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連續體是一種幻覺?一種背景獨立的新量子引力理論正逐漸成型

2020-12-03 天文同好樂園

小編在上一篇文章已經簡單介紹了弦理論的現狀,並且根據一些跡象大膽預測21世紀的物理學將進入「後弦理論」時代。所謂「後弦理論」時代,意思是弦理論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很多傑出的物理學家作出了艱苦而執著的探索,但是離最初美好願景的距離並沒有因此縮短。在這種情況下,與其止步不前,不如將弦理論這個「雞肋」放手,去尋找一個背景獨立的新的量子引力理論。這裡所指的「背景獨立」,是指不包含弦理論及圈量子引力理論的思想,另闢蹊徑將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加以融合。

在理論物理學上要創建一個全新的理論絕非易事,它首先需要人們熟練掌握現代物理學的基礎,如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因為這兩者儘管不完美,但已經得到了無數實驗的驗證,它們是人類社會一切科技的基礎,完全推翻它們很顯然是不現實的,任何未來的理論都必須包容它們。幸運的是,通過最近十幾年的研究,科學家們對如何構造一個背景獨立的量子引力理論有了很多認識,這其間有一個關鍵的人物,他就是印度理論物理學家阿貝·阿什特卡。

阿什特卡不但重構了廣義相對論,使方程更加簡潔,而且他將愛因斯坦的理論直接變化成接近規範理論的形式,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規範理論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基礎。但不幸的是,多數弦理論家並沒有注意到在量子引力領域的這個進步,他們選擇了無視。阿什特卡儘管也涉足圈量子引力理論,但是由他重構的廣義相對論並沒能讓他在該領域有大的突破,因此他現在也傾向於與其他人一起,重新構建一個量子引力理論——這個理論沒有宏大的理論框架,也沒有時尚和潮流,只有一個主要的、統一的思想:不將空間視為理所當然地存在,不從任何在空間運動的東西開始。

新的量子引力理論認為,在空間的表象之下,還存在一個更深層次的原理,這個原理是純粹的量子力學的而且是純量子結構的。他們認為,時空是一種「突現現象」,就猶如原子的運動必然導致溫度的出現,空間的性質也是這樣。我們所認為的空間連續體只是一種幻覺,正如水面和絲綢的光滑隱藏了物質由離散的原子構成的事實一樣。他們猜想空間的平滑也不是真實的,空間是作為由某種基本材料(可以計數)構成的某種東西的近似而突現出來的。

這種統一的思想植根於「因果性」。因為在經典的廣義相對論中,時空幾何決定了光線如何傳播,因為沒有比光更快的東西,所以一旦知道了光的傳播,就能決定某個特殊事件引發了哪個事件。對於這兩個事件,只有當一個粒子以光速或低於光速的速度從甲傳播到乙,我們才能說甲是乙的起因。因此,時空幾何包含了一個事件引發另一個事件的信息,這就是時空的「因果結構」。

理論物理學家們已經做了一些嘗試,目前最成功的量子引力方法結合了三個思想:1、空間是突現的;2、空間的最基本描述是離散的;3、這些描述都是以「因果性」為基本要素。歸納起來,「突現、離散、因果」就成為了這種新量子引力理論的三個原則。當前已經有幾個正在逐漸成型的理論湧現了出來,其中最成功的模型是由荷蘭物理學家勒納特·羅爾和丹麥物理學家簡·安比約恩構建的,該理論的名字叫「因果動力學三角化」 。

名字太專業,這裡不展開細說。它的基本思想是:時空幾何由大量基本元素構成,每個元素代表一個簡單的因果過程。這些元素如何堆砌,由幾個簡單的法則決定;每一個這樣的量子時空模型的量子力學概率,可以由一個簡單的公式來計算。在羅爾和安比約恩設定的法則之下,他們很容易說明三個空間維度加一個時間維度的經典時空可以從僅基於離散性和因果性的純量子世界突現出來。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認為,因果結構在物理學中是非基本的,而羅爾和安比約恩的理論則表明,霍金的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全文完)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時空連續體?時空連續體有多少個維度?
    「時空連續體」這個詞是否會讓人聯想起《星球大戰》中的光劍和《星際迷航》中的飛船?如果是這樣,那是可以理解的。所謂的「時空連續體」肯定聽起來像是脫離了這個世界。 但實際上,它離科幻小說還很遠。 實際上,這是一種理論上的科學構造,可以幫助解釋我們存在的本質。時空連續體的思想來自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開創性工作。
  • 引力是超弦的一種振動模式?
    更有趣的是,有人甚至認為引力根本就不存在,它不是一種力,而是一種熵增現象,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引力是超弦的一種振動模式?相比於超弦理論,有一種叫做圈量子引力的理論似乎更加「實在」,這種理論僅僅基於我們生活的四維時空(三維空間,一維時間),不增加任何額外維度。圈量子理論還是從困擾當今物理學界的引力量子化(廣義相對論中,引力是連續的,引力量子化就是試圖將引力描述成一份一份的引力子)的角度出發,來實現大一統。
  • 幻覺宇宙:驚人的全息宇宙理論
    「超弦」理論對此不屑一顧:「其實呀,存在於10維空間中的弦才是宇宙的本質,弦運動起來,便是宇宙的膨脹、地球的自轉、太陽的發光發熱……」  「膜理論」對以上回答都嗤之以鼻:「宇宙嘛,一點也不複雜,只是一個正在被吹起來的肥皂泡,所有的星系都在這個泡的膜上,並且互相遠去。」
  • 量子引力理論:物理界的聖杯,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的結合者
    最重要的是,廣義相對論不需要預設時空的存在,因而是一種背景獨立理論。量子引力理論是一種解釋範圍更廣泛的背景獨立理論,可以用來解釋物質的量子特性和普朗克尺度(最小的空間單元為10^-33cm,最小的時間單元是10^-43s,該尺度內量子效應顯著)下時空的量子特性。
  • 圈量子引力理論預言的空間像原子一樣
    在他的理論中,引力作為時間和空間(一起構成「時空)因物質的存在而被彎曲的結果出現。任何物質塊或能量的集中都會扭曲時空的幾何結構,引起其他粒子或光線向集中的物質或能量偏轉,這種現象我們稱為引力。量子理論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已經分別被實驗完美證實,但實驗尚沒有探索到這兩者都起重要作用的情形。
  • 《引力動態理論》— 尼古拉特斯拉 (轉載)
    特斯拉說他已經充分發展了他的引力動態理論,並且「計算出所有的細節」。這個以太基礎的理論,最初是發展於1893—1894,解釋了引力和直接地把它和電磁現象聯繫在一起,也解釋了太陽和所有恆星發出「最初的太陽光線」,依次地產生了次級輻射。特斯拉的理論說,這種現象是由電磁力產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現象。根據來自他理論的一些片段,機械運動是普遍的,是電磁力作用於,並且穿越於介質的一個結果。
  • 一種不假設存在時空的物理理論:時間本身凝聚成現實
    量子力學是一個神秘而又難以置信的精確理論,它描述了非常小的微觀世界。它告訴我們,粒子和場都以離散單位存在,由於不確定性,只能用概率來描述。該理論還描述了糾纏現象,這是一種令人困惑的現象,在這種現象中,物理系統之間可以如此糾纏在一起,以至於它們失去了獨立的個體現實,遵循適用於集體的規則。
  • 物質、世界、時間和空間,只不過是人類的幻覺嗎?
    量子力學說明了「時間不連續」及「空間不連續」。宇宙最小單位,稱為普朗克時間與普朗克空間。「普朗克長度」為10的負33次方公分;「普朗克時間」為10的負43次方秒,在這兩個刻度以下,引力及時間空間都不復存在。
  • 宇宙是二維圖片在三維空間的投影?時間和空間可能真的是幻覺
    上世紀90年代,有人提出了一種全息宇宙理論,說我們生活在全息宇宙中,現實很可能只是一場幻覺。 這個理論就像電影院放3D電影,整個宇宙被編碼在二維膠片——宇宙大爆炸後37.5萬年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上,奇點處的輻射就像一束光線,把膠片中的信息投射到屏幕上,於是我們便成了三維空間中的虛幻圖像。 現在不光時間是一種幻覺,連空間都是幻覺了,是不是很好理解?不過這只是我的比喻,科學家們實際說的更為專業。
  • 等效原理:引力是幻覺嗎?
    當想到這個圖景,他無比激動,感覺找到了引力的奧秘。那麼,他找到的是什麼呢?他想到的是,如果一個人在纜車裡自由下落的時候,他能不能感受到引力?感受不到引力,也就是說,他處於失重的狀態。當然,大家理論上想一想就行了,不要真的去自由下落,因為最後你落到地上的時候,終究是要感覺到衝量定理的。
  • 【科技專題】在真相與後真相之間——量子引力理論蘊含的時空觀
    在廣義相對論中,時空與引力場是等同的,並不存在絕對的時間和絕對的空間,有的只是引力場。這從根本上重塑了關於時間和空間的認識,時空與物質是等價的,與電磁場相類似,時空不過是物質的一種組成部分。引力場具有獨立的自由度,引力場和時空的運動和起伏用引力場方程——愛因斯坦方程來刻畫。 廣義相對論顛覆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重塑了時空的相對主義。
  • 重力是一種幻覺嗎?
    但是根據愛因斯坦的說法,沒有引力。相反,更恰當的做法是把蘋果想像成靜止的,地面——以及地面上的一切加速向上遇到蘋果。這聽起來感覺很荒謬,但這不是詭辯。這裡有一些實質性的東西,為什麼愛因斯坦採用它,以及它是如何為最終成為廣義相對論的東西埋下種子的。我們需要從物理101和牛頓運動定律開始。要分析運動,需要所謂的參照系。
  • 加速膨脹的宇宙,是因為引力逃到了高維空間?
    如果你向上扔一塊石頭,它不會加速飛離地球,因為地球引力會讓它上升的速度慢下來。同樣,在宇宙大爆炸膨脹中飛散的遙遠星系,由於互相吸引,彼此遠離的速度也應該會逐漸慢下來。但事實上,它們正在加速遠離。許多研究人員將宇宙加速膨脹歸因於一種叫做暗能量的神秘物質,但鮮有物理學證據支持這些精緻的術語。唯一逐漸明晰的是,在可觀測的最遠距離處,引力以相當奇怪的方式起作用,它變成了斥力。
  • 新的引力理論通過第一道檢驗
    他認為引力並不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力(已知的四種基本力為: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和引力),而是一種突發的現象,這就好比是溫度是由微觀粒子的運動引起的突發現象。我們知道目前最好的引力理論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過去的100年中,廣義相對論通過了所有最精密的檢驗。
  • 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嗎?
    隨著科學發展臻於成熟,越來越多人相信自由意志不過是一種幻覺。看看過去數百年來偉大科學家的作品,你會不由得相信科學確實已經否定了自由意志的存在。達爾文表示:「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固定法則的結果。」既然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行為當然也是自然律的結果,無關乎個人的意志。一九二九年,愛因斯坦以更強烈的語氣說道︰「所有的事物,從開始到終了,全受制於我們無法掌控的力量。
  • 引力是宇宙中最奇怪的產物之一,破解引力之謎將打破對時空的認知
    但是第四種基本力——引力,則是不同的。我們目前對引力的理解框架,是一個世紀前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他告訴我們蘋果會從樹上掉下來,行星繞著恆星運行,因為它們在時空連續體中沿著曲線運動。如果有任何一種粒子感覺不到引力,我們可以用這種粒子從黑洞內部發出信息,這樣它就不是黑色的了。
  • 幻覺宇宙:驚人的全息宇宙理論!一切只不過是幻覺?
    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空間與時間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他稱為「空間—時間連續體」,這個理論震驚了全世界。 我們的宇宙一切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所有的基本粒子都不是分離的「獨立部分」,而是更大整體的一個小片段,萬物皆為一體。
  • Dead J的《幻象》遊戲 對比交織的引力空間
    首先是「幻覺」擺在首位,而同時則是一個在虛擬空間中的一個大象的實體,虛實交錯和空間移位或許是Dead J在他的幻覺中要傳達的。這個字謎也可以看作是Dead J在他的音樂思維遊戲中對於邏輯概念的延伸。  鑑於之前的兩張專輯《心象》和《幻術》分別代表著夢幻電子和迷人聲象,《幻象》考慮到的則是深度。
  • 愛因斯坦是怎麼想到引力只是一種時空幾何效應的?
    中學開始接觸物理的時候,引力一直都作為一種力存在著,人們在生活中也是一直都在感受著引力的影響。隨著網絡的傳播,廣義相對論的科普內容也是鋪天蓋地,愛因斯坦那句「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讓很多人一瞬間迷茫了,引力突然就變成了一種幾何效應,這是大家一時半刻很難接受的。本文就與您探討一下,引力為什麼會是一種幾何效應。
  • 把引力融合到量子力學中,這就是大一統理論,但必須先找到引力子
    在一開始,大一統理論的實現似乎並沒有現在這樣複雜,因為開始的時候人們並沒有發現強核力和弱核力,大家想的只是要把引力和電磁力相統一。而在引力和電磁力之中,最早被人類所發現的就是引力,而發現引力的人就是牛頓,而牛頓之所以能夠發現引力與科學家們力爭要發現大一統理論還存在著一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