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工影響天氣的原理

2020-11-30 中國氣象局

  現代人工影響天氣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方法改變雲的微結構,從而改變雲降水的發展過程,達到增加降水、防禦冰雹、消雲、消霧等目的。雲和降水的發生、發展是大氣動力熱力過程和雲中微物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產物。在溫度低於0℃的自然冷雲中,局部過冷水多,有時缺乏自然冰晶,雲滴到雨滴降水轉化很不充分;在溫度高於0℃的自然暖雲中,雲滴大小均勻,不易產生降水。

  雲和降水的發生、發展是大氣動力熱力過程和雲中微物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產物,要形成降水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雲中水汽豐富、凝結核充足和有氣流上升運動。一般來說,積雨雲、濃積雲和雨層雲容易降水,而晴天的積雲和層積雲不易產生降水。最有利於雲滴增長為雨滴的是冰水共存的混合雲。

  人工增雨

  根據云的性質,人工增雨分為冷雲催化和暖雲催化作業,其中冷雲催化是目前世界各國都採用的相對成熟的技術。

  在溫度低於0℃的冷雲中,降水效率之所以不高是因為雲內缺乏冰晶,雲滴得不到增長,雲水不能更多地轉化成降水。通過向雲中播撒碘化銀成冰劑,產生大量的人工冰核,冰核轉化成冰晶,冰晶吸附水汽,凝結增長,碰並增長,當冰晶增長到一定程度就會降落,進入暖區融化成為雨滴,從而引發雲層降水或增大降水強度或者向雲中播撒乾冰、液氮等致冷劑,在其周圍形成-40℃的區域,即有自生冰晶,大量過冷水滴迅速凍結,引發冰晶效應。在冷雲催化過程中,冰晶凝華釋放潛熱,使雲體溫度升高,促進上升氣流的發展,進一步加強降雨。

  在0℃以上的暖雲中,雲物理結構穩定,自然條件下的水滴大小均勻,缺乏大水滴, 不易產生降水。通過向雲中播撒大小適當的鹽粉等吸溼劑,可以改變雲滴譜分布的均勻性,吸溼性凝結核在相對溼度接近100%的雲霧環境中能增長成直徑超過40微米的大滴,促進凝結碰並增長,生成雨滴增加降水。

  人工防雹

  災害性冰雹主要產生在強對流的積雨雲中,冰雹一般出現在雲中一個範圍不大的冰雹累積帶上,由初始冰雹胚胎凝華和碰並周圍的水滴而增長形成。在雲發展初期,通過向雹胚形成區中增加大量人工冰晶,與自然雹胚競爭周圍環境中有限的水分資源,抑制冰雹增長,使雹胚都不能長成危害嚴重的大雹塊,從而達到消雹增雨減災的目的。

雲降水微物理過程。

  人工消雲減雨

  人工消雲減雨可以說是人工增雨的擴展和延伸。主要是通過在降水雲團的上遊地區實施大範圍、大規模、超常規的人工增雨作業,使天氣系統的能量加速擴散,同時使空中水滴快速形成,讓移進目標區的降水雲團提前降雨;或者在目標區的上風方地區,往雲層裡超量播撒冰核,使雲中無法形成足夠大的雨滴,阻止和延緩大降水。

  人工消霧

  霧是接近地面的雲,分為冷霧、暖霧和冰霧。消冷霧主要是向霧中播撒碘化銀成冰劑或者乾冰、液氮、丙烷等致冷劑,產生大量冰晶,迅速增長沉降,以減輕霧的濃度。消暖霧主要有三種方法:在霧中播撒氯化鈣溶液和鹽粉等吸溼劑,以形成大滴沉降減小霧濃度;向霧區噴射高溫氣體,以加熱蒸發霧滴;用螺旋槳攪動,使上下乾濕空氣混合,消除霧氣,改善能見度。消冰霧原則上也使用加熱法。

(責任編輯:王美麗)

相關焦點

  • 人工影響天氣的歷史「足跡」
    隨後,1938年,美國科學家霍爾頓在麻省理工學院試驗站用吸溼性物質(氯化鈣)播入暖霧中進行消霧,這是首次符合物理原理並獲得成功的人工影響天氣科學試驗。1939年,德國科學家芬德生從數以千計的降水雲觀測中證明,貝吉龍的假說是成立的,並進一步完善了這一理論,即「貝吉龍-芬德生」理論。  下一個裡程碑,當屬美國人文森特·謝弗和英國人馮內古特。
  • 人工影響天氣——雲端「活水」這樣來
    自1958年我國啟動人工影響天氣試驗以來,把「空中水庫」搬運到地面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並在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和重大活動保障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六十多年來,人工影響天氣技術不斷發展、能力不斷提升,作業手段日趨豐富,人們的關注度也隨之上升。
  • 耕雲播雨 護佑民生——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發展綜述
    特別是自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意見》印發以來,我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進入發展最快、服務最廣、效益最突出的階段,服務領域從以農業生產為主向生態文明建設縱深拓展,服務方式從應急響應型作業向常態保障型作業延伸,作業布局更加合理,作業規模日趨壯大,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有效提升。築牢鄉村振興根基,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活水」。
  •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公告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公告
  • 人工增雨(雪)的科學原理
    現代人工增雨(雪)的科學原理是基於自然雲和降水的形成過程建立的,通過飛機、火箭等運載工具向雲中播撒催化劑促進雲水向降水的轉化過程和提高降水效率,如播撒碘化銀催化劑,形成大量的人工冰晶,促進雲中過冷水冰晶化而形成降水。
  • 人工影響天氣的作用有哪些
    人工增雨VS人工增雪  根據云的性質,人工增雨分為冷雲催化和暖雲催化作業,其中冷雲催化是目前世界各國都採用的相對成熟的技術。通過向雲中播撒碘化銀成冰劑,產生大量的人工冰核,冰核轉化成冰晶,冰晶吸附水汽,凝結增長,碰並增長,當冰晶增長到一定程度就會降落,進入暖區融化成為雨滴,從而引發雲層降水或增大降水強度。  在0℃以上的暖雲中,雲物理結構穩定,自然條件下的水滴大小均勻,缺乏大水滴, 不易產生降水。
  • 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首飛成功
    「在翼龍-Ⅱ無人機基礎上改進研製成功的『甘霖-I』是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的大型無人機系統,它具備遠距離氣象探測能力、大氣數據採集能力和增雨催化劑播撒能力,同時擁有可靠的防除冰能力,具備複雜氣象條件下作業能力,大大提高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效能。」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總設計師李屹東介紹說。
  • 國辦:支持人工影響天氣基礎研究、應用研究
    完善應對森林草原火災火險、異常高溫乾旱等事件的人工影響天氣應急工作機制,及時啟動相應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加強強對流等極端天氣監測預警。根據重大活動需要,建立人工影響天氣試驗演練工作機制,制定工作方案,加強技術儲備,保障重大活動順利開展。提升軍民聯合應急保障能力。
  • 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
    1月6日,甘肅金昌金川機場,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中國乃至全球第一首架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成功首飛。 據悉,甘霖-I是在翼龍-2無人機基礎上改進研製而來的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的大型無人機系統,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成本低、工作時間長,其機翼掛點多、承載能力大、拓展能力強,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全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以人工影響天氣業務觀測、分析、指揮、作業、效果評估等關鍵環節與氣象其他基本業務進行統籌設計為出發點,將人工影響天氣業務有機融合入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做到橫向、縱向之間密切銜接、相互結合,全面推進各地、各級人工影響天氣業務協調發展。堅持突出重點、效益優先。
  • 縉雲: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緩和旱情
    11月22日上午,浙江省縉雲縣氣象部門抓住冷空氣南下影響的有利時機,在雪峰山煙爐作業點和舒洪火箭彈作業點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共同影響下,全縣出現明顯降水,對促進農業生產、改善土壤墒情、降低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均起到了積極作用。
  • 國內首架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
    1月6日,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國內首架「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在甘肅金昌成功首飛。這是我國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無人機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世界首創,為全球氣象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15時24分,「甘霖-I」從金川機場滑行起飛。
  • 國辦:推進國家和地方人工影響天氣指揮平臺建設
    完善應對森林草原火災火險、異常高溫乾旱等事件的人工影響天氣應急工作機制,及時啟動相應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加強強對流等極端天氣監測預警。根據重大活動需要,建立人工影響天氣試驗演練工作機制,制定工作方案,加強技術儲備,保障重大活動順利開展。提升軍民聯合應急保障能力。《意見》要求,增強基礎業務能力:提升監測能力。
  • 青島:開展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服務
    中國氣象報記者林澤磊報導 4月13日,記者從青島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獲悉,青島市常態化開展以生態涵養區、水庫水系增蓄水等為目標的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服務,效益顯著。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完善應對森林草原火災火險、異常高溫乾旱等事件的人工影響天氣應急工作機制,及時啟動相應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加強強對流等極端天氣監測預警。根據重大活動需要,建立人工影響天氣試驗演練工作機制,制定工作方案,加強技術儲備,保障重大活動順利開展。提升軍民聯合應急保障能力。
  • 新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年增7個天池的蓄水量
    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獲悉:截至目前,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實現所有地州市全覆蓋,年增水(雪)量9億—12億噸,相當於7個天池的蓄水量。2016年至今,人工防雹年減少經濟損失近8億元。
  • 武陟:縣領導調研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發展情況
    11月17日,河南省武陟縣副縣長邢明一行到解封村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詳細了解業務情況,慰問一線作業人員,了解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  邢明表示,縣氣象局要不斷提高作業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人工影響天氣在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為農服務等方面的作用,服務經濟發展;要合理規劃,增加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加快建設步伐,提高人工增雨、防雹水平,改善生態環境,有效促進農業生產。
  • 新疆空管局積極保障轄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進入夏季以來,新疆地區極端雷雨天氣頻發,不僅造成了新疆轄區範圍內民航航班大範圍繞飛,同時也嚴重威脅和影響到新疆地區農林業生產。為了降低災害天氣對農林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新疆空管局積極配合全疆各地州人影辦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 榕江:裝備升級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王通琪報導 10月30日,貴州省榕江縣氣象局對轄區內城關、樂裡炮站的2門人工影響天氣高炮進行自動化升級改造,大大提升了該縣人工影響天氣現代化水平,增強榕江縣防災減災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 安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助力冬小麥分櫱生長
    11月16日和11月20日,河南省安陽市開展了兩輪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影響天氣的共同作用下,全市普降小到中雨。市區雨量20.9毫米,內黃縣雨量達到46.9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