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願意成為缸中之腦

2021-01-11 騰訊網

何為缸中之腦。

缸中之腦是希拉蕊·普特南提出的思想實驗。

假設有一個人,他被邪惡科學家實施了手術,大腦被單獨取出放在一個裝滿營養液的培養缸裡,神經末梢和計算機相連。計算機向大腦傳送信號模擬這個人本身所感受到的視覺,觸覺等各種感覺,他能體驗到走或跑,閱讀或思考,甚至還能玩手機,一切如往常一樣。那麼,我們怎麼確定我們不是那「個缸中之腦」呢?

其實,這本是一個哲學問題,與之類似的是莊子的「莊周夢蝶」以及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問題的背後是對存在主義的探討。而希拉蕊·普特南本人已經對這個問題運用語義學做出了論證。但是,我今天想聊的並不是哲學問題,而是由這個思想實驗引申的科技遐想

「缸中之腦」從科學上來說,可能實現嗎?

最近的一項科研成果,給大腦的離體存活,提供了可能。

(《自然》雜誌568卷7752期)

https://www.nature.com/nature/volumes/568/issues/7752

這篇期刊表示,科學家用人造血液,成功使已經死亡的豬腦恢復基本的細胞功能。它們的血管結構恢復外,實驗團隊也觀察到包括神經元突觸和免疫反應在內的部分活動短暫復甦。

這篇近期的研究,給我們接下來的科技遐想,提供了支撐。假設在未來,我們能夠讓大腦單獨存活,並且能夠用電腦模擬各種感知和信息提供給大腦,那麼我們的生活,社會會有怎樣的改變?

在此之前,我們先要想清楚,我們願意嗎?

捨棄自己的肉體,只剩下一個泡在容器裡的腦子。眼中所見皆是電腦合成的圖像,身之所感皆是電腦虛擬的數據。我是否還能稱之為「我」。此時的我們,喪失了自主感知外界的能力,也喪失了最聖潔的,最隱私的潛意識的主權。我們是否還能被稱之為「人類」。切斷與真實世界的聯繫,沒有繁殖的能力,此時的我們,是否還能稱之為「生命」

假想至此,我們恐怕會對這個帶給我們虛假世界的「缸中之腦」技術嗤之以鼻。

然而從歷史來看,倫理是阻礙不了科技的進步的。

不妨換個處境假設,雖然我們現在,在現實中幸福美滿,但總有一天,我們的親人和愛人會離我們而去,我們孤獨的面臨死亡,而「缸中之腦」能讓我們多活幾十年,我們不僅僅能繼續我們的人生,還能在電腦的模擬下做到現實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完成過去的遺憾,實現渴望和夢想。

甚至我們還能刪除面臨死亡,被改造成缸中之腦的記憶。在我們的認知中,一覺醒來,原先的幸福美滿還在眼前,甚至世界變得隨心所欲,心想事成。

此時再問願意與否,想必答案的天平已經傾斜。

可見我們畢竟是趨利避害的物種,我們之前看似堅定的抉擇,不過是對於痛苦的恐懼未能戰勝對虛假的恐懼

(缸中之腦某種意義上來說實現了基督教的天堂和佛教的極樂淨土)

如果說個體的抉擇在時代的洪流面前顯得無關緊要的話,那麼缸中之腦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我們以最理想的情況假設,每個進入缸中之腦的人,都能成為缸中之腦世界的神靈。那麼控制了缸中之腦技術的組織,將成為世界的霸主。畢竟沒有人能抵抗,體驗了真實世界後,進入心中桃花源的誘惑。這將成為每個個體最核心的需求。如果在未來,宣判一個人不能成為缸中之腦,那恐怕是比死刑殘酷百倍的刑罰。

既然如此,這項技術更應該被節制的使用,不能一個厭世者要求成為缸中之腦,或者故意將自己折磨到瀕死,就任其成為缸中之腦。因為如此的話,我們在現實中稍有不順,就會萌發去往隨心所欲的虛幻世界的想法,我們有了最好的逃避痛苦的選擇,我們不必咬牙堅持,也不必勤奮上進。畢竟現實的美滿,比起桃花源註定黯然失色。

如此,整個社會都將失去發展的動力,而當選擇成為缸中之腦以逃避現實的普世觀念形成,那麼人類文明的自毀也不遙遠了。

而有條件的開放缸中之腦技術,如用金錢或者功勞量化等方式來換取名額。這恐怕是一種另類的奴役。而且也將人類文明關於平權的努力,踐於腳下。就更別提讓每個人都有美好歸宿的初衷了。

無論如何,都是兩難的境地。

而這僅僅是最理想化的應用。如果缸中之腦技術,被應用於榨取人類最後剩餘的,精神的價值,結果是否更讓人不寒而慄呢?畢竟成為缸中之腦後,經歷的世界如何,也就只有當事者和掌握這項技術的組織知道了。

(《原始碼》中利用成為「缸中之腦」的男主進行推演計算。)

(《黑客帝國》全體人類淪為「缸中之腦」,成為人工智慧文明創造力的來源。)

這樣一來又回到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就算我們滿懷美好的期待去應用科技,但科技真的會朝著我們預期的方向發展嗎?這個問題恐怕無人能夠解答,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們應該對科技懷有永遠的警覺。

(影史經典鏡頭,選擇紅色藥丸進入真實世界,選擇藍色藥丸忘掉真相活在「缸中之腦」的世界裡。)

關於缸中之腦有什麼想法,可以評論私信本願數碼,別忘了關注哦。

「 科技宛如藏寶無限的深淵,我們既戰慄的恐懼著,也憧憬的渴求著。」

相關焦點

  • 【思維實驗】缸中之腦
    缸中之腦的思想原型 這個缸中之腦悖論揭示了一種令人震驚的可能:我們所知的一切都是假的。 這個想法可以看作「缸中之腦」最為核心的看法。 那麼對於缸中之腦,我們有證實它的可能嗎? 證實「缸中之腦」的可能性 我們所能感受到的一切都是通過我們自己感覺到的,對於現實世界的認識都要經過你自己的感覺和理性加工,這是現代哲學之前的普遍看法。
  • 瘋子的猜想「缸中之腦」
    "缸中之腦"是希拉蕊·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與歷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書中,闡述的假想。"一個人(可以假設是你自己)被邪惡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對於他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輸入。
  • 關於缸中之腦的幾段恐怖故事
    闡述了一個概念:缸中之腦。我們不難看出,在所有以上幾則寓言中,唯有缸中之腦存在著大腦分離的恐怖元素,這一獨特的戰慄元素從何而來,我們是否可以拋開一些醫學上的研究而僅在文化領域做一些考證,以梳理其恐怖元素的起源。
  • 我們是否應懷疑一切?哲學上的缸中腦
    缸中腦在20世紀裡,懷疑主義主要被理解為知識論中的一種立場,或者說是一種威脅,它宣稱沒有人認識任何事物,或者說沒有人有任何理由相信任何事物1981年,HilaryPutnam將原有的懷疑主義論題更明確地表達為「缸中之腦」(BIV)的假想:「一個人(可以假設是你自己)被邪惡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米,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
  • 缸中之腦:是誰偷走了你的意識?我們所處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著名科學、哲學家希拉蕊·普特南,在1981年提出了一個名為「缸中之腦」的假想:如果將一個大腦泡在一個充滿了某種營養液的缸裡,並通過強大的計算機與其交互各種感官信息,那麼這個大腦就會認為自己是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裡。設想一下:我們是否只是「意識」般存在於「缸」中?
  • 缸中之腦
    普特南基於對心靈、存在、認知的討論而做出的著名之舉,就是「缸中之腦」。「一個人(可以假設是你自己)被瘋狂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
  • 死亡豬腦重新復活36小時,這是否意味著缸中之腦也能成立?
    筆者:三體-小遙大腦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我們藉助於大腦的思維活動控制和整理來自身體各個部位的信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腦活動也成為判斷人體生理特徵的一項重要標準。由於實驗數據並沒有完全公開,我們所了解的信息十分有限,所以只能對相關線索進行推測。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可以在人腦尚未完全死亡之前,利用相對成熟的技術繼續為其提供營養以及血液循環的支撐,那麼我們是否能夠繼續進行思考和感知呢?科學家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缸中之腦」,在很久之前就有類似的假想,只不過需要考慮很多倫理問題,至今沒有人能夠進行相關實驗。
  • 笛卡爾:用「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找到「本我」
    標題中使用了「本我」一詞只是為了體現笛卡爾的最根本目的——找到知識論意義上不變的、最底層的「自我」。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缸中之腦」是希拉蕊·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與歷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書中闡述的假想。
  • 由腦機接口想到的「缸中之腦」與虛擬世界
    據介紹,這一晶片能夠感應溫度氣壓、讀取腦電波、脈搏等生理信號,支持遠程數據無線傳輸;這個消息挺震撼的,它讓我想到一個著名的假想——「缸中之腦」。那麼當科技強大到「缸中之腦」的假設能成為現實,我們又如何分辨真實與虛擬世界呢?
  • 從缸中之腦到雙縫實驗,人類是否真實存在
    缸中之腦「缸中之腦」是希拉蕊·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與歷史》一書中,闡述的假想。「一個人(可以假設是你自己)被邪惡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
  • 你是缸中之腦,還是莊周夢蝶
    在你確定自己不是「缸中之腦」後,問題又出現了,你怎麼確定這不是「缸中之腦」給你大腦灌輸的信息,讓你確信自己處於真正的世界?而真正的事實是,你的大腦仍在營養液裡漂浮。 以上,便是我對著名的思想實驗「缸中之腦」的個人轉述(表達不當處還請諒解)。
  • 缸中之腦理論
    缸中之腦是最著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假如你的大腦被科學家從你身體中取出,放入一個裝滿營養液的缸裡,然後通過設備與一臺計算機相連,這時你的大腦已經完全被計算機操控,這臺計算機會向你的大腦傳遞一切感官信息,比如模仿心情、觸覺、視覺、嗅覺等,並且在你的大腦中去除和這臺手術相關的內容。
  • 我們所在的世界是不是真實存在的——著名的假設「缸中之腦」
    1981年,來自美國的哲學家希拉蕊.普特南提出的科學界最為著名的一個假想--「缸中之腦」。來自於視頻截圖假如一個人被邪惡科學家實行了手術,他的大腦被單獨的取出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子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
  • 如何判斷自己不是「缸中之腦」?
    1981年,一位哲學家希拉蕊·普特南在自己的書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實驗「缸中之腦」,如果一個瘋狂科學家把一個大腦從人體取出,把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用程序模擬出各種感官,給這個大腦塑造出一個虛擬的人生,這個大腦能否判斷出自己處於「虛擬實境」中?我們怎麼判斷自己沒有處於這樣的困境中?
  • 缸中之腦是啥?科學家提出恐怖的科學悖論,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嗎?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我們的生活當然是真實的,這是因為我們的視覺、觸覺以及聽覺等感官都能夠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這個世界,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我們的生活就是真實的。但是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恐怖的科學悖論,認為世界是虛擬的,科學家還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缸中之腦。大腦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控制了人類的思維意識,而缸中之腦思想實驗就是假設如果將人類的大腦提取出來,放進一個缸中進行培育,給予它充足的營養液,使它可以正常活動。
  • 思想實驗,缸中之腦,你看的這世界有可能就是一組電腦信號
    缸中之腦是一個思想實驗,這個思想實驗流程如下,假設有一個邪惡的科學家,將一顆活生生的大腦取下來,放入一個有營養液可以供大腦存活的缸中,大腦通過幾根線與計算機相鏈,通過計算機輸入的信號,刺激大腦,可以為這個人腦提供一個虛擬的世界,這種缸中的大腦所看到的是虛擬的世界,其實是計算機通過信號對大腦的刺激
  • 缸中之腦:意識是信息的創造者
    認識了上述觀點也就明白缸中之腦悖論:基因如果變異只出現在個體,不能快速複製傳播到多個個體,這個變異基因無法形成種群。人的意識也是一樣。只有形成群體性意識,才有意義。人類從基因信息飛躍到用非基因進行智慧信息的傳播,但是核心不會變:確保智慧信息具有群體性的穩定性,因為非基因信息更具突變性,所以群體性的必須保證的約束條件之一。很多類似悖論其實就是個體感應與群體感應之間的矛盾而產生。
  • 超恐怖的科學悖論:缸中之腦已經出現!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嗎?
    我們大腦的反饋機制會不會作出欺騙?要知道,很多時候,我們也會把夢境當作真實發生的事,但是那只是大腦的欺騙。基於上面的一些實際情況,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恐怖的思想實驗:缸中之腦!也就是說,這個大腦無法區分它到底是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裡,還是在一個營養液容器中。在大腦看來,它還和以前一樣,它並不知道它其實是在一個電腦編程的世界裡,已經不在真實的世界裡了。這就是著名的缸中之腦思想實驗。這個實驗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恐怖的,因為這很容易與我們的現實世界聯繫起來:假如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缸中之腦,那我們也沒有辦法區分。
  • 缸中之腦的你認為世界是真實的麼
    大家都知道我們之所以觀察和感受到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完全是依賴於大腦,正是大腦去處理這些信息反饋給我們,我們才可以去認識這個世界,我們的親人,朋友以及家人!這就是――「缸中之腦」悖論,可當你去質疑它時它是無解的,因為這或許就是設定好的程序來讓你質疑!因為缸中之腦和頭顱中的大腦接收一模一樣的信號,而且這是他唯一和環境交流的方式,從大腦的角度來說,它完全無法確定自己是顱中之腦還是缸中之腦,如果是前者,那腦子反饋給你的信息是正確的,你現在確實是在看這篇文章。
  • 未來人類通過「缸中之腦」,或許能夠永生
    「缸中之腦」是美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希拉蕊·普特南的闡釋的一個假象,假如一個人的大腦,被邪惡的科學家切下來,盛放到一個裝滿營養液的容器裡,再將大腦的末梢神經與電腦連接,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