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地雷達如何確保自動駕駛車輛安全行駛?
無人駕駛技術下一階段的最終障礙,可能不是來自算法和人工智慧,而可能是霧、雨或雪等惡劣天氣。WaveSense「另闢蹊徑」,無懼雨雪的探地雷達解決方案據麥姆斯諮詢報導,一家位于波士頓的創業公司WaveSense,正在開發一種有望解決這類天氣難題的方案。WaveSense的方案避開了風雪交加的路面,而是構建了一種雷達系統來掃描路面以下的區域,那裡根本沒有雪。
-
勘探尖兵——探地雷達--中國數字科技館
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有許多,探地雷達探測只是其中一種,不過與其他方法相比,探地雷達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在施工前使用探地雷達摸清管線的詳細分布情況,可以大大降低破壞其他管線的風險。而且,這種方法還可以查清管道發生問題的位置,使開挖更有針對性。
-
研究人員利用探地雷達技術繪製出羅馬古城的完整地圖
據外媒報導,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雷達掃描技術繪製了古羅馬古城--Falerii Novi的完整地圖。 據了解,研究人員騎著一輛裝有探地雷達儀器的四軸自行車在這個位於羅馬首都羅馬以北50公裡的義大利鄉村裡穿行並由此揭開這座城市的秘密。
-
土壤檢測的正確取樣的方法
土壤採樣是指採集土壤樣品的方法,包括採樣的布設和取樣技術。採剖面土樣,應在剖面觀察記載結束後進行。在採樣前應先將剖面整修、清理,削去最表層的浮土,然後再按層次自上而下逐層從中心典型部位取樣。
-
外媒:科學家利用探地雷達和衛星導航技術繪製出羅馬古城3D圖像
英國劍橋大學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探地雷達和衛星導航技術,繪製出了這座曾經消失的城市的複雜3D圖像。報導稱,發表在英國《文物》季刊上的這一研究結果揭示了羅馬建築和城市設計鮮為人知的一些方面。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馬丁·米利特教授說,這也是探地雷達技術(GPR)首次被用於繪製整座城市的地圖。
-
Geophysics:基於迭代偏移/反偏移的探地雷達地表繞射波分離方法
李超等-Geophysics:基於迭代偏移/反偏移的探地雷達地表繞射波分離方法探地雷達因其無損探測的特性被廣泛應用。圖1 探地雷達觀測系統與地表繞射波示意圖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地球與行星物理院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生李超與導師張金海研究員等合作,開發了一種基於迭代Stolt偏移/反偏移的地表繞射波分離方法
-
杭州預防地面塌陷請出探地雷達 探究深度可達6米
大家可能有疑問?除了人工巡查,目前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夠提前預防道路塌陷?對此,杭州正在做嘗試。最近,杭州市城管委市政設施監管中心就使用了一種「新武器」——車載探地雷達系統,在文一路、三新路探測地下有沒有空洞。這是杭州首次嘗試使用這種新設備進行地下空洞探測。探地雷達實際上是一種用無線電波來確定地下介質分布的無損探測方法。
-
案例分享|三維探地雷達用於交通部公路檢測
1 項目概況 試驗目的:採用美國3D-Radar公司三維探地雷達開展瀝青路面裂縫病害路面下部結構探測研究反映含水區域隨深度變化,大致可認為在含水區深度基本達到水穩層,並且13-18米段,含水區更深一些。
-
玉兔二號探地雷達探測到月背地下40米處結構
嫦娥四號登陸器2月26日嫦娥四號著陸器的科學家們揭示了馮·卡門隕石坑下面的結構,發現了三個不同的層,這是從玉兔二號的探地雷達儀器收集的雷達數據中得到的。最上面的一層,向下延伸約12米,由相對均勻的月球表土(土壤)組成,其中混合著一些大巖石。第二層,從12米到24米處深,含有粗粒物質和更多的嵌入巖石。第三層,它的深度至少為40米處,雷達無法可靠地穿透更深的地層,它的特徵是粗粒和細粒物質的交替帶,以及嵌入的巖石。這些數據表明著陸場的地下內部結構基本上是由低損耗、高多孔的顆粒材料嵌入不同大小的巨石構成的。
-
無需挖掘 科學家利用探地雷達揭開被埋葬的羅馬古城的神秘面紗
人們確切地知道它們都在哪裡,儘管它們仍然隱藏在義大利的地下。Falerii Novi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1年,被佔領了幾百年。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考古學家團隊利用探地雷達(GPR)繪製了整個城市的地圖。GPR已被用於調查巨石陣附近的隱藏石頭和美國的猛獁象足跡。Falerii Novi的非凡之處在於項目的規模和調查所揭示的精緻細節。
-
科研人員開發出基於迭代偏移/反偏移的探地雷達地表繞射波分離方法
探地雷達因其無損探測的特性被廣泛應用,然而,無遮蔽雷達天線激發的電磁波可以在空氣中傳播,當遇到地面異常體(如樹木和石塊)時將產生繞射回波(圖1)
-
探地雷達出動,為城區這些道路「做體檢」
近日,市城管局市政處招標引入先進的道路檢測專用「探地雷達」為六安城區部分市政道路做一次全面「體檢」。 12月10日下午,市城管局市政處組織召開了「六安市濱河大道等道路雷達探測服務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評審會,會議邀請了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張孝富、市建設工程造價站蘇道勝、市檢測中心潘楊等3位行業專家參加評審會。市政處主任方進主持會議。
-
廣州開展三維探地雷達地下管線檢測試驗
近日,歐美大地在廣州國際生物島及BRT車道進行三維探地雷達DXV大深度天線陣地下管線探測試驗,效果顯著。探地雷達是主要的快速、無損探測地下管線的技術,正越來越廣泛應用於市政建設地下管線的實地探測。
-
關於企業用地調查樣品取樣量不足的問題探討和方法建議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國標GB36600發布後,樣品取樣量一直土壤環境調查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結合當前企業用地調查試點工作過程發現的樣品取樣量不足的問題,做一些探討和交流。主要圍繞以下四個方面。一、鑽機設備類型鑽機設備類型對土壤樣品的取樣量影響很大。
-
應用地球物理方法於土壤及地下水汙染調查中如何做到高效高解析?
一、汙染場地環境地球物理方法應用前提由於地質體在環境發生變化時,會產生相應的地球物理效應,引起汙染場地中的地下水和土壤化學性質和物理特徵發生變化,地球物理方法就是通過對這些物理場的觀測,從而達到汙染場地調查的目的。
-
基於高性能DDS晶片AD9959的超寬帶步進頻率探地雷達設計
0 引 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7123.htm 探地雷達是近10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
-
軍事技術民用化,MIT 林肯實驗室探地雷達被創業公司用於自動駕駛
圖丨一輛在雪地中行駛的 SUV 使用探地雷達探測下方道路(來源:WaveSense) 而且,自動駕駛汽車需要不止一種傳感器,畢竟人命攸關的事情,無論多麼小心都不為過。 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傳感器通常是光學相機和雷射雷達的組合,二者各有優缺點。但如果相機與雷達都依賴於反射光,二者的組合還具有冗餘度嗎?其它解決方案,比如紅外線需要通過探測發射光來工作。但 WaveSense 的方案完全不依賴光子。而且,它是第一個幾乎完全不受雪幹擾的傳感器。
-
昌平區土壤取樣監測ing,打好淨土持久戰!
近日,昌平區環境保護監測站通過土壤取樣檢測,強化源頭治理和防控,助力我區生態環境建設。5月18日,環境監測人員來到昌平區北陽公司櫻桃園,對該點位進行土壤取樣。在監測點位,他們分別挖取5個深度為20釐米的採樣坑,並採集超過2000克的土壤樣品,裝進土壤樣品袋中。
-
西湖區啟用「探地雷達」給21條重點道路做「B超」檢測範圍可達地下...
實現道路問題「未卜先知」的背後,靠的是這樣一臺「探地雷達」。上周的一個深夜,一輛工程車後背拖著一個扁扁的平板小輪車,慢慢駛過體育場路曉風書屋門口。有路過的市民好奇地拍下了這一場景,發到朋友圈求解答:這是幹什麼? 記者從西湖區城管局市政科了解到,這是工作人員在進行「地下空洞快速檢測」,就是針對地下可能有空洞的區域進行雷達探測。
-
空天院成功研製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
值得注意的是,其搭載的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研製。這是國際上首次使用雙通道多極化超寬帶次表層探測雷達對火星局部地區的土壤厚度和次表層巖石地質結構進行就位巡視探測,將實現火星表面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火星內部結構的「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