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玉兔二號」首次揭示月背地下40米地質分層結構
新華社華盛頓2月26日電(記者周舟)一項26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新研究說,中國「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這層結構主要由摻雜著不同大小石塊的多孔顆粒物質組成。
-
「玉兔二號」首次揭示月背地下40米地質分層結構
一項26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新研究說,中國「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這層結構主要由摻雜著不同大小石塊的多孔顆粒物質組成。 「玉兔二號」上的測月雷達好比是一臺給月球「CT掃描」的設備。
-
玉兔二號首次測得月背地下40米地質分層結構
北京時間2月27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月球深空探測領域取得的重大發現。該團隊利用嫦娥四號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地下物質由低損耗的月壤物質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塊組成。這一研究成果對於了解撞擊過程對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動規模與歷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月球背面地下有什麼?玉兔二號對月球「做CT」
月背地下3個地層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國家天文臺供圖【核心閱讀】基於「玉兔二號」月球車高頻通道雷達所探測到的數據,國家天文臺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首次揭示出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下分層結構。
-
解譯月背的地下結構
國家天文臺供圖 核心閱讀 基於「玉兔二號」月球車高頻通道雷達所探測到的數據,國家天文臺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首次揭示出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下分層結構。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刷新記錄: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
8月26日,據@中國探月工程 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並對600天來的科學成果進行了歸納。據悉,截止8月25日,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工作時長在今天突破600天,也早就打破前蘇聯月球車1號保持了長達49年的歷史記錄(321天)。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刷新記錄: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
8月26日,據@中國探月工程 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並對600天來的科學成果進行了歸納。目前,「玉兔二號」累積行駛裡程已突破500米,達到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
-
玉兔二號帶你解密月背
坑內地形相對平坦,坑底被玄武巖填充,玄武巖表面相當一部分區域被周邊大型撞擊坑的濺射物所覆蓋,並廣泛分布著二次撞擊坑,如圖2所示。但是月表尤其是月球背面的地下結構是什麼樣的、由什麼物質組成尚不清楚。」上的測月雷達好比是一臺給月球「CT掃描」的設備。
-
玉兔二號與著陸器玩互拍 帶你看嫦娥四號在月背做的三件大事
從1月3日22:22分到1月4日晚17:00,嫦娥四號已完成: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月球車)分離△嫦娥三號釋放月球車玉兔號(左)和嫦娥四號釋放月球車玉兔2號(右),由各自的監視相機C拍攝。玉兔二號按計劃在月面行走到達A點,測月雷達、全景相機已開機,工作正常。
-
嫦娥又出新成果,玉兔號月球車馱著的測月雷達到底是啥神器?
玉兔號上可觀天,下可探地,無所不能美國人幾次登月,由太空人攜帶了「十八般兵器」布置在月球表面,以期待獲得這顆荒涼星球的科學數據。他們還攜帶了地質錘和小鏟子,把月球土壤和巖石帶回地球進行分析。嫦娥月球著陸器和月球車攜帶了更加先進的探測設備,它不僅可以利用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紅外成像光譜儀和其它許多設備來實時分析月球表面土壤、稀薄大氣中的化學成分,還能通過安裝的測月雷達來探測月表下方深達330米處的地質情況,然後把探測數據傳回到地面,給科學家們分析結果。
-
「嫦娥、玉兔」又醒了
基於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在第22月晝期間將向玄武巖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行駛。當前探測點距離最近的一處撞擊坑約83米,該撞擊坑南側存在一個直徑約160米的退化撞擊坑。這兩個位置均位於當前探測點的西北方。
-
嫦娥四號進入第十九月晝: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自主喚醒
嫦娥四號探測器自2019年1月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目前已經在月背工作近一年半的時間了。昨天(15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自主喚醒,進入第十九月晝工作期。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在13時49分和0時54分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十九月晝工作期。在本月晝期間,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科學載荷將按計劃開機,繼續開展科學探測工作。
-
玉兔20個月球日!玉兔二號在火山口重要發現 專家:這是直接證據
玉兔二號儀器在火山口重要發現 專家:直接證據根據中國月球探索計劃的說法,玉兔二號繼續其計劃的著陸器著陸西北方向的旅程。自2019年1月降落在月球的遠端以來,月球車在農曆月期間覆蓋了27.64米,總計490.9米的路程。中國月球探索計劃稱,嫦娥四號的所有科學儀器(包括著陸器上的低頻天文學有效載荷和用於分析月球表面成分的光譜儀)均運行良好。
-
廣州開展三維探地雷達地下管線檢測試驗
近日,歐美大地在廣州國際生物島及BRT車道進行三維探地雷達DXV大深度天線陣地下管線探測試驗,效果顯著。探地雷達是主要的快速、無損探測地下管線的技術,正越來越廣泛應用於市政建設地下管線的實地探測。
-
玉兔二號又醒了,已在月背工作618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今天,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18天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再次受光照自主喚醒,分別於9月12日5時15分和9月11日11時54分,迎來第22月晝工作期。
-
嫦娥四號進入第二十月晝 揭秘馮·卡門撞擊坑地下結構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來自國家航天局消息,今天(15日)5時48分,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著陸器順利喚醒。此前,「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7月14日12時53分喚醒。兩器順利喚醒標誌著「嫦娥」攜手「玉兔」進入第20月晝工作期。
-
嫦娥四號迎第二十月晝,科學成果揭秘馮·卡門撞擊坑地下結構
根據前期獲取的月面影像數據,「玉兔二號」月球車將繼續向西北方向玄武巖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行進,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等科學載荷同步開展科學探測任務。相關科學成果將及時發布。
-
「玉兔二號」月背生存突破600天,累積行駛519.29米
>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8月25日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519.29米。科研人員利用「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可見和近紅外光譜儀、全景相機及測月雷達等數據,對著陸區光譜、石塊分布、淺層結構等進行分析,獲得著陸區形貌,物質礦物組成、來源及特性等科學結論。
-
嫦娥四號迎來第20月晝,科學成果揭秘馮·卡門撞擊坑地下結構
在本月晝工作期,著陸器搭載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低頻射電頻譜儀將按計劃開機工作。根據前期獲取的月面影像數據,「玉兔二號」月球車將繼續向西北方向玄武巖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行進,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等科學載荷同步開展科學探測任務。相關科學成果將及時發布。
-
中國科學家基於嫦娥四號揭曉月背地下結構
嫦娥四號月背著陸區地下分層結構示意圖。國家天文臺供圖中科院國家天文臺27日發布消息說,該臺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利用嫦娥四號任務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測月雷達的直接就位測量,獲得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的第一張雷達圖像、月表下物質的特性參數,以及濺射物內部地層序列,首次揭示出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地下物質由低損耗的月壤物質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塊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