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必求: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意義重大

2021-01-09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近日,2020年度央視網教育盛典在京召開。論壇以「雲生態·話未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教育行業,表彰先進典型,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把脈教育發展新方向。論壇現場,南昌理工學院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艾必求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做了分享。

  艾必求表示,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我國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出現了文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同時在多元化中還伴有強勢文化的擴展。特別是西方強勢文化、價值觀念對我國的主流思想的衝擊更為嚴峻,這必將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信念、道德倫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開放的環境大大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認真研究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如何採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實做到體現主旋律、弘揚主流意識形態。首先,面對新的發展趨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顯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學生的思想游離於現實世界之外,必須突破高校和社會的隔離。其次,高校要牢牢把握這個趨勢,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勇敢的姿態迎接社會和世界上各種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蝕,以超人的能力辯證吸收借鑑其中的先進成果。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內容發展變化的情況下,如果仍然固守傳統的講授、規勸、說服、強迫執行、訓誡、獎懲等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會大打折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將科學思想、科學知識、科學精神、人格培養及心理學知識融會貫通的過程,樹立良好校風校貌,更新教育觀念,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認知、判斷、選擇和適應能力。

  近年來,為增強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南昌理工學院黨委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立了黨委書記、校長帶頭走進課堂,帶頭推動思政課建設,帶頭講思政課。2020年9月新學期開學,黨委書記許基南以「激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的磅礴力量」為主題,黨委副書記、校長傅修延以「贛鄱文化的生態智慧」為主題,黨委委員、副校長邱尚仁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志航天興我中華愛我南理」為主題分別利用直播的形式為全體新生講授第一堂課。學校其他班子成員圍繞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抗疫」教育和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等深入班級宣講,為全體學生授了一堂又一堂生動的思政課。未來,南昌理工學院將繼續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不忘初心,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人精神,不斷加強內涵建設,牢記黨的教育方針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使命,為每一位學子厚德成才服務好。

相關焦點

  • 關於網際網路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思考
    所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基於對當前網際網路環境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思考在網際網路環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創新教育方法與途徑。網際網路的發展,信息傳播技術的進步,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行提供了技術支持,我們應積極進行教育技術的創新改革,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 以德育產品研發加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步伐
    多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成果。以「實事求是、敢為人先」著稱的湖南大學,從德育產品研發的角度,以大學生喜愛的新媒體為平臺,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為大學生們提供了活潑、豐富、健康的精神食糧,也為我們開啟了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視窗。
  • 構建大德育體系全面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光明日報-光明網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一貫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央16號文)精神,根據高職教育特點及其發展趨勢,遵循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通過構建大德育機制,真正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通過環境薰陶,著力建設以人為本的德育文化,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品質;創新適應工學結合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
  • 積極心理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充分吸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多視角地積極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高等教育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毫無疑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困境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還沒有真正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育體系和機制。
  • 2015年度大學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狀況調查分析
    本期特刊發此調查報告,並組織大學生價值觀調查、思政課教師角色定位等相關主題文章兩篇,以期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借鑑。   根據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建設項目《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報告》的調研方案,2015年6至7月,課題組在全國35所高校① 進行了年度調查。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高、實、嚴、新」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高等教育更要秉承「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靈魂,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讓大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
  • 「後真相」現象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對正處於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大學生造成了諸多困擾和負面影響。消弭「後真相」現象負面影響提出應對策略,需引導大學生樹立開放性、批判性思維,提升大學生的思辨能力。【關鍵詞】「後真相」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後真相」意指相對於情感及個人信念,客觀事實對形成民意只有相對小的影響。
  • 中國70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展
    但是,由於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不足,對社會主義建設形勢和意識形態鬥爭形勢的估計不當,黨在指導思想上的「左」傾錯誤不斷滋長,最終演化為「文化大革命」時期以階級鬥爭為綱、以政治運動為中心的嚴重失誤,給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帶來重大損失,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進程遭受嚴重挫折。思想政治教育亟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不斷改革創新。
  • 思想政治理論課需加強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近年來,各高校積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際效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高校內外,不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象仍然比較普遍,一些人甚至提出高校應該取消思想政治理論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定位到底如何?它與立德樹人之間是什麼關係?
  • 以「心育」促「德育」 夯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來,該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日常行為著手,以重點人員排查、心理健康幫扶為抓手,創新建立心理危機預防與幹預機制,將「心育」與「德育」相結合,積極塑造學生健康人格。長沙航院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彭熙成功處理了很多早發現、早預防、早幹預的心理危機案例。有一年新生入校,一名學生因不合群、不參與集體活動而被列為重點關注人員。
  • 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傳統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與以文化人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文化人的實踐系統,以文化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活動。我國有著以文化人的優良傳統。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要素,內容、方法、載體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關鍵點,也是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內核實質的必然路徑。
  • 集體經濟村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基於高校大學生赴南街...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日漸成為關注熱點。高校大學生赴南街村社會實踐說明,集體經濟村莊應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    [關鍵詞]高校 南街村 社會實踐 集體經濟 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組織走進南街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顯性課程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必修課+形勢政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核心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價值引領作用;隱性課程包含綜合素養課程(即通識教育課、公共基礎課等)和專業教育課程(包含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和自然科學課程)。前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浸潤作用,注重在培育人的綜合素養過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後者發揮深化和拓展作用,在知識傳授中強調主流價值引領。
  • 網際網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目前,大學生上網人數每年呈幾何數增長,上網時間不斷增加,網絡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越來越大。網際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它帶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僅僅是機遇,而且還帶來了衝擊和挑戰。現在對於網際網路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單純靠堵、靠無的放矢的說教,是無法解決的。幫助大學生們在網際網路上趨利避害,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緊迫的課題。
  • 新時期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你怎麼看?
    新時期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新時期有理想,有知識,年富力強的大學生群體,擔負著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應該積極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一、大學生必須從國家的高度來理解思想道德建設重要性
  •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
    關於「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內涵,張耀燦等(2006)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主要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實踐中的可行性,產生良好結果的可靠性。」[1]古人伏(1999)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產生的實際效果,即預期目標達到的程度和任務實際完成的狀況,其最終落腳點在學生思想品德水品的提高。」
  • 【思政講理】在問題導向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機制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堅持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的具體體現,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
  • 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後一公裡-光明日報-光明網
    實踐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特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強化實踐性,始終是思想政治教育保持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著力點。當前,我國面臨著新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民生改善考驗和外部環境考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更加艱巨和繁重,迫切需要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以創新視野和開拓思路,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 董雅華 趙成林:區塊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探析
    [3]226而筆者認為,相較於「方法論」或「管理論」的視角,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從本體論的角度予以定義似乎更能表明其特性,也即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者在掌握相關信息的前提下,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進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社會意識形態的未來發展狀況及教育對象思想政治素質的未來狀態進行推測的一種實踐活動。
  • 吉林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為本 德育為先
    4月26日上午,吉林省委外宣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省高校工委副書記席岫峰介紹了5年來全省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情況。    截至今年4月底,高校共建立基層黨委218個、黨總支533個、黨支部4047個,黨組織做到了全覆蓋,各高校的標準化黨支部達到了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