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穗綜合研究所市場調查部主席經濟學家武內浩二
人民網東京9月1日電(許永新)9月4日至5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在中國杭州召開。人民網記者採訪了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的經濟學專家。他們認為,支撐世界經濟的任務交到了參加G20杭州峰會的各國首腦手中。其中,在加緊推進結構改革與維持經濟穩定之間的平衡以及匯率政策的可預見性等難題方面,期待中國肩負起重要責任。此外,他們還期待G20在擺脫世界經濟不穩定狀態,提供穩定增長的路徑、協調金融市場穩定方面發揮作用。
G20在提供穩定增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瑞穗綜合研究所市場調查部主席經濟學家武內浩二認為,雖然世界經濟在金融復甦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持續低增長,人們擔心會長期停滯不前。此外,英國脫歐及資源價格走勢等對世界經濟帶來不確定因素的問題很多,經常發生國際金融市場的混亂。
武內浩二表示,在擺脫這種不穩定狀態,提供穩定增長的路徑方面,G20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來說就是需要建立一個系統,推進國際性政策協調、共享與各國情況相符的數值目標,並且通過相互檢查提高實效性。
期待G20可協調金融市場穩定和持續增長
瑞穗綜合研究所市場調查部主任經濟學家有田賢太郎表示,今年年初出現的金融市場的混亂雖然目前已經恢復了平靜,但一部分新興市場國家仍然存在著資金流出的擔憂及地緣政治風險,世界經濟前景仍不明朗。G20從國際協調的觀點應對這些擔憂,因而仍然具有很大的意義。
有田賢太郎指出,之前的G20峰會上能夠實施有實效性政策協調的事例較少。例如去年全球股市暴跌,在隨後召開的土耳其安卡拉峰會上,大家都很期待各國為了金融市場穩定進行協調,但會議結果卻不一定完全回應了市場的期待。在此次G20發布的聲明中,雖然強調了「注意到一些發達國家收緊金融政策的可能性正在增加」,「避免競爭性下調貨幣,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但並沒有出現有實效性的內容。
有田賢太郎認為,此次G20杭州峰會,除了期待出臺面向金融市場穩定的金融政策方面的協調,還期待能夠發出有實際效應的面向持續增長的財政政策與結構政策的信息。
中國在G20 中肩負著重要作用
瑞穗綜合研究所歐美調查部主席經濟學家小野亮就中國在本次G20中的重要性指出,在美國傑克遜鎮召開的國際經濟會議上,中美日銀行負責人表示支撐景氣的寬鬆手段是足夠的,但實際上這有些過於樂觀,金融政策已經接近極限。應當說,支撐世界經濟的任務交到了參加杭州G20峰會的各國首腦手中。其中,在加緊推進結構改革與維持經濟穩定之間的平衡以及匯率政策的可預見性等難題方面,期待中國肩負起重要責任。
瑞穗綜合研究所常務執行役員、首席經濟學家高田創認為,今年世界經濟變動將由世界性的政策協調來決定。他認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在中國上海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第二階段為年中在日本召開的七國集團首腦會議,第三階段為9月份在中國杭州召開的G20峰會。這三次會議將為2017年的經濟復甦奠定基礎。
瑞穗綜合研究所是日本3大金融集團之一的瑞穗金融集團下屬的智庫,在日本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責編:王政淇、崔東)
美國專家:期待G20加強各國合作重振世界經濟金融危機後,經過數年的發展,一些國家的宏觀經濟仍未實現應有的發展潛力,這的確令人失望。無論是哪一國家或者組織引領世界經濟的發展,都要進一步加強世界各國之間的合作,減少貿易壁壘,促進全球化發展。目前美國經濟表現不佳,歐洲國家出現不團結的局面,中國雖然當前經濟速度放緩,但仍是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詳細】
G20如何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藥方」?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復甦步伐一直緩慢,其「病灶」在於:上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動能已近尾聲;發展不平衡問題遠未解決,現有經濟治理機制的缺陷逐漸顯現。而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卻保持了較高增速,並使得實體經濟「底子」不斷「加深加厚」。中國的長期經濟增長成效及可持續的增長潛力,表明中國擁有促進發展的獨到經驗。而中國主辦G20峰會,將意味著世界有機會分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國藥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