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學家:期待G20為擺脫世界經濟不穩定狀態發揮作用

2021-01-08 人民網

瑞穗綜合研究所市場調查部主席經濟學家武內浩二

人民網東京9月1日電(許永新)9月4日至5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在中國杭州召開。人民網記者採訪了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的經濟學專家。他們認為,支撐世界經濟的任務交到了參加G20杭州峰會的各國首腦手中。其中,在加緊推進結構改革與維持經濟穩定之間的平衡以及匯率政策的可預見性等難題方面,期待中國肩負起重要責任。此外,他們還期待G20在擺脫世界經濟不穩定狀態,提供穩定增長的路徑、協調金融市場穩定方面發揮作用。

G20在提供穩定增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瑞穗綜合研究所市場調查部主席經濟學家武內浩二認為,雖然世界經濟在金融復甦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持續低增長,人們擔心會長期停滯不前。此外,英國脫歐及資源價格走勢等對世界經濟帶來不確定因素的問題很多,經常發生國際金融市場的混亂。

武內浩二表示,在擺脫這種不穩定狀態,提供穩定增長的路徑方面,G20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來說就是需要建立一個系統,推進國際性政策協調、共享與各國情況相符的數值目標,並且通過相互檢查提高實效性。

期待G20協調金融市場穩定和持續增長

瑞穗綜合研究所市場調查部主任經濟學家有田賢太郎表示,今年年初出現的金融市場的混亂雖然目前已經恢復了平靜,但一部分新興市場國家仍然存在著資金流出的擔憂及地緣政治風險,世界經濟前景仍不明朗。G20從國際協調的觀點應對這些擔憂,因而仍然具有很大的意義。

有田賢太郎指出,之前的G20峰會上能夠實施有實效性政策協調的事例較少。例如去年全球股市暴跌,在隨後召開的土耳其安卡拉峰會上,大家都很期待各國為了金融市場穩定進行協調,但會議結果卻不一定完全回應了市場的期待。在此次G20發布的聲明中,雖然強調了「注意到一些發達國家收緊金融政策的可能性正在增加」,「避免競爭性下調貨幣,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但並沒有出現有實效性的內容。

有田賢太郎認為,此次G20杭州峰會,除了期待出臺面向金融市場穩定的金融政策方面的協調,還期待能夠發出有實際效應的面向持續增長的財政政策與結構政策的信息。

中國在G20 中肩負著重要作用

瑞穗綜合研究所歐美調查部主席經濟學家小野亮就中國在本次G20中的重要性指出,在美國傑克遜鎮召開的國際經濟會議上,中美日銀行負責人表示支撐景氣的寬鬆手段是足夠的,但實際上這有些過於樂觀,金融政策已經接近極限。應當說,支撐世界經濟的任務交到了參加杭州G20峰會的各國首腦手中。其中,在加緊推進結構改革與維持經濟穩定之間的平衡以及匯率政策的可預見性等難題方面,期待中國肩負起重要責任。

瑞穗綜合研究所常務執行役員、首席經濟學家高田創認為,今年世界經濟變動將由世界性的政策協調來決定。他認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在中國上海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第二階段為年中在日本召開的七國集團首腦會議,第三階段為9月份在中國杭州召開的G20峰會。這三次會議將為2017年的經濟復甦奠定基礎。

瑞穗綜合研究所是日本3大金融集團之一的瑞穗金融集團下屬的智庫,在日本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責編:王政淇、崔東)

深度閱讀

美國專家:期待G20加強各國合作重振世界經濟金融危機後,經過數年的發展,一些國家的宏觀經濟仍未實現應有的發展潛力,這的確令人失望。無論是哪一國家或者組織引領世界經濟的發展,都要進一步加強世界各國之間的合作,減少貿易壁壘,促進全球化發展。目前美國經濟表現不佳,歐洲國家出現不團結的局面,中國雖然當前經濟速度放緩,但仍是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詳細】

G20如何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藥方」?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復甦步伐一直緩慢,其「病灶」在於:上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動能已近尾聲;發展不平衡問題遠未解決,現有經濟治理機制的缺陷逐漸顯現。而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卻保持了較高增速,並使得實體經濟「底子」不斷「加深加厚」。中國的長期經濟增長成效及可持續的增長潛力,表明中國擁有促進發展的獨到經驗。而中國主辦G20峰會,將意味著世界有機會分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國藥方」。【詳細】

相關焦點

  • 2016年杭州g20峰會是第幾屆?g20峰會是什麼?
    基於當前形勢和各方期待,中方把2016年峰會主題確定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中方將從創新增長方式、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包容聯動式發展等4個重點領域進行峰會籌備工作。  習近平強調,二十國集團是每個成員的二十國集團。中方將保持開放、透明、包容姿態,同各成員加強溝通和協調,共同把二十國集團維護好、建設好、發展好。
  • 經濟戰「疫」錄:G20特別峰會為世界經濟注入暖流
    中外學者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這是一次全球經濟命運攸關時刻的會議,會議釋放的團結合作信號將為遭受重創的世界經濟注入信心。當前疫情幾乎已席捲全球。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數據,全球確診病例已接近50萬例。疫情所到之處,很多國家和城市已經「停擺」,工廠停工,商店關門,火車、輪船、航班停開。
  •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 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動能
    大部分國際機構與國際媒體也認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將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動能。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學人》雜誌評論說,中國在2021年的增長將達到8%,這不會讓人感到驚訝,一些經濟學家還認為這個數據可能會超過9%。《財富》雜誌舉例說:「當迪士尼表示將在美國解僱3.2萬名員工時,香港或上海迪士尼樂園並沒有任何解僱員工的消息。」這印證了西方世界為危機做準備的時候,中國經濟正在加速發展。
  •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卡門∙萊因哈特表示,擺脫新冠病毒大流行...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卡門∙萊因哈特表示,擺脫新冠病毒大流行危機,實現全球經濟復甦可能需要長達五年的時間。(衛星新聞) 文/冷靜2020-09-17 18:25:40來源:FX168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卡門
  • 期待G20會議主張能夠迅即落實
    習近平主席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結合中國抗擊疫情實踐經驗,就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穩定世界經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張,表達了戰勝疫情的強大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危及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同時也嚴重衝擊了世界經濟秩序。如何攜手共同抗擊疫情、穩定全球經濟,是給全人類提出的重大現實課題。
  • 全球金融危機的教訓 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
    主要是經濟長時期穩定可能導致債務增加、槓桿比率上升,進而從內部滋生爆發金融危機和陷入漫長去槓桿化周期的風險。正如《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一書的作者所闡述的,明斯基最重要的觀點是「穩定中內含著不穩定」。當我們似乎實現了強勁、穩定的經濟增長時,這已經為經濟崩潰埋下隱患。
  •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談雙循環背景下 民營經濟發展新機遇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提出,回顧2020年,看世界經濟正處於長期低迷,貧富差距、南北差距問題突出、全球增長動能不足、全球經濟治理滯後,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一些國家遏制打壓全面升級。看中國經濟"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實現了三大收穫:收穫了豐富的物質成果,收穫了精神財富,收穫了大大提高的國際影響力。
  • 阿爾及利亞大使談G20:期待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近日,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阿爾及利亞將會以積極的態度關注此次峰會,期待中國在全球治理領域發揮更大作用,希望G20杭州峰會更多考慮發展中國家訴求。   布哈利法大使表示,在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形勢下,希望中國為全球經濟復甦發揮更大作用,期待G20杭州峰會能找到辦法解決世界經濟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推動各國間的對話與協作,從而建立有利於世界人民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他說:「我們希望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改善國際金融機構的運營。
  • 獨立經濟學家李鐵: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包容_財經年會2021...
    「在中國高科技影響城市化進程當中,我們不能忽視民營經濟的作用,民營經濟、民營企業應該是科技創新總動力的來源之一。」另一方面,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為何民營經濟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李鐵認為,這是因為我們有政府的包容,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中,政府在科技創新上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包容程度,推動我們在科技創新的市場化應用上取得了巨大進展。
  • 趙曉奔:發揮企業家精神的「催化劑」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眾多優秀企業家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於人,特別是來自於企業家,來自於企業家精神。」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具有更為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 8位首席經濟學家把脈中國經濟:過分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引發房地產...
    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面臨較大不確定性1、發達經濟體增速放緩,新興經濟體增長面臨巨大壓力美國是三大發達經濟體中率先進入產出缺口為正的國家,其他發達經濟體的產出缺口也在轉正。產出缺口為正說明該國已經進入經濟高漲階段,通常情況下,該國通貨膨脹壓力會上升,經濟上升周期逐漸接近尾聲。
  • 香港知名法律專家:基本法為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發揮重大作用
    新華社香港4月3日電(記者周文其、蘇萬明、方棟)在香港基本法頒布30年之際,多位香港知名法律專家於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強調,回歸祖國20多年來,基本法為維護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發揮了重大作用,未來香港各界應該繼續全面理解、尊重、落實基本法
  •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宏觀經濟政策組合均衡發力,結構性轉型...
    他在演講中表示,中期角度而言,整個經濟還處於去槓桿的後階段。伍戈先生曾長期供職於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部門,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擔任經濟學家。他是中國經濟學最高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並擔任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實體經濟依然處於去槓桿的後階段伍戈首先談了對目前實體經濟所處階段的看法。
  • 世界頂尖經濟學家雲集首屆「富通全球經濟高峰論壇」
    在香港港島香格裡拉酒店舉行,曾為美國政府及世界銀行出謀劃策的頂尖經濟學家應邀擔任論壇演講嘉賓。   魯裡埃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教授是前美國白宮高級經濟學家,為美國總統辦公室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之一,聯同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暨負責發展經濟學的資深副行長林毅夫教授出席本次論壇。
  • 如何發揮農業收入保險在穩定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其中,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農業風險管理的重要金融手段,在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與農業生產者不斷升級的風險保障需求相比,我國農業保險在對農戶收入的保障及生產積極性的調動等方面,還有不少提升空間。
  • 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多邊合作是抗疫成功和經濟復甦的關鍵
    幾周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2020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衰退程度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下滑,是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全球經濟衰退。報告說,在2020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萎縮6.1%,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萎縮1%,其中美國經濟將萎縮5.9%,歐元區經濟將萎縮7.5%,日本經濟將萎縮5.2%。
  • 日本《經濟學人》:美國經濟大減速
    圖說:日本《經濟學人》周刊3月8日(提前出版)一期封面美國經濟今年本來有望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但由於受到原油價格暴跌、美聯儲加息等因素影響,美國原油期貨市場和股市從年初起就大幅震蕩,美國經濟前景令人擔憂。
  • G20峰會推動世界經濟間的協調與時俱進
    新華社記者劉麗娜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是一次重要會議,它使世界經濟協調與時俱進,推動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經濟挑戰,歐洲智庫布魯塞爾歐洲與全球經濟研究所(布呂格爾經濟研究所)所長貢特拉姆·沃爾夫日前這樣說。
  • 7本頂級經濟學家著作,帶你看透全球經濟形勢-虎嗅網
    [作者]喬治·阿克洛夫,羅伯特·席勒[譯者]黃志強,徐衛宇,金嵐如果你看不清當前的經濟形勢,如果你想跳槽卻又擔心失業,如果你想買房但總搞不清楚房價走勢,如果你想投資股票但又弄不明白股市的起落規律,如果你想為未來儲蓄但又怕降低目前的生活品質……如果你在做這些決策時無所適從,那就了解下「動物精神」吧。
  • 喆薦|首席經濟學家眼中的2021全球和中國經濟九大特徵
    如果不加強控制以減緩其傳播,將對當前已承壓的醫療系統產生更大影響。同一天下午,履新還不到4個月的日本首相菅義偉宣布,東京都及周邊的神奈川縣、埼玉縣和千葉縣從1月8日起實行緊急狀態。而這位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平民首相」,不久前還因為抗疫不利,其支持率就從78%暴跌至38.6%,刷新了日本政壇支持率下跌最快幅度最大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