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談敘內戰:從宇宙角度去看 世界冷漠旁觀

2021-01-08 搜狐網

霍金在朗讀自己有關敘利亞問題的文章。圖片來源:救助兒童會

17日,敘利亞阿勒坡,一場空襲後,一名受傷男子抱著自己的孩子。

  新京報訊 (記者高美)「敘利亞的現狀令人痛心,而世界卻冷漠地旁觀。我們的同情心和正義感到哪裡去了?」近日,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罕見」撰文談國際政治問題,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終止敘利亞戰爭,保護兒童。

  被新聞報導震動「決定做點什麼」

  霍金文章的英文版最初發表於《華盛頓郵報》,其中文版於今日發表於《新京報》。

  在文章中,霍金從宇宙看人類,最後將焦點落在敘利亞內戰中的兒童身上。「作為一名父親和爺爺,我不忍再看到敘利亞兒童遭受苦難;我要大聲疾呼:停止迫害兒童!」

  霍金此次撰文是與救助兒童會合作,後者是一家致力於兒童權利的國際組織。

  救助兒童會全球媒介經理康納爾·奧洛克林昨日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霍金去年與家人過聖誕節時,在電視上看到了有關敘利亞難民營的報導。流離失所的兒童令霍金感到震驚和痛心,「於是幾周前,他給我們打電話,說我們必須做點什麼,並詢問他能提供什麼幫助。」

  一分鐘只能寫三五個單詞

  奧洛克林說,霍金闡述了他為何關注敘利亞的原因,「這些原因也感染了我們,於是我們說,為什麼不把原因寫成文章,然後發表出來?」

  由於身體原因,霍金只能通過眼球的轉動來寫文章,1分鐘只能寫出三五個單詞。「這一過程非常慢,但霍金決心做這件事。大概兩三天後,他就把文章給了我們。」

  作為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此前極少談論政治話題,但這次敘利亞兒童的悲慘境遇讓他「破了例」。在文章中,霍金也解釋了他從物理學「跨界」到政治的原因:「有關正義和公正的普世原則可能並不會植根於物理學,但對於人類的存在卻舉足輕重。」

  霍金同時為這篇文章錄製了視頻並發布在網站,引發全球關注。

  敘利亞內戰已進行3年,造成14萬人死亡,難民數超過200萬,激烈的戰事令人道主義救助陷入困境。

  (文章全文見右,標題為編輯擬定)

  敘利亞內戰的「宇宙觀」

  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宇宙是永恆的。他認為人類沒有得到更好發展的原因是,洪水等自然災害將人類文明一次又一次地拉回起點。

  在我們的時代,人類比其他任何時代發展得都快。我們的知識和技術以幾何級速度遞增。但人類依然保留著我們在原始時代就具有的進攻性本能。這一本能對人類生存當然是有好處的,但是當現代技術與古老的本能相遇時,整個人類、乃至這個地球上的其他絕大多數生命就處於危險中。

  如今,在敘利亞,在炸彈、化學武器和其他武器上,我們能看到許多現代科技,它們被用來推進所謂「更智能」的政治目的。

  但這些武器裝備看起來並不那麼「智能」,它們沒有避免10萬平民被殺,不能避免傷及兒童。阻止人道主義救援物資運抵診所的做法更是不可理喻。救助兒童會在報告中指出,一些診所因缺乏基本醫用品而不得不給兒童截肢,因停電一些新生兒死在早產兒保育器中。

  敘利亞的現狀令人痛心,而世界卻冷漠地旁觀。我們的同情心和正義感到哪裡去了?

  在談及宇宙中的智能生命時,我們會著眼於人類。在歷史長河中,人類的許多行為並不利於促進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雖然我們並不確定,「智能」是否能給人類帶來長久的生存價值,但可以明確的是,作為人類引以為榮的「智能」,強調的是為全人類的未來—而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未來—進行思考和規劃的能力。

  我們必須共同努力終止這場戰亂,保護敘利亞的兒童。三年以來,我們只是對這場愈演愈烈的戰爭予以漠然旁觀,任憑它吞噬一切希望。作為一名父親和爺爺,我不忍再看到敘利亞兒童遭受苦難;我要大聲疾呼:停止迫害兒童!

  我經常想,在宇宙深處的其他生命眼中,人類是什麼樣子。當我們將目光投向宇宙時,我們看到的是過去,因為,從遙遠的物體上發出的光到達我們這裡已經歷了漫長的時間。今天地球向外發出的光表現了什麼?當其他生命看到我們的過去,我們會感到驕傲嗎,同為地球上的同胞手足,我們如何對待彼此,我們又如何讓自己的兄弟對待孩子們?

  現在,我們知道亞里斯多德的觀點是錯誤的:宇宙不是永恆的。它形成於大約140億年前。但他又是正確的:巨大的災害意味著人類文明的倒退。發生在敘利亞的戰亂並不是人類文明的終點,但在那裡發生的每一個不公正現象都能撕破人類團結的假象。有關正義和公正的普世原則可能並不植根於物理學,但對於人類的存在卻舉足輕重。因為沒有對這一點的堅持,人類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史蒂芬·霍金

  現年72歲,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被稱為在世最偉大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

http://news.sohu.com/20140222/n395471264.shtml news.sohu.com false 新京報 高美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4-02/22/content_496143.htm?div=-1 report 2760 霍金在朗讀自己有關敘利亞問題的文章。圖片來源:救助兒童會17日,敘利亞阿勒坡,一場空襲後,一名受傷男子抱著自己的孩子。新京報訊(記者高美)「敘利亞的現狀令人痛心

相關焦點

  • 霍金:宇宙那麼大,我要去看看
    我們知道的是,霍金是天文學、理論物理學家,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 霍金,留給世界最後的話!
    霍金逝世!他一定是去了自己嚮往的宇宙,在那裡繼續研究,繼續遨遊想像。從去年開始,霍金的身體一直非常糟糕。今年初,一位曾經給拳王阿里等諸多名人拍過照的攝影師前去拜訪,說:「去給霍金拍照的時候,他的精神狀態並不好,眼皮一直睜不開的狀態,他的圍巾下面全是針眼,每天都需要注射多次針劑,以維持眼睛下面僅有的一小塊活躍肌肉活躍。
  • 霍金:「我只是一個人去探索宇宙了」
    2018年3月14日,是整個科學界最悲傷的一天,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去世,享年76歲。他是繼愛因斯坦和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世人譽為「宇宙之父」。
  • 「霍金沒有離開,他只是去宇宙旅行了」
    聲明稱,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    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攻讀自然科學用了很少時間而得到一等榮譽學位,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    1963年,21歲的他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
  • 再見,世界的偉人,霍金先生
    他給出答案:「宇宙的邊界就是它沒有邊界,大爆炸前宇宙什麼都沒有。」「沒有必要這樣的冷漠,所有我們需要做的是確定我們在保持交流。」這兩段話突出表現了在霍金心中,人與人之間交流是無比重要的,交流是一切的起點。
  • 「霍金與喬治的宇宙」科普展登陸長沙 我們去太空探險吧
    長沙晚報7月17日訊(全媒體記者 任波 通訊員 鄧曉麗 林夢絮)「霍金與喬治的宇宙」——全沉浸式宇宙科普互動體驗展,將於7月20日起在長沙博物館特展一廳開展,展覽以湖南科技出版社新書《喬治的宇宙》為藍本,喬治與COSMOS超級電腦將在展覽中化身宇宙嚮導,從實景還原的「霍金書房」出發
  • 霍金女兒露西攜《喬治的宇宙》長沙開講 「全沉浸式宇宙探險」等你來
    露西說,雖然目前《喬治的宇宙》只有6本,但她正在「看向未來」,「我們希望能加入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等新技術領域的內容,盡最大的努力使關於宇宙的知識,讓每一個年輕人都能夠簡單地獲得,讓他們沉浸在這些知識當中。」她透露,「喬治」系列的下一本書《解鎖宇宙》已在籌備中,目前正在整合整個系列的所有論文和科學內容,會更新一些科學內容,增加一些新的論文。
  • 霍金去世,這組中國網友的留言看哭了…
    消息一出,迅速佔領各類社交媒體頭條,網友紛紛表達著自己的悼念之情:@丁冠華Roy:一個外星人,結束了他76年的地球探索之旅,今天,他返航了…@阿哈帶我去巡山 :願你在另一個世界裡,每天都能跑步。@書予空歡:總感覺他帶走了一些秘密,也許他只是給愛因斯坦過生日去了,遊玩浩瀚宇宙之後,一定會再回來的。
  • 一起去看看霍金眼中的宇宙
    300年前,世界偉人伽利略逝世;300年後的同一天,霍金降生。1940年1月8日,霍金出生在英國牛津。霍金被認為是自愛因斯坦之後最具天才,也是最傑出的物理學家。
  • 霍金去世,留給世界最後的話,激發了每個人心中的「小宇宙」
    是的,世間再無霍金,可能他帶著許多秘密走了,但他留下的巨大成就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世界,甚至影響孩子們的一生。今天,學姐還特別花時間搜集了一些關於霍金的電影和紀錄片,希望你能帶著孩子一起看看,讓我們進一步了解霍金,了解宇宙,相信你會收穫良多。
  • 76歲的史蒂芬·霍金走了!網友們說,他只是去了另一個空間
    《時間簡史》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1000萬冊,但因書中內容極其艱澀,很多人買回家並不看,因此被戲稱為「讀不來的暢銷書」。即使全身癱瘓,霍金仍然積極生活:他從事科研,教書,做報告,藉助電腦語音合成器與世界交流。他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飾演霍金的英國男星艾迪·瑞德曼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影帝。霍金還曾在美國喜劇《辛普森一家庭》和科幻影集《星際迷航記》中客串。
  • 《三體》與霍金的預言有什麼關係?原來霍金的宇宙是這樣的
    霍金的預言和《三體》究竟有什麼聯繫?看完《三體》才明白霍金所說的話,原來霍金的宇宙世界是這樣的。在經典物理的世界中,空間和時間好比是一塊平坦的「畫布」,在其上畫著當時所知道的天體;而愛因斯坦的「畫布」則是彎曲的。
  • 《果殼中的宇宙》,霍金眼中的世界是這樣的
    《果殼中的宇宙》書名出自於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其隱喻來源於「復仇王子」哈姆雷特認為,即便把他關在果殼中,仍然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細心想像,哈姆雷特幾百年前所吟唱的處境,其實和人類的宇宙觀完全相符。這不僅是莎士比亞敏銳的洞察力,也說明藝術和科學其實是相通的。
  • 去星球樂園看「霍金與喬治的宇宙」科普展,首個以「霍金」為主題的...
    「霍金與喬治的宇宙」將落戶嶽陽星球樂園。還記得去年持續了兩個月的宇宙聚會嗎?「霍金與喬治的宇宙」——這個吸引了48000人觀看的科普展,讓更多人感受到好奇的力量,很多人因此對展覽藝術和宇宙科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 霍金女兒竟有中國血統 中國行特地去寧波看故土
    婚後的蜜月,簡和霍金去了紐約,但卻不完全是度假。「這就是我們過去做過的最浪漫的事情,我們去旅遊,去看了很多新的地方,但還在搞物理。」6月9日,露西·霍金和她母親簡·霍金在上海科技館進行籤售。組圖/記者金林如果被譽為「最強大腦」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能夠看到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他會說些什麼?「他會說,『這好像跟我想的一樣』。」
  • #霍金去世#霍金去尋找「蟲洞」了 世界最聰明的人留下一條預言
    霍金走了。有人說,他去尋找「蟲洞」了,也有人說,他的離世帶走了傳奇……14日中午,是一個悲傷時刻,一打開微信,刷屏的全是霍金的訃聞。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的霍金了,被媒體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理論物理學家。
  • 從輪椅到宇宙——霍金
    霍金現任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當代引力物理權威,其主要貢獻是黑洞的霍金輻射機制和宇宙創生的無邊界設想。  他的《時間簡史》是當今世界最知名的科普著作。房間裡則堆滿了各種書籍、繪畫和世界各地搜集來的奇異物品。房間裡堆著作業本、課本書籍、飛機模型碎片以及各種奇形怪狀的小玩意,這些東西開發了他的心智。   父母融趣味於教學,指導他學習,他很小就看了大量課外書,汲取了各方面的知識,沉迷在讀書樂趣中。父親讓霍金考聖奧爾本斯學校。這是一所有悠久歷史,並以教學質量優秀而著名的教會學校,入學名額競爭激烈。
  • 霍金:宇宙那麼大,神住哪裡呢?
    為了慎重起見,結婚前他又找了一趟自己的大夫,被告知:「你當然可以結婚,但從醫學的角度評估,你只有兩至三年壽命。」這是又一次心靈的摧殘,而且是近在咫尺的死亡宣布。簡沒有離他而去,而是對他說:「我們不怕病魔,不管醫生怎麼說,我們要挑戰未來。」23歲時,霍金拄著拐杖結婚了。他們開始了相濡以沫的生活,還生了3個健康的孩子。
  • Physicist Stephen Hawking dies aged 76|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
    2018年3月14日據英國媒體報導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時間旅行)史蒂芬·威廉·霍金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獲得CH(英國榮譽勳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勳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 霍金最後的留言
    約兩周前,霍金參加節目,被問,「每個人都想知道,大爆炸前宇宙是什麼樣的?」他給出答案:「宇宙的邊界就是它沒有邊界,大爆炸前宇宙什麼都沒有。」   在紀錄片《走進霍金的宇宙世界》中,霍金說,「如果我有一架時間機器,我希 望去拜訪夢露,或者去拜訪伽利略……」   可憐的伽利略,他只是個「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