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的美學直觀與美感享受——胡塞爾現象學美學

2021-01-15 人文使者

現象學美學是用現象學的方法解釋美學問題,以及為美學建立形象學基礎的一種美學思潮。

現象學是20世紀西方的一種哲學思潮,其創始人是德國哲學家胡塞爾。

胡塞爾是猶太族後裔的德國哲學家,先後在德國哈雷、哥丁根和弗萊堡大學任教,1938年病逝於弗萊堡。

現象學,不論是作為意識的哲學理論,還是作為對人類意識提供描述的特殊形式,簡單說就是意向性的理論。

現象學的口號是「回到事物本身」,意思是要人們通過直接的認識去把握事物的本質。

海德格爾說:「現象學這個詞本來意味著一個方法概念,它不描述哲學研究對象所包納的事情的『什麼',而是描述對象的『如何'」。

胡塞爾對於現代西方哲學最重要的理論貢獻,表現為他對有別於傳統認知性經驗的一種意向性經驗的揭示。

胡塞爾認為,現象學:它標誌著一種科學,一種諸學科之間的聯繫,但現象學同時並且首先標誌著一種方法和思維態度:典型哲學的思維態度和典型哲學的方法。

在胡塞爾看來,現象學哲學與美學有著天然的內在聯繫和相近性。

現象學美學強調對藝術作品的本質結構的感知和把握,現象學哲學與美學都採用直觀法。

胡塞爾寫道:「現象學的直觀與純粹的藝術中的美學直觀是相近的,當然,這種直觀不是為了美學的享受,而是為了進一步的研究,進一步的認識,為了科學的確立一個新的哲學領域」。

胡塞爾指出,美學家感興趣的不是個別藝術作品,不是波提切利的花布,不是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也不是海頓的交響樂,而是是十四行詩的本質,交響樂的本質,各種各樣素描畫本身的本質,舞蹈本身的本質,他感興趣的是那些一般的結構,而不是特定的審美客體。

現象學美學與現象學哲學一樣,旨在打破主客觀對立,強調交流和融合。

現象學美學的意向性理論,避免了主體對客體的單向性的意指,主體與客體不再對立,而是一種雙向的交流。

胡塞爾指出:「我們終歸有一種存在著的美的東西,一種單純的想像物,一種圖像,它恰恰是一個理想的對象,而不是一個實在的對象」。

在胡塞爾看來,藝術的世界是一個價值世界,這一世界有著與物理世界和實踐世界以及善的世界迥然相異的特徵。

審美對象的情致與意蘊不是線條與色彩本身,而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圖像客體所傳達的精神性的東西,這一精神性的東西就是審美對象的審美價值。

提香的畫作之所以是一幅畫而不是簡單的物理圖形,就是因為畫面傳達著、流動著提香本人對生活的理解,對生命的感悟,富有鮮活的精神氣息和旺盛的生命力。

在1913年出版的《純粹現象學通論》一書中,胡塞爾運用現象學方法,對藝術中知覺與想像的關係等問題作了深入探討,對20世紀美學與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在梅洛-龐蒂與胡塞爾、海德格爾的現象學比較中解讀《知覺現象學...
    關 鍵 詞:知覺現象學 身體在世 場域 還原  作者簡介:嶽璐,女,黑龍江大學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講師,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 研究方向:身體理論研究 視覺藝術與文化研究。總體而言,其理論表面上有對胡塞爾的闡釋,或者說與胡塞爾的思想更加接近,同時亦有對海德格爾的某種繼承,但其理論的原創性亦非常強。  在《知覺現象學》中他沿著胡塞爾的現象學尤其是其後期的現象學深化了自身的「身體在世」理論思維。
  • 胡塞爾現象學中的「唯我論」難題
    從《邏輯研究》第一卷對「心理主義」進行嚴厲批評開始,胡塞爾現象學雖然經歷了不同發展階段,但從未放棄成為「科學之科學」的理想。胡塞爾區分了作為文化事實性的科學和作為觀念的科學,他否認前者的有效性,認為後者體現了更深層次的要求。現象學要達到絕對的科學論證這個目標,需要到科學研究活動的意圖中尋找,使那些構成真正科學的一般觀念的因素展現出來。
  • 胡塞爾與法國現象學
    法國現象學是否因蒙田、笛卡爾、梅內·德·比朗等本土思想資源的滋養而突破了這一限制?本文擬對此進行簡要分析。作為現象學運思之始的三種還原現象學的運思始於還原(reduction),但還原不是簡化,不是使主體隔絕於世界,而是懸擱自然實在論,以此將物和世界的存在意義從自然眼光中解救出來。胡塞爾不斷強調,還原讓我們在意義關聯中重新擁有了世界,甚至是讓我們第一次真正擁有了世界。
  • 解讀環境藝術設計的美學特徵,如果喜歡,不妨一看!
    2.2整體化和多樣化   環境藝術設計的整體化和多樣化表明了環境藝術設計的系統性美學特徵。環境藝術設計源於環境,又直接通過環境來表現。在這樣的完整系統中,有著各式各樣的藝術美學效果和組合形式。從整體上看,環境藝術設計具備了完整的美學系統,有著合理化的美學形式,整體上表現出一種外在時的美感,也有著秩序化的內在美學效果。
  • 2017年4月自考美學考試真題
    「美學的根本問題是研究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這一命題出自蔣孔陽的A.《美學新論》   B.《美的歷程》   C.《美學散步》   D.《新美學》2.「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說明A.肉體享受高於精神享受B.精神享受高於肉體享受C.精神享受與肉體享受密不可分D.肉體享受與精神享受毫不相干3.美學中貫穿始終的理論基石是A.審美形態   B.審美經驗   C.審美關係   D.審美活動
  • 中華美學:樂道為美
    《中華美學概論》對中華美學思想及其特性進行了全面的闡釋,涉及了中華美學思想的文化土壤、思想淵源、發生演變、哲學基礎、審美現象學、審美本質論、審美主體論、審美對象論、審美意識論、主體間性、審美規範和審美範疇、功能論等方面。他認為,中華美學有著豐富而深刻的美學思想,但沒有形成嚴密的概念、邏輯體系。
  • 李海峰:建築不光是美學,也是空間的藝術
    2021年1月,在格物創意體設計位於北京的工作室中,第十五屆「金外灘」金獎獲得者—設計師李海峰(RafLee)正在為新的設計方案忙碌著,作為設計師,李海峰(RafLee)對於建築藝術與空間美學的統一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與想法。
  • 探討蒸汽朋克中的機械美學,你有怎樣的理解?不妨一看!
    現代主義之第一代機械美學往往偏重於強調邏輯性、流程、機械設備、技術與結構;晚期現代主義之第二代機械美學則注重形式的運動性(流動性),強調超感官的理念,比起第一代機械美學更輕巧、更靈活,風格傾向於「外骨架效果」,或像昆蟲般骨骼在外而循環系統緊貼在內,結構所承託的空間或物體的內容變得可有可無,要緊的是這般機械構件可以無限地添加再生,所體現的美學觀意義是為了裝飾,目的就是想增強這種機械式的藝術感受力,這裡
  • 胡塞爾經典作品推薦,《純粹現象學通論》最受讀者歡迎
    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爾布雷希特·胡塞爾(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7日),20世紀奧地利著名作家、哲學家,現象學的創始人,同時也被譽為近代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 美術研究|藝術符號學在李澤厚美學話語體系建構中的肯綮之功!
    [10]第二,藝術符號學,特別是蘇珊·朗格的藝術符號學是產生於西方文化土壤中的學術思想,在其本土化的歷程中,中國學者並不是完全不加改變地機械接受,而是結合中國傳統美學,以及中國當代美學的研究成果經過了積極的揚棄和全新的創造,進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學話語體系。
  • 神經美學:藝術的秘密就在大腦
    這兩部作品的問世被當代神經科學界公認為是神經美學史上的裡程碑式事件,澤奇先生也被認為是神經美學的創始人。什麼是神經美學?它和傳統美學的區分在哪裡?首先,傳統美學注重的是美的理念和愉悅,強調美帶來的情感和體驗;而神經美學強調的是,美首先是一種感覺經驗,尤其是視覺經驗。神經美學把藝術當作一種視覺經驗來看待,而不是專注於抽象的哲學——尤其是傳統哲學——所強調的美。
  • 生活美學:環境美學的新拓展
    2而生活美學的情境性使參與成為核心:需要以一種開闊的心態融入藝術、環境或日常生活的審美中,由文化習俗、教育、個人生活實踐共同構成的知覺是審美的關鍵,欣賞者文化習俗、個人經驗等的參與成為審美的重要構成部分。
  • 純粹自然的亞麻美學
    如今,人們對它的喜愛更源於自然的舒適和美感,既涼爽親膚,透氣舒適,又清新自然,多彩百搭,是春夏時節不可或缺的時尚單品。那麼,一件亞麻衣物是如何演繹出屬於春夏的舒適美學呢?【原料】源於自然的優質原料,帶來觸手可及的舒適亞麻面料源於大自然,具有獨特的質感和良好的透氣性。
  • 福特「勢能美學」概念藝術裝置,引領品牌走向未來 - 新聞詳情...
    [車友頭條-車友號-愛車兵團]  福特「勢能美學」概念藝術裝置是福特「勢能美學」設計理念的生動演繹,概念藝術裝置本身從「動·創·力」三個維度與福特百年設計精髓進行了藝術化融合,展現了福特未來產品設計的前瞻趨勢。
  • 現象學與純粹哲學
    這裡所說的「現象學」,依然指的是胡塞爾的現象學;所謂的「現象學運動」,是對胡塞爾所奠定的現象學基本原則的繼承與發展。因為在胡塞爾看來,所謂「時代」,指的就是時代在我們意識中的顯現方式,這是一個獨立的或可理解為「純粹」的問題(因為只有純粹意識才是真正的實在);除此之外,有關時代的實存或時代的特徵等問題,在胡塞爾看來,離開了它們在純粹意識中的顯現方式,都是沒有意義的「偽問題」(斯皮格伯格後來改為與現象學「無親緣關係的」問題)。
  • 什麼是創意生活美學?「出群」你的生活美學造物館
    用匠心把生活中的美好精雕細琢,讓你愛上隱藏在「柴米油鹽」裡的藝術、營造專屬你的新生活美學,是出群的使命、也是出群一如既往的追求。作為善達時尚開創的高端時尚社群品牌,出群繼承了善達最為優秀的美學基因。邀請你為喜歡的創意美學「入群」。
  • 玻璃幕牆設計中的美學應用原則
    玻璃幕牆設計中的美學應用原則: 美學原則將抽象的美學概念表達成具體的形式美感美學原則貫徹於藝術設計的全過程。 1.比例要素 框架骨格矩形的長寬比,應當儘可能選用視覺上感覺舒適的比例如黃金分割比(1:16,平方根二矩形比1:1.4)等,一般情況下,對於工程建築外牆的高寬比協調的,取黃金分割比明確框格較適合而外牆長寬比偏小的可相對縮小框格的比例,以使立面的線條分割有著飽滿的效果。
  • 鍾漢川:胡塞爾的空間構成與先驗哲學的徹底性
    但是,知覺空間的構成依賴於身體的構成,幾何空間所依賴的觀念化活動則將康德的「形式—賦予」功能轉變成了「意義—構成」,並在現象學還原中表現出身體性的含混性和意義的雙側性。這使得其意識的回溯方向存在著不同理解,先驗哲學的徹底性具有不同面相,所以,胡塞爾的空間構成,其徹底性不是導致空間理解的統一性,而是多樣性。
  • 五千年的美學符號——走近神秘三角形文化
    隱藏在科技美學下的神秘三角形文化逐漸進入主流視野!神秘的三角形文明文明二字之重豈能是一個幾何符號名詞能承受的?然而,當我們從形態這一人類感知事物最直接的視角去剖析和感知過往人類文明中的組成元素時會發現,三角形近乎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存在。
  • 以《關山飛渡》為例淺析紀錄片的美學特徵
    隨著對紀錄片研究的不斷深入,各界對電視紀錄片的評價也褒貶不一,因此,研究電視紀錄片的美學特徵及審美,對於提高紀錄片的質量和人們的審美度,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將通過對電視紀錄片《關山飛渡》的分析來闡釋紀錄片的美學特徵及其審美。 關鍵詞:紀錄片;美學特徵;審美 紀錄片是從真實的生活中採擷素材,以生活自身的形態來闡釋生活、抒發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