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9號有多驚險?太空人透露:一身冷汗,差點撞上太空隕石

2020-11-30 科學史評話吳京平


上次說到,阿波羅 9 號準備發射。這次還是二老帶一新。三個人接受的訓練非常豐富,因為阿波羅 9 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飛行,這一次要測試阿波羅計劃登月所需要的對接技術,而且是登月艙第一次實際測試。


格魯門公司製造了一個登月艙,編號是 LM-2,這個登月艙有很多的缺陷,因此需要把這些 BUG一一修好才行。承包商格魯門公司又做了一個登月艙,編號是 LM-3,工程師們都覺得 LM-3 的質量比 LM-2 要強。但是這兩個登月艙都太重了,是沒辦法完成登月任務的。也就是說,如果用土星 5 號搭載著這個登月艙去月球的話,能量不夠。所以呢,LM-2 最後也就進了博物館,沒有發上天。


阿波羅 9 號需要搭載 LM-3 登月艙進入太空進行測試。因為只是在地球軌道上測試,重一點問題不大。但是LM-3的問題還是不少,比如鉚釘孔有裂紋等等。格魯門公司一直在解決這些問題。工程師們挖空心思來減重,不過呢,在 LM-3 上是實現不了了,直到 LM-5 才解決,LM-5 就是阿波羅 11 號的登月艙。


LM-3登月艙在安裝


因為這一次阿波羅飛船和登月艙是需要進行分離的,並不是總在一起。所以太空人們就給指令艙起了個外號叫「橡皮糖」。指令艙是北美航空製造的,送來的時候外邊包著一個藍色的軟包裝。所以這是哪個太空人還挺頑皮的,索性就起了個外號叫「橡皮糖」。登月艙呢?因為登月艙翹著 4 條腿,所以起了個外號叫「蜘蛛」,這還是蠻形象的。NASA 並不希望太空人給飛行器起外號。因為這幫人特別喜歡惡搞,起的名字都不好聽,有損美國國威。但是,這一次 NASA 是勉強同意了,因為不起名字,互相稱呼太麻煩了。後來這也就成了 NASA 的一個慣例。


這一次還要測試登月航天服,要實現雙人出艙行走。登月的航天服和一般的航天服不一樣,因為登月航天服是個完全的系統。要有供氧系統,要有體溫調節系統。還要處理人呼吸排出來的二氧化碳,這套系統全都要自己背在身上。畢竟登月以後,太空人要到處溜達。不可能屁股後頭拉根管子,這不現實。這套航天服也是要測試的。


登月航天服


所以,這一次太空人的任務特別多,他們也必須接受非常嚴格的訓練。但是,沒想到的是。三個太空人居然齊刷刷的感冒了,弄得 NASA 一臉黑線。阿波羅 7 號已經留下了足夠的心理陰影了,千萬不能讓這些太空人帶著感冒上太空。可是後備太空人的訓練不如斯科特、麥克迪維特和拉塞爾,NASA 最後決定,阿波羅 9 號推遲 3 天發射。結果這一推,多花了 50 萬美元,NASA 是真豁得出去啊。


1969 年的 3 月 3 號,阿波羅 9 號順利的發射升空了。總統尼克森派了副總統來肯迪尼航天中心給阿波羅 9 號送行。他在控制大樓裡面看了發射的全過程。阿波羅計劃是甘迺迪推進的,但是最後摘桃子的是尼克森。火箭還是一如既往的給力,起飛以後 11 分鐘後,阿波羅 9 號就被送到了離地面 164 公裡的軌道上。


第三級頂端的登月艙


他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駕駛指令艙調轉 180 度,和登月艙對接。第三級火箭外殼就像花瓣一樣張開,讓裡面的登月艙露出來了,登月艙的腿收著,還沒有放開。指令艙慢慢的調整位置,慢慢往前湊,慢慢接近登月艙。


聯盟4號是插頭,聯盟5號是錐套


美國當時用的對接系統比蘇聯的更上一層樓。蘇聯的聯盟 4 號和聯盟 5 號也做了成功的對接,但是,他們對接完成以後,人不可能通過對接點鑽過去。只是把兩艘聯盟號飛船連接在了一起而已。要想從一艘飛船進入另一艘飛船,只能靠太空行走,您費點勁,出艙,從外邊爬過去。蘇聯的登月計劃也是一樣,太空人進入登月艙,也需要通過太空行走,從外邊爬進去。


阿波羅飛船的對接機構


相比之下,美國人的對接系統就方便多了,太空人可以從中間鑽過去直接進入登月艙。既安全,又方便。不過當時的對接系統是分公母的,登月艙的對接接口是個錐套,就像一個大漏鬥一樣,指令艙的對接系統是一個插頭。其實呢,這種模式是從空中加油系統那兒學來的。飛機的軟管空中加油,不就是這麼幹的嘛。


蘇聯為登月計劃設計的對接裝置又有點體現俄國人的暴力美學。它並不是一個插頭配一個漏鬥,而是一個插頭配備一個網格,這個金屬網格有很多的眼兒。您的插頭隨便插,插在哪個眼兒裡都行。


聯盟號飛船和LK登月艙的對接系統


阿波羅飛船的對接系統有很多麻煩之處。兩艘飛船可不一定是在一條直線上,插頭未必就是順著插進去,可能是歪著插進去的。為此,阿波羅飛船上的那個插頭是可以伸縮的。也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搖擺,前頭有個蘑菇頭。只要蘑菇插進登月艙的那個喇叭口,最終鎖定卡住。然後指令艙這邊就開始縮短這個插頭。一直縮短到把登月艙和指令艙牢牢的貼在一起。然後周邊的那些插頭啊,掛鈎啊,就開始起作用了。把登月艙和指令艙牢牢的鎖住。中間這個漏鬥和插頭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可以從裡邊拆下去。中間大概是一個幾十公分口徑的洞,這就是聯通登月艙和指令艙的通道。


APAS-75對接機構


當時採用的這種錐套插頭的模式,現在早就不用了。日後阿波羅飛船和聯盟號實現太空對接的時候美蘇雙方商量了另外一種更先進的對接機構。用的是兩個對接環。中間是預留的通道,本來就是空的。兩個對接環要想適應各種情況,需要能上下左右的搖擺,需要能左歪右歪的轉動偏移。需要是實現這個功能,機械結構就像是兩個人各握著一個環進行對接,這個過程沒有多複雜。只是飛船隻靠兩隻手是不夠的,需要三隻手才行。兩個環對接好以後,兩個人的手都拼命往自己這邊拉,兩個人不就靠在一起了嘛,這就相當於太空飛行器的對接過程。中間有個洞嘛,一般是 800 毫米,開了門就可以鑽來鑽去。


安裝在太空梭貨艙裡的APAS-95對接環


我國的神舟飛船採用的就是類似的對接裝置,和蘇聯的 APAS-95 系統是兼容的。國際空間站上其實有好多種對接機構,理論上我們的神州也能對接上去。但是實際上不可能,我們沒有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不過呢,外國的飛船倒是有可能對接到我們的天宮空間站上。只要大家在地上商量好,技術上不是什麼障礙。


扯遠了,我們還是說回阿波羅 9 號。登月艙是被動的,由指令艙主動靠近。斯科特操控指令艙,慢慢的對上去。前頭的插頭插進錐套,開始拉進,周圍的鎖定機構也開始起作用,最後完全鎖死,對接成功了。然後,慢慢的把登月艙和第三級火箭分離,慢慢的拽出來。第三級火箭漸行漸遠,最後在地面遙控之下,屁股一溜煙,進入了環繞太陽的軌道。其實人家還剩了不少燃料呢。


土星5號火箭的第3級自己跑了


現在,太空軌道上就剩下孤零零的阿波羅 9 號飛船的聯合體了。下一步是測試用飛船服務艙的火箭來驅動整個聯合體。斯科特負責操縱服務艙的火箭開機 5 秒鐘。開機很順利。指令艙頂著登月艙往前加速,一點問題也沒有,這項實驗成功了。


接下來,太空人們該睡覺了,這一覺他們睡得還是挺香的。不過半夜被廣播電臺的聲音吵醒了一次。他們模模糊糊的聽到廣播裡傳來聽不懂的語言,他們猜是漢語。我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會收到地球上的廣播,頻率不對吧。當時的中國,射程 2800 公裡的東風 3 號飛彈已經研製成功了,射程達到 4400 公裡的東風 4 號飛彈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之中。但是,當時中國還不具備發射衛星的能力。所以,也不可能是中國衛星發出的廣播信號。可能是他們聽錯了,這就說不清楚了。


登月艙的結構,分上升段和下降段


不管怎麼說,太空人們已經睡足了,他們還有重要的任務。他們需要開服務艙的發動機進行加速,連開 3 次。接下來,他們要開登月艙的反推發動機來進行測試,這個能力也非常的重要。因為登月艙的降落反推發動機其實是一個備份,萬一服務艙的發動機出問題了。太空人就必須利用登月艙的發動機來反推。服務艙的發動機叫 AJ10,推力和登月艙的反推發動機 TR201 差不多,半斤八兩。從理論上講登月艙的反推發動機是有足夠的能力擔任備份的。好在設計登月艙的時候就有這種考慮,否則的話,阿波羅 13 就回不來了。


那麼這兩種發動機有啥差別呢?TR201 最大的本事是深度節流,啥意思?就是開小油門,能一直壓到 30% 都不熄火。普通的火箭發動機早就熄火了,沒這個本事。因為登月艙要著陸到月球表面,有時候需要大推力,有時候需要小推力,這樣才能保證輕柔的落地。深度節流是必備的本事。這個技術後來傳來傳去,被 SpaceX 公司掌握了,才有獵鷹火箭神奇的垂直回收,豎著反推落地。最早的技術源頭就是登月艙的反推發動機。



但是,就在這時候,拉塞爾出問題了,他開始暈船。麥克迪維特也開始暈船。他們不斷的嘔吐。天知道怎麼會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身體不適。他們要是在飛船裡靜靜地待著倒是沒問題。但是一動一起就頭暈。但是要穿太空衣,又不可能不動,沒辦法他倆是咬著牙克服困難,穿上太空衣,開始準備進入登月艙,誰也不知道登月艙到底什麼情況,還是穿著太空衣保險。



他們進入了登月艙,關閉了艙門,然後開啟了登月艙的生命維持系統。就是要看看,只靠登月艙的維生系統,兩個人能不能生活。在登月艙,拉塞爾又吐了。他的狀態不好,但是他還是咬牙堅持。他們在登月艙,發動了登月艙的反推發動機,連續開了 367 秒。工作狀態良好。他們倆就在登月艙裡睡了一覺,斯科特睡在指令艙裡。將來登月的話,也是一個人堅守指令艙,另外兩個人登月,本來也是分開居住的。


麥克迪維特在艙外


為了以防萬一,還有一個科目要訓練,那就是麥克迪維特和拉塞爾穿著登月太空衣從登月艙的門出去,然後從指令艙的門進去,這是萬不得已才會使用的方式,但是不能不進行測試。兩個人完成了一次雙人太空行走。在艙外,兩個人玩兒的還挺開心的。一抬頭,發現前方有一道火光。那是一顆隕石落進了地球大氣層,他們倆頓時覺得脊梁溝冒涼氣。因為要是這塊隕石來的早一點的話,也許就打到阿波羅 9 號了。那速度可比步槍子彈快多了。那麼大一塊,砸上就完蛋。好在這塊大石頭掉進大氣層變成了流星。


斯科特伸出個頭


斯科特也從指令艙的艙門探出半個身子給他們倆拍照。他們在指令艙和登月艙之間折騰了幾個來回,這項工作也圓滿完成。時間不知不覺進入到了第5天,現在還剩下最後一個科目了,那就是讓登月艙和指令艙分離。然後拉開一段距離,登月艙獨自操作。


這是有人駕駛的登月艙


他倆進入了登月艙,把門關嚴實。斯科特按下按鈕,指令艙和登月艙分離。一開始,登月艙和指令艙是同步飛行的,兩者相距非常近,然後漸漸拉開了距離。登月艙開發動機加速,結果登月艙就爬升到了更高的軌道上。線速度雖然增加了,但是角速度卻降低了。也就開始和指令艙拉開距離。他們最遠拉開了 185 公裡的距離。在遠距離上,他們測試了登月艙下降發動機的各種模式,基本上耗光了燃料。到最後,登月艙的底座被拋棄了。只剩下登月艙的上升級。上升級也有一臺發動機,開了這臺發動機逐漸追上了指令艙,再次和指令艙對接,麥克迪維特和拉塞爾回到了指令艙。


被拋棄的登月艙上升段


至此,登月艙已經沒有用了,可以直接拋棄。大部分科目都完成了,剩下的時間,太空人們都很輕鬆。他們主要在給地球拍照。他們用 4 臺哈蘇相機聯拍。每臺相機裝不同的膠捲。這些膠捲對應不同的光波波段。這樣的拍攝手段可以顯現地球表面的不同特徵,比如追蹤汙水流入大海,或者是使用紅外線對農田進行拍照。這可不是單純為了拍地球的美景,而是一項實驗,為未來的地球資源衛星打基礎。


因為地面上天氣不好,他們不得不在太空裡多繞了一圈。最後阿波羅 9 號飛船落在了百慕達以東 300 公裡的地方。瓜達卡納爾號兩棲攻擊艦就在附近,馬上就開過來了。阿波羅 9 號被順利的撈上了甲板。



這次計劃完成以後,麥克迪維特不再當航天員了,1969 年的年底,他成了阿波羅航天計劃的主任,成了 NASA 的一個主管官員。斯科特倒是仍然留在太空人隊伍裡,成了阿波羅 12 號的替補指令長。不過阿波羅 12 號沒有輪到他這個替補上場。不過他參與了阿波羅 15 號的登月任務。


拉塞爾因為在太空的暈船實在是太厲害,在他心裡留下了一個陰影,回來以後,他自願接受了醫學檢查。以後他也沒有再上太空。但是他的這一次經歷給太空醫學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阿波羅 17 號的指令長尤金·塞爾南說過,拉塞爾為所有人付出了代價。



既然阿波羅 9 號如此成功,NASA 當然是深受鼓舞。阿波羅 10 號已經準備上路了。那時候,美國的發射頻率很高。阿波羅 9 號是 3 月 3 日發射的,阿波羅 10 號預定在 5 月 18 號發射,間隔不過 2 個半月。土星 5 號是多貴的火箭啊。一枚火箭的發射成本和一艘航母的造價差不多。航母上長時間使用,土星 5 號是一次性的,這個對比實在是太強烈了,可見美國人花了血本了。不過 NASA 對於阿波羅 10 號任務仍然有一絲的擔心。倒不是不放心火箭和飛船,而是不放心那幫野心勃勃的太空人。NASA 到底擔心啥呢?我們下次再說。


還不過癮?看看上文:

相關焦點

  • 1969年,阿波羅9號差點與太空巖石相撞,84歲太空人回憶時透露
    趣味探索訊 在人類沒有登上月球之前,美國阿波羅系列飛船進行過多次太空演練,從阿波羅1號到阿波羅10號,阿波羅9號飛船就是其中的一艘。阿波羅9號於1969年3月3日成功進入外太空,然後運行在低地球軌道上,測試飛行性能和模擬登月過程,它是人類史上首個帶有月球艙(LM)的完整阿波羅飛船。
  • 航天史最驚險逃生,阿波羅13號太空爆炸,太空人用4天逃回地球
    隨著嫦娥五號登月,關於美國阿波羅計劃的討論也就越來越多,美國共組織7次載人登月,6次成功,而失敗的這次堪稱航天史上最驚險的逃生,同樣也被譽為航天史上最偉大的失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13號太空爆炸在阿波羅11號、阿波羅12號接連成功登月之後,1970年,美國開始了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共搭載了3名太空人:吉姆·洛威爾、傑克·斯威格特、弗萊德·海斯。
  • 如果太空人在太空行走時徹底脫離了飛船,會怎麼樣?
    目前人類已經有過數百次的太空行走,甚至在1984年就完成了首次無繩連接太空行走,均沒有發生過意外,所以太空行走的安全性還是很高的。在電影《地心引力》中,講述了太空人遭受隕石雨撞擊,然後徹底脫離宇宙飛船,在經歷重重困難後得救的故事,在實際當中,一旦太空人徹底脫離宇宙飛船後,是十分危險的。
  • 阿波羅11號登月秘密:登月艙相機差點被他賣掉
    謝潑德是1961年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人,他選擇米切爾作為執行阿波羅13號任務的三名太空人之一。但米切爾等人被安排執行下一次任務,這樣謝潑德就有更多的時間來訓練他們。1970年,阿波羅13號的太空人在接近月球時,氧氣罐爆炸,差點兒喪命。雖然他們平安回到地球,但卻未能踏上月球。
  • 阿波羅11號:超越競爭的奇蹟
    為了改變美國在太空競賽初期屢屢敗北的情況,不再緊追蘇聯而是在其他領域成為第一,NASA在1960年7月29日發布了一項全新的太空計劃,準備將美國太空人送上月球,這就是著名的「阿波羅計劃」。
  • 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中的5個恐怖時刻,其中著陸時差點爆炸
    幾個小時前,蜘蛛狀登月艙「鷹」號脫離了「哥倫比亞」號指令艙,連接兩艘宇宙飛船隧道內的殘餘壓力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導致「鷹」號在分離時獲得了額外的升力。 這是輕微的,但在著陸前大約9分鐘,阿姆斯特朗意識到他們正在遠離著陸地點,估計他們將會遠離大約3英裡(這是一個很有根據的猜測,他們實際上遠離了4英裡)。
  • 阿波羅 11 號登月 50 周年,回顧阿波羅號探月計劃
    進入太空的首個阿波羅任務是「阿波羅7號」,在為期11天的太空飛行中,機組人員對太空飛行器系統進行了一系列測試,並從美國太空飛船上主持了首個電視直播節目。阿波羅9號:進行一次太空行走隨著繞月旅行的結束,美國宇航局開始認真計劃太空人登陸月球,下一步是阿波羅9號任務,這是首個攜帶登月艙進入地球軌道。
  • 航天史最偉大失敗,阿波羅13號太空爆炸,太空人用4天逃回地球
    隨著嫦娥五號登月,關於美國阿波羅計劃的討論也就越來越多,美國共組織7次載人登月,6次成功,而失敗的這次也被成為航天史上最偉大的失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阿波羅13號太空爆炸在阿波羅11號、阿波羅12號接連成功登月之後,1970年,美國開始了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共搭載了3名太空人:吉姆·洛威爾、傑克·斯威格特、弗萊德·海斯。
  • 太空中最嚴重的事故遠不止阿波羅13號
    外太空發生過什麼事故嗎? 在「禮炮」1號空間站上,將返回艙與「聯盟」號飛船軌道艙分離的爆炸螺栓損壞了壓力艙,導致減壓,「聯盟」11號上的三名太空人全部遇難。「阿波羅」13號的事故眾所周知。服務艙燃料電池液氧罐內的一根暴露電線點燃了液氧,液氧爆炸,毀壞了很多主要系統,使太空飛行器內變得寒冷、黑暗、無制導、無水,並將三名太空人全部送入狹小的登月艙。在這個艙內,太空人們度過了大部分旅程,並且存活了下來。這真是一個奇蹟!
  • 「阿波羅」17號月球之旅
    三位太空人有著不同的地球以外的飛行經歷:38歲的指令長尤金·塞爾南海軍上校,曾經參加過多次太空飛行。1966年,他作為「雙子星座」9號飛船駕駛員,成功地完成了繞地球飛行。1969年,他又成為「阿波羅」10號飛船的一名乘員,順利地進行了繞月球的飛行。哈裡森·史密特37歲,是一名地質學家。羅納德·埃溫斯海軍中校39歲。對於後兩名太空人來說,乘坐「阿波羅」17號的飛行是他們首次太空之旅。
  • 阿姆斯特朗的完美主義差點讓阿波羅11號陷入危境
    對於阿波羅登月任務來說,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是一位絕佳的飛行員,而他的完美主義差點將他自己和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置於危險之中。他被選中指揮阿波羅11號登月團隊,那時的他無疑是美國第一流的飛行員。
  • 太空感冒的代價:阿波羅7號上演一場「太空叛變」
    但是,兩年以後,蘇聯人就在這個問題上吃了大虧,白白搭進去三條命。所以,現在的太空人在返回地球的時候,是一定要穿上太空衣的,頭盔是一定要帶的。這是後話,我們以後會講到。這三位乘坐阿波羅 7 號飛船落在大西洋裡,附近的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等候多時了,這三位也就順利地回了家。他們還是圓滿地完成了阿波羅 7 號的任務,但是 NASA 也就此接受了教訓。
  • 阿波羅15號任務期間,美國太空人秘密在月球上放置兩個奇怪物品?
    此前,美國一系列阿波羅登月任務,給荒蕪月球帶來了數噸人類垃圾。不過,人類帶去的並非全都是垃圾。在阿波羅任務期間,美國太空人還秘密地在月球上放了兩個奇怪物品。美國宇航局透露,在1971年8月1日的美國阿波羅15號任務期間,飛船指揮官大衛·斯科特除了出色完成了所有的月球探測任務外,還做了一件當時未向外界公布事情:秘密地在月球上放置了兩個奇怪的物品,一個高度只有8.5釐米的鋁製太空人雕像和一塊載有遇難太空人名字的牌匾。
  • 首次繞月飛行:阿波羅8號的太空之旅會有怎樣的奇遇?
    阿波羅飛船要想去月亮是肯定會穿過範艾倫輻射帶的。因此這裡的高能粒子會不會對太空飛行器造成威脅,會不會對太空人造成麻煩,還要看阿波羅 8 號上的傳感器報回的數據。結果還不錯,飛船有嚴密的防護,輻射帶的問題不大。
  • 人類首次太空行走太空人差點無法回倉
    列昂諾夫近照  9月27日16時43分,中國「神七」載人飛船航天員翟志剛順利出艙,實施中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16時59分,翟志剛成功返回軌道艙,這標誌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成功完成,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太空行走的國家。
  • 阿波羅11號秘密被NASA太空人揭露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太空人尼爾·阿姆斯壯(Neil Amstrong)在執行阿波羅11號(Apollo 11)登月任務時,選擇了一件具有紀念意義的禮服,日前他透露了這一秘密。
  • 地球上第五大月球隕石將拍賣 估值約249萬美元
    地球上第五大月球隕石將拍賣 與彗星碰撞後落在了撒哈拉沙漠上地球上第五大月球隕石將拍賣。據知名拍賣行佳士得發布的新聞稱,這顆名為NWA 12691的月球隕石在一次流星雨中墜落到地球上,兩年前在撒哈拉沙漠中被發現。佳士得說,月球巖石的價值為200萬英鎊,約249萬美元。這是私下交易而不是拍賣,因此任何有錢的人都可以立即購買。
  • 人類歷史上首次太空救援行動:阿波羅13號38萬公裡外回家之路
    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月球登陸任務,在阿波羅11號和12號的成功經驗加持下,這次任務在開始階段顯得很順利。▪羅威爾(James Lovell),詹姆斯▪羅威爾是當時世界上太空飛行最有經驗的太空人之一,42歲的他有著572個小時的太空旅行經驗,曾經參與了最早的阿波羅8號載人繞月飛行任務,所以這相當於他第二次前往月球了。
  • 七旬阿波羅登月太空人稱月球遇見外星人
    令人震驚的是,米切爾日前在接受採訪時首次爆出驚人內幕——當年他從月球返回「阿波羅14號」太空艙時,竟遭遇了外星人!1971年,他乘坐「阿波羅14」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並和同伴創下了月球行走9小時17分鐘的紀錄。  日前,米切爾在接受美國「克朗」電臺節目主持人尼克·瑪格裡森採訪時透露,當他從月球返回「阿波羅14號」太空艙時,曾遭遇了外星人。他稱,當時有一種被某種東西注視的奇怪感覺,仿佛感到自己和宇宙中的智能生命產生了一種心靈的接觸。米切爾表示:「我確實在太空中看到了不明飛行物和外星人。」
  • 空軍二號緊急返航!美副總統險些命喪藍天,飛行員稱事後一身冷汗
    據美國媒體本月22號發布的報導稱,美國副總統彭斯在當天計劃乘坐空軍二號專機返回華盛頓,但是飛機在起飛之後不久就緊急返航,突發事態的出現徹底打亂了整個飛行計劃,甚至就連彭斯這位副總統都險些命喪藍天,而當時機艙內的飛行員事後也稱自己當時出了一身的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