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第一代海王竟然是短脖子的蛇頸龍

2020-12-04 齊魯壹點

侏羅紀第一代海王竟然是短脖子的蛇頸龍

蛇頸龍因為其細長的脖子而聞名於世,因為它們的食物都是些小魚小蝦,所以算不上恐怖的掠食者。古生物學家在英國發現了一種長著粗短脖子的蛇頸龍,它卻是侏羅紀早期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

侯爵的大寶貝

19世紀的英國,貴族和有錢人熱衷於收藏各種珍奇異寶,其中就包括了化石。諾曼比侯爵(Marquess of Normanby)就是這樣一個收藏家,他將花重金買回的化石收藏在馬爾格雷夫城堡(Mulgrave Castle)之中,向朋友們炫耀展示。

圖註:19世紀的諾曼比侯爵,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馬爾格雷夫城堡,圖片來自網絡

1848年7月,人們在約克郡的惠特比附近一個明礬採石場中發現了一具大型海生爬行動物的化石,得到消息的諾曼比侯爵立即花重金將化石買下,並且運到馬爾格雷夫城堡。五年後的1853年,諾曼比侯爵邀請了愛爾蘭外科醫生、解剖學家菲利普·克蘭普頓(Sir Philip Crampton)來馬爾格裡夫城堡參觀,在這裡克蘭普頓注意到了來自惠特比的化石。

圖註:惠特比海岸的侏羅紀地層,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愛爾蘭外科醫生、解剖學家菲利普·克蘭普頓,圖片來自網絡

克蘭普頓被化石迷住,他成功說服諾曼比侯爵將化石運到都柏林,在英國科學促進會(British Association)年會上公開展示。由於化石太大,愛爾蘭動物學會還特別為化石擴建裝飾了一個展示廳。

英國科學促進會年會如期召開,學者們紛紛被巨大的化石吸引,年會結束後化石並沒有運回英格蘭,而是留在了都柏林皇家學會博物館(Royal Dublin Society museum)中。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亞歷山大·卡特爾(Alexander Carte)和貝利(W. H. Bailey)初步研究了化石並認為其屬於蛇頸龍屬(Plesiosaurus),於是為了感謝卡蘭普頓將化石帶到都柏林,他們將這種蛇頸龍命名為卡氏蛇頸龍(Plesiosaurus cramptoni)。

圖註: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菱龍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古生物學家哈利·西利,圖片來自網絡

1874年,著名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哈利·西利(Harry G. Seeley)看到了卡氏蛇頸龍的化石,根據經驗他判斷化石代表了一個全新的物種,於是將其命名為菱龍(Rhomaleosaurus),屬名意為「強壯的蜥蜴」。

短脖子的蛇頸龍

菱龍屬於蛇頸龍亞目,與那些長脖子的親戚相比,它的脖子顯得又粗又短。菱龍的體長可達7,體重約1.5,正如它名字的本意,是強壯的傢伙。

圖註:菱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菱龍的骨骼線圖,圖片來自網絡

菱龍長著一個扁而寬的大腦袋,它的眼睛長在頭頂兩側,鼻孔則在眼睛前方不遠。在菱龍的嘴中長有尖利的牙齒,這些牙齒長而彎曲,當菱龍的嘴巴閉合的時候,上下牙齒交錯咬合在一起,相當可怕。

菱龍的脖子雖然短而粗,但是依然靈活而且力量十足,脖子後面是寬大的身體和短小的尾巴。在菱龍的身體兩側長有兩對樹葉狀的鰭狀肢,正是靠著大大的鰭狀肢,菱龍才能夠在海洋中快速遊動,追逐獵物。

圖註:菱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早侏羅世的海王

菱龍生存於距今1.83億至1.7億年前的早侏羅世時期,化石首先發現於惠比特泥巖組(Whitby Mudstone Formation)地層,地質時期為託阿爾階(Toarcian)。除了模式種克氏菱龍,古生物學家還發現了菱龍屬下的另外三個種,分別是:R. propinquus、R. thorntoni、R. zetlandicus。

圖註:菱龍遊弋的早侏羅世淺海,注意近處的鱷魚,圖片來自網絡

菱龍是早侏羅世海洋中的頂級殺手,主要以其他蛇頸龍、魚龍及大型魚類為食,從眼睛的位置判斷,菱龍會潛伏在海底或者深水區伺機而動。當有獵物從頭頂上經過的時候,菱龍會從下面發起突然襲擊。

古生物學家在對菱龍的頭骨做進一步研究之後發現其鼻腔內有複雜的結構,當有水流進入鼻腔的時候,強大的嗅覺感受器能夠捕獲氣味,從而辨別獵物的味道並且判斷方位,這真的是非常強大的能力,特別是在能見度較低的情況之下,比如夜晚。

圖註:菱龍的頭骨之中暗藏玄機,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魚龍是菱龍的主要獵物,圖片來自網絡

作為蛇頸龍家族中的短脖子,菱龍卻是侏羅紀最早的淺海霸王,宣告了蛇頸龍類對海洋的統治!

參考資料:

1.Adam S. Smith & Gareth J. Dyke (2008). "The skull of the giant predatory pliosaur Rhomaleosaurus cramptoni: implications for plesiosaur phylogenetics" (PDF). Naturwissenschaften. 95 (10): 975–980. Bibcode:2008NW.....95..975S. doi:10.1007/s00114-008-0402-z. PMID 18523747.

2.Roger B. J. Benson, Hilary F. Ketchum, Leslie F. Noè and Marcela Gómez-Pérez (2011). "New information on Hauffiosaurus (Reptilia, Plesiosauria) based on a new species from the Alum Shale Member (Lower Toarcian: Lower Jurassic) of Yorkshire , UK " (PDF). Palaeontology. 54 (3): 547–571. doi:10.1111/j.1475-4983.2011.01044.x.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蛇頸龍
    蛇頸龍是已滅絕的蛇頸龍屬海生爬行類的統稱,屬調孔亞綱鰭龍目,是一類適應淺水環境中生活的類群,個體較大,且長頸,因以得名。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到侏羅紀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堊紀末滅絕。蛇頸龍體型碩大無比,是海洋中的霸王,與魚龍類一起統治著中生代的海洋。蛇頸龍的外形像一條蛇穿過一個烏龜殼:頭小,頸長,軀幹像烏龜,尾巴短。頭雖然偏小,但口很大,口內長有很多細長的錐形牙齒,捕魚為生。許多種類的身體非常龐大,長達11~15米,個別種類達18米。四肢特化為適於划水的肉質鰭腳,使蛇頸龍既能在水中往來自如,又能爬上岸來休息或產卵繁殖後代。
  • 蛇頸龜身 短尾大鰭 遠古大怪獸蛇頸龍現身阿根廷
    怪獸名叫「蛇頸龍」。它不是像英劇《遠古入侵》說的,從「異常點」鑽到現代,而是阿根廷古生物學家費爾南多·諾瓦斯及其團隊,從水中撈上來的。 它是一具骨架化石。諾瓦斯團隊挖掘和修復異常艱難,用了9年。 脖子像條蛇 身子像海龜 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在布宜諾斯艾利斯,1823年創立。
  • 蛇頸龍1/10長40釐米
    蛇頸龍模型,比例1/10,長40釐米,高24釐米。模式化石由瑪麗安寧發掘於英國侏羅紀海岸的多賽特段。
  • 蛇頸龍類都有像蛇一樣的長脖子嗎
  • 尼斯湖水怪很像蛇頸龍?蛇頸龍的頸其實並不靈活,甚至不能抬頭
    蛇頸龍是恐龍的一種,屬於調孔亞綱鰭龍目蛇頸龍屬,通常認為蛇頸龍出現在三疊紀晚期,在侏羅紀早期的時候已經達到了繁盛時代。蛇頸龍屬於海生爬行類動物,從體型上來看,並不是一種特別巨大的恐龍。蛇頸龍雖然以「蛇頸」來命明,但它脖子的靈活性完全不能夠和蛇相比,原因就在於蛇頸龍的脊椎骨太過緊密了。從蛇頸龍化石可以看出,蛇頸龍的每一節脊椎都以十分緊密的方式相連。這就必然導致它的脖子很不靈活,甚至是幾乎無法做出什麼太大的動作。
  • 大型海生爬行動物-蛇頸龍
    >是大型的海生爬行動物,存在於早期的侏羅紀,蛇頸龍經常被描繪成和翼手龍爭搶魚肉的形象,但實際上它生存的年代比翼手龍要早很多,兩者不可能相遇。 1914年科學家已經確認,蛇頸龍的頸椎骨基本不能活動,只能做極小弧度的擺動和升降,幾乎根本就不能抬高脖子。
  • 【恐龍探秘】蛇頸龍
    蛇頸龍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大型爬行動物。它們由陸上生物演化而來,再回到海洋中生活。再回到海洋中生活。
  • 化石顯示蛇頸龍可能是「胎生」
    Abramowicz; both images ©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Los Angeles County蛇頸龍是統治著侏羅紀和白堊紀海洋的大型爬行動物,以其長頸而著稱。它在海中如何繁育後代一直是個謎。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蛇頸龍的繁殖方式與多數爬行動物產卵孵化不同,很可能是「胎生」,而且「只生一個好」。
  • 方舟生存進化:脖子比身體還長的蛇頸龍,馴服它好像也沒啥用
    小編今天要介紹的是蛇頸龍!蛇頸龍的脖子很長,據小編觀察,蛇頸龍的脖子佔了它身體總長度一半以上,蛇頸龍的四肢像船槳一樣,移動速度快,並且攻擊距離遠(脖子都那麼長了攻擊距離還不遠啊)。蛇頸龍是深海的生物,在海裡我們只能使用魚槍或者十字弩進行射擊。
  • 是已滅絕的蛇頸龍嗎?
    根據已有的化石,認為蛇頸龍在三疊紀晚期進化,並在2億年前的侏羅紀大滅絕中倖存下來,但在到白堊紀末滅絕。蛇頸龍體長約15米,有長長的脖子,頭和脖子佔身體體長的一半,有多達70多塊頸椎骨,比其他任何脊椎動物都多,是一流的遊泳好手。
  • 麗江這個地方發現三疊紀蛇頸龍化石!或為當時...
    這塊珍貴的蛇頸龍化石,現收藏於中國永勝·雲南邊屯文化博物館。    根據現在科學界以及考古界的了解,蛇頸龍從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出現,到1.5億年左右的侏羅紀遍布海洋,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與恐龍一起滅絕
  • 蛇頸龍億萬年前曾稱霸海底:生活習性仍然是謎
    1分類短頸、長頸兩大門派李淳長期在中國西南進行古生物的發掘工作,曾發現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蛇頸龍祖先純信龍類(Pistosaurus)化石,對蛇頸龍有相當深入的研究。李淳說,蛇頸龍(Plesiosaur)分成短頸和長頸兩大類。我們以前看到的圖畫中大多是表現長頸的蛇頸龍。
  • 據說它看起來像蛇頸龍,到底是什麼生物?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英國的尼斯湖中看到一隻長著長長脖子的東西,當時有目擊者用照相機將這一幕拍了下來,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尼斯湖怪」照片。距離第一次發現尼斯湖怪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世紀,這個謎題一直沒有被揭開,很多人想知道尼斯湖怪是否真實存在呢?
  • 【宅家課堂】神奇的蛇頸龍
    【恐龍小百科】蛇頸龍名副其實就是頸像蛇,所有的蛇頸龍類全都是頭小頸長,它們的四肢變成了海龜那樣的鰭腳,它就用這兩對鰭腳划水前進。蛇頸龍體型碩大無比,是海洋中的霸王,與魚龍類一起統治著中生代的海洋。蛇頸龍是個體較大的水生爬行動物,基本上在海洋中生活,以魚類為食;可分為長頸蛇頸龍和短頸蛇頸龍。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到侏羅紀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堊紀末滅絕。嚴格意義說蛇頸龍不屬於恐龍,但它們是恐龍的近親,有共同的祖先,與恐龍又是同時代的著名物種。現在讓我們一起跟隨妙趣手工坊的老師動起來吧!
  • 輕鬆碾壓蛇頸龍的掠食者X,遠古海洋中最兇猛霸主
    尤其是《侏羅紀世界》裡的滄龍,為數不多的鏡頭讓網友們對其念念不忘。不過在侏羅紀晚期出現了一種不弱於滄龍的海洋巨獸,它還有個超級霸氣的名字——掠食者 X。 它的出現引起了當時考古界和媒體的巨大轟動,甚至BBC還製作一個紀錄片《恐龍星球》——掠食者 X獵殺蛇頸龍。
  • 侏羅紀海洋霸主 墨驚現最大肉食動物完整化石
    德國卡爾斯魯厄市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專家艾博哈德·弗雷負責領導了這次史無前例的挖掘工作,他對記者稱:「這是迄今為止全世界發現的第一具『裡奧普魯頓』完整化石,因此,這絕對是一項激動人心的發現。」「在侏羅紀時代,沒有任何其他海洋生物可以逃脫『裡奧普魯頓』的掠食和追捕,當它掠食時,有時它甚至不咀嚼,而是將獵物整個一口吞下。
  • 中生代,侏羅紀,不止巨龍
    經歷了之前三疊紀的滅絕事件,恐龍終於已絕對優勢佔據了侏羅紀陸地全面生態系統的最頂層。侏羅紀是一個溫暖溼潤,生態環境相對穩定的時期,歷經艱險的地球生命此時迎來了一個黃金階段。侏羅紀的明星物種代表:體長22米,世界上脖子最長的恐龍,發現地本來叫「馬鳴溪」,因為當時記錄員沒有聽清發掘者的口音,才有了這個名字。長頭狹鼻翼龍:屬於翼龍中的常會龍類,一展約1.5米,在一龍中算是大個子,頭部上的雙頜長滿牙齒,主要以魚類為食。
  • 科學家發現遠古蛇頸龍化石
    蛇頸龍的藝術概念圖 北京時間8月31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科學家已經發現目前已知最為古老的南極「海怪」化石。他們發現一具已有8500萬年歷史的蛇頸龍化石,這比以前認為的海洋爬行動物在南極出現的時間早1500萬年。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巴西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國家博物館的亞歷山大-克爾納說:「我們發現的這些化石碎片並不屬於以前知道的生活在該洲的任何動物,這表明南極蛇頸龍的多樣性比我們以前認為的更加豐富。」
  • 它是恐怖的代名詞,是真正的海王
    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成為海王?出品:科普中國製作:惠俊博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成為海王?如果你想在DC漫畫中稱王稱霸,那你首先要裝備齊全,手中要拿三叉戟,身上要披亮眼金甲。