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高、實、嚴、新」

2020-12-02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新華網,12月9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強則國強,教育弱則國弱。教育是立國之本,民族興旺之基,尤其是高等教育已經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準,這就要求在任何時候都要把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放在推進工作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在當前,面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歷史使命,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更加強烈,這就更要建設好高等教育,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地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高等教育更要秉承「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靈魂,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讓大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立德樹人」,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握好「高、實、嚴、新」四個方面。

站位要「高」。「人類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人類的每一次進步與發展都離不開思想的解放和啟蒙,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用科學的理論知識和先進的思想道德武裝人們的頭腦,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水平,不斷提升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學生正處於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關鍵期注重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情、國情、黨情和社情,在勤學、修德、明辨、篤行上下功夫,樹立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宏偉志向,珍惜韶華、腳踏實地,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內容要「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的教育工程,包括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既包括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又涵蓋新時期的新理論新思想新觀點。這就需要對教育內容全面把握,突出一個「實」字。高校要努力建設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也就是所謂的「虛功實做」。

要求要「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信息輸入與輸出的過程,而受教育者在這一過程中收穫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受要求標準是否嚴格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立德樹人的目標,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環節中,分解到每個崗位和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這就要求「嚴」字把關,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一要嚴格標準,把頂層設計和教育教學活動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明確教學目標,既要注重理論素養的提升,又要注重實踐能力的提升;二是嚴格紀律,廣大教師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全方位錘鍊學生的思想品德,實現教育的思想品德目標與專業技能目標的統一,教師的授業解惑責任與傳道釋疑責任的統一,以身作則、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舉措要「新」。高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與時俱進、敢於創新、敢於突破。面對不同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搞「一刀切」「一勺燴」,注重從源頭上把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在教育載體、教育內容等方面有所區分和側重,在堅持大原則、大方向前提下,允許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差異化和多樣化。在不同的時期,教育的模式也要有所創新,尤其是當前「網際網路+」、「微時代」的到來,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這一方面要求教育工作者努力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和新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努力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性和人文性,不斷開創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相關焦點

  • 集體經濟村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基於高校大學生赴南街...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日漸成為關注熱點。高校大學生赴南街村社會實踐說明,集體經濟村莊應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    [關鍵詞]高校 南街村 社會實踐 集體經濟 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組織走進南街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
  •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
    [2]葛坤英(200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實效性》中進行了闡述,她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具體實施對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程度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本文認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結果是否達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目標及其實現程度。增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工作,是提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結果與預期目標符合程度的實踐過程。
  • 網際網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  1、網際網路開闢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  網絡的資源共享性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從網上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在網上發布正確的思想信息,來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作風、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從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
  • ...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在東華理工大學...
    中國教育在線訊  11月28日,由江西省教育廳主辦,東華理工大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承辦的「2020年度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在東華理工大學進行。二要處理好書內和書外、繼承和創新、教學和研究的關係,推動思政課教學守正出新。三要對標「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素養要求,努力成為高素質思政課教師。  馬景燾在致辭中指出,本次大賽參與群體廣泛,活動形式新穎,競賽成果豐碩,為江西省培育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注入了強大正能量。
  • 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發言摘登
    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浙江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浙江通過一系列紮實有效的舉措,確保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上。
  • 黃建軍 趙倩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的內在邏輯與路徑優化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之統一、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之統一和課程育人與文化育人之統一為抓手,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統一發展、同向同行。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嚴格按照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八個統一」總要求來紮實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其中,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的原則直指「教育之道」,這要求我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推動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統一發展、同向同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驚濤拍岸的聲勢」,也有「潤物無聲的效果。」
  • 解放軍報評論員:努力開創新時代人民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方式,著力構建新時代人民軍隊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這是堅持黨管思想的深遠謀劃,是凝聚強軍意志的戰略舉措,是培養「四有」革命軍人、鍛造「四鐵」過硬部隊的時代要求。強軍興軍是我軍建設的鮮明主題。
  • 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他在視察北京市八一學校時指出,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要旗幟鮮明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他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
  • 教育部關於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的...
    ,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我部研製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
  • 積極心理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充分吸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多視角地積極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高等教育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毫無疑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困境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還沒有真正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育體系和機制。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指向及成效分析
    1985年8月,《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通知》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教育」[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文獻選編(1978—2014)[G].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5:38-39.]。這是改革開放進入新時期,黨中央發布的第一個全面部署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的文件。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講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應有的精彩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的要求,系統闡述了思政課改革創新中需要堅持的八個「相統一」,揭示了思政課有效教學的關鍵,是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應當遵循的方法論。落實好這些要求,需要我們的教學在深、實、新、活上下大功夫、下足功夫。  一是在「深」上下功夫。
  • 把立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習主席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等等,都充分反映了立德的重要性,以及我們黨對立德的高度重視。
  • 【學習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專題】把思想政治公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
  • 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 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我國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著力培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習近平同志指出,「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引起熱烈...
    「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視對學生的歷史觀教育,重視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重視教工隊伍建設,重視工作方法的探索完善,從民族發展復興的高度,幫助學生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自覺把握科學規律、社會規律,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引發一線思政工作者共鳴。
  • 關於網際網路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思考
    所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基於對當前網際網路環境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思考在網際網路環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面對網絡原住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教師首先要有親和力,使得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其次,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思想困惑,通過師生互動進行引導;再次,要堅持創新,不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都要與時俱進,且努力實現創意與技術的結合。
  • 艾必求: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意義重大
    論壇以「雲生態·話未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教育行業,表彰先進典型,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把脈教育發展新方向。論壇現場,南昌理工學院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艾必求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做了分享。  艾必求表示,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我國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出現了文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同時在多元化中還伴有強勢文化的擴展。
  • 【思政講理】在問題導向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機制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堅持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的具體體現,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