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知道霍金到底知道了些什麼,但是地球環境日益被破壞,物種大規模加速消亡,核戰爭的陰影等等問題,越來越困擾著地球人類,所以早日實現外星球移民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在此背景下,毫無疑問,月球作為離地球最近的星體,憑著人類對月球了解最多,月球必然成為移民外星的首選。
移民月球
但是移民月球並不簡單,月球和地球相比,沒有大氣層,沒有人類所需的氧氣,基本上是真空狀態,由此帶來的是無法阻擋宇宙致命的各類輻射以及和相當於150公斤炸藥爆炸的隕石撞擊;
宇宙致命的各類輻射
隕石撞擊
月球晝夜溫差極大,白天107度,晚上零下153度;人類無法自由呼吸,更沒有水,無法種植食物;
月球晝夜溫差250度以上
唯一可以居住的地方在月底,恆溫24度,但難以實現。
此外,長期的微重力可能在15天內引起人類的生理機能退化,眼底出血。
微重力環境下的月球居民
所以,為今之計,只有將幼兒送上月球,經過幾代的繁衍,通過生物的進化,讓人類自覺適應月球的生存環境,從而定居月球。
月球幼兒
然而,令人驚喜的是,我國計劃於2022年將把第一批月球居住者送上月球,並且不會是嬰兒,而是科學實驗人員。
空間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月宮一號
據負責人劉洪教授講,他多次實驗的空間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月宮一號,就是要解決土生土長的地球人,登上月球後吃什麼、喝什麼、呼吸什麼和能生存多久的難題。
空間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月宮一號
這套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閉環迴路生命保障技術,將有限資源進行反覆處理與再生,從而源源不斷地生產食物、氧氣和水,確保為月球居住者提供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在寬闊的月宮一號裡,不僅種有蔬菜,還有蔬菜和水果,滿足月球居住實驗人員的全部氣體、水和食物的需要。看來人類的月宮夢指日可待。
但是,或許我們想得還太過於樂觀。劉教授沒有說月宮一號被送上月球之後,將被安置在什麼地方,如果是月表的話,又該如何避免隕石的撞擊呢?
然而,正當我們深表擔心之際,最近一篇發表在知名天文學雜誌《Icarus》上月球研究報告,提到月球內部充斥著眾多的熔巖管道,這些熔巖管道的直徑如果不超過5米的話,那麼這種結構可以為人類移民月球帶來足夠的安全和穩定。
月球地下熔巖管道
由於這些熔巖管道周圍有著40米厚的玄武巖,以及天空中的冰冷真空,這很有利於在這些管道的內部保持恆溫。所以,我國的月宮一號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月底的溶洞,實現月球的長期定居。
移民月球想像圖
2022年,嗯,2年後,為期不遠了,好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