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東野語x 2020-05-3 17:56:44
『 缸中之腦』是希拉蕊·普特南,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與歷史》一書中,闡述的假想。也是著名的十大科學悖論之一。
一個人如果被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子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這個腦子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記憶,比如截取掉大腦手術的記憶,然後輸入他可能經歷的各種環境、日常生活。甚至可以被輸入代碼,『感覺』到他自己正在這裡閱讀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但是對於他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一切的事實都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正常動。其實他只剩下一個腦子被人操控。想想是不是非常恐怖
最基本的問題是:你如何擔保你自己不是在這種困境之中
世界著名的腦神經學鼻祖「威爾德·格瑞夫斯·彭菲爾德」在20世紀中期,對高級大腦活動做了深入研究。他用電流刺激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試圖減輕像精神運動性癲癇這類疾病症狀。受試者主訴有一點片斷的回憶,嗅覺,聽覺,味覺,都有一些反應。這些都是由大腦內特定的部位中的微量電流刺激引起的。他發現,刺激大腦皮質的某些區域時,往事的記憶就會好像歷歷在目的呈現在我們的腦海中,仿佛錄像帶的放映,具備了事件原始場景的所有聲音和情緒。似乎發生在我們生長過程中的每一件事,包括我們以為已經遺忘的時刻,都已經被記錄和保存下來了。這種電刺激大腦的右側顳葉引起患者對往事的記憶的現象稱為「倒敘」。
通過對癲癇病人病灶觀察所積累的大量資料,彭菲爾德在1954年提出了「中央腦系統學說」。這一學說認為:顳葉和間腦的環路是人類記憶的主要區域。這一區域像一個錄音錄像裝置,把人的全部經歷毫無遺漏地記錄下來,這種記錄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未被人主觀意識到,但它的確是客觀地實現了。因此,對這一區域施加特殊的刺激時,一些在通常情況下根本無法回憶的往事便被回憶起來。
有一種觀點認為,彭菲爾德醫生的發現意味著,人的記憶被存儲在大腦皮質中,並且可以被腦電流或者外部電流所激發。這為科學幻想提供了大量素材。
而另一種觀點認為,根據自然界內外因對事物自身的影響的規律,人腦的思維運動是自身肉體的運動生成的;換句話說,是量子論中,低級運動形式的微觀物質的不確定性在高級運動形式的人的意識中的體現,故思維的運動與客觀物質界有著天然的聯繫,且思維的運動,是一個運動主體。因此,不屬於意識運動的外部刺激,只能夠是以外因對思維運動產生影響,而不是決定思維的運動,因而外部刺激對思維的影響,源於思維自有的不同運動類型,而外部刺激不過是使得思維運動的自身系統暫時紊亂,產生了正在倒敘的錯覺而已。
20世紀末,亨利.馬克拉姆在德國的普朗克醫學研究所擔任博士後,開啟了一個名為「藍腦計劃」的研究項目,他的研究團隊準確的測量了老鼠大腦兩個神經元之間的電信號強度,此後,在2009年,亨利.馬克拉姆在一次公開活動上宣布,他計劃使用計算機創建一個極為複雜的數學模型,模擬人腦的86億個神經元和100萬億個突觸,假如他的研究團隊獲得了成功,那麼,人類對大腦的認知會更為深入、一些腦科疾病會找到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研究項目公布後,歐盟對亨利.馬克拉姆的研究項目投下13億歐元的巨資,歐盟對亨利.馬克拉姆受到鼓舞后把研究項目更名為「人類腦計劃」簡稱HBP。不久後,他們用計算機模擬了小鼠的神經網絡,包括了3萬個神經元和3700萬個神經突觸,再比如他們繪製了小鼠的腦細胞3D圖譜,十分準確的標定了腦細胞在各個區域的位置,可是,這和模擬人腦86億個神經元和100萬億個突觸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但是在科技進步幾十年後,幾百年後,這個人類腦計劃會不會成功呢,
有許多以缸中大腦為題材的電影比如黑客帝國,奧特Q黑暗幻想之你是誰,等等,仔細的想想我們會不會只是一個高級文明所製造的缸中之腦呢?或許整個世界都是假象呢?又或許人類未必真實存在,其實缸中之腦只是一種思想實驗只是無法證偽也無法證明的假設,由於「缸中之腦」在邏輯上完全可行,令我們產生恐慌,還是不要想了,活在當下能開心的過好每一天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