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中國地圖講清楚中國省界劃分?

2021-01-07 深海裡的螞蟻

中國省界的劃分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錯。

所謂山川形便,是說在劃界時,以山脈、河流等自然條件進行劃分。如唐太宗時,「因山川形便,分天下為十道」,這十道就基本都是按照山脈、河流而劃分的,比如關內道(潼關以西,秦嶺以北),河南道(黃河以南,淮河以北),河北道(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河東道(黃河以東,太行山以西),隴右道(隴山以西),淮南道(淮河以南,長江以北),江南道(長江以南),山南道(秦嶺以南,長江以北),嶺南道(五嶺以南),劍南道(劍閣以南)。——至於後來又增加到十五道。

這種劃分方法,在宋代以前多見。比如秦代劃分三十六郡,漢代劃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 這種劃分方法的好處顯而易見,因為天然的山脈、河流、湖泊,是兩個地域之間最直接、最明顯的區分,而且由於山川阻隔,往往兩個地區之間文化、社會、經濟等各方面也都有顯著不同,使用山川形便的原則進行劃分,就使得行政區劃和地理區域相一致,渾然天成。

就今天而言,陝西省和山西省之間的界線,依舊是黃河,山西和河北之間的界線依舊是太行山,甘肅和陝西之間的界線依舊是隴山(六盤山),就是如此,因為山川已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將該地域的界線表明了。比如看上圖的河東道,其形狀和現在的山西省何其相似,其實山西省的樣子,在秦代就基本固定下來了。再比如漢代的豫章郡,唐代後期的江南西道基本上和現代江西省完全一致。

上圖為漢代豫章郡,中間是唐代方鎮圖,下圖為現代江西省,大家比較一下。 為什麼兩千年過去了,政區從郡變成省,名字從豫章變成江西,但形狀卻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呢?很簡單,山川沒有變化,東面是武夷山,南面是大庾嶺,西邊是羅霄山脈,北邊是長江,山川沒有變化,那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則來劃分政區,自然形狀也就沒有大的變化了。

剛開始提到的唐初十道,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明確提出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則來劃分政區,這十道後來增加到十五道,中晚唐時又演變為四十多個方鎮,奠定了很多(尤其是南方)省份的邊界,延續上千年。

但是,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則來劃分政區,存在一個非常大的隱患,就是如果完全以「山川形便」的原則來劃分區域,那麼該區域就會成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形勝之區、四塞之國。如果該區域足夠大、領導人有足夠的權力,那就會形成憑險割據的局面。比如秦末,趙佗興兵絕新道,割據嶺南而自立,於是嶺南地區直到漢武帝時才重新回歸中原政權。

再如劉備割據益州,三國之中實力最弱,但他憑巫峽之險、秦嶺之固,加之天府之國的豐腴,居然鼎足三分,與曹操、孫權抗衡數十年。說到四川,這裡的地形地勢簡直是地方割據的教科書般的樣本,外有山川之險,內有豐腴之地,衣食自足,易守難攻,因此千百年來,只要天下大亂,必然有人割據四川,進則窺伺天下,退則偏安一方。

和四川相似的,還有山西。和四川盆地的地形相反,山西是個高地,但東有太行,西、南兩面皆有黃河,易守難攻之形勢,絲毫不下四川。和四川完全封閉的形勢不同,山西對四周的河北、河南等地形成高屋建瓴之勢。因此割據四川者,往往只能偏安,基本沒有能染指中原的,但割據山西者,往往能席捲天下。劉淵、石勒、拓跋珪、李存勖,都是以山西而奄有天下。五代十國時的北漢,論實力不算多強大,但宋朝以開國之初的精兵悍將,居然屢攻不克,直到趙匡胤死都沒有把這塊地方打下來。其中雖然有契丹為後援的因素,但山西之地利,也不容忽視。

為了杜絕這種現象,從宋代開始,國家在劃分行政區的時候,就有意識的進行摻沙子,故意把這個地區的戰略要地劃分到另外一個地區,這樣就破壞了政區的地理完整性,從而使得地方割據變得困難。這就是政區劃分過程中「犬牙交錯」的原則。

比如,北宋時期的河東道,大家看看:

這個圖,北宋時的河東路和現代山西省比起來,有幾處不同,北部朔州地區落入遼國之手,誠不必說。看其他地方,西南部解州、聞喜一帶不入河東,卻劃入永興軍路,但西北部府州、麟州一帶本在黃河以西,卻被劃入河東。——如此一來,黃河將不再成為永興軍路和河東路之間的阻礙,如果有人要學李克用割據河東,那麼他並不能全部據有黃河之險,必須直接面對來自永興軍路的威脅。這就是犬牙交錯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永興軍路:

在永興軍路的南部,是商州,這是宋朝政府有意識的把秦嶺以南的商州劃給永興軍路,如此一來,永興軍路一個路就橫跨秦嶺,使得秦嶺不再成為阻隔,如果南部的京西南路有人割據,就不能憑藉秦嶺之險了。

再舉一個例子,說說河南省。

河南河南,顧名思義就是黃河之南。但我們看現在的河南省:

好大一塊在黃河以北啊。 這是因為當年朱元璋打元朝時,是從南向北打的,他從河南出兵,渡過黃河向北攻擊,佔領黃河以北的這塊橋頭堡,於是朱元璋馬上就把這塊地方劃歸河南。這麼一來,黃河就不再成為河南、河北(直隸)之間的天險,無論是河南還是河北,想憑藉黃河之險來割據就不可能了。

犬牙交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地理單元、社會文化都顯然屬於四川的漢中被劃給陝西省。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說漢中「北瞰關中,南蔽巴蜀,東達襄、鄧,西控秦、隴,形勢最重」,孔璋曰:「漢中地形險固,四嶽三途,皆不及也。」黃權曰:「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楊洪曰:「漢中,益州咽喉,若無漢中,是無蜀也。」正因為漢中對於四川來說如此重要,自古以來,割據四川者,必佔據漢中。但是,元朝設行省,偏偏把漢中劃給陝西,自此而後,明、清、民國,乃至現在皆因襲之,以漢中入陝西,而不敢給四川。因為漢中一旦劃歸四川,則四川形勝立即完備,具備了割據的條件。

大家來感受一下漢中對於四川和陝西的作用。 綜上所述,正是由於「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錯」兩條原則的共同使用,造就了今天中國省和省之間界線的模樣。

甘肅省之所以有現在這個形狀,說到底還是「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錯」兩手一起抓的緣故。

從地理區域來說,甘肅分成兩大塊,大致以省會蘭州為界(嚴格來說是以蘭州以西的一條山脈——烏鞘嶺為界),西面為河西,東面為河東。其中河東地區又包括隴東(平涼、慶陽兩市)、隴右(天水、隴南、隴西等市),以及蘭州、白銀地區。

甘肅建省,是元朝開始的,當時只包括河西地區。

這是元朝的甘肅行省,大家看一看,如果除去亦集乃路和兀喇海路,形狀和今天甘肅西部基本一樣。 之所以形狀大略相似,顯然是有自然因素在限制。河西地區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其實甘肅省存在的意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自古以來就是中原至西域的咽喉要道,直到今天,蘭新鐵路、連霍高速、蘭新高鐵均從這裡經過,可知其戰略地位之重要。這條走廊長1000多公裡,最窄處僅數公裡,最寬處不過100多公裡,西南為祁連山,東北為北山,兩山相夾。甘肅省之所以形成這種細長的形狀,正是因為河西走廊這種細長的形狀決定的。

明代沒有甘肅省,甘肅併入陝西,暫且不提。

到了清代,甘肅再次建省,

這是清代早期的甘肅省,和元代甘肅省相比,將現在甘肅省東部,也就是河東地區包括進來了。 但和現在的甘肅省樣子還是有些區別的,這主要是因為:

1.當時新疆未建省,所以新疆東部一部分地區包括在甘肅省內。

2.寧夏未建省,所以今天寧夏全境包括在甘肅省內;

3.青海未建省,所以西寧地區包括在甘肅省內。如果除去這三部分,這甘肅省就和今天的甘肅省幾乎一模一樣了。

所以,1928年寧夏、青海建省後,寧夏、西寧分別被從甘肅划走,甘肅的形狀就大體固定了下來(事實上,新中國成立後甘肅省形狀仍有反覆,如1958年將固原等五縣劃歸寧夏,70年代額濟納旗和阿拉善右旗從內蒙古劃給甘肅,那時甘肅的形狀就變得一點都不細長了。但到1979年,這兩旗又被劃歸內蒙古,從此以後,甘肅形狀就固定了下來)。

前面說了甘肅的形狀是「山川形便」和「犬牙相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結果。具體來講,甘肅中部之所以那麼細長,就是「山川形便」造成的,這是依山勢而走,故此形成這個模樣。但河東地區劃入甘肅,不能不說是「犬牙交錯」的一種手段,特別是平涼、慶陽地區,無論從地理上,還是習俗文化上,都和陝北相同,卻硬是劃給了甘肅。隴右地區(天水、隴南)雖然在地理上與關中相隔,但語言、習俗上明顯和關中相同,而和蘭州以及河西相異,也劃給甘肅,這無疑也是一種「犬牙交錯」的制衡手段。

(本文出處:http://i.ifeng.com/news/sharenews.f?aid=10943460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相關焦點

  • 中國的省界是怎麼來的?如何劃分?誰的手筆?
    中國目前有34個省級行政自治區,或許大家只記住了自己老家省市地圖的樣子,不知道大家是否考慮過一個問題,為何每個省的界限都是沒有規則的,而且奇形怪狀的,那麼這些省的界限是怎麼來的,如何劃分的,誰的手筆呢?
  • 中國最複雜的省界劃分,畫一條短短200公裡的直線可穿過4個省份!
    對比中國行政地圖和美國行政地圖,最大不同可能就是省界(州界)的劃分,與美國各州橫平豎直的省界分界劃分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中國省界蜿蜒曲折,犬牙交錯!各省基本都是如此,有一處地方,在地圖上畫上短短的200公裡直線,可以穿行4個省份,5次省界。如此複雜的地理劃分,在中國版圖上,也是無出其右了。
  • 為什麼中國各省界劃分雜亂,而不學美國那樣橫平豎直?
    中國和美國都是世界上的大國,兩個國家的面積也幾乎相等,但熟悉地理的人士卻常常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省界劃分上,美國是橫平豎直、一板一眼、規規矩矩,而中國的省界劃分線卻尖牙交錯,看起來雜亂無章,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 地圖看中國;「犬牙交錯」的省級行政區劃分及離海最遠的地方
    一,中國省級行政區界線呈現「犬牙交錯」形態。中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劃分按照以下四個原則:a,「山川形便」地理隔絕:如黃河劃分陝西與山西,金沙江劃分西藏與四川;太行山劃分山西與河北,武夷山劃分江西與福建。b,政治幹預。
  • 中國各省界之間的劃分,為什麼山西像一塊臘肉,四川像一張盾牌?
    看中國現代版地圖不難發現,中國各個省份之間的區域形狀都極不規則。甘肅像恐龍,山西像一塊臘肉,四川像一張盾牌。美國各州之間劃分,都是有規則的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你知道中國各省的區域劃分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 如何正確使用中國地圖?望周知!
    如何正確使用中國地圖?望周知!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如何正確使用中國地圖
  • 中國古代地圖出現在何時?當時是如何製作的,地圖用在哪兒?
    中國古代地圖出現在何時?當時是如何製作的,地圖用在哪兒? 我們生活在現在的人們對於地圖是相當熟悉,工作和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地圖,去一個單位或地方,駕車旅遊等等都用上了電子地圖了。但是你們知道在古代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地圖的嗎?我們的先民在那個時候是怎麼樣製作地圖和實用地圖的呢?
  • 趙縣:教師歷時三天手繪20米巨幅中國地圖
    長城網12月15日訊(鄭建衛   王東波   李文海)今天,一幅巨幅中國地圖在趙縣職工子弟學校樓前廣場繪製完成。此塊地圖長20米,寬14米,據悉該圖由學校教師獨自設計創作,歷時3天手繪而成。為讓每個走進校園的師生凝聚一種愛國精神,培養一種集體觀念,學校充分利用空間,在校前廣場繪製一巨幅中國地圖。繪製過程  任務下達後,學校美術老師集思廣益,制定方案。首先解決因場地大而難繪製的困擾。他們採用田字格式繪圖,先製作小樣,將中國地圖分解成若干小塊,編好順序,然後在廣場按比例放大繪製草圖。
  • 山東省、河北省交界處存在多個「省界縣城」,是個什麼樣的情況?
    「省界縣城」是個什麼樣的事物呢?顧名思義就是縣城在省界上,隔壁或者隔河就是另外一省,那麼在省界縣城裡生活有什麼樣的感覺呢?中間藍線即為河北、山東分界的漂流,圖有些老,湊合著用吧其實和一般縣城沒啥兩樣,不過如果非要找出來不同來,看下面幾個場景:朋友自遠方來,為表示誠意,熱情邀請其進行跨省遊,朋友欣然前往……半日後,友憤然大呼上當。因為從住處到省界僅僅不到1公裡,1公裡之外就是山東省。
  • 淺談「中國地圖」
    大家真的認得中國地圖嗎?當有人拋出這個問題時,可能大家會感到奇怪,中國地圖我不是幾乎天天都能見到的嗎?
  • 十八世紀的古老世界地圖,朝鮮人繪製的地圖中國是世界中心
    1、這幅 地圖是18 世紀晚期由奧格斯堡出版商出版的世界地圖。這是根據法國地圖繪製師繪製的地圖。該地圖使用彩色色調和邊界來劃定各大洲,歐洲、亞洲和非洲之間的邊界劃分的非常清晰。2、這幅地圖屬於木刻地圖。
  • 留學人員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
    2020年11月23日,隨著貴州省政府宣布紫雲等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中國這一了不起的成績,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引發了世界對中國脫貧事業的關注。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向世界解鎖中國脫貧密碼,應該成為我們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 五百年前的世界地圖裡為什麼沒有中國
    習慣了蘋果或者百度地圖的路痴們,可能不太清楚大航海時代水手們的苦。比如,今天的我們打開一張五百年前的世界地圖,可能會冒出一大堆疑問:南極怎麼沒有啊?美國怎麼只有一個角?南美洲是不是沒畫完?日本呢?竟然沒有中國?
  • 研究繪製精度更高的全球氣候劃分地圖
    該篇論文的作者們給世界帶來了一套精度更高(0.0083°,在赤道區相當於1公裡空間解析度)的Koppen-Geiger 全球氣候劃分分布圖數據,描繪了當今(1980–2016) 和未來 (2071–2100) 氣候變化條件下氣候的精細分布。當今的全球氣候劃分分布圖基於四套經過地形校正的高空間解析度氣候圖集。
  • 西洋人繪製的第一幅中國分省地圖
    這是歐洲人繪製中國地圖的奠基之作,代表了當時葡萄牙及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認識水平。這幅地圖雖然非常粗略,但在其出版後的半個世紀在歐洲一直作為標準的中國地圖使用的。 16世紀葡萄牙人的向東擴張  歐洲人最初是通過絲綢之路知道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的。
  • 專家震驚 網上衛星地圖洩露中國軍事機密
    ,能讓網民清楚看到世界各大城市的衛星地圖,包括涉及國家機密的建築如中南海及軍事設施的位置,令中國軍事專家和測繪學者感到震驚。    解放軍空軍某部場站一位保衛人員表示,這是典型的洩密,中國所有正規出版發行的民用地圖上,絕對不會出現軍用設施和隱蔽建築,但在這些衛星地面成像的圖片上,所有的軍用設施和秘密設施都暴露無遺,清晰程度完全可以讓敵方採取任何敵對行動
  • 葛劍雄;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所以儒家最早設想制度「五服」,畫成地圖就是一個正方形,由內到外分別是五百裡一層,最裡面一層就是「畿服」,王都所在,國君所居。 以後,人們的地理知識擴大了,才知道天下沒有如此方方正正的劃分範圍。
  • 地圖湃 | 山水相逢:在中國古地圖裡「找不到北」
    中國古地圖一般指晚清前沒有利用現代精密儀器測繪的地圖,在方位、比例上都與我們熟悉的地圖有明顯的差別。在受到西方影響之前,古地圖的視覺呈現蘊含著科技、藝術、文學、政治、哲學的多重元素,繪製者一定是博學的。地圖還是山水畫?
  • 中國5G頻段到底該如何劃分才合情合理?
    中國5G頻段到底該如何劃分才合情合理?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09-19 11:43:45 「要不要把3.5G頻段給中國移動」?
  • 地圖上的中國:帶你看看中國古代地圖製作的歷史
    ,要靠衛星在天空中拍攝並且對地面傳輸數據,由此才有了如此精準詳細的現代地圖,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很疑惑這樣一個問題,人類上個世紀才發明了衛星,那麼我們中國古代是如何繪製出地圖的?如今衛星的導航的用處很大,我們的生活是不能離開衛星導航的,就比如繪製地圖,要靠衛星在天空中拍攝並且對地面傳輸數據,由此才有了如此精準詳細的現代地圖,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很疑惑這樣一個問題,人類上個世紀才發明了衛星,那麼我們中國古代是如何繪製出地圖的?中國地圖學史上的大家——裴秀在我國地圖學史上,西晉時期第一位文獻記載豐富的製圖員是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