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STEAM活動「拍了拍」你

2020-07-02 江西省西山學校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寥廓而深邃;那無窮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莊嚴而聖潔;那凜然的正義,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那博大的胸懷,讓我的心靈棲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那永恆的熾熱,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仰望星空》溫家寶

每個孩子心中都對星空

對宇宙充滿著幻想和疑問。

你想知道地球離太陽有多遠嗎?

根據現代雷達的測量和計算

地球離太陽約1.5億千米

如果步行要花3500年...

如果乘火車需要奔馳170多年...

叮!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STEAM活動「拍了拍」你

你知道地球周圍有些什麼星球嗎?

我們的鄰居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再加上

173顆已知的衛星

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

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

以太陽為中心

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太陽系

叮!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STEAM活動「拍了拍」你

為了讓學生們了解太陽系

近日,西山學校STEAM課堂

帶大家一起製作了迷你太陽系模型

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Step 1 : 科學

(學習並獲得太陽系所有行星的概況)

叮!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STEAM活動「拍了拍」你

課上,學校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本次STEAM項目的內容。通過「宇宙探索未解之謎」的視頻,以「你對太陽系的了解」為話題,詳細介紹了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及其他星體。同學們在視頻中收穫知識,總結出了太陽系八大行星之最,對太陽系又有了新的認知。在了解太陽系之後,老師提出了如何製作太陽系模型的問題。同學們開動腦筋,爭相舉手發言,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製作方法,將現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Step2 : 數學

(計算行星大小和距離的比例)

叮!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STEAM活動「拍了拍」你

叮!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STEAM活動「拍了拍」你

「天文單位」這個距離名詞雖然是同學們第一次遇到,但又怎能難倒我們呢?經過計算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這4顆類地行星質量相差不多,依次與太陽的距離越來越遠,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4顆類木行星體積較大,與太陽的距離更加遙遠。

Step3 : 技術

(使用適當的材料製作太陽系模型。)

確定了距離和體積,接下來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大顯身手製作出八大行星和太陽的模型了。雖說彩泥的顏色與行星的顏色差異很大,但又怎能難住我們的「調色大師」呢?

叮!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STEAM活動「拍了拍」你

PBL真實情境教學讓孩子成為個人學習的主角,老師們充當顧問並全程進行學習評估,按照5E教學模式引導孩子。同學們根據每顆行星的特點,選擇彩泥的顏色、大小和質地,同時加進閃光粉、小石子、砂粒等來製作一個更接近的球狀物。

叮!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STEAM活動「拍了拍」你

一個又一個的天體在同學們的手中誕生,而負責畫軌道的同學也用心地畫每一道線條。在製作過程中,各組同學通過討論就如何將打造土星環都想出了解決方案。

就像那浩瀚宇宙,只有一顆星那僅是一粒塵埃,而滿天的星鬥組成了璀璨的星空。動手製作太陽系模型個人力量很小,但是同學們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不僅提高完成的速度和質量,還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注力。


Step3 : 工程

(思考並計劃如何建立模型,然後仔細地調整它。)

叮!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STEAM活動「拍了拍」你

叮!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STEAM活動「拍了拍」你

當學生們手中託起這太陽系的模型,滿滿都是收穫

叮!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STEAM活動「拍了拍」你

叮!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STEAM活動「拍了拍」你

叮!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STEAM活動「拍了拍」你

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哪裡才是宇宙的邊緣?在美麗而神秘的宇宙中繁星如鑽石般閃耀,帶著無限的遐想藉助科學的翅膀終有一天我們會揭開宇宙的面紗,發現更多的未知。

叮!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STEAM活動「拍了拍」你

未來的社會發展得太快,不確定的因素太大,比如:人工智慧的出現……,我們的下一代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去面對這個新時代的不確定性?作為家長,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而讓孩子具備面對新時代的能力,就是對孩子的一生負責。

STEAM教育不僅僅是提倡學習多個學科知識,更提倡的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完成他們感興趣的並且和他們生活相關的項目,從過程中學習各種學科以及跨學科的知識。近年來,西山學校堅持「一切為了師生的發展」的辦學宗旨,在「學融中西、德厚齊山」的學校精神指引下,把STEAM課程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以PBL項目式課程為切入點,積極完善STEAM教育平臺,先後開展STEAM項目課《創意三角插》《酒韻悠悠》《我在西山找到你》……讓學生們在實踐探索中學會如何合作,如何收集資料、處理數據,更好地製作模型;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識,培養實踐操作能力;並拓寬知識面,加深學科之間的聯繫,開啟探索創造之旅。


教育創新的潮水湧動

是永不停歇的行動迭代與思考疊加

當教育與科技溫柔交融

派生出強大的精神力量

讓身處其中的每一位學子與老師

看見未來凝結成蔚藍一片


● END ●

編輯 | 李紫陽

責編 | 左文濤

相關焦點

  • 大班科學教案:太陽系九大行星
    因此,我便萌生了這個活動設計的念頭。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並通過遊戲,學習九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大膽想像、動手製作飛船,願意在集體面前展示並講述句型:我駕著飛船飛到×星上,因為……。   3、鼓勵幼兒大膽創造肢體語言,表現各行星的特徵。   4、培養幼兒從小愛祖國、愛科學的情感。
  • 科學家首次拍到類太陽系恆星系統照片
    最近,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終於拍到了兩顆地外行星的照片。 這兩顆行星圍繞著一顆和太陽類似的恆星旋轉,這顆名為TYC 8998-760-1的恆星,距離地球約三百光年,比太陽年輕很多,只有1,700萬年左右的歷史。也就是說,這個恆星系統有點像年輕的太陽系。
  • 新視野號飛掠太陽系最遙遠古老的天體,還拍了照片
    ——人類,度過他們所在的行星又在該恆星系裡完成了一次公轉的重大時刻,並把這個時刻統稱為「元旦」。「天涯海角」(Ultima Thule)這個天體掠過,並拍下了珍貴的照片 。,造訪了太陽系內最遙遠的天體,也是太陽系內最古老的天體。
  • 天文學家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
    天文學家表示,他們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2008年,天文學家便宣布捕捉到一個類似的背影,當時他們公布了一個單行星和多行星系統的直接圖像。然而,類似系統所繞恆星是巨恆星, 質量遠遠超過大陽。
  • steam折扣遊戲:造火箭,上太空,幫外星人實現宇航夢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又到了周三,steam的瘋狂周三活動又來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暗黑血統2:終極版》和《坎巴拉太空計劃》!如果你喜歡動作遊戲,同時也能接受這些解謎元素,那麼《暗黑血統2:終極版》對你來說絕對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佳作!《坎巴拉太空計劃》是一款擁有極高自由度的沙盒風格航空航天模擬遊戲。在遊戲裡,玩家可以在一個「平行世界」中扮演坎巴拉航空航天工作者,設計、建造和發射自己的火箭、太空梭以及亞軌道飛行器,將太空飛行器送入軌道,並探索整個Kerbol星系。
  • 是你記憶錯亂嗎?太陽系究竟幾大行星,為什麼少了一個
    太陽繫到底是9大行星還是8大行星,是書印錯了,還是你記錯了?聽老談給你講冥王星為何退群歡迎來到異談閣,大家好,我是老談!今天我們來聊聊退出太陽系群聊的——冥王星。很多年來,大家提到太陽系都會如數家珍一樣點出9大行星的名字,但是在2006年,科學界公布冥王星被降級成了矮行星的消息。從此,人們聊了76年的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但你知道為什麼冥王星會被降級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悲慘的小盆友退出太陽系群聊的原因。
  • 太陽系邊發現「極端物體」 或第九大行星
    ­  【環球網綜合報導】歸功於科技的發展,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許多「極端物體」(extreme objects),它們群集的情況讓科學家猜測,它們有可能是在一個像木星一樣的大型行星的軌道上迴轉,天文學家因此猜測這個行星可能就是「第九大行星」。圖為藝術家繪製的第九大行星可能的模樣。
  • 太陽系火山活動最活躍的行星—木衛一
    木星各軌道群中、小衛星的大量存在表明,太陽系行星形成之後,行星、衛星間曾發生過多次碰撞。 二、木衛一的內部結構 木衛一在成分和結構上與類地行星很相似,主要由矽酸鹽和鐵質成分組成,它的密度為3.5275 g/cm3,在太陽系的衛星中密度最高;也比地球的月球要高。內部結構組成包括:富含矽酸鹽的外殼和內部地幔,鐵質或硫化鐵核心。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第九行星可能是海市蜃樓
    大約4年前,安·瑪麗·麥迪根首次提出,可能有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行星潛伏在冥王星軌道之外,她既興奮又表示懷疑。發現未知行星的證據一直(過去到現在)是偶然的:已知的太陽系外圍小物體軌道上有奇怪圖案。支持第九行星(冥王星不再歸入太陽系的行星計數)的人說,這種模式可能受該世界巨大引力影響而產生。現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麥迪根,想知道現在是否還有其他一些毫無說服力的解釋。
  • 太陽系行星軌道傾角謎團將解:或與「第九大行星」有關
    北京時間7月22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稱理論上可能存在的所謂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對整個太陽系各大行星的軌道傾角都造成了顯著的影響
  • 天文學家首次在一顆類日恆星身邊同時拍到兩顆行星
    ESO天文學家首次通過直接成像法,在一顆類日恆星身邊同時拍到了兩顆行星。這個行星系統距離我們大約300光年,名為TYC 8998-760-1。它就像是我們太陽系早年的翻版。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已經在銀河系中發現了數以千計的系外行星,但大多數是通過觀測行星與周邊環境的影響間接發現的。因此對系外行星進行直接成像顯得尤為不易。而在一個行星系統中同時拍到兩顆以上的行星更是罕見。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只在觀測中發現過兩個這樣的行星系統,且這兩個行星系統的主星都與太陽有顯著差異。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
    第九行星可能是海市蜃樓 (Image Credit: Christos Georghiou / Fotolia)太陽系外圍小天體軌道上的神秘圖案大約4年前,安·瑪麗·麥迪根首次提出,可能有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行星潛伏在冥王星軌道之外,她既興奮又表示懷疑。發現未知行星的證據一直(過去到現在)是偶然的:已知的太陽系外圍小物體軌道上有奇怪圖案。支持第九行星(冥王星不再歸入太陽系的行星計數)的人說,這種模式可能受該世界巨大引力影響而產生。現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麥迪根,想知道現在是否還有其他一些毫無說服力的解釋。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
    大約4年前,安·瑪麗·麥迪根首次提出,可能有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行星潛伏在冥王星軌道之外,她既興奮又表示懷疑。發現未知行星的證據一直(過去到現在)是偶然的:已知的太陽系外圍小物體軌道上有奇怪圖案。支持第九行星(冥王星不再歸入太陽系的行星計數)的人說,這種模式可能受該世界巨大引力影響而產生。
  • 太陽系的行星, 八大行星還是九大行星?
    冥王星所處的軌道在海王星之外,屬於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這個區域一直是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誕生的地方。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發現柯伊伯帶有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天體。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的「2003UB313」,就是一個直徑和質量都超過冥王星的天體。因此,從「九大行星」改為「八大行星」就不難理解了。
  • 太陽系將擁有九大行星 科學家發現質量為地球10倍的行星
    首先我們想問粉絲們一個問題,如果衛星從宇宙中拍攝地球,算不算航(天)拍?如果算,那我們從地球上觀察拍攝其他行星算不算?
  • 擦亮你的雙眼!這可能是你見過的最精彩的太陽系軌道圖!
    簡介: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博士生Eleanor Lutz根據NASA等機構的公開數據製作了《太空地圖集》,其中包括行星、衛星和外太空等十個可視化圖像。她將有關宇宙的信息形象化變成美麗的圖像,讓人們可以從另一種角度來重新看待宇宙。
  • 人類將首次拍下太陽兩極的照片,這事關每個地球人
    有史以來離太陽最近的相機,將首次拍下太陽兩極照片 儘管人類對太陽的觀測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不久前世界最大的太陽望遠鏡還公布了首批高清太陽照片,但所有觀測太陽的成像儀器,都只能拍到黃道面(ecliptic plane)角度的太陽,從未觀測過太陽的兩極。所謂黃道面,就是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圍繞太陽公轉的平面。
  • 科學家首次拍到太陽系的「複製版」,距離地球只有300光年
    我們居住的太陽系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古老的行星系,目前已有將近46億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時間中,以前很多關於太陽系形成的線索都已經消失。 我們只能提出一些看起來合理的理論去解釋太陽系的形成,甚至是生命誕生的過程。但值得慶幸的是,在宇宙中、甚至在我們自己的銀河系中還有大量的行星系統。
  • 科學家首次拍到太陽系的「複製版」,距離地球只有300光年
    我們居住的太陽系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古老的行星系,目前已有將近46億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時間中,以前很多關於太陽系形成的線索都已經消失。我們只能提出一些看起來合理的理論去解釋太陽系的形成,甚至是生命誕生的過程。但值得慶幸的是,在宇宙中、甚至在我們自己的銀河系中還有大量的行星系統。
  • 這臺手機竟然拍下了全過程?
    據不完全統計,45次火星探索中,真正成功的僅23次,哪怕航空實力強大如前蘇聯,17次火星探測活動,也僅僅成功5次。面對毫無經驗可循的領域,中國航天科學家不信邪!依然按部就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逐步開展了太陽系行星的深空探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