親在等待一名舞蹈演員為她們的考試作出評價。著名的芭蕾舞大師朱爾斯·佩羅主持了這個班。想像中,這個場景發生在舊巴黎歌劇院的一個排練室裡,最近被燒成了灰燼。在鏡子旁邊的牆上,羅西尼的吉勞姆·泰爾的海報向歌手讓·巴普蒂斯特·法爾致敬,後者委託其創作了這幅畫,並將其借給1876年的印象派展覽。

Battle Of Cesme At Night

「夜晚的埃斯梅之戰」是俄國畫家伊萬·艾瓦佐夫斯基(Ivan Aivazovsky)創作的油畫(193x180釐米),1848年完成,現藏於克裡米亞費奧多西亞的艾瓦佐夫斯基國家美術館。它描繪了1770年7月5日至7日在俄土戰爭(1768-1774年)期間,阿納託利亞西端和奇奧斯島之間的區域,即當時奧斯曼帝國和威尼斯共和國之間的一系列海軍戰鬥的發生地,在伊灣附近和伊灣發生的切斯梅海戰。這是1769年奧爾洛夫起義的一部分,是後來希臘獨立戰爭(1821-1829)的前兆,也是奧斯曼人對俄羅斯進行的一系列災難性艦隊戰鬥的首發。

The Old Guitarist

這是畢卡索在巴塞隆納工作時,創作的老吉他手,這是他最難忘的作品之一。在他的藍色時期(1901-1904年)繪畫中,很典型的一幅畫作,當時畢卡索把自己局限於一種冷酷的單色藍色調色板中,以色彩明快的形式,以人類苦難和異化的情感和心理為主題,這些主題恰恰與象徵主義文學吻合。畢卡索對這位老吉他手的描繪,映射了人類苦難。彎下腰來,目不轉睛的老人把他那把又大又圓的吉他握在身邊;它棕色的身體是這幅畫唯一的色彩變化。這位盲人音樂家的細長、稜角分明的形象與這位藝術家對西班牙藝術史的興趣有關,尤其是這位偉大的16世紀藝術家El Greco。然而,從個人角度來看,這幅圖像反映了22歲的畢卡索對被壓迫者的同情;他知道貧窮是什麼樣子。從這個時候起,他的作品描繪了社會的貧困、病態和被遺棄者的痛苦。

View Of A Steep,Rocky Coast at sunset

這幅1883年日落時的海景以強烈的色彩和深入的空間感為特徵,儘管19世紀的俄羅斯亞美尼亞畫家伊萬·艾瓦利夫斯基想努力放射這幅作品中的浪漫主義精神,但卻仍能感覺到畫裡明顯的戲劇現實主義。對他來說,繪畫不僅僅是用畫筆和顏色把一個場景轉移到畫布上,而是一種對自己回憶的表達。藝術家曾經描述過這一過程,特別是與當前作品的強度有關:「衝擊波的力量不能僅用筆觸來表現:在閃電、風或衝擊波中繪畫是不可想像的。為了呈現這些效果,藝術家必須能夠精確地回憶它們,並用它們來增強他的繪畫效果,就像他對光和影的印象一樣。一個只模仿自然的畫家將永遠是這種技巧的奴隸,手腳被束縛著。

The Kiss

《吻》是義大利畫家弗朗西斯科·海耶茲(Francesco Hayez)在畫布上創作的油畫(112x88釐米),於1859年完成,現藏於米蘭的皮納科特卡·迪布雷拉(Pinacoteca di Brera)。這一場景被放置在中世紀的背景中,描繪了兩個年輕的戀人正在熱吻。由於其強烈的情感衝擊、優美的風景和強烈的民間價值(畫布上也充滿了政治典故、愛國之愛和與義大利外國統治者的鬥爭),這件藝術品被認為是義大利浪漫主義藝術的頂峰。這幅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轟動了當時的藝術界,以至於海耶茲把它複製成了另外三本,兩本之間有細微的變化。

Cupid And Psyche

丘比特一向被人們所熟知,而他的女伴卻一直隱姓埋名。丘比特和普賽克是由安東尼奧·卡諾娃創作的一個非凡雕塑,1787-1793年製造,現藏於巴黎的羅浮宮博物館。這幅作品以一種微妙而精緻的情色描繪了丘比特和心靈在接吻前的瞬間,由身體的姿態和彼此凝視的目光所預先透露出來的甜蜜:他們的嘴唇,雖然非常近,卻仍然沒有結合。他們青春期的身體,以精緻的新古典主義解剖學完美為特徵,完全赤裸著,除了一塊遮蓋心靈裸露的窗簾。

Sunlight in the Blue Room

安娜·安切爾用室內的燈光和色彩營造了一種安靜、沉思的氣氛。她對畫作有著不同常人的敏感性和色彩天賦。《藍色房間的陽光》是她最傑出的作品之一,有著許多藍色的陰影,陽光透過窗戶照射進來。它描繪了安娜的女兒赫爾加在她祖母的房間裡編織。她背對著觀察者,孩子正忙著鉤針。儘管這幅畫的主題是日常的,但它還是以其藍色的陰影和它所傳達的寧靜感,成為安娜·安切爾最迷人的傑作之一。她在這裡使用了陽光的對比和盆栽植物的輪廓,牆壁和地板上的窗戶橫杆。她的配色方案是基於對比鮮明的藍色牆壁和室內裝飾和黃色窗簾,這種效果又坐在窗前的女孩的藍色工作服和金色頭髮中得到了複製。

看似平淡的每一幅畫背後都有他們都辛酸苦辣,更是有著作者將心體想法赤裸面世的意義,那些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感,卻在每一幅作品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圖片摘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神經美學:藝術的秘密就在大腦
    它利用神經科學揭示的視覺規律、元素和語法,來解釋和說明藝術欣賞和藝術創作背後的原則和規律,特別是藝術家如何利用(往往是不自覺地)人腦的一些認知機制來進行創作富有震撼力的藝術作品。神經美學把藝術看成是視覺經驗,它既關注藝術欣賞,也關注藝術創作。
  • 藝術中的美學直觀與美感享受——胡塞爾現象學美學
    現象學美學是用現象學的方法解釋美學問題,以及為美學建立形象學基礎的一種美學思潮。現象學是20世紀西方的一種哲學思潮,其創始人是德國哲學家胡塞爾。胡塞爾是猶太族後裔的德國哲學家,先後在德國哈雷、哥丁根和弗萊堡大學任教,1938年病逝於弗萊堡。
  • 淺談諾蘭電影裡的藝術美學
    搞不懂《信條》中的物理學知識沒關係,我們還可以從藝術角度,和朋友暢談一番關於諾蘭的電影美學。弗朗西斯科·戈雅,是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他出生於西班牙的薩拉戈薩。在他的一生中,皇室、宗教、戰爭、失聰……種種充滿戲劇性的命運,使得他的畫充滿了奇思妙想,風格奇異多變,能夠同時駕馭諷刺和優雅的題材。
  • 張大千好友家人向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捐贈其畫作
    張大千好友家人向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捐贈其畫作
  • 達文西十大詭異的畫,蒙娜麗莎的背後有外星人
    達文西是人類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全才,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而他流傳下來的畫作每一幅都被人研究至今,其中的各種謎團縈繞了人們數個世紀,光是一副蒙娜麗莎就讓無數人淪陷其中,在達文西十大詭異的畫中,每一幅都是傳世佳作,每一幅畫的背後都藏有驚人的秘密。
  • 一起玩一場畫作解謎遊戲!藝術中的地理探索與夢幻之旅
    當你在看一幅畫的時候,是習慣匆匆一瞥,還是會細細循著脈絡挖掘它隱藏的秘密?在小說《達·文西密碼》中,作者借其中人物之口對《蒙娜麗莎》、《達·文西自畫像》以及《最後的晚餐》的顛覆性解讀相信讓不少人都感受到了解析畫作的魅力與樂趣。
  • 科學家利用歐洲核子中心的粒子探測器鑑定文藝復興大師畫作
    研究人員藉助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的粒子探測器,幫助藝術界揭開了遺失已久的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拉斐爾的一幅畫作的秘密。這個專家組用於判斷的關鍵信息,就來自由歐洲核研究組織設計的晶片組成自動X射線掃描儀。研究者花了三天的時間掃描這幅畫作,得到不同波長X射線的11張高解析度圖像,為專家研究畫作提供了精確的信息。研究者表示,這種掃描設備不僅可以掃描很大的畫作,像這幅畫,有2平方米這麼大,也可以掃描形狀不規則的物體,比如雕像。
  • 臺灣3D玻璃畫 特色藝術文創
    不可否認,藝術收藏存有一定門坎,精品少,價位高,且需要美學品鑑的專業眼光。藝術家的第一手創作只此一件,擁有者自然幸運無比,但如何分享給更多藝術愛好者,以「另一種形式」融入生活美感,讓大家得以輕鬆擁有、愉悅欣賞;再者,如何使這另一種形式既不影響原作市場價值,又能彰顯自身文化特色,這些都是藝術傳播人思考的課題。
  • 歷史:Edward Hopper,他畫作背後的真實靈感!
    歷史:Edward Hopper,他畫作背後的真實靈感!不乏與紐約密切相關的藝術家。但是在眾多受到我們城市啟發的畫家中,也許沒有人比愛德華·霍珀有更持久和更深刻的關係,尤其是格林威治村。Hopper幾乎在整個成年期間在格林威治村生活和工作,並從周圍環境中汲取靈感。他很少畫出完全一樣的場景,而是專注於傳達情緒或情感的元素。
  • 打破,重塑,usmile突破性定義現代電動牙刷美學
    這些年來,我們也看到usmlie也在持續探索實用性與美學之間的和諧統一。其中,usmile與LV設計師合作,打造出了LV設計師聯名款,可謂是品牌重塑產品美學的典範。設計師從現代藝術流派孟菲斯派獲取靈感,選取貴族橙為主色調,並添加多種明亮色系,強烈的色彩碰撞,給人時尚荒誕之感。
  • 聯名LV設計師:usmile如何玩轉產品美學?
    對產品美學不斷探索的背後,其實也隱藏了一套usmile對品牌洞察的完整邏輯。用藝術的力量  跨界詮釋品牌內涵藝術是更好的與消費者對話的方式。usmile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合作,推出「大都會X usmile大師系列」,通過將藝術家莫奈的經典畫作與圓罐設計完美融合,把不朽的印象藝術帶入生活,打造出精華小水庫,給消費者極致的審美享受。
  • 科學和藝術「相逢」:培養皿裡「種」出「蒙娜麗莎」畫作
    這些馳名中外的藝術畫作,不僅可以用筆畫出來,還可以在培養皿裡面「種」出來。  近日,瀋陽藥科大學舉辦了微生物藝術設計大賽。參賽選手們以培養基為畫板,以牙籤做畫筆,蘸細菌做顏料,藉助微生物實驗技術,用細菌在培養基平板製作圖案,創作出了一幅幅創意十足、色彩斑斕的「藝術細菌」畫作。  這是科學和藝術的一場「相逢」。
  • 深度洞察年輕消費一代,usmile重新定義產品美學
    這些年來,我們也看到usmlie也在持續探索實用性與美學之間的和諧統一。其中,usmile與LV設計師合作,打造出了LV設計師聯名款,可謂是品牌重塑產品美學的典範。設計師從現代藝術流派孟菲斯派獲取靈感,選取貴族橙為主色調,並添加多種明亮色系,強烈的色彩碰撞,給人時尚荒誕之感。
  • 網絡小說與《十日談》,男人與女人,畢卡索立體畫作背後的意義
    這也正是當年昆德拉在其《小說的藝術》裡談論到的,若是今日的小說還像數百年前的小說一樣,只是把裡面的馬車變成了當下的汽車,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把汽車變成了超光速飛船的話,那麼如昆德拉所言,不僅是歐洲的小說死亡了,恐怕連全世界的小說都要死亡了。因而,我們說,幸好我們有喬伊斯,有伍爾夫等等。繪畫亦是一樣。
  • 「黑」在中國美學中,是藝術技巧的挑戰者
    黑色作為一種非彩色的顏色,在藝術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比喻、是構圖介質、也是藝術技巧的挑戰者。▲「最後的未來主義展覽0.10」上的馬列維奇作品,1915年「黑」在中國美學中具有豐富和獨立的含義。在中國繪畫中有「墨分五色」的說法。所謂「五色」,即黑的五個層次,體現了藝術家對單一事物觀察時的獨特角度。除此之外,黑也在哲學層面上扮演著主角的位置。
  • 世界歷史上最昂貴畫作
    世界上最昂貴的畫作通常陳列在歐洲和美國的畫廊和博物館裡。這些畫作如此珍貴,以至於藝術愛好者在拍賣時願意花費數百萬美元。通常情況下,一幅畫的價值取決於它的年齡和背後的藝術家。因為它們是由文森特·梵谷或巴勃羅·畢卡索等世界著名藝術家所畫,就花費了數百萬美元。雜技演員和年輕的花衣小丑這幅畢卡索的畫作以3850萬美元的原價售出,成交價為6940萬美元。
  • 藝術玻璃典範---哥凡尼冰晶畫
    生活品質的提高,加上人們對所處環境的苛求,導致藝術玻璃在裝修領域越來越有市場價值。大多數人喜愛藝術玻璃,正是因為它炫彩夢幻的美。普通的藝術玻璃是在白板玻璃上面直接進行繪製,這就需要操作者具有紮實的美術功底,且施工周期漫長。除此之外,直接上色的玻璃畫顏料極易褪色,保存時間短暫,往往在買回家後不久就失去了原有的光鮮,特別是沾上了水漬定會讓整張玻璃畫面目全非。而哥凡尼冰晶畫有別於此類製作方法,不但產品施工周期短暫,無需任何美術功底;經銷商需要的只是一臺簡易的電腦,採用核心技術工藝,免去了刷漆塗料的繁瑣程序,一次就可成型。
  • 圓桌|從中日傳統版畫到丟勒畫作背後,東西方藝術交匯的邏輯
    展覽前夕,由上海美術學院主辦的「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國際論壇」從多個角度講述東西方藝術背後文化的交融,從中可以找到文化交流的軌跡以及促進世界文化發展的脈絡。「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刊發論壇發言,此次論壇試圖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尋找自身文化定位。
  • 不遜色「麥田怪圈」 「稻田畫」背後的創意美學
    在網友們的討論中,都充滿著對於村民們的讚嘆:「村民們真有才」,「藝術來源於生活」。視頻截圖這樣在稻田裡做的畫,又被稱為「稻田畫」。事實上,這不是稻田畫的第一次亮相。前段時間刷遍成都人朋友圈的熱搜#雙流機場旁有隻大熊貓#,就是稻田畫的代表之一。
  • 計算美學前沿速遞:用資訊理論「重新發現」風景畫藝術史
    ,是藝術史、美學和文化研究的核心問題。以繪畫為例,繪畫在人類表達中扮演重要角色,繪畫藝術的演變,伴隨著與習俗、社會互動、歷史進程的複雜相互作用。我們可以從藝術家的代表作品中捕獲到宏大敘事,但難以客觀評價。由於數據缺乏,以及定性分析在藝術史中長期佔統治地位,人們對繪畫藝術始終缺少定量的理解。這就引發出問題——繪畫中是否存在超越文化和時間的設計原則?這些原則是怎樣演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