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上皮細胞的單細胞測序分析結果出爐

2020-11-27 科學網

肝上皮細胞的單細胞測序分析結果出爐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9 16:36:51

近日,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 的Fernando D. Camargo研究組,報導了肝上皮細胞的單細胞測序分析結果,揭示了細胞的動態異質性以及YAP信號通路在肝臟內穩態和再生中的關鍵性作用。2019年7月3日出版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發表了這一成果。

研究人員進行了單細胞RNA測序,以檢測穩態中和損傷後的BEC與肝細胞的異質性。研究人員沒有找到由轉錄組定義的、與前體細胞類似的BEC細胞存在,而是發現了明顯的BEC穩態異質性,這反映了YAP信號通路的波動性激活。這一轉錄組特徵揭示了穩態中細胞狀態的異質性並且這種狀態對損傷能夠高度響應。YAP信號是由生理膽汁酸(BA)引起的,這對BEC暴露在BA後的存活是所需的,也是肝細胞在損傷後重新編程為膽管前體細胞所必需的。總之,這些發現揭示了膽管上皮細胞的分子異質性,並揭示了YAP信號在哺乳動物肝臟中扮演的保護性和再生性調節者的作用。

據介紹,肝損傷後可大量再生,作為兩類主要的上皮細胞類型,肝細胞和膽管上皮細胞(BEC)在肝實質再生中起到重要作用。除了代謝功能外,BEC還表現出明顯的可塑性,在某些情況下能促進肝臟的再生。

附:英文原文

Title: Single-Cell Analysis of the Liver Epithelium Reveals Dynamic Heterogeneity and an Essential Role for YAP in Homeostasis and Regeneration

Author: Brian J. Pepe-Mooney, Michael T. Dill, Anna Alemany, Jose Ordovas-Montanes, Yuki Matsushita, Anuradha Rao, Anushna Sen, Makoto Miyazaki, Sayeepriyadarshini Anakk, Paul A. Dawson, Noriaki Ono, Alex K. Shalek, Alexander van Oudenaarden, Fernando D. Camargo

Issue&Volume: May 09, 2019

Abstract: The liver can substantially regenerate after injury, with both main epithelial cell types, hepatocytes and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BECs), playing important roles in parenchymal regeneration. Beyond metabolic functions, BECs exhibit substantial plasticity and in some contexts can drive hepatic repopulation. Here, we performed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to examine BEC and hepatocyte heterogeneity during homeostasis and after injury. Instead of evidence for a transcriptionally defined progenitor-like BEC cell, we found significant homeostatic BEC heterogeneity that reflects fluctuating activation of a YAP-dependent program. This transcriptional signature defines a dynamic cellular state during homeostasis and is highly responsive to injury. YAP signaling is induced by physiological bile acids (BAs), required for BEC survival in response to BA exposure, and is necessary for hepatocyte reprogramming into biliary progenitors upon injury.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uncover molecular heterogeneity within the ductal epithelium and reveal YAP as a protective rheostat and regenerative regulator in the mammalian liver.

DOI: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19.04.004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19)30153-5

相關焦點

  • 單細胞基因測序市場分析
    一、單細胞基因測序行業:剛啟程,面臨引爆點  BCC Research的一項分析報告指出,2014年全球單細胞分析(Single-cell Analysis)的市場達5.4億美金,預測將從2015年的6.3億美金增長到2020年的16億美金,複合增長率達21%。
  • 單細胞測序後的RNAscope驗證實例——2019年代表性文章解讀
    通過scRNA-seq獲得高通量的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後,利用原位組織學驗證是目前流行的研究策略,也是對單細胞測序結果篩選出的有價值分子的空間分布定位回溯以及結果真實性的驗證。在此次研究中,單細胞測序數據分析表明BEST4 +腸上皮細胞,RSPO3+成纖維細胞,IL13RA2 + IL11 +炎性成纖維細胞等細胞亞群與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治療的抗性有關。研究人員進一步利用RNAscope原位雜交結合免疫螢光驗證並從空間定位上展現了單細胞測序的主要發現。
  • 基於單細胞測序,張鵾團隊揭示畸胎瘤作為早期胚胎發育模型的潛力
    研究團隊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對畸胎瘤進行了全面分析,並利用CRISPR-Cas9對其進行基因編輯。為避免細胞類型分析混淆,張鵾教授及合作者設想通過單細胞測序技術對畸胎瘤進行分析,再通過CRISPR技術控制基因表達,優化畸胎瘤模型的構建,使其更適用於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研究。
  • 單細胞測序繪製人類肺組織細胞圖譜
    本文作者聯合利用10*Genomics和SmartSeq2單細胞測序平臺,分析臨床上獲得的人類肺組織,精細繪製了全部肺組織細胞圖譜,鑑定了58種細胞類型,且每一種細胞類型均定義了相應的marker和特異性轉錄因子,為後續該領域的研究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同時通過與小鼠肺組織細胞圖譜做比較,解析肺在進化上的動態變化。
  • 單細胞測序揭開「作物遺傳分析和產量基因挖掘」新篇章
    然而重要調控基因的遺傳分析常受制於基因的冗餘性和多效性。為突破這一瓶頸,來自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David Jackson 課題組及多個合作團隊的研究者們利用玉米這一糧食農作物作為研究對象,聚焦花序器官早期發育這一決定性階段,運用時下先進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 (scRNA-seq) 技術, 構建單細胞水平基因共表達網絡並準確預測基因冗餘,進而整合特異性細胞群體染色質開放數據,鑑定關鍵轉錄因子調控位點,最終結合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挖掘產量性狀相關基因。
  • 【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因此科學家們必須先對單細胞內的微量核酸分子進行擴增,而且必須保證儘可能少地出現技術誤差,以便開展後續的測序及其他研究。最近,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就在PNAS上發表文章介紹了人類腦細胞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研究成果,這些結果為構建人類大腦的細胞圖譜奠定了基礎,而且研究結果還將有助於我們確定神經元、膠質細胞和血管細胞的特定標誌物,並將其與其他信息相關聯,以便完全闡明人類大腦的細胞複雜性。
  • 希望組正式推出納米孔單細胞全長轉錄組測序分析服務
    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是分析細胞間異質性的一項關鍵技術,但是基於短讀長的單細胞測序缺乏識別全長轉錄本的能力,不能開展更深入的細胞間異質性研究,例如可變剪接、基因融合事件等。因此,結合了長讀長測序技術的單細胞全長轉錄組備受矚目。
  • 繪製肝臟單細胞圖譜開啟肝臟疾病的精準治療-解讀Nature最新研究
    《Nature》繪製出人類第一張肝臟的單細胞圖譜最近《Nature》雜誌上發表德國和法國的研究團隊共同合作的成果。他們通過流式細胞儀技術分離獲取正常肝組織的約1萬個細胞,然後利用單細胞RNA 測序技術對上述分離的約1萬個單細胞進行測序,高通量數據分析整合,繪製出第一張人類肝臟單細胞圖譜[2]
  • Science:利用單細胞RNA測序分析黑色素瘤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大多數進行「大體積(bulk)」腫瘤測序,特別是為了研究整塊腫瘤組織,利用RNA測序(RNA-seq)或DNA測序(DNA-seq)分析癌症基因組或轉錄組。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RNA-seq方法每次一個細胞地研究整個腫瘤以便確定哪些類型的細胞存在於腫瘤中。他們不僅分析了惡性腫瘤細胞,而且也分析了腫瘤內所有不同類型的細胞。這是首次開展這樣的研究。
  • 單細胞測序技術原理
    一.基本原理 單細胞測序首先不是僅僅對一個細胞進行測序,而是說該項技術能對單一細胞的基因組或轉錄組進行測序,可以理解為單細胞水平上的測序。 在介紹基本原理之前先讓我們嘗試著回答一下:為什麼要進行單細胞測序?
  • 確認過眼神,是值得挖掘的單細胞測序資料庫
    考慮到單細胞測序的火熱趨勢,目前介紹的單細胞測序結果的專業資料庫主要包括:scRNASeqDB和 SCPortalen: human and mouse single-cell centricdatabase.,其中scRNASeqDB主要收錄的是來自 GEO的生物醫學單細胞測序數據。
  • 【綜述】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續篇
    為此,他們開發了一種測序方法,可同時分析單個細胞中的拷貝數變異,甲基化和基因表達-該方法將單細胞測序數據與來自染色體構象,表觀遺傳數據和腫瘤細胞其他特徵的信息結合在一起。Frolov的實驗室採用了一種稱為Drop-seq的技術,該技術可使研究人員分離單細胞並對其進行基因測序。Drop-seq可以同時對數千個單個細胞進行測序。他們的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基於單細胞RNA測序繪製人類肺組織分子細胞圖譜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單細胞RNA-seq分析創建了一個全面的成人肺分子細胞圖譜。該研究共對人類肺部組織和循環血液中的約75,000個細胞進行了測序,並結合多方面的細胞注釋方法,鑑定出肺部的58種細胞類型。
  • 一篇文章終結你對單細胞核測序的所有困惑
    對肺臟的scRNA-seq結果顯示,上皮細胞比例嚴重失真,而部分稀有細胞類型則無法得到鑑別[9]。目前商業化的單細胞平臺都對細胞大小有限制,都會使用細胞篩過濾掉不規則的、大的細胞,造成特定細胞類型的丟失,無疑將對數據的解讀和生物學機制的闡釋產生重要影響,結果的準確性無法得到保證。
  • 單細胞測序——「刻畫」肝癌免疫微環境的動態特徵
    而單細胞測序技術則是研究不同類型免疫細胞的狀態和動態的有力手段。RNA測序技術,對肝癌患者多個組織的免疫細胞做出了系統性的刻畫,分析了免疫細胞動態遷移和狀態轉化的特徵,探索了它們在肝癌治療上的潛在價值。
  • 這些軟體讓單細胞測序分析越來越Easy
    原標題:這些軟體讓單細胞測序分析越來越Easy 作者Perkel 編譯:麥子 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臺 單細胞生物學成了時下熱門話題,這其中最前沿的便是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 傳統的「大量細胞(bulk)」RNA測序法是一次處理成千上萬個細胞,然後抹平它們之間的差異。
  • 單細胞測序立功:同濟大學研究證實,武漢新冠病毒更易感染亞裔,尤其...
    該研究通過單細胞測序RNA-Seq技術發現:武漢新冠病毒(2019-nCoV)的受體ACE2在亞洲男性肺泡細胞中高表達!換句話說,僅從病毒受體方面分析,亞裔人群可能更容易感染武漢新冠病毒,尤其是亞裔男性。
  •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求同存異,追本溯源
    究其原因,除了技術層面的進步,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也體現了科學研究對生命體極大的尊重。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解讀這項新興技術。一、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為什麼會興起?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科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 單細胞測序揭秘COVID-19,TotalSeqTM & scRNA-seq 「珠聯璧合」不能少
    個體差異會導致不同個體對疫苗及藥物的免疫反應不一樣,因此使用高通量地測序方案評估免疫反應是當下的最佳選擇。在已發表的針對COVID-19病人樣本中的單細胞測序研究中,就有多篇文章是對COVID-19病人樣本肺泡灌洗液、外周血中的免疫細胞圖譜、免疫細胞比例變化、TCR/BCR變化進行分析[4-6]。
  • Cell:將CRISPR和單細胞RNA測序結合在一起分析基因功能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一種方法中將兩種強大的研究工具--- CRISPR基因編輯和單細胞基因組分析---結合在一起,從而可能最終有助我們解答這些問題和更多的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