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玄教授:液體治療的爭議|GDFT|輸液|液體治療|-健康界

2020-12-01 健康界

不同研究對GDFT臨床獲益的結果不一。在一項納入23項隨機對照研究(RCT)、2,099例接受擇期大型腹部手術患者的薈萃分析中,其中1,040例患者術中採用GDFT策略,1,059例患者接受常規液體治療(對照組)。主要觀察指標為住院時期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次要觀察指標包括30天死亡率、住院時間、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麻痺性腸梗阻發生率等。研究結果顯示,GDFT可能對所有接受腹部大手術的擇期手術患者沒有益處,特別是進入加速康復外科(ERAS)路徑的患者(Ann Surg,2016)。


在一項納入11項RCT、1,281例接受直腸手術患者的薈萃分析中,624例患者接受目標導向液體治療,657例接受常規液體治療(對照組)。主要觀察指標為住院30天的死亡率,次要觀察指標包括術後併發症發生率、住院時間、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等。結果顯示,GDFT組和對照組患者的30天死亡率無差異。GDFT並不能直接改善直腸手術患者的術後結局,但在非ERAS背景下,與傳統療法相比,與GDFT相關的腸道功能改善是顯著的(Int J Surg,2018)。


Bednarczyk JM等人系統回顧分析了液體反應性動態評估為指導的液體治療是否能改善重症監護病房(ICU)患者的臨床結局後得出結論,在需要進行急性容量復甦的ICU成人患者中,以液體反應性評估為指導的GDFT可能與降低死亡率、ICU住院時間和機械通氣時間有關(Crit Care Med,2017)。


2017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一項大型薈萃分析,研究者將來自三項多中心研究共涉及全球138所醫院、3,763例膿毒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給予常規治療(1,892例)、早期目標導向治療(EGDT,1,871例)。EGDT方法及預先設定的目標值均參照2001年Rivers等的研究方案。主要觀察指標為膿毒症患者90天死亡率;次要觀察指標還包括28天死亡率、一年生存率、ICU住院時間、有創性機械通氣、血管活性藥物及腎臟替代治療時間;90天住院治療費用等。結果表明:常規治療和EGDT在膿毒症患者90天死亡率上沒有統計學差異(P=0.68),EGDT組患者的在ICU滯留天數(P=0.04)和需要心血管支持的天數(P=0.01)均比常規治療組長,兩組在28天死亡率、一年生存率、腎臟替代治療時間、住院費用等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作者認為,對於膿毒症患者而言,早期目標導向治療相比於常規治療並不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在GDFT策略中,如何選擇液體也存在爭議。GhodratyMR等人報導,與晶體液相比,膠體液作為圍術期液體管理的一部分,可有效改善腸道運動和縮短腸梗阻術後時間(Surgery,2017)。


《中國膿毒症/膿毒性休克急診治療指南(2018)》指出:與晶體液相比,應用膠體液無顯著獲益,且可能導致腎損傷等不良事件因此,指南推薦膿毒症和膿毒性休克患者的液體復甦使用晶體液。

相關焦點

  • 休克:液體復甦的原則和層次|液體|患者|休克|反應性|-健康界
    2.休克的分類1971年Weil教授提出基於血流動力學改變的休克分類方法,也就是:低血容量性、心源性、分布性和梗阻性。這種休克的分類方法反映了休克的診斷和治療需要糾正血流動力學紊亂和氧代謝障礙。目前這一分類在全球醫學領域得到了普遍認同。
  • 圍術期液體治療第十篇——尋找真相的過程還在繼續:通往理想液體的...
    治療的目的是維持或擴大血管內容積,以增加前負荷,達到或保持可接受的心輸出量。最終的目標是維持組織灌注和改善微循環。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某些患者亞組中應使用或避免使用哪種類型的液體,但輸液類型的選擇由臨床醫生個人決定,這個決定的重要性卻經常被低估。靜脈注射的液體,包括膠體和晶體,都應該被認為是一種藥物,選擇不是沒有風險的。臨床醫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臨床證據,以確定適合患者的理想液體。
  • 爭議不斷的目標導向液體治療:過時的是理論還是我們?
    顧名思義,目標導向液體治療(Goal-directedhemodynamic therapy,GDHT)是通過測定某些人為設定的循環生理學指標,去指導圍手術期輸液及藥物治療。可以說,GDHT並不是什麼新的理論。
  • 淺談目標導向液體治療
    液體治療是圍手術期治療中的關鍵環節之一,其目的是恢復和維持患者體內液體量及成分儘管如此,液體治療仍然存在很大爭議,臨床醫生的實踐也存在很大差異。 目前,臨床中推薦使用目標導向液體治療(GDFT),GDFT是根據圍手術期不斷變化的液體需求量進行個體化補液,優化患者圍手術期血流動力學,可預防圍手術期患者潛在的循環容量不足或過量,降低術後併發症和病死率。WHO頒布的最新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的指南中指出,術中使用GDFT可以降低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
  • 治療液體的滲透壓與張力
    在液體治療中,液體的滲透壓與張力是很重要的概念,是我們了解、認識液體特點的基礎。
  • (中英對照)2014ASA知識更新:液體治療爭論與進展
    對於那些在俯臥位下行脊柱手術的患者,白蛋白也可能有益,它可能會降低圍術期視力喪失(POVL)的風險。2012年ASA最後更新的《預防POVL實踐指南》推薦對於存在POVL風險的患者,應該聯合使用膠體液和晶體液進行液體治療。在臨床實踐中,在這種情況下最常用的膠體液為不同濃度的白蛋白。儘管證據不足,不過其理論依據在於最大程度的減少眼窩和面部水腫,而這些(水腫)有可能在使用晶體液復甦後發生。
  • 珠江視界 | 胡祖榮教授:小兒麻醉液體管理
    我們在臨床工作中還會遇到急重症的嬰幼兒、新生兒,圍術期液體的管理更具挑戰性,需要我們更仔細的分析與決策。本期珠江視界公開課筆記整理自胡祖榮主任的《小兒麻醉液體管理》。  ↓ 課程視頻:    胡祖榮教授:小兒麻醉液體管理  整理:梁婉詩 點評:許平  一、小兒體液平衡特點  1、小兒體液總量和分布
  • 俄擬用液體呼吸技術治療新冠肺炎
    俄羅斯前景研究基金會負責化學生物和醫學研究方向的副總經理亞歷山大·潘菲洛夫表示,俄羅斯研發的液體呼吸技術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潘菲洛夫說:「開發液體呼吸技術的工作還在繼續。疫情之際,這項技術更具現實意義,因為在很多威脅生命的情況下,這種治療手段無可替代。」液體呼吸技術最初是為需要快速上升的失事潛艇的艇員開發的。
  • 專家:俄液體呼吸技術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俄羅斯前景研究基金會負責化學生物和醫學研究方向的副總經理亞歷山大·潘菲洛夫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俄國內開發的液體呼吸技術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潘菲洛夫說:「開發液體呼吸技術的工作還在繼續進行。疫情之際,這項技術的更具現實性了,因為在很多威脅生命的情況下這種治療手段無可替代。」
  • 關於人血白蛋白的爭議,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濫用與限用集於一身,再加上隔三差五爆出的負面新聞,人血白蛋白似乎難以擺脫爭議。近日,第九屆中國心臟重症大會召開。由傑特貝林支持的人血白蛋白專題分論壇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侯曉彤教授、張海波教授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吉冰洋教授,就人血白蛋白在心外科的臨床應用焦點問題,在線展開討論。
  • 臨床補液常用的 11 種液體,你真的了解嗎?
    多年來,液體療法中長期存在著「晶膠之爭」,同時晶體和膠體中也存在各自細分類別的爭議。 從「求同存異」的視角來看,晶體與膠體在液體治療過程中各自發揮著重要作用,晶體液主要用於補充機體水分的丟失及維持電解質平衡,膠體液主要用於擴充血容量以維持有效的循環血量。
  • 選擇白蛋白進行液體復甦,我們知道多少?
    液體復甦 最開始急診科(ED)和重症監護室(ICU)的臨床醫生常常會向休克患者體內輸注大量液體以達到復甦的治療目的,然而這種做法通常會造成液體積聚,給患者帶來極大損傷,比如造成重要器官水腫、靜脈高壓、損傷內皮糖萼等3-4。
  • 白蛋白應該是低血容量患者液體復甦的首選膠體嗎?
    血流動力學管理是危重症和急診醫學的一項主要治療挑戰。在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整個康復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在恢復血流動力學穩定期間,復甦是液體管理的主要指標之一,經常是救命治療,需以正確的劑量、速率,並選擇正確的液體種類儘可能快的給予。不幸的是,這些核心的液體治療在科學文獻中並未得到一致性和可靠證據的支持。對正確的患者應用正確的液體的管理仍是一個爭議根源的準則。
  • 重症病人液體管理要點_重症病人_液體復甦_醫脈通
    液體復甦是一種診斷和治療低血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液體復甦的失敗往往會導致病人發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症候群(MODS),甚至死亡。低血容量的評估低血容量指的是細胞外液容量的減少,主要是指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2.關於液體復甦時應用矽膠和晶體爭議這個問題已經爭論了30餘年。所有學者都贊同糾正低血容量的根本是液體復甦,但對使用哪種溶液仍存在分歧。在危重病人的液體復甦上,當前有膠體溶液比晶體溶液相對有效的觀點。
  • 2019CSCO丨朱軍教授:淋巴瘤免疫治療的應用和發展
    會議期間,健康界臨床前線有幸邀請到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朱軍教授,就淋巴瘤免疫治療的應用和發展進行訪談。2019CSCO丨朱軍教授:淋巴瘤免疫治療的應用和發展(標清)健康界:1997年,利妥昔單抗率先在美國上市,開啟了淋巴瘤免疫治療的時代,能否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淋巴瘤免疫治療的現狀?
  • 真正讀懂液體活檢 你離精準醫療再近一步
    精準醫學時代,液體活檢成為腫瘤與檢驗領域的重要分支。經歷過烈火烹油,如今的液體活檢已然進入冷靜發展期。隨著靶向藥物與免疫治療成為癌症治療領域的受捧對象,液體活檢這一檢測技術備受關注。與傳統的組織活檢相比,液體活檢憑藉其無創性、敏感性、動態性等特質,被寄予厚望。
  • 2020甘肅護士資格考試知識點複習:靜脈輸液相關的不良反應及原因
    輸液療法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液體直接進入靜脈,藥效快,利用率高。靜脈輸液還具有液體和藥物的輸入速度和量可控的優點,是臨床搶救和治療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臨床上也存在著濫用和不合理使用輸液療法的現象,常可引起輸液併發症和不良反應,應引起高度重視。
  • ...腫瘤,介入,穿刺,病灶,輸液,鉛,治療,手術,李文濤,患者,-上海...
    緊挨著門診大樓的5號樓一樓就是介入治療科病房。儘管這裡只有19張床位,卻像腫瘤醫院的其他科室一樣,從早忙到晚。介入治療科主任李文濤教授告訴記者,雖然來治療的患者病種複雜多樣,但一般情況尚可,經過介入治療,基本不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
  • 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回應「輸注過期液體」:屬實,責任人待崗
    近期,雲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被指在治療過程中給患者輸注過期兩個月的「脂肪乳劑」,引發關注。3月16日,該院在其官方微博「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發布通報稱,經調查,輸注的脂肪乳劑有效期為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情況屬實。
  • 腫瘤免疫治療有哪些不良反應?這些應對法寶要收好!
    ,開發以分子靶向精準治療和免疫治療為主的腫瘤綜合治療。 化療和免疫治療都是治療腫瘤的重要方式,而隨著醫學的進步,目前腫瘤的治療已不再局限於單獨一種治療方式。而是聯合多種治療方式的綜合治療模式。有鑑於此,化療和免疫治療的聯合應運而生,並且日益應用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