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細胞幫助蝙蝠進行3D導航

2020-12-07 中文業界資訊站

一組蝙蝠研究人員研究拿出了有趣的發現。該小組發現,蝙蝠有體內特殊細胞,使他們能夠進行3D導航。據研究人員介紹,這種細胞為蝙蝠大腦提供了了類似於金屬指南針的導航系統。來自於以色列的神經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研究飛行中的蝙蝠大腦做出了以上發現。

通過研究飛行中的蝙蝠,研究團隊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看到蝙蝠的大腦如何能夠跟蹤上下,左右,旋轉運動。團隊成員聲稱,這是人類第一次研究神經活動導航。

科學家認為,蝙蝠腦內有三種類型的腦細胞對應三維導航當中的每個維度。該團隊使用重量僅為數克的記錄儀連接到蝙蝠大腦記錄飛行時候的腦細胞電流,而無需中斷蝙蝠的活動。然後利用高速攝影機,形成蝙蝠3D飛行路徑,並與記錄儀的記錄數據進行同步。該小組能夠使用這種技術來偵測特定飛行方向所對應的腦神經元活動。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蝙蝠導航的認知地圖證據;自供電的仿生聚合物支架
    >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Aviv University)和希伯來耶路撒冷大學(HebrewUniversity of Jerusalem)7月10日發表在SCIENCE的封面文章「Cognitive map–based navigation inwild bats revealed by a new high-throughput tracking system」揭示了蝙蝠導航的認知地圖證據
  • 以色列研究發現 蝙蝠藉助「認知地圖」導航
    蝙蝠具有超強導航能力,它們是如何在幾小時內飛行幾十公裡覓食、然後又準確回到起點呢?
  • 以色列研究發現蝙蝠藉助「認知地圖」導航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社耶路撒冷7月10日電(記者陳文仙 尚昊)蝙蝠具有超強導航能力,它們是如何在幾小時內飛行幾十公裡覓食、然後又準確回到起點呢?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蝙蝠具有與人類相似的空間記憶能力,能利用標誌物對周圍空間建立「認知地圖」並以此導航。 蝙蝠可利用聲波分辨近處物體的能力已廣為人知,而它們前往遠處覓食時如何在更大的地理尺度上導航,吸引了兩個以色列團隊進行研究。
  • 蝙蝠與人類:罪惡之源歸何處
    固然,蝙蝠攜帶的的病毒是人類生命健康的威脅,然而,如果人類因此而對蝙蝠產生錯誤認識和行為,不但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引發生態災難。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南美洲當地人為了防止狂犬病暴發,曾經試圖用毒藥和炸藥對吸血蝠進行大規模的殺滅。
  • BBRC:特殊的細胞因子或能幫助包裝流感病毒的基因組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上題為「Cellular mRNA export factor UAP56 recognizes nucleic acid binding site of influenza virus NP protei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範德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能夠幫助包裝流感病毒基因組的特殊細胞因子
  • 揭秘吸血蝙蝠不為人知的秘密,體內的特殊基因令科學家倍感憂慮
    為了進一步探索吸血蝙蝠體內特殊的嗜血機制,研究小組在對吸血蝙蝠的全基因組進行測序的同時,也對吸血蝙蝠腸道內的微生物進行了宏基因組的測序。測序結果顯示,吸血蝙蝠基因組與普通蝙蝠基因組的大小几乎是一致的,但是吸血蝙蝠體內含有較多起拷貝作用的轉座元件。
  • 關於蝙蝠的知識:為啥蝙蝠攜帶病毒卻沒事,雷達和蝙蝠有關?
    誰能知道,蝙蝠能夠引起這麼大的疫情,現在,最直接的證據已經表明蝙蝠體內有「冠毒」,03年的非典病毒也在蝙蝠體內找到了。無論是蝙蝠傳遞給其他動物,還是吃蝙蝠引起,這不能怪蝙蝠,蝙蝠在自然界存在了這麼多年,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
  • Nature:解析特殊代謝酶的3D結構 有望幫助開發新型癌症療法
    2019年4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特殊的代謝酶類或有望成為新型分子靶點幫助開發新型癌症療法。
  • 3d全景地圖拍攝介紹,是怎麼拍出來的?
    經常使用導航的朋友肯定或多或少的都接觸過3d全景地圖,從剛開始的只能看到部分街景照片,到如今的360度實景。標誌著科技進步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很多人只是知道這個東西,對於3d全景地圖的拍攝流程卻不了解,很是疑惑;下面這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3d全景的拍攝。
  • 壽命最長的蝙蝠與世界上最大的蝙蝠
    壽命最長的蝙蝠  據可靠報導,活得最久的蝙蝠是1979年1月11日在倫敦動物園中死去的一隻印度狐蝠,其年齡是31歲又5個月。
  • 蝙蝠比人類想像的還強大,不僅懂「聲波定位」,還懂構建虛擬地圖
    科技雖然是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顯著差異,但科學研究發現有些動物也能利用自然力量進行定位導航,例如蝙蝠。最新研究發現,蝙蝠通過建立「認知地圖」進行長距離飛行一直以來人類對蝙蝠的了解都處於「聽聲辨位」,即蝙蝠通過發出高頻率的超聲波來對附近的環境情況進行探測。
  • 美科學家制出蝙蝠超聲波「回聲定位」3D效果模型
    據報導,來自美國布朗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蝙蝠能巧妙地調整聲音的頻率做到回波定位,從而適應特殊的雜亂地形。研究人員為了測試出蝙蝠的定位能力和範圍,專門設計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在試驗測試室裡掛滿了塑料鏈條,並且給蝙蝠身上帶上僅有半克重的麥克風,從而記錄下蝙蝠從這些障礙物中穿梭飛行時候發出的聲音。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但為何能安然無恙?
    不僅如此,蝙蝠自身的免疫系統也是極為特殊的,與普通的生物都有著很大的區別,這也是它能免疫病毒的原因。大家可能不知道,蝙蝠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它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分布,而這也就意味著蝙蝠具有攜帶病毒進行廣泛傳播的能力。
  • 在擁有GPS之前,人類是如何導航的?
    這樣的放電模式提出了一種可能性:網格細胞與位置細胞不同,提供的是關於距離和方向的信息,以此幫助動物無須依賴於環境輸入、只憑藉來自身體運動的內部線索來追蹤自己的移動軌跡。當我們檢查內嗅皮質不同位置的細胞的活動時,網格的一些方面也有變化。在背側接近於頂端的區域,那裡的細胞產生的圍場網格包含許多緊密排列的六邊形。
  • [圖]科學家藉機器翼幫助揭開蝙蝠飛行秘密
    在布朗大學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機器機翼以研複雜的究蝙蝠飛行。因為蝙蝠是如此之輕,同時無法在其身上安裝監控設備,因此無法對蝙蝠的飛行過程進行全面的認識,為此布朗大學的科學家決定採用機器翼來幫助科學家了解蝙蝠飛行的秘密。
  • Sci Immunol:特殊細胞幫助免疫記憶的形成
    2020年3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輔助T細胞在針對病原體的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這些免疫細胞的特定亞群的作用以前尚不清楚。如今,來自巴塞爾大學生物醫學系的研究人員發表的研究表明,T濾泡輔助(Tfh)細胞的壽命比以前認為的要長得多,並有助於長期免疫的形成。相關結果發表在《Science Immunology》雜誌上。
  • 磷酸化調控的eIF3d翻譯開關介導了細胞對代謝壓力的適應
    磷酸化調控的eIF3d翻譯開關介導了細胞對代謝壓力的適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44:34 美國哈佛醫學院Amy S. Y.
  • 蝙蝠為什麼那麼毒?科學家稱可能是為了飛行做出的犧牲
    很多地方都把蝙蝠稱作「飛鼠」,除了一雙翅膀,蝙蝠和老鼠長得還是很像的,可以說蝙蝠就是老鼠多了一雙翅膀。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蝙蝠的身上有140多種病毒,其中60多種都可以傳播到人的身上,因此有的人又把蝙蝠稱之為「移動病毒庫」。有很多知名的病毒都是來源於蝙蝠,比如2002年-2003年起源於我國廣東的SARS病毒,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而蝙蝠才是最初的源頭。
  • PNAS:發現蝙蝠中的一種新型逆轉錄病毒不僅感染蝙蝠細胞,也能感染...
    如今,它們正面臨著來自另一種哺乳動物---蝙蝠---的威脅,這種威脅可能更嚴重,也更持久。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伯納特研究所和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揭示蝙蝠攜帶著一類導致考拉患上愛滋病樣疾病(AIDS-like disease)的致命性病毒。這一發現對於保護這種標誌性的有袋類動物具有重要意義。
  • 蝙蝠與夜蛾,為什麼蝙蝠「絞盡腦汁」也捕食不到夜蛾?
    蝙蝠擁有動物世界中最美妙和最完美的聲吶系統。它們頭部的口鼻具有「鼻葉」結構,周圍有複雜的特殊皮膚皺褶。這種特殊的裝置具有傳輸超聲波的功能。蝙蝠有很高的靈敏度和解析度。根據回聲,它們不僅能分辨方向,定位自己的飛行路線,還能識別不同的昆蟲或障礙物,從而有效地躲避或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