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說到夕陽,你想到的是餘暉的溫暖,還是落日的蒼涼;說到老人,你想到的是含飴弄孫頤享天倫,還是雞皮鶴髮垂垂老矣;說到晚景生活,你想到的是孤苦無依,還是自得其樂?我們雖然做不到長生不老,但我們卻可以「至死少年」。
年老之人不等於無用之人
相對於中國人所認為的「一老如一寶」,西方人對衰老持更為消極的看法,直到畢生發展觀的提出。
畢生發展觀認為,人的一生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而在每個階段中都存在著發展與喪失,他們相輔相成,貫穿我們生命的始終。
就像我們每天都有細胞衰老,也有新的細胞產生一樣。只不過,每個階段的發展與喪失所佔比重不同,而發展與喪失的方向也不盡相同。
曾有研究對比年輕打字員和年老打字員的打字速度,結果卻研究者人大吃一驚,研究發現兩者打字速度,並無顯著差異。
原來,雖然年老打字員手速較慢,但他們可以通過記憶技巧等方法來彌補速度上的不足。
晚景生活不等於孤苦無依
埃裡克森(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將人生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認為每一階段都有其要面臨的衝突,以及該階段要完成的任務,只有解決好每一階段的衝突,完成好每一階段的任務,那麼個體的人格才能獲得良好的發展。
而老年期的任務就是要面對自我調整與絕望的衝突,在這一階段,人們會回顧一生,若人生無遺憾,就會產生圓滿感;若覺得一生碌碌無為,則會產生空虛、絕望之感。
充實的一生是笑對晚景的最大底氣,那麼我們該如何過好我們這一生呢?
1. 經濟是一切浪漫主義的基石
最近熱播的一檔裝修類綜藝中,幾位阿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幾位阿姨集資在山水秀麗之處,買了一棟房子,作為共同養老的地方。其中幾位阿姨一直未婚,雖然眼角眉梢帶上了歲月的痕跡,但言談舉止之間的瀟灑依然透著幾分少年意氣。
2.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身體與心理相互影響,相由心生、久病成妖這兩句俗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心態是否積極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態,同理,身體狀態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態。
3. 你所相信的世界是真實的
心理學家發現,你所想的會變成你的思維,思維決定你的語言,語言影響你的行為,行為養成習慣和性格,習慣和性格決定命運。你所相信的終究會變成你真實的世界。
結語:
何為少年,看盡黑白,始終對前路抱有希望與善意是少年。
何為少年,歷盡坎坷,始終懷有最初的勇氣與熱情是少年。
何為少年,歲月洗禮,縱使鶴髮也難掩明眸與笑意是少年。
希望我們可以從容老去,至死少年。
作者|非庸子
編輯|非庸子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